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莫扎特堪称乐圣,兼谈《第20号钢琴协奏曲》K.466

洪泉

<p class="ql-block">第一乐章:快板,一开始乐队呈示部的第一主题立刻营造起一片阴暗的氛围。第二主题则是伤感、忧郁的旋律。两个主题在乐章的开展中进行了多次具有戏剧性的对话。这一乐章深沉的特质与莫扎特一贯明朗的作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第二乐章:名为“浪漫曲”,这在十八世纪的协奏曲中并不多见。此乐章的抒情性在第一乐章紧张的戏剧性对比后显得尤为亲切感人。但中部又卷起了一阵惊慌不安的风暴。这样的对比紧张效果在莫扎特作品的慢乐章中是十分罕见的。</p><p class="ql-block">第三乐章:回旋曲也与作者大部分协奏末乐章轻快欢愉的格调不同,钢琴网一开始就把人带入到紧张不安的气氛中。随后依次出现了抒情的第二主题,热烈明快的第三主题,最后乐观的第四主题使乐曲在明亮欢愉的情绪中终结。</p> <p class="ql-block">神童莫扎特上何时开始“称圣”的</p><p class="ql-block">四岁时,受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钢琴。由于他聪明异常,手指灵活,记忆力超强,学习一首曲子的速度非常快。根据现在保存下来的授课记录,他父亲在1761年1月26日写道:“这首小步舞曲,是沃尔夫冈在第五个生日的前一天,花半小时学会的。”</p><p class="ql-block">在欧洲音乐史的源远长河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干者并不罕见。可像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样小的年龄便被公认为“神童”的音乐家,无法再找寻。他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如此过硬的绝对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p><p class="ql-block">出生于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因病去世,享年35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音乐遗产却永远流传了下来。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他认为穷人最讲信义,“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友谊”。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爱掉眼泪,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p> <p class="ql-block">1785年2月11日,莫扎特《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在维也纳首演,作曲家本人担任独奏。莫扎特《第20号钢琴协奏曲》,被誉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上的一个里程碑,少有的D小调,一反其以前钢琴作品的欢快轻松风格,而是变为了非常有严肃性的曲子。甚至被称为具有魔鬼性情的曲子,而且它也是贝多芬亲自演奏的惟一一首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同时还为之谱写了华彩乐段。耐人寻味的是,勃拉姆斯偏偏也为这首协奏曲谱写了华彩乐段。</p><p class="ql-block">第一乐章:快板,一开始乐队呈示部的第一主题立刻营造起一片阴暗的氛围。第二主题则是伤感、忧郁的旋律。两个主题在乐章的开展中进行了多次具有戏剧性的对话。这一乐章深沉的特质与莫扎特一贯明朗的作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一生短暂,英年早逝,却在短短的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乐小品、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 。</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珍爱回珍藏的莫扎特作品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歌剧;《第39号交响曲》、《第40号交响曲》、《第41号交响曲》(朱庇特)这几部交响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四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21钢琴协奏曲》、《第23钢琴协奏曲》以及《狩猎》弦乐四重奏等。这些作品构成了莫扎特音乐宇宙中的璀璨星辰,让我们永远为之倾心。</p> <p class="ql-block">1791年莫扎特与妻子康斯坦采一起到布拉格参加自己的歌剧《狄托的仁慈》的演出,所有的神秘故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p><p class="ql-block">动身到布拉格前的某一天夜晚,有位使者造访了莫扎特家,他约莫扎特为匿名的委托人创作一部《安魂曲》,并先付了一半酬金,这位信使穿一件灰色的斗篷,使莫扎特顿生莫明的反感,而8月底莫扎特夫妇回到维也纳之后,信使再次出现催逼莫扎特交稿。</p><p class="ql-block">这位信使叫莱特杰普,全权代表弗兰茨·冯·瓦尔泽格伯爵,伯爵据说颇通音律且喜欢附庸风雅,常常出钱购买别人的作品,然后填上自己的名字以图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1791年2月份伯爵夫人不幸去世,悲痛之余伯爵想到应当有一部作品在亡妻一周年时演出,于是他如法炮制请邻居(或者仆人)莱特杰普跑腿向莫扎特约稿,不管怎样他总算如愿以偿地在历史上留下了姓名。</p><p class="ql-block">虽然对于《安魂曲》,人们有很多的疑问,现在让我们抛弃所有传闻,回到历史事实: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莫扎特疯狂地作曲,但《安魂曲》的创作却一直被他搁置,莫扎特只是在其他作曲活动的间隙中才写上几段。</p><p class="ql-block">就在去世前几天(1791年12月4日)莫扎特还邀请他的内兄申克与歌唱家戈尔(《魔笛》中萨拉斯特洛的扮演者)到家里为他演唱了《魔笛》的片断。</p><p class="ql-block">重病缠身只能卧床的莫扎特感到了将不久于人世,他不愿意将未完成的作品留给人们,于是他强打精神又写了几段《安魂曲》的音乐,并将创作的意图向助手绪斯迈尔作了交代,12月5日凌晨莫扎特去世。</p><p class="ql-block">莫扎特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康斯坦采就开始着手请人续写完成《安魂曲》,她首先想到的是著名作曲家约瑟夫·艾伯勒(Eybler, J.),后来就是他继承萨里耶利成为了奥地利宫廷乐长。</p><p class="ql-block">艾伯勒完成了《震怒之日》与《哀悼》的配器,然后他将莫扎特的原谱交还给了康斯坦采,表示无法完成这个重任,万般无奈之下康斯坦采只能求助于前面提到过的莫扎特的助手绪斯迈尔,最后就是由他续写完成了整部《安魂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