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小镇 — 镇远古镇

黄色皮肤,勇敢的心

镇远古城,又称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 据记载,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1226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设县开始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div><br></div><div>镇远古城是一个完全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景区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古街巷、古民居、古城墙等历史文化遗产,是苗族、侗族、汉族等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br></div> 镇远是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西汉时属武陵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设沅阳县。隋、唐置梓姜县;宋高祖绍兴元年(1131年),置镇远州;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后改为军民总管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镇远州,隶属湖广;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镇远府,隶属贵州。清袭明制。民国初,置镇远道;1949年11月8日,镇远解放,为镇远专员公署驻地;1956年,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为自治州首府;1958年,州府迁往凯里,改镇远为县。 㵲阳河穿城(镇远古城)而过,自西向东呈“S”形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独特风貌。舞阳河由龙王峡、诸葛峡、西峡组成,有小三峡之称,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 镇远有一殿、二庵、二院、四桥、四洞、六关、六官、八寺、八祠、八阁、九馆、九庙以及众多极具观赏、科考价值的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文物古迹160多处。 舞阳河如一条碧绿的丝带,将古镇紧紧环绕,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的两岸,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远处青山如黛,云雾缭绕,更添几分仙气。难怪有人将镇远古镇誉为“东方威尼斯”,两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依山而建的青龙洞,集儒、道、佛三教于一体,是镇远古镇的另一处文化瑰宝。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青龙洞集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会馆为一体的佛、道、儒、俗古建筑群,全国独有的中原建筑与苗侗吊脚楼干栏式巧妙结合的古建筑群号称“南方悬空寺”。 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千米,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主要历史名胜包括青龙洞,中元婵院,万寿宫等,古城中的寺庙、庵堂等。镇远古城是一个完全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 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泛称“荆蛮”。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公元1226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br> 在中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里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发出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的惊叹。 古巷道 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的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名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歪门邪道”是镇远的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 镇远古城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石牌坊巷、四方井享等。这些古巷交叉衔连、互相达通。古井遍布全城有圆有方。较有名的四方井、猪槽井等。古井春夏秋冬盛泽不涸。 四方井巷的牌楼。 古巷道 漫步在狭窄的巷道中,感受着古镇特有的宁静与安逸。阳光透过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时间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增添了几分静谧。青砖黛瓦的房屋,大多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木门吱呀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漫步于古巷之中,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民居、祠堂、庙宇,以及古色古香的街道和巷道。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土地庙 邹泗钟专祠,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位于顺城街北侧,坐北朝南,由东西两院组成,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余平方米。该祠是晚清朝廷为战死的邹泗钟所建的纪念祠堂。 穿过古朴的城门,仿佛一脚踏入了历史的画卷。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蜿蜒曲折,两旁是古老的徽派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谁能想到,在这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竟能看到如此精致典雅的徽派建筑群?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舞阳河。自古以来,舞阳河就是重要的水运通道,连接着西南腹地和外界。来自徽州的商人沿着水路来到镇远,将徽派建筑风格带到了这里,也为这座边陲小镇注入了江南水乡的柔情。 武陵世弟,清代建筑。 石屏山,位于贵州省镇远县舞阳镇舞阳河东侧,重岩叠障,雄伟险峻。东西绵延2.2千米,主峰海拔668.1米,与舞阳河面相对高差204米。石屏山面城一面的北山,像一个大屏风,竖立在山中。石崖绝壁高千仞,得名“端直苍阔如屏风”。 “和平村”是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设在镇远卫城十字街东侧五云山下,原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前有巷道北通卫城上北门,面临濞阳河,后依五云山,有卫城南门通金堡苗乡,方圆面积50000平方米。仍保留着当年“和平村”半圆拱形大门和高高的围墙,并恢复了当年的“新生班”、“研究班”、“训练班”、“哑子室”、“职员室”。 镇远府城垣,位于镇远县城北石屏山山顶上,建于明代初期。府城垣北跨石屏山顶几个山头,东起于石屏山东段的悬崖之顶,顺山势起伏延伸向西直至天后宫西侧下石屏山西段南麓至水北岸。南临水,以水为天然屏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镇远古镇又展现出另一番热闹景象。街边的店铺纷纷亮起红灯笼,将古镇装点得格外喜庆。古镇夜晚的灯光美景吸引了众多得游人。 复兴巷入口牌楼 古街入口的牌坊 建在山坡上的楼宇。 后天宫的山门 天后宫,又称福建会馆,位于㵲阳镇民主街,始建于清代,为纪念海神妈祖和作为福建同乡会馆而建。整座建筑坐北朝南,背依石屏山,由石台阶、山门、正殿、耳房、前廊、膳堂,前院两厢、侧院客堂、厢房、戏台等建筑组成。山门为砖砌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牌楼,高9米,宽5.7米,石条门,门楣中有镂刻行书直竖石碑,上书“天后宫”三个大字。山门后西是一长方形庭院,南面围墙在悬崖之上砌筑。正殿建在宽石阶高台上的西部,为穿斗结构,分前殿和后殿。前殿面阔五间,两侧有“八”字封火院墙,二重檐歇山顶。后殿屋顶为封火山墙式硬山顶,正脊为泥塑“双龙抢宝”脊。总占地面积2371.77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夜色下得后天宫 古城现代化商业街的夜色风光。 舞阳河夜景。夜深了,在桥上漫步,欣赏着灯光下的古镇夜景,别有一番韵味。微风拂面,送来阵阵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镇远古镇,就像是一壶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它古老但依然充满活力,它宁静但仍然不失繁华。它就像一颗隐藏在贵州群山中的明珠,等待着你去行商,去发现它的美。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