遇见怒江大峡谷

石海波

<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峡谷是我渴望已久的诗和远方。2024年圣诞节前夕终于如愿以偿。六姐妹从大理出发,往返1600多公里路程,转了1500多个弯,沿着碧绿的怒江和独龙江曲折蜿蜒前行。山高水长,原始粗犷,世外桃源,如画美景。每一帧都是明信片,都是旅行者梦寐以求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六姐妹来自北京、上海、佛山和吉林。“始作俑者”是我和小潘。(图左二和图右一)。她寻了三个同学和朋友,我则找了从上海搬迁至北京的闺蜜。“五零后”和“六零后”一拍即合,6人独立成团。</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泸水市小沙坝风景区。这里是怒江美丽公路的起点,还知道了一个新名词“负建筑”设计理念。既采用覆土建筑手法,顺势跌落,紧密结合地形,让建筑就像在大自然中自然“生长”一般。</p> <p class="ql-block">沿着怒江“美丽公路”,开始驶入波澜壮阔山水画卷。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高耸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宛如两道坚固的屏障,屹立在怒江的两岸。</p> <p class="ql-block">老虎跳是一段约10公里的狭长峡谷,两岸之间最窄处只有10米。虽然现是枯水期,江水依然汹涌奔流。</p> <p class="ql-block">途经福贡县民族中学校门前矗立的“飞来石”。是1983年深夜大自然杰作。一块造型别致的几十吨巨石落入教职员工宿舍。堪称奇迹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房屋人员丝毫未损。</span></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峡谷两侧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特色文化更是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登埂澡堂会是傈僳族开春活动。人们洗澡、谈恋爱、野营、吃饭……不过现在是冷冷清清,几个池子干枯无水,只有一个池子温泉水热气腾腾。泡泡脚提前沾一沾傈僳族的喜庆。</p> <p class="ql-block">汽车爬上半山腰,进入怒江州曾经的首府知子罗。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让你眨眼间穿越回五十年前。“砖家”预测这里将发生山体滑坡地震自然灾害,州和县政府先后撤离,空余当年标语和建筑……。近年陆续回来一些村民,知子罗成了一个怀旧打卡的“记忆之城”。</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重点是老姆登教堂。所以压缩了其他景点参观时间,赶到教老姆登村观景台时,夕阳西下,天空尚蓝。闻名遐迩的皇冠峰和老姆登教堂映入眼帘,水池清晰的倒影看得我们如醉如痴,不由自主拍下一张又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1902年欧洲传教士翻过高耸的碧罗雪山,来到怒江地区传教,并建立老姆登教堂。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却是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每个星期天(周三、周六晚上八点亦有),周边乡村的基督教信徒都会集中到这所红白相间朴素教堂做礼拜,用傈僳族语唱圣歌。谁能想到,傈僳族的文字发明竟来自英国传教士富能仁(译音)对圣经的翻译!他与傈僳族村民同吃同住学习傈僳族语言。后来也为怒族所共用。真是涨见识。只是遗憾我们去的那天是周一,未能聆听亲见。</p> <p class="ql-block">天空渐暗,不过柔和光线正是拍摄皇冠峰好时段。皇冠峰在碧罗雪山北端,因形似皇冠👑得名。抗战时期也称“陈纳德峰”,是美国飞虎队驼峰航线的航标。致敬,为中国抗战献出年轻生命的飞行员!</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海拔1800米的老姆登村居民为怒族,也被称为“云顶之村”。</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宿的“150客栈”是一家网红。怒族老板叫郁伍林,是全国人大代表。酒店名字取自他名字的谐音。客栈位置极佳,从三楼可以直接到观景台。晚饭简简单单,最大特点原汁原味,食材新鲜。最大弱点是房间空调不制热,全体半夜瑟瑟,第二天才知道床上有电热毯,竟然没有一个姐妹打开😂。</p> <p class="ql-block">九点钟出发去看“石月亮”。晴朗天空突然飘过来雾海,遮住了海拔3300米的高黎贡山中段。幸运的是等待了十来分钟,峰巅浓雾渐薄渐淡,“石月亮”千呼万唤始出来。几亿年前高黎贡山地壳迅速上升,形成了大理岩溶蚀而成的巨洞。几分钟后又是白雾蒙蒙。我们看到了怒江大峡谷独特的地质奇观!</p> <p class="ql-block">开往独龙江的山路更加曲折,海拔也渐次升高。司机要我们吃准备好的晕车药。“苯海拉明”药效不错,晕乎乎中到达了独龙江大门—独龙江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在这里变成了“四江并流”,加上了一个如翡翠碧绿的独龙江,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从迪摩帕观景台望下去,才知道我们经过的道路何等险峻。惊魂未定却自嘲:幸而晕车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下,隐约可以看到著名的人马驿道。1956年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历经8年才完成。“国营马帮”最多时有500多骡马🐴运送粮食等物质。直至1999年独龙江公路开通后才完成了历史使命。记录片“最后的马帮”记录了这一场景。</p> <p class="ql-block">迪摩帕是傈僳语,意为“老五居住地”。这是个美丽的传说。因先前叫阿迪的男人迁徒至此,开始了狩猎刀耕火种的生活。我的背后是碧罗雪山。对面则是与缅甸相邻的担当力卡山。东西两座雄伟大山共同构成了国境线上的天然屏障。</p> <p class="ql-block">沿途不断有惊喜。移车换景来到了“秋干洛神树桩”观景台。秋干洛是原住民心目中的神山 ,护佑着山下的村庄及民众世代平安。因观景台有两棵百年树龄的云南铁杉枯木而得名。那日碧空如洗,两棵枯树如利剑直刺青天。</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四周矗立着许多铁杉古树。虽四季交替数百载,早已褪去绿意,却迎风傲立,枯而不朽,十分神奇。恰此时一缕光束从云层透出,群山连绵起伏,神峰巍峨耸立,敬畏和震撼油然升起。</p> <p class="ql-block">汽车特意停在独龙江隧道前供我们拍照。此处海拔3300米,是我们此行海拔最高点。这座穿越高黎贡山6680米隧道意义非凡。国家投资7.8亿,2014底正式通车,结束了独龙族同胞祖祖辈辈大雪封山走不出山的历史。感恩祖国,我们今天才能秘境探幽欣赏绝世风光。</p> <p class="ql-block">从隧道出来海拔逐渐下行,在服务区的游客中心邂逅一傈僳族美女。景区导览图已经发放完毕,认识了她在门外玩耍的小女孩。女孩活泼可爱,告诉我自己的父亲是怒族,是不是要去她山下的家里家里?</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终于来到了龙元村。这是个独龙族聚集的美丽村庄,有100多户人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毗邻缅甸边境。</span>独龙族又称“太古之民”,只有5000人左右,多数居住在贡山独龙族自治县,是我国人数最少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此行目的是寻访“紋面女”。独龙族妇女纹面,曾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不过现在,怒江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失传,仅剩下36名,也有说是16名。我们幸运地见到龙元村唯一的紋面女,老人家正坐在家门口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84岁的老人听力非常好,小声说话也能听清楚。不但能听懂普通话,还能自如与我们对话。看到我摆摆手,她也熟练摆摆手。</p> <p class="ql-block">她说自己16岁紋面,现在眼睛不行了,不能织布干活了。深藏于横断山脉之间的世外桃源交通不便。至今独龙族只有自己语言,没有文字。能访问耄耋之年紋面女令我异常激动。同时又令我百思不解:她是怎么学会普通话的呢?</p> <p class="ql-block">独龙族习俗女孩12岁以后要紋面。这是一件极痛苦的事。要用一根荆棘刺出图案,用西南桦制成的染料着色,也有说是烟灰。脸上红肿、剧痛几天,所纹图案终生不退。</p> <p class="ql-block">至于纹面起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是为了不被藏人土司抢去为奴……。万幸的是随着时代进步,这种习俗已经绝迹。衷心祝福这位老人家健康长寿,也祝愿来访游客如我们,美梦成真见到她!</p> <p class="ql-block">怒江只有冬季是绿色。独龙江却一年四季似翡翠静谧流淌, 宛如画中仙境。应我们所请,司机在下河村路边停一下车,让我们一亲碧水的芳泽。巧遇一年轻美女为我们留下难忘记忆。</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宿独龙江天境酒店。果真如天境一般,与独龙江相伴而眠,深山负离子爆满。尤喜餐厅观景大平台,云雾缭绕群山,江水若翡翠玉带, 不愧是独龙江乡最好的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早饭后五分钟车程就到了普卡旺,独龙江一个小众景点。普卡旺河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号称是独龙江景区内河水的颜色最漂亮的地方,可以和九寨沟媲美。</p> <p class="ql-block">原始森林为背景,独龙江畔做舞台,挑战奇石险滩,这大约是最独特的“情景剧”。</p> <p class="ql-block">从吊桥可以走到对岸高黎贡山, 层层缕缕的云雾飘散其间。有山间小路并不艰险。</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珍奇植物,或许还有无限风景。鼓起勇气走了一半,我还是回转,留着半月板撕裂的膝盖给今天景点,今天注定相当精彩!</p> <p class="ql-block">今明两天的活动在丙中洛。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说熟悉是丙中洛周围的村庄与景点,早已深深印在脑海,耳熟能详。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始终是梦想,现在终于亲眼所见!</p> <p class="ql-block">怒江自青藏唐古拉山南麓奔流而下,浩浩江水腾跃三千里入海,却把最温柔灵秀的一面,给予了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的丙中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地方。</span>四个自然村,6000多人。主要居住着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分别信奉原始宗教、藏传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他们和睦相处,互相通婚,真实演绎了“世界和平”袖珍版本。中国人、外国人携手行进,只要热爱生活,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安然恬静。忽然想起了教派纷争几百年的中东,他们的宗教领袖真应该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开始向丙中洛周边景点进发。首先见到的是怒江第一湾。奔腾不息的怒江在流经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时,奇妙地拐了一个大弯,汹涌澎湃江水变得平缓。两岸山峦郁郁葱葱,与碧色江水相互映衬,周边小村庄点缀其中,又增添了宁静与质朴。忽然湛蓝天空飘来一朵白云,给大气磅礴的画卷带来了一丝灵动。</p> <p class="ql-block">姐妹们心情无比激动,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怒江第一湾。尽情享受,忘情拍摄,网上令人瞩目的经典图片,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万籁俱寂,无人打扰,只是拍摄六人合影有点难度,合影的只能是“五朵金花”。🫢🫢🫢🫢🫢🫢</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是滇藏公路云南出省前往西藏的最后一站,与西藏察隅、察瓦龙相连接,被称为“丙察察”。丙中洛往北沿国道219行驶27公里,就抵达西藏。我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可能去西藏了。在西藏界前留了个影,总算踩在西藏土地啦。</p> <p class="ql-block">距离西藏最近的村庄叫“秋那桶”。多么浪漫的名字啊,把秋天装进桶里。实际的“桶”则代表怒族聚集的地方。村庄的旁边便是两座大山,几十户人家依山而建,好像从天上落入凡间。</p> <p class="ql-block">追随着欢歌笑语,误打误撞进了简陋的天主教堂。问询后方知今天是圣诞节,全村放假在庆祝。</p> <p class="ql-block">右边的怒族老奶奶84岁,热情的递来一杯温热又醇香的米酒。我一饮而尽后道谢问好。征得同意拍下了这张老姐妹圣诞节干杯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村民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姐妹们很快融入其中。</p> <p class="ql-block">秋那桶天主堂历史悠久,是法国传教士任安守神父在1905年用清政府赔款所建,成为天主教在怒江流域传播的最北端‌。</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恋恋不舍告别小山村。村口道旁禁不住再三回首,能在天主教堂与怒族村民共度圣诞节,是上帝给予我们的奖赏。</p> <p class="ql-block">夜宿丙中洛镇“伊拉米拉云居”酒店。酒店名字来源于怒族仙女节传说中的小仙女。推窗见山,云海蒸腾,峰峦叠嶂,贡山县酒店排名第一。</p> <p class="ql-block">没有见到怒族传说中的小仙女,却在酒店平台见到我的五个队友。彩云低垂,群山似乎触手可及,疑是从油画中走出了五个怒族仙女。</p> <p class="ql-block">此行3日一直是阳光明媚,晚上突报明日全天有雨。早饭后忧心忡忡打开天气预报,哈哈😄,竟然多云转晴,感谢老天眷顾。</p> <p class="ql-block">上午目标是雾里村,在丙中洛镇北边,同秋那桶村一样,也是藏匿在碧罗雪山里的世外桃源。远远望去,几十户人家的木屋错落有致的矗立在怒江边田野上,伴着袅袅的炊烟。</p> <p class="ql-block">进村的路有两条,一是茶马古道,二是悬索桥。我们选择了前者。这是一条开凿于悬崖峭壁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漫步这段3公里的茶马古道,丝毫没有疲惫之感。</p> <p class="ql-block">满眼都是美丽的风景,满心都是无比愉悦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时间静止,一步百年。这条古道曾是西南地区的重要贸易路线,雾里村曾是马帮的重要停靠点。古今交融寂静无声,对话青山绿水更觉曼妙浪漫。</p> <p class="ql-block">穿过云中雾里桥,便进入了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小山村静悄悄。唯一的小卖部门窗紧闭。难道我们来的太早?</p> <p class="ql-block">这里好像是办公室,也未见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和秋那桶村不同,这里有更多单独木屋,是怒族原始木楞房结构‌,屋顶上压着山岩石片。</p> <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人,打招呼方知是今日住宿的游客。“雾里人家”是村里唯一的客栈。</p> <p class="ql-block">无名白塔挂满经幡,应该是藏传佛教标记。小村庄居住着怒族、傈僳族和藏族多个民族,虽然信仰不同,却相亲相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再见啦,遗世独立的小山村。再见啦,如诗如画的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行程最后一个景点是石门关。一路夹江而行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从江边拔地而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座绝壁</span>直冲霄汉,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石门,壮哉!</p> <p class="ql-block">离开丙中洛我们开启回程路线,下午到达福贡县打卡了远征军渡口。八十三年前日本法西斯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为保卫滇缅公路,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历经艰难险阻。1942年4月30日开始撤退,得到当地各族百姓的帮助,最终通过怒江福贡县这个渡口撤退回国。令我感动的是纪念碑前那些祭品,非年非节,也不是清明。福贡县各族老百姓铭记于心,我们也不应该忘记。</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的队友巧遇一家傈僳族村民乔迁之喜,热情邀她们喝米酒,善良纯朴好客本色可见一斑,请大家耐心看,原来女生也可以互喝交杯酒。🫢🫢🫢</p> <p class="ql-block">傍晚到达了泸水市六库镇,回到了美丽公路的原点。这里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首府。过去瘴气弥漫、下扣打鹿荒凉之地,如今是春意盎然、充满生机峡谷新城。感叹时代飞速发展与进步。</p> <p class="ql-block">只有1970年通车的向阳桥还保留着时代的印记。已经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只允许行人走路,早有新的大桥诞生。</p> <p class="ql-block">入住希尔顿酒店,晚餐是傈僳族手抓饭,是云南怒江大峡谷傈僳族最具传统风味和地方特色的一种美食。五颜六色食物装了一大盘,里面有腊肠、腊肉、鸡块、烤乳猪、洋芋、紫薯、各色蔬菜和菌菇。我们入乡随俗也带着手套🧤抓饭入口。</p> <p class="ql-block">早饭后汽车直奔大理火车站,怒江五日行即将结束。当地旅行社安排和26岁司机驾驶技术都很靠谱,保证了我们安全高质量出行。</p> <p class="ql-block">何其有幸,我们在2025年元旦前夕,遇见了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怒江大峡谷。沿途未见旅行团,游人也寥寥无几。请人帮忙合影都得“守株待兔”等时机。与这静谧纯粹的绝世风光一起隽刻在脑海中的还有我的同行队友。</p> <p class="ql-block">我和小潘相识于三十多年前,她是风华正茂的小姑娘,单位共事不过几年,她却始终把友情放在心上。</p> <p class="ql-block">我和她年龄相差15岁是忘年交,一直习惯称她为小潘。一路多得其悉心照料,为我拍下了精美的图片和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美女是她的同学,一位在吉林,另一位定居在广东佛山。</p> <p class="ql-block">两位都是多才多艺摄影高手,左边美女每段行程都做成了视频,合集就是一部纪录片。</p> <p class="ql-block">小潘的这位朋友,细论起来我们都曾工作在一个铁路系统,她的同事和领导,也是我相熟的朋友,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p> <p class="ql-block">我的闺蜜比我年轻六岁,曾和我在上海做了三年邻居。现在她居北京我在上海,南北两地却隔不断姐妹深情。</p> <p class="ql-block">五年时光我们八次远行。甘肃、贵州、重庆、呼伦贝尔大草原……留下了我俩相依的身影。有人说一次旅行可能让两个朋友关系跌入低谷,我俩友谊却随着旅行绵绵悠长。</p> <p class="ql-block">谢谢与我同行年轻朋友。因为喜欢,我们才志同道合一起遇见了怒江大峡谷。你们的阳光灿烂般的笑容,让我这个七十三岁老人变得自信和年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