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之巴戎寺与巴方寺

赵海亭

<p class="ql-block">吴哥窟之巴戎寺</p><p class="ql-block"> 巴戎寺,位于吴哥通王城内,是吴哥王朝时期的重要宗教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众多的佛像而闻名。这座寺庙始建于苏耶跋摩一世时期,原本供奉湿婆神,后来在閣耶拔摩七世时期,随着吴哥王朝改信大乘佛教,巴戎寺也进行了改建,成为了一座佛教寺庙‌。</p><p class="ql-block"> 巴戎寺的建筑呈金字塔形,中心是一座三层的空心宝塔,四周还分布着49座小宝塔,再加上5座既是城门也是小宝塔的建筑,总共54座宝塔,象征着閣耶拔摩七世时期吴哥王朝的54个省份‌。这些宝塔的四面都雕刻着佛像,总共216面,这些佛像都是以当时的国王閣耶拔摩七世为原型雕刻的,因此也被称为“高棉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此外,巴戎寺还以其精美的石雕和浮雕而著称,寺庙墙壁上的浮雕描绘了古代高棉的文明和历史,如征战胜利的场景和国王的形象等‌。这些雕塑不仅展示了高棉艺术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和文化信仰。</p> <p class="ql-block">巴方寺位于巴戎寺西北200米处,也是吴哥城重要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吴哥窟之巴方寺</p><p class="ql-block"> 巴方寺,也被称为巴普昂寺或巴芳寺,位于吴哥通王城内的一座古老寺庙。它始建于11世纪中叶,由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于1060年修建,献给湿婆神,是吴哥王朝全盛时期的杰作之一‌。</p><p class="ql-block"> 巴方寺呈金字塔形,是一座须弥山寺,共有5层台基。在第1、3、5层台基上各有封闭式回廊,四边中央和四角都建有塔楼‌。</p><p class="ql-block"> 15世纪后期,巴方寺被改成佛教寺院,并在第二层台基西边修建了一尊长70米、高9米的卧佛‌。</p><p class="ql-block"> 由于地基不稳和工程水平欠缺,部分建筑在建卧佛时倒塌。法国从1960年开始帮助柬埔寨修复巴方寺,但1975年红色高棉政权上台后,修复工作被迫中止‌。</p><p class="ql-block"> 尽管巴方寺已经历了显著的修复,但其仍然保留着历史的痕迹,成为了一个见证曾经辉煌和近代动荡的遗址‌。</p><p class="ql-block">如今,巴方寺是吴哥窟旁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 巴方寺不仅是柬埔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谢谢收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