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泉的美篇

谷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同煤矿的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胡富国书记在大同煤矿工作的十一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耶鲁大学训言:在我的平凡世界里,我就是不平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煤矿原办公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晋能控股组建后,同煤集团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淡忘了,但人们仍然怀念大同煤矿这个无形资产(大同煤矿曾在煤炭系统世界知名,中国第一);仍然怀念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大同煤矿;仍然怀念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大同煤矿工人们的冲天干劲;仍然怀念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同煤矿那时的社会风气;仍然怀念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大同煤矿的辉煌发展里程。而让人们引以为荣的是:大同煤矿曾在前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共为祖国的能源发展贡献优质煤炭21亿吨,(21亿吨煤炭按长1米宽1米的建方排开,能绕中国960万平方公里边疆35圈),六十年来大同煤矿共为国家上缴利税近500多亿元。大同煤矿不但出煤炭而且还出人才,记得那个时候,先后从大同煤矿走出了韩英、王茂林、胡富国、王森浩、王君、支树平、闫武宏、靳承绪等八个省部级干部以及邵金旺、陈日新(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100名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之一)、肖向东、刘守仁、马杰、高汝懋(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党代表)、宋永津(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朱晓喜、彭建勋(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等为首的几百名厅局级干部;以马六孩(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张万福(第三、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满仓(中共十大、十一大党代表)为首的一大批劳动模范;以金智新(院士)、向宝璜(出席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陈志清、张枚同(全国煤炭行业文化终身成就奖)、黄树芳(全国煤炭行业文化终身成就奖)为首的上千名科技及文化界各类优秀人才。他们是大同煤矿的骄傲!也是大同煤矿辉煌发展历史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6年,大同煤矿在世界华人企业中排名第207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4年,大同煤矿在中国500强最大企业中排名第53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煤矿曾荣获中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项金马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矿务局曾连续七年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光荣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9年,大同煤矿进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行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1年,大同矿务局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充满豪情的大同煤矿职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泽民总书记曾为大同矿务局题写的企业精神“勇于奉献,争创一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先后在大同煤矿工作了三十五年,在太原又工作了十年,对上述提到的大同煤矿的有关领导绝大部分都认识;他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同志曾当过我的领导;有的还多年和我在一个班子共过事。过去由于工作太忙,挤不出时间来对他们作以宣传,而现在退休了,时间充裕了,我愿意尽我点微薄之力,给大家提供些资料并向大家推荐和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这一次,我想向大家推荐和宣传的是:在山西被老百姓和广大干群公认为“山西人民的好领导”,“一生任职三地,所到之处皆得好评”,被人们称为一身正气的“胡青天”,原山西省省委书记胡富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书记从1964年8月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在大同煤矿、山西省煤管局、西山矿务局、煤炭工业部、国家能源部、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委、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九个领导岗位工作过,所到之处他都能放下“官架子”,一头扎到基层和群众之中,深入了解下情,着重把握和了解基层单位存在的关健问题,并且做到能解决则当场拍板解决,从不推委,从不避事,他有一句名言叫“当官避事平生耻”,他平易近人,团结班子团队,胸怀全局,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为所在单位的老百姓,广大群众做了大量好事实事,所以被人们恭称为“山西人民的好书记”。从1964年8月到1975年4月,胡富国书记在大同煤矿整整工作了十一年,这十一年是他人生工作经历最长的一段,他从这里起步,把大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这里,这一方热土天高地阔的广大,这里人们粗犷豪放宽厚的性格,都于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了他的襟怀,使他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十一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让他永生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他出生很苦,二十多岁就入了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 胡富国出生在1937年的山西长子县,童年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度过的, 战争年代,由于当时家庭生活条件并不好,家里为了能节省口粮,把兄弟姐妹送了人,只留下胡富国和他两个妹妹。即便生活艰苦也没能打倒他,反而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强,他积极要求进步,早在1957年,二十岁的胡富国就在家乡担任过高级农业社会计、团支部书记,还在长子县南刘乡政府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到潞安矿务局参加了工作,并且在潞安矿务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学习刻苦,不断给自己加压,学业提高很快,他曾先后拿到过三个文凭:1是潞安煤矿学校采煤专业文凭;2是辽宁煤矿师范学院数学系师训班文凭;3是辽宁阜新矿业学院采煤系大学文凭,并在阜新矿业学院采煤系,打下了扎实的煤矿采选及管理基础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左)1999年,在北京和胡富国(右)书记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精卫填海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丹朱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泉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秧歌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辽宁阜新矿业学院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辽宁阜新矿业学院学生居住的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踏入大同煤矿这方热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的大学生是国家统一分配的,全国煤炭系统各大矿务局大学生稀缺得很。据我记忆,大同矿务局一个大约有10万员工的局,文化大革命前,全局副处级以上的领导中,只有靳承绪一个研究生。那个时候,遇有大学生分配,各大矿务局都抢着挖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4年9月13日,从辽宁省阜新矿业学院采矿系毕业的大学生胡富国,怀揣着煤炭工业部签发的应届毕业生分配派遣证,背着行礼,一路风尘仆仆,到大同矿务局来报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4年,在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即将发生历史巨变的时间节点。这一年,全国发生了太多的事。年初,先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口号的提出,并以运动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其后,在5月15日至6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北京工作会议上,做出了在全国开展农村“四清”和城市“五反运动的决定”。就全国形势而言,大有山雨欲来之势,但对全国煤炭行业的基层局——大同矿务局而言,仍然是按部就班,工作生活依然一如就往地继续进行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的大同矿务局是中国最大的煤矿,这里不仅煤炭产量全国第一,职工人数全国第一,而且机械化程度也居全国同行业之首。那个时候,胡富国能分配到这里工作,他别提有多高兴啦!回忆一下当年的工作经历,在他身上大概有两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件事是:在局集中培训学习三大规程。一踏上大同煤矿这片黑土地,胡富国与同时被分配来的大学生们立马就投入到先期的学习当中。由大同矿务局总工程师刘万宪组织他们学习煤矿三大规程,即《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论理刘万宪组织他们学习的三大规程,胡富国他们在大学都学过,有些知识甚至能倒背如流。但是,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大不相同,况且用理论指导实践仍有一定的距离。他们在学校里学这些知识时,面对的是老师,是黑板,是宽敞的教室和明亮的大玻璃窗。如今,此时此刻,他们就坐在井口大楼的长条凳子上,透过虽然不干净却依然亮堂的玻璃窗,能望见井口飞转的天轮,能听见楼道里水靴踢沓走过的声响。还有煤味儿,一股浓烈呛嗓呛嗓的煤味儿,从鼻孔、耳朵、眼睛、脖领甚至全身的每一个毛孔使劲地往身体里钻着。也许,正是这飞转的天轮,这浓烈的煤味儿,给了他们全新的感受与体验。让那一条条一款款的规程突然鲜活了起来,让那些印在纸上的字句好像突然地有了生命,让他们不由得生出一种神圣的责任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年轻时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培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避灾峒室标识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出人矿井管理制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入矿井的大专生在接受三大规程的培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件事是:经历了四清运动。他们原以为学习过后就将进入煤矿工作岗位,就要头顶矿灯下矿井了。却不料突然间上头下来一纸命令,抽调他们去搞“四清”。在进入“四清”工作队之前,上级安排胡富国他们在山西省委党校进行了持续一个多月的集训,集训主要是学习中央文件,听报告,安排大会小会讨论,按照文件精神对照检查自己,提高思想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来对“四清”,和其他同志一样,胡富国同志也是一头雾水。通过学习,胡富国对四清运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四清”运动的全称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先在农村进行,称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开始就是“清工分,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到后来发展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并且从农村蔓延到城市、厂矿乃至政府机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紧张的集训后,胡富国被分到西山矿务局四清工作团的官地矿四清工作队。四清运动是一项既要灵活把握政策、又不扰乱基层正常工作的工作;既考验人的政治头脑和政策水平,又考验你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工作。据在四清工作团和胡富国一同工作过的同志们介绍:不论在工作队,还是工作团的会议上,不论是安排工作,还是汇报总结,胡富国的发言总是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理论,有实际。更为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发言总是有板有眼,妙趣横生,同样的话一到他嘴里,就有了生命,就有了意思,就有了色彩,人们就都想听。应该说,经过西山矿务局这一年的四清运动,胡富国在接人待物、处理一些事情上有了很大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年以后,胡富国这一批大学生又被抽调回大同煤矿搞四清,这一次,胡富国被分配到挖金湾矿四清工作组并任组长。尤于有了太原这一年四清运动的实践和锻炼,胡富国在挖金湾矿任四清工作组组长时,思想认识显然比四清初期成熟了许多,思考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比原来稳健了许多。那个年月四清运动的政策像翻烙饼一样,一会儿是“前十条”,一会儿又是“后十条”,一会儿又是“二十三条”,变来变去,让人眼花缭乱。但胡富国他们在现场,始终坚持一条:民以食为天,在农村,就是要多打粮食;在矿山,就是要多出煤,出好煤,绝不能胡来瞎折腾。作为组长,胡富国对这一条把握的很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曾经历和参加了四清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清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反、五反、三清、四清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社教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光美(左)在桃园参加劳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加“四清”运动的职工们在学习文件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在永定庄矿工作。胡富国在永定庄矿工作了七年,他从技术员干起,先后任过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他虚心向工人们学习,紧紧把区队干部们凝聚在一起,抓高产,搞革新,创水平,深得广大干群的欢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业务精通的技术员。在一般人眼中,煤矿傻大黑粗,这里根本谈不上高技术、高科技含量而言。嘿!你可别看不起煤矿!这里的学问大着呢!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煤矿井下己是半机械化生产,采煤队采煤主要有如下工序:打眼、放炮、支柱、装煤等等。运煤使用溜子,割煤使用从苏联引进的设备康拜因联合采煤机,这里的学用可大啦。为此,从大学一毕业进入矿山当技术员,都要先安排实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和胡富国他们一同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共有二十一位,在正式进入永定庄矿工作前,组成了一个实习小组,由胡富国担任组长,全部安排在永定庄矿六号井实习,实习期限为一年,由六号井副区长武占明负责他们的实习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矿工人都比较实在,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到了工作面,具体工作都由工人们干,技术人员你要尽快掌握生产工序及各个工种之间的奥妙,你就的虚心向工人们学习。胡富国非常了解工人们的心里,他建议同伴们首先要和工人们打成一片,要脏活累活抢着干。歇息的时候,他还给工人们讲故事,说笑话,有时还给工人们吼上一嗓子家乡的上党梆子,搞得场面十分地红火。工人们都十分喜欢胡富国,每当他问到工作中的难点,关健点时,工人们都能毫不保留地告诉他。实习期间,胡富国不耻下问,对煤矿采煤工序涉击到的:打眼放炮、敲帮问顶、架梁支棚、维护顶板、装煤割煤运煤,他全部掌握了,这对他今后从事技术员的工作,从设计、画图、撰写作业规程,提出技术要求有很大的帮助。直到现在,当时任副区长的武占明还记得,实习时的胡富国编制的八号层837工作面采煤技术规程既切合实际,又有板有眼,祥尽,且周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实习结束后,胡富国被分到永定庄矿六号井采煤八队担任技术员。在采煤队呆过的人都知道,采煤队组的干部无论是支部书记、队长、技术员,还是班组长,一忙起来,不分职务,什么活都干,遇到啥干啥,逮住啥干啥。干部们早班、二班、夜班轮流值班,遇有突发事件,能上的就一起都上。作为技术员的胡富国当然也不例外。按理说,他的主要职责是搞技术,但其实他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却是用在日常的管理和劳动上。在队里值班的时候值班,不值班的时候就下井跟班。到了井下,一般工人是按照工种各干各的活,而跟班干部却是哪里忙到哪里。好在胡富国在实习的时候各个工种的活都很熟悉,所以他跟工人搭伴干活的时候,总是很得心应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要让别人相信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已先干起来,用你的行动去感化人,说服人。胡富国在队里脏话累活抢着干,事事冲在前,干在前,而且做到: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一次,胡富国他们采煤工作面附近的三号溜煤眼灌进了流水,溜煤仓里的五百多吨的煤炭加上流水的重力,一下就把溜煤眼摧垮了,冲下来的煤把五个工人埋在了里头,人命关天!矿调度室给采煤工作面打来电话,要求跟班干部带领工人们去三号溜煤眼救人,正好胡富国在井下跟班,胡富国接到电话后,一刻也不敢耽误,火速召集人马,赶到三号溜煤眼去救人。开始工人们用铁锹铲煤,胡富国担心铁锹把埋在煤堆里的工人铲伤,后他指挥工人们用手扒。这样,在最短的时间里,五个工人全救了出来。矿领导也在第一时间接到事故报告,当他们从各处赶到井口,急慌慌地正要下井奔赴现场时,听说人己经被救出来了,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当过煤矿基层的领导都有这样的体会,作为矿、区、队各级领导,最怕的就是井下出事故,一听说井下出了事故,心里都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那天,矿领导们如释重负之余,不由得对这个带领工人们去救人的胡富国技术员有了深刻印象。不久,胡富国就被矿党政提任到一基层队去任党支部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年轻时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永定庄矿正在抓紧复建的2号井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永定庄矿大门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矿井地质工安全操作规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盘区巷道布置平面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采工作面布置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全国刚解放,大同矿务局各矿,很长一段时间,在使用从苏联引进的康拜因联合采煤机,这在全国来讲也是最先进的设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们在打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们在推1吨的黑牛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盘区开溜子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们在填写安全检查指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号井副区长武占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采煤一线工人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工人们打心眼里服气的党支部书记。正是文化大革命兴起的时候,胡富国被矿党委提任为永定庄矿六号井采煤一区四队党支部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如暴风骤雨席卷了全国,大同矿务局以及永定庄矿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文化大革命”的漩涡之中。那个时候,胡富国这个党支部书记面对的主要是:许多工人借“造反”的名义擅离工作岗位,矿上处于半停产状态。那些天,作为新任的采煤队党支部书记,胡富国处于两难境地。不认真抓吧,辜负了党组织和领导对自已的信任和重用;认真抓吧,又与当时的革命形势格格不入。想来想去,胡富国觉得自已还是应该坚守岗位,履行基层干部的职责。所以从文革一开始,胡富国就给自己定下了“三个不参加”:不参加揪斗,不参加社会组织;不参加武斗,认真当好一线的采煤队党支部书记。所以,从文革开始,不管外边口号喊的多凶,他该下井下井,该学习学习,该管还是要管,始终没有离开区队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种状况一直坚持到1966年底,随着“抓革命,促生产”口号的提出,形势才稍有好转。当时,胡富国所在的采煤四队与矿上所有队组一样,最大的问题是出勤率不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胡富国想尽了办法,其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胡富国这个队有百十号人,分散居住在永定庄矿的角角落落,有的还住在口泉,甚至还有的住在附近农村,有的工人则干脆回到周围县上的老家,十天半个月不回来。当年,在胡富国的带领下,采煤四队的干部们主要采取了:①对于分散住在永定庄矿角角落落的职工,他们采用了分片包根法,队领导们按照分工,不厌其烦,一户一户地去动员职工上班;②对于回到周围县,十天半个月不回来上班的工人,胡富国和队几个干部,利用下班业余时间给他们写信,信中晓之有理,动之有情,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队干部才是真正关心他们的人;③对于住在口泉和附近农村的,他们发动党员,利用星期天,骑着自行车带着队里写好的慰问信,一户一户拜访他们。人心都是肉长的,在他们的温心家访下,和动之有情的慰问信劝说下,终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队绝大多数工人都高高兴兴返回队里上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让工人们打心眼里服气的有三大特点:1是带班能和工人们打成一片,从没有一点官架子。如井下遇有停电,他就趁机给大家讲故事、讲笑话,要不就给工人们唱一嗓子上党梆子,工人们说:“跟着胡富国干活,我们心情舒畅,我们没有一点压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②遇有重活累活危险的活,胡富国总是冲锋在前,带头领着大伙干。如:堆在运料巷的木柱,一根上百斤重,胡富国用一只胳膊一夾,夾着就走,一根接一根跟工人们摽着干。木柱备齐了,就开始支柱子。一个人扶好柱子,另一个人用大锤往进砸木楔子,胡富国与工人配合十分默契,无论是抡大锤,还是扶木柱,他从不含糊。一轮大锤抡下来,,虽然满头大汗,却依然劲头不减。③胡富国非常体贴关心职工。他是个临时户(家属孩子没有户口),当他得知工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工人也是临时户时,常和工人们开玩笑,他说:“临时户胶皮肚,一大碗一大碗喝糊糊!”,逗的工人们直乐,这一句玩笑话无形中拉近了工人们与他的感情。工人们有事都愿意找他。而他对工人们也特别关心:平时问寒问暖,遇有秋忙,轮流安排工人们休息,抽出时间帮助家里秋收,得知工人们生病住院,他还带着食品去医院看望工人,工人们都称:“他是大家的贴心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工人们打心眼里服胡富国的气,当年,胡富国所在的四队,一呼百应,胡富国指挥到那里,工人们就打到那里,四队当年工人出勤率是最高的,产量在同类队组中也是最高的,全队年年被矿评为先进队组。正因为如此,之后不久,胡富国就被矿党委提任为党总支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员工家属服务队女职工在为准备下井的工人缝补衣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采煤四队工作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们在给下分层铺金属网顶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产17型装煤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一线职工的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在接受采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有着很強魅力的党总支书记。胡富国担任永定庄矿采煤一区党总支书记时,正是大同矿务局开始努力恢复生产的时候。时任大同矿局党委书记的邵金旺同志,在全局大会上多次提出:“要抓革命,促生产,要多出煤,出好煤,革命和生产两不误!”,这正对了胡富国的心思。于是,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把采煤一区的生产搞得红红火火,日新月异。至今,采煤一区和胡富国共过事的几个区干部,说起胡富国总要说:胡书记,那人,真是脚板上拴铃铛,一步一个响叮当!在他们心里装着一肚子胡富国的故事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在做战前动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矿广播员在播报每天的战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天拉煤的火车非常繁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故事一:高产日里的胡富国。大同矿务局在历史上曾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一次又一次不间断大规模地组织群众高产运动。那时候,从局到矿,隔几天就是一个“高产日”。而矿上组织高产更是家常便饭。而到了高产日,全局总动员,不论是家属,还是学校的老师、学生都要下井支援高产,此外,医院的医生、护士、机关科室的工作人员也要下井支援高产。当年,大同矿务局党委书记邵金旺,有一句名言叫“大同矿务局十万人,高产日就是人人从井下端一帽壳煤,全局一天三个班也能出上它十万吨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作为采煤区的党总支书记,他有三个责任:一是紧紧地把区队干部们凝聚在一起;二是保证完成矿上给他们下达的生产任务;三是确保参加高产的家属、学生、医院医生、护士,机关科室工作人员的绝对安全。而为了确保这三项责任的圆满落实,胡富国总是当好表率,常常是连班加点盯在井下,虽然多上了班,也没有额外加班费,在那个年月,胡富国就是这样长年累月地战斗在井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次,胡富国刚刚下完早班,下午又开了一下午会。到了晚上,井下采煤工作面来了一帮支援高产的老师和学生们,胡富国不放心学校师生们的安全,也不放心夜班的采煤任务,所以下午开完会就直接下井了。在工作面,他首先叮嘱几位老工人,要特别注意学生娃们的安全,他说:在井下产煤产多少另说,可安全上千万不能出差错。叮嘱完了,他就带领大家装煤。工人们出满勤,加上前来支援高产的老师和学生们,工作面里满满荡荡全是人。人多,干劲大,这茬炮打下来的煤也多,铁溜子上装得满满的煤像要溢出来了。胡富国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又激动起来了,他直起腰,亮起大嗓门说:“大家加油干,装完这一茬煤,我给大伙唱一段,大家欢迎不欢迎?”,大家说:“欢迎!”这样大伙的干劲更大了,胡富国又不声不响可着劲往溜子上攉起煤来。人们看到和听到的只是胡富国的干劲和他的亲和力及煽动性,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胡富国这己经是今天连续第二个班下井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永定庄矿办公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矿务局原党委书记邵金旺,在文革中顶着压力组织全局职工多出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在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矿广场给准备下井的工人们表演节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们在井下研究如何能快速掘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在操作割煤机割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学生、老师,医院大夫,机关工作人员也要参加高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支援高产的矿工家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列列装满煤炭,准备运往全国各地的火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事二:积极推动使用新设备、新技术的胡富国。胡富国在采煤一区任党总支书记时,当时,永定庄矿大部分采煤队在使用80型采煤机。但这个机组经常出现故障,后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反复实践,决定把原来的100公分截深的滾筒改为60公分,但换成60公分滚筒后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就是滚筒小了割的煤量自然小了,后来经过工人们反复研究,最后采取的办法是,利用赢得的时间多走几刀,大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浅截多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为这是一个新设备,多数单位因没使用过这种类型的滾筒,害怕影响产量,大家都不愿意采用这种设备,而胡富国这个区却首当其冲接受了这一推广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井下安装和更换新滾筒时,胡富国指导工人们在煤壁上打了一个两米多深、两米多高、三米多宽的工作峒,先放新滚筒,后放拆下的旧滚筒。这个工作峒,看似简单,实则很重要,其关健的关健是可以避免旧设备拆下后无处安放,工作面窄影响工人们出入。工作峒打好后,工人们都撤走了,但胡富国一直盯在工作面,直到机电科维修队工人们换好滚筒,胡富国让他们试运转一下,结果效果很好。滚筒哗哗旋转,煤流哗哗涌出,大家都很满意。之后,经过不断地反复试验,改用新滚筒后,80型采煤机组在采煤一区发挥了巨大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在和工程技术人员探讨如何改进滚筒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一起研究采煤机的革新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永定庄矿采煤一区使用的80型采煤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十年代初,永定庄矿采煤队组使用的国产17型装煤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们在给下分层铺设金属网顶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主要采用金属支柱支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采工作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换好的小型滚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检工在巡视查看顶板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割煤司机在清煤的根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溜工在捡矸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敢于大胆启用能人的胡富国。永定庄矿采煤一区大约有七八百人,在这些人中间,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作为一个中层领导干部能够发现人才,用好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2年初,采煤一区402盘区的06工作面搬家,在撤离大型设备液压支架时,突然垮顶,一下子压住四个人。在抢救队伍中有一个老工人叫刘清禄,一到工作面,他二话不说,最先进入乱顶区去支护柱子。此时此刻,刘清禄的危险最大,稍有差池,便有性命危险。但刘清禄把生命抛在脑后,直至把防护柱都支好。最后经过奋力抢救,救出三个人,只有一人遇难。在抢险过程中,刘清禄立了大功,胡富国把这件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久,他就把刘清禄提为跟班班长。结果麻烦事来了,原因是刘清禄出生在地主家庭,有人向矿党政告状,说胡富国阶级阵线不清,任用地主子弟。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月,这可是一件大事,但胡富国却不管那一套,继续使用刘清禄,后来还把刘清禄提为副队长,队长。刘清禄也不负重望,一直干得很卖劲,后成为采煤一区的重要骨干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采煤一区有个叫高继忠的工人,喜欢写写画画,经常给矿上和局里写报道稿件,报道采煤一区的生产情况和好人好事。高继忠的梦想就是在区里搞搞通讯报道工作,但由于他出身不好,区里不重用他。胡富国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区里有人反对,硬是大胆启用了高继忠。高继忠被启用后,不负重望,把区里的宣传报道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很有生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先成是釆煤一区二队的打眼工,他怀仁中学毕业,能写能画,经常被队里抽出来写写黑板报。一次,王先成正在那里出黑板报,被路过那里的胡富国盯上了,胡富国发现王先成字写的周正,而且稿子编的也很有特色,胡富国就觉得这个小伙子是一个可用的人才。后来,胡富国把王先成借到区里搞宣传,但队里经常找各种理由把王先成要回队里工作,胡富国不高兴了。一次,队里又让王先成回队工作,胡富国开口了,他和王先成所在队队长讲:你把他要回去能完成任务了?同样是一个人,他在区里搞宣传发挥的作用比在队里作用大多了。哪个多,哪个少,你掂量掂量!一句话把队长说得哑口无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王先成、高继忠在胡富国的支持下,把区里的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王先成特别重视对外投稿,他先后写了大量有份量的稿件,登在矿工报、山西日报、有几篇还登在《工人日报》等国家级报刊杂志上,成了远近文明的“大秀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在采区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们在支护顶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下分层采煤金属网顶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们在检查安全报警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分层采区工作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采区当年办起的宣传栏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事四:把“耍钱鬼”转化成劳模的胡富国。常言道,十个手指伸出来还不一般长。一个采煤区里的七八百号人,同样也不会齐刷刷地积极肯干,有偷懒耍滑的,有旷工的、泡病号的,还有打架斗殴的、甚至于赌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温乐奎就是因为赌博耍钱,闹到老婆几乎要离婚的地步。温乐奎是采煤一区里的一个单身职工,吃大食堂,住单身宿舍,下班后常常跑到赌博摊子上去耍钱,把钱输光后就经常旷工、泡病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是温乐奎的大领导,如何解决好温乐奎的耍钱问题呢?胡富国左思又想,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温乐奎的家搬到矿上来,让他老婆看住他,让他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提醒他的责任感,逐步感化他。但是,温乐奎是临时户,要把他家搬到矿上来,首先的解决房子问题。按照规定,临时户是不能享受职工的福利分房的。怎么办?胡富国想来想去,他决定发动全区干部职工,为温乐奎在矿上盖一间房子。后来,在胡富国的组织动员下,区里干部及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给温乐奎在山坡上,盖了一间房子。老婆来了,孩子也来了,孩子老婆热炕头了。温乐奎很受感动,决心痛改前非,好好上班,养活好自己的家,不再游手好闲耍钱度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别说,还真的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后来温乐奎果然痛改前非,积极肯干,还当上了出局劳动模范,并且被提拔为采煤队的副队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在和工人们谈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行走在煤矿大巷有说有笑的工人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刚从井下上井的煤炭“黑小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事五:把工人当亲兄弟的胡富国。胡富国在采煤一区当党总支书记的时候,许多出局的劳动模范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比如王三肉、苟俊海,这些典型不仅在大同矿务局远近闻名,而且在全国煤炭系统也是赫赫有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兰德武至今记得,自已刚刚招工到矿上那一天的情景。 那天,他是穿一件白茬老羊皮袄来到永定庄矿报到的,土得就象个放羊老汉。他觉得自己很土,就站到靠墙跟的趷蹴边。不一会各区的头头来领新工人,没人愿意领他。胡富国进门后,一眼就看上了他,朝他一指说,这个人,我要了!然后亲自把他领到采煤一区,一路上问东问西,问他家里的情况,问他念过几年书。后来在班前班后会上,胡富国就常常让他给大伙读报。遇到他不认识的字,就手把手耐心地教他。胡富国觉得这个人朴实,就一点一点有意识地培养他。兰德武也确实没辜负胡富国的厚望,他这个“白茬皮袄”后来不但入了党,还当上了采煤四队的党支部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胡富国心里,区里的劳模、区干部、还有七八百工人,他们不仅是他工作上的根基,更是他的亲兄弟。许多年后,胡富国己任了国家能源部副部长,王三肉去北京治病找到了胡富国,胡富国不仅给他联系了医院,还用车把他送到医院,尤以令人感动的是:胡富国还把王三肉亲自背上了医院三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光对劳模,而且对普通工人,胡富国也是倾注了兄弟般的感情。采煤一区有个工人叫石来泉,因为家里有困难,一个月下来,总不能上全班,上不了全班,工资自然开得就少了,经常后半个月连买饭票的钱也没有了,只好蒙住头在宿舍里睡大觉。胡富国得知后,就一次一次到宿舍找他,带他到大食堂给他买饭买菜,一边做他的工作。后来王来泉终于转变过来,成了队里的一把好手。采煤二队一个工人在井下被零皮打破了头,胡富国把他送到医院,并一直在医院整整守了他两天两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就是这样一个有说不完故事的人,他的故事还将继续演绎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在采煤一区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右)书记在永定庄矿,拜会曾一同工作的老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没有一点架子的胡富国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矿工人们下班后在一起相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工作面正在干活的工人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在煤峪口矿任大矿长。人活一辈子,有许多日子或许多事情是即使不刻意记也永远不会忘记的。1973年11月26日这一天,对于胡富国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日子。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永定庄矿党政,接到了这样的任命,大同矿务局党政要调胡富国同志去煤峪口矿任革委会主任(矿长)兼矿党委副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走马上任。就在73年11月26日这一天:胡富国正在永定庄矿采煤一区党总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干得正欢的时候,永定庄矿党政接到大同矿务局的任命,要调胡富国到煤峪口矿任革委会主任(矿长)兼矿党委副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定庄矿是胡富国迈出大学大门、走上第一个工作岗位的地方。当局党政领导和他谈话时,他满口答应:服从组织决定!但从内心讲:还真有点对永定庄矿恋恋不舍离开的念头。他爱永定庄这个矿,爱这个矿的山山水水,爱永定庄矿这里朴实无华的矿工和区队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首这些年,胡富国似乎看到了自己迈向社会踏下的第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还忍不住想到黄土崖下那一间简陋的小屋,它曾让他和妻子第一次感受到有家的温暖。风霜雨雪,上井下井,夜以继日地辛劳,夜以继日的奔忙,把晋东南长子县一个农民的儿子,不知不觉变成了塞北高原上永定庄矿的硬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到煤峪口矿赴任的那天早晨,胡富国起了个大早,妻子常根秀在他们那间简陋的小屋一边为他收拾行装,一边轻声地说:“想不到,你当矿长了,你能干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用他那淳厚的家乡话爽朗地对妻子说:“我想了几天几夜了,比你想得多!干得了干不了,干上了才能知道。矿长也是人当的。只要用心,就不但能干得了,还能干得好。你放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这样,年轻的胡富国离开了难以忘怀的永定庄,前往煤峪口矿走马上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峪口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特别能战斗的永定庄矿职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班后休闲的煤矿工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欢送党总支书胡富国的采煤一区干部工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右)书记和爱人常根秀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排在大同矿务局第一位的煤峪口矿。胡富国要去任矿长的这个煤峪口矿,说起来真有点历史了。早在1918年,就开始用土法进行开采,1929年,阎锡山的晋北矿务局就在煤峪口开凿了两座大井,引进了新的采煤技术。日军侵华时期,这里就成了日寇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重点矿山之一,留给了大同矿工一部深重的苦难史,位于煤峪口矿南沟的“大同煤矿阶级教育展览馆”和白骨累累的“万人坑”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摧残中国矿工的真实写照。1949年,大同矿务局成立,煤峪口矿很快恢复了生产,为大同矿务局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煤峪口矿也是大同矿务局的标杆矿。从1971年起,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的TZ一一140大同一型垛式液压支架就是在煤峪口矿井下开始试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翻开煤峪口矿的历史,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矿视察的记载,更让人觉得这个矿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沉甸甸的。每每说起来,煤峪口矿的人都如数家珍:1956年6月6日,朱德元帅来煤峪口矿视察;1958年彭德怀元帅来煤峪口矿视察;而后贺龙、聶荣臻、罗荣桓、张闻天、滕代远等一行十一位中央领导来到煤峪口矿视察;1960年,时任中共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的李立三也曾率工作组来到煤峪口矿调研;1972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也曾来煤峪口矿视察,视察期间还提笔写下了“机器的运转多靠煤炭的燃烧,煤炭的根源你可知道?百分之九十是煤炭工人的体力,百分之十才是古代羊齿植物的化石燃料”这样一首诗。之后,美籍华人李政道先生、英籍华人韩素音也先后来煤峪口矿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之,煤峪口矿给胡富国留下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声名远扬的大矿,煤峪口矿的人见过世面,也有一定的素质。来这个矿当领导,胡富国心里清楚,这是上级领导对自己非同一般的托付与信任。为此,胡富国感到自已肩上的担子有着不一般的意味,同时他也感到无比的荣光和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任煤峪口矿长的胡富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峪口矿大门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峪口矿办公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峪口矿万人坑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德委员长1956年6月6日曾来到煤峪口矿视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彭德怀元帅1958年曾来到煤峪口矿视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10月30日下午,贺龙等元帅来大同视察,照片说明:前排从右至左聶荣臻(右4)徐志远(右5,曾任大同矿务局党委书记,大同市委第一书记,时任雁北地委第一书记)贺龙(中)罗荣桓(右7)罗瑞卿(右8)陈奇涵(右9,上将,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军事法院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8年10月31日,贺龙、罗荣桓、聶荣臻元帅,罗瑞卿大将等,在大同煤矿煤峪口矿视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郭沫若副委员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郭沫若副委员长当年在煤峪口矿考察后,提笔写下的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诺贝尔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来煤峪口矿考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籍华人韩素音曾来煤峪口矿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风雪之夜的誓师会。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已经不可能有任何“计划”的年代。由于将近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全国有三分之二的矿井失调,新建的矿井又大多不能投产,作为中国主要的煤炭战线充满了危机,全国煤炭需求的紧张程度达到了极限!当时,隔三差五就有消息传来,电厂没煤了!钢厂停工了!许多大城市的取暖都供不上了!上海告急!北京告急!甚至中南海都告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大同矿务局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虽处于正乱的文化大革命,但大同矿务局仍以特有的家国情怀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努力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为祖国“多出煤,出好煤”奉献着煤海儿女的一颗红心。在百里煤海,一个又一个“高产日”和“高产”誓师大会此起彼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就在胡富国到任煤峪口矿的前几天,煤峪口矿革命委员会刚刚向全矿下发文件,做了“决战三十天,提前十四天超产四万吨,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的安排。这是一场决战决胜的大战役,也是摆在新矿长胡富国面前的一项紧张而艰巨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一段时间,胡富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人们只看见他忙,只看见他风风火火,一副要拼命的样子。不分白天黑夜,不管上班下班,召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会议,和领导班子的同志们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向下面的同志们要数字,要报表,了解情况。只要有时间,他就跑基层区队班组,到井下,到选煤楼,到机分厂,甚至到家属区的大街小巷。他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自己看到所感到的一切,他想用最短的时间把应该掌握的情况统统都吸入到自已的身心里来,让自己和煤峪口矿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煤峪口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矿上为他找了一处简陋的旧房,将他的妻子和孩子接到了煤峪口矿。但胡富国还是常常忙的回不了家,晚上经常住在井口,住在办公室。孩子们依然见不着父亲,妻子常常还得撵着追着给他送饭。就这样,在匆匆忙忙中,在几乎奔跑着的工作状态中,一不小心,胡富国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把脚踝摔伤了,当时就肿得像个发面馒头。到医院一看,大夫说,骨折了,要打石膏,要卧床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刚刚对煤峪口矿有了初步了解,正准备和同志们大干一场呢,怎么能休息?胡富国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能,绝对不能休息!他这么跟自己说,也跟家里人这么说。于是,煤峪口矿的人们看到,这个新来的矿长脚上打着石膏,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依然在忙,他真的连一天也没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煤峪口的人们至今还记得那个风雪之夜的誓师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胡富国来到煤峪口矿召开的第一个全体职工群众大会。按理说,天气又冷,天色又晚,开会是不受人们欢迎的,但那个晚上俱乐部里却挤满了人,煤峪口矿开了一个让人们几十年忘不掉、激动人心的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是拄着拐杖一步一拐地走上主席台的。当台下的1000多双眼睛看到新矿长用这样一个入场式登台,本来闹哄哄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抬起头来看了一眼黑压压的会场,心头立马就激动起来,还没等到正式讲话,便脱口说了一句:“天气太冷了,辛苦大家了!”这就是胡富国的性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间万物,大莫过于心,小莫过于心。胡富国深知,要开好这个头,就必须抓住人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天生大嗓门,说起话来声音宏亮,充满激情,永远不改的晋东南长子口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峪口矿的党员、团员、民兵、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同志们,全矿劳模、先进工作者,全矿职工、家属、学生同志们……我们煤峪口这样一个矿,有近千名共产党员,有几千名共青团员,有一千名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这几支队伍汇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企业的一支强大的骨干力量,有了这支力量,依靠这支力量,充分发挥这支力量的作用,就能一呼百应,冲能冲得上,打能打得赢……”这是胡富国的开场白。之后,他就脱开稿子,像在永定庄采煤一区一样,洋洋洒洒地讲开了,讲着讲着就讲出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说:“我和你们有缘分,看到你们格外亲。我胡富国愿意当你们的矿长!你们欢迎我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台下轰地响起笑声。谁见过说话这么直来直去的,且一点都“不谦虚”的矿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接着说:“矿长是干什么的?就是领着大家出煤的!大家说对不对?”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又说:“你我都是煤峪口大家庭里的一员。俗话说,打虎还须亲兄弟。我这个人身体好,舍得出力,你们大家也舍得流汗,绳锯木断,水滴穿石,只要我们上下拧成一股绳,再大的困难,再艰巨的任务,都不在话下!大家说,是不是这么回事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台下一片响亮的回答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世界上有一种人,好像天生就与民众有着亲密的感情,天生就与老百姓血脉相通。胡富国就是这样一种人,他的话,语重心长,掏心掏肺,开会的人全被感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散会了。俱乐部外寒风㖬㖬,但从俱乐部里走出来的人群却有说有笑,好像是刚吃完一锅热气腾腾的洋汤面,浑身上下暖暖的,一直暖到了心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上没有哪一棵树需要证明它是一颗树,但它站立在那里,生根发芽,迎风沐雨,开花结果,让人们看到了它在季节里的风采,听到了它在风来雨去中的搏击,那它就叫做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这一天起,胡富国也便在煤峪口矿人们的眼里成为了一棵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矿长来到煤峪口矿俱乐部参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矿长在作动员报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风雪之夜的煤峪口矿大马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峪口矿俱乐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加风雪之夜誓师动员大会的煤峪口矿职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期间,除了课堂上学习的东西以外,胡富国还读了许多关于煤矿管理方面的书。他说,因为学了煤矿的专业,煤矿就连接到了他的血脉里,煤矿就和他融成了一个生命体。对煤矿而言,安全就是天。但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状况下,煤矿井下各种各样的事故总是经常不断地发生,并直接影响着生产和职工的情绪。怎样才能让煤矿的事故减少甚至为零,让矿工在灿烂阳光下幸福地工作和生活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矿长之前,他的思考也仅仅只能是思考。如今他当了矿长,一下子站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面对煤峪口矿零敲碎打事故不断的局面,胡富国果断地提出要在煤峪口矿大搞质量标准化的工作的思路,他还大胆地提出了搞标准化建设的一整套规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当时那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特殊环境里,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政治形势下,在“夺高产,拿红旗”的狂热激情中,胡富国提出要搞质量标准化是担着一定风险的,同时还要面对不少阻力。首先在领导内部思想就不完全统一,甚至有人说他这是在以“生产压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怎么办?胡富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想法办成。在矿上多次大会小会上,他反反复复地给干部职工讲抓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重要意义。他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往大了说,哪个国家,哪个朝代,没有条文法律?往小了说,哪个企业,哪个单位,没有规章制度?就连咱们每一个人的家庭,也总得有个规矩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家终于理解了他,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于是,一个大搞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在煤峪口矿开展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煤峪口矿的机关井上、井下大巷、顺槽、工作面、采煤、掘进、运输、机电,甚至后勤保障,各工种、各部门都掀起了大搞标准化的高潮。胡富国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检查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他到了现场经常强调两条:一是要加强领导,敢于负责;二是要坚决克服马虎、凑乎、应付的坏作风,树立敢抓、敢管、敢于负责的正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煤峪口矿大张旗鼓地开展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并且在全矿开展竞赛,树样板,用典型引路,在全局引起了强大反响。许多老同志回忆,后来煤峪口矿取得的每一步成绩,无不与胡富国当年抓的二水平改造和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抓质量标准化的同时,他和班子成员一起,还在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方面,大打了三个硬仗:第一个硬仗是劳动管理仗,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实井下第一线;第二个硬仗是打好以采掘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仗;第三个硬仗是打好以支(护)放(顶)为重点的工作面管理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是这样一系列的狠抓和严要求,煤峪口矿的工作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煤峪口矿的干部职工,对胡富国这个矿长才有了真真切切的了解和认可。他处处以身作则,起带头,群众就信服了他。心里有了精气神,群众干劲也就起来了,生产的高潮也就掀起来了。采区的流动红旗赛,机掘的创记录竞赛,辅助二线的为一线服好务的月度赛,运输区的吨公里安全运转赛等等,五花八门,轰轰烈烈,产量也随之不断刷新,煤峪口矿很快成了全局的样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矿长在煤峪口矿大会上,提出全矿要大搞质量标准化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峪口矿正试用中央机厂生产的第一套垛式支架采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峪口矿综采队在使用中国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机采煤,这是当年的工作现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矿长在煤峪口矿综采工作面,给外国友人介绍综采试采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煤峪口矿综采队破了多个纪录,被全局树立为标杆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标准化式的综采工作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标准化式的工程大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标准化式的盘区巷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们在运输大巷按标准化检查皮带运行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把标准化牌板办在了井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标准化式的机电峒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标准化式的大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在采煤一区蹲点。蹲点,这是一个不知从何年何月就有了的专用名词,且经久不衰。蹲点的人往往是负有使命的。使命的同义词就应当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有人蹲点是“蜻蜓点水”,有人蹲点是“走马观花”,更有甚者虚晃一枪,神龙见首不见尾。但胡富国的蹲点却是实实在在的,蹲出了效益,蹲出了样板,蹲出了一连串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采煤一区是全矿生产的主力军。当年局里给煤峪口矿核定的生产任务是日产原煤6000吨,而采煤一区担负了日产1000吨的任务。采煤一区五个队,包括四个采煤队,一个机电队,在册人数总共有600人。按规定,每天每个班应该达到四、五十人才符合要求。但这个区当时的情况是,每个班次仅仅有不到二十个人下井,其余的人不是批病假,就是旷工,每天日产原煤仅在600到700吨上下晃悠。面对这种情况,干部们都很发愁,上班的工人情绪也很低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到采煤一区去蹲点,发现区党总支只有一个瘦瘦的人在忙忽。一问区里其他同志,才知道这个人叫杨凤旺,是采煤一区的党总支副书记。胡富国问:“书记呢?”杨凤旺不知该如何回答。胡富国又问:“你们书记多大岁数了?”“五十多了。”“哦……好吧,以后咱们不靠他了,你给咱全面负起责任来吧!”胡富国当过区队干部,深知干部在基层的重要性。接着就开门见山地对杨凤旺说:“我蹲在你们区,咱们一起把生产被动局面给它扭转过来!”接着,他让杨凤旺祥祥细细地给他谈一下采煤一区的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从杨凤旺那里得知,由于采煤一区的工人百分之六十的家都在农村,长期两地分居,不能回家。尤其是一到春种秋收时节,都需要请假回家忙一忙地里的活。但这一去就说不定要走多少天了,很少有人能按时回来。还有一部分怕苦怕累,甚至游手好闲,就是不想下井的。能泡病号就泡病号,不能泡病号就干脆旷工,这就是造成采煤一区缺勤较多的主要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对采煤一区的班子成员们讲:“国有国法,企有企规,作为区队的职工,必须认真遵守。要摸一下每个职工的情况,一个人一个人地具体分析一下每个人的情况,针对性地做好每一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对于真正泡病号的,要从医院的制度入手,杜绝乱批假条的现象。”“当然,”他话锋一转,又说:“大家也别急,咱们分别开会,动员一下,把党团员们组织起来,作为一支突击队,发挥他们的骨干力量;再把老工人、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一支保证技术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队伍;然后再组织一个调查组,由书记挂帅,到职工家庭、医院访问了解,找出他们不上班的原因,能解决的咱们尽力帮助解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胡富国的点拨下,几个区队干部一下子有了信心,他们按照胡富国说的,一方面抓生产,一方面搞家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采煤三队有个工人叫郭生,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年不上班,谁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更不知道他为什么不上班。胡富国得知后,就让区里给他写信,叫他回来。郭生接到信后,很快就从老家浑源跑回矿上。回来一问,原来是他母亲生病了,在家伺候他母亲。于是区队干部进一步详细地了解了他母亲的病情,并给他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他母亲生病住院的问题。郭生很感动,之后他按区里给他出的主意,回老家安排了一下母亲,很快就回矿上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郭生的事情后,胡富国对采煤一区的干部们说:“这就好嘛,咱们当干部的总得摸清情况关心职工,如果不闻不问,那就两耽误了。再摸一下,还有哪些不上班的职工,都给他们发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这样,来自采煤一区的一封封信,很快发到了每个不上班的矿工家中。这个办法果然很有效,不少接到信的工人都像郭生一样,迅速返矿,一个个都上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写信的同时,胡富国又让干部们到保健站去走访,对住院的、批了病假的一个一个摸底,终于把批病假不上班的职工情况搞清了。在调查中他们发现:有一部分职工确实是生病了。在这些人中,还有一个生了病批不上病假的:这个人叫张二满,因为人老实,保健站不给批病假。胡富国知道这个情况后,叫张二满所在队的队长,打着胡富国的旗号,去保健站给张二满批病假,生病的张二满知道这一情况后,他特别激动,几乎落下了眼泪,嘴里不住地说:“感谢矿长,太感谢矿长了!”还说:“我病好以后一定好好上班,决不无故缺勤!”胡富国从中总结出了一句话:关心职工,就是一把解开职工旷工锁的钥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医院,经过询问大夫、查病历,和医院沟通后,责成医院对个别不负责任,乱批病假的大夫提出批评,从此杜绝了乱批病假的现象。对于长期真正泡病号的矿工,他们采取了两个办法解决这些人的问题:一是对于由于个人出不了满勤,开工资少,付不了全月饭费的职工,要求队里组成互助组,把互助到的钱暂时借给这些职工;二是在区里开办学习班,组织这些同志参加。结果学习班还办到不够半个月时,这些同志就一个个烦得坐不住了,纷纷向区队要求说,每天坐板凳坐得骨头都软了,还是下井吧。润物细无声不温不火,而又巧妙的思想政治工作让泡病号的工人一个个都上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很快,采煤一区发生了很大变化,产量节节上升。五个月后,采煤一区的原煤日产量稳步上升到1000吨、1200吨。其中采煤三队月产量上升到15000吨,甚至突破33000吨。采煤二队月产量也突破了13000吨。面对这喜人的形势,采煤一区的干部们都乐得合不上嘴,他们说,要不是胡矿长,哪有这么大的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也很高兴。为了鼓舞士气,胡富国在一次全矿的动员会上,提出了这样的口号:要生产再掀高潮,产量再创纪录,“杀出雁门关,冲出太行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高兴下井采煤的工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采煤一区写给职工的信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和矿保健站进行沟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区里给泡病号的职工办学习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标准化式的盘区巷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采煤一区检修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采煤一区运输大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采煤一区的标准化工作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采煤一区产量日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峪口矿煤场堆满了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6、大矿长心细如发。胡富国在煤峪口矿其实只工作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可他在工人们的心目中却好像呆了许多年。工人们喜欢他,不仅仅是喜欢听他讲话,听他讲那种敞敞亮亮的大实话,更多的是对他这个矿长佩服,佩服他平和心细,能和工人打成一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是个大学生,却不是人们心目中的文弱书生。他身强力壮,一副墩墩实实的身板,穿上那一身“窑衣”,谁都不会怀疑他不是一个井下工人。不熟悉他的人一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看起来身高马大粗粗拉拉的汉子,却是一个心细如发、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明察秋毫的大矿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当年采煤一区的一位干部回忆说,那时候,胡富国经常下井,仅在他们采煤一区,他陪同胡富国下井就不下五六十次。想想吧,在一个区下井五六十次,一个大矿可不止一个采煤区,作为矿长的胡富国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又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这一点他自己从来没算过。他只是觉得自己当矿长就应该比别人辛苦,因为他就像一个家长,就得对矿上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到井下,胡富国就如鱼得水,喊张三,呼李四,他能直呼出许多工人的名字。就像一团火,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格外地红火起来。他常跟工人们拉家常,问长问短,还不时风趣地开个玩笑。尤其是他对问题的敏感,让工人们非常佩服。工人们看见他来了,也不躲不藏,不是主动向他反映情况,就是向他提出问题,有啥说啥。他要是发现什么地方不对头,就会追根究根,提出要求,要求大家立即改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次,在采煤三队,胡富国察看工作面柱子支护情况。他问一个工人:“你是按什么规矩打柱子的?”工人说:“割煤机每进四十米,就打一根柱子。”胡富国是采煤技术员出身,他当即纠正说:“不对。应该边割煤边铺网,够十米就得打一根柱子。”这个工作面的工人不按操作规程办事,本应十米就得打一根柱子,可工人们四十米才打一根柱子,这就是安全隐患,决不能放过!于是,胡富国立即召开现场会,现场纠正这种错误做法,并在全矿安全会议上提了出来,要求技术人员和负责安全的人员一定要按规程办事,杜绝隐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次,另一区采煤二队在下分层开采,按照规定采长15米即需要放顶煤,可工人们为了赶进度,开着割煤机已经割了30米还不停止。当时,胡富国正在井下,他闻讯赶来,立即要求停下割煤机,接着就安排打眼放炮,把顶煤先放了下来。此时,巷道里满是浓烟,没等煤烟散尽,胡富国就要钻进去查看。区干部们说,矿长,算了吧,工人已经知道该怎么干了,咱们也该上井了。胡富国说,不行,我不放心,我得进去看看情况再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就是胡富国的办事风格,特别在关系到安全上的事,绝对不迁就。时间长了,矿上的人都知道,凡是这类事情往往躲不过他的眼睛,说他明察秋毫,一点也不为过。他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头有尾,从不敷衍自己,也不允许别人敷衍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短短不到两年,煤峪口矿从井下工作面到场面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胡富国的身影。跟他一起工作过的干部工人们都说,胡富国看上去是一个粗粗拉拉的汉子,但工作起来,那真是心细如发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矿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作面的支护一根支柱都不能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把好顶板维护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打顶眼维护顶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区队干部寻问职工割煤进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峪口矿的煤质相当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澡堂和食堂的故事。大凡这个世界上的人,无论谁,每天都离不开吃和住。但每天同时还离不开洗澡的人,就只有矿工了。所以,煤矿就有了一个耳熟能详的专用词语,叫“两堂一舍”,指的就是澡堂、食堂和单身宿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来没有下过矿井的人,对洗澡这件事是不会有特别感受的,也不会对澡堂以特别关注;不是每天在大食堂吃饭的人,也是不会去了解那些发生在小小卖饭窗口的猫腻的;不曾住过单身宿舍的人,自然也不关心那里的冷暖。只有懂煤矿和矿工的人,只有心里装着煤矿和矿工的人,他们心里才会给澡堂留出一个特有的位置,才会对大食堂和单身宿舍给予时刻的关注。胡富国在煤峪口矿工作的两年,特别关注煤峪口矿的“两堂一舍”问题,每次矿上开会,他都要强调这一问题,他对澡堂和食堂工作的关注不亚于对生产的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次,在全矿大会上,胡富国又对“两堂一舍”的工作讲了很多很多。没想到,第二天就出了问题。那天,天已经很晚了,忙了一天的胡富国刚要躺下,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没说自己是谁,只是用质问的口气说,你不是说要保证让我们出井后洗个痛痛快快的热水澡吗?你说话算数不?你自己来澡堂看看吧!胡富国放下电话,一点也没耽搁,立马来到职工澡堂。他趴下身子,伸出手一试水,一下子就火了!水温不够,根本没法洗澡!他几乎是吼着,让人立刻通知分管后勤的副矿长、行政科长及有关部门的人,现在马上到澡堂来开会。矿长通知,人们虽然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却不敢怠慢,很快人都到齐了。胡富国没有任何开场白,只是冲这些人吼了一声,脱衣服!下水!人们一看这阵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胡富国接着说,你们也知道水太冷不能洗,是吧?让受了一个班的工人上来泡这样的冷水澡,你们就过意得去吗?摸摸心口,你们的良心呢?……在场的人都没想到矿长会亲自来澡堂检查,更没想到胡富国会发这样大的脾气。一个个张口结舌,脸红脖子粗的,一句话都说不上来。就这样,澡堂的负责人被抓了典型!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从那以后,澡堂的水总是烧得热乎乎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大食堂,在那个曾经食品匮乏的年代,在食堂工作的人,往往会利用小小的特权照顾亲友和熟人,于是,形形色色的明来暗去的猫腻便出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刚到煤峪口矿的时候,住在招待所,吃饭有时候在大食堂。后来,他把家从永定庄搬到煤峪口,也就很少再到大食堂吃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胡富国在井下,听工人们反映,说大食堂不卖给工人肉吃,肉菜都留给干部们了。他上了井洗了澡就直接去大食堂了。他穿着黑棉祆,脸上胡子拉碴,眼窝周围的煤黑也没洗干净。他拿着饭盆,和打饭的工人们在一起排队打饭。工人们说笑着,踮着脚尖向卖饭的窗口眺望着,没人知道在他们中间有个人是矿长,也没人认出来站在他们中间等着买饭的人是矿长。快到窗口了,他问站在他前边的一个工人:“今天有肉菜吗?”那个工人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矿长”,说:“今天有肉菜,就看卖不卖给你了!”轮到胡富国买饭了,他的头几乎伸进了小小的窗口里,他一眼就看见旁边的盆里有半盆过油肉,就把饭盆递给了女服务员,指着肉盆说,“我要那个。”服务员见他把头伸进来,就已经不高兴了,用眼皮撩了撩他,没好气地说:“没有了!”胡富国眼睁睁地看着半盆肉菜放在那里,又问:“那不是肉,那是啥?”女服务员也很厉害,说:“那不是卖给你的!”胡富国又问:“不卖给我卖给谁?”女服务员也直截了当:“有本事你去当干部去!”一问一答,眼见为实,说明群众反映有根有据。胡富国立刻找到食堂管理员,大声质问:“工人在井下,干的是最累最危险的活,肉菜怎么就轮不到他们吃?”管理员一看矿长来了,囁嚅半天也不知该如何回答。胡富国便说:“那好,你把那个女服务员给我辞退了!”他看管理员面有难色,一动不动,又说,“马上辞退,炊事员是为矿工服务的,不是站在窗口拉关系的,我们不稀罕这些对矿工毫无感情的服务人员!让她马上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食堂里吃饭的人们很快围过来一大堆,他们捧着饭盆,看着穿着打扮和工人们没有二样的矿长,看着矿长亮着嗓门严厉地训斥着食堂管理员。有人感到解气,想大声喝彩,更多的人则在心里给胡富国这个矿长竖起了大姆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食堂的那个女服务员真的被辞掉了。但过后不久,胡富国冷静下来又一想,这件事并不是处理一个女服务员这么简单。它一方面说明食堂的女服务员素质低、觉悟低,需要加强教育。而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穷,物资严重匮乏,肉食副食都不能满足供应,才发生了这些问题。而从矿上讲,我们的思想工作的链条上也有缺口,矿上也有责任。胡富国这样想着,便觉得仅仅就为了这一件事情就把一个女孩子辞退了,这样把人家的前途都葬送了,也有点不妥,也是自己当时太过冲动。于是,他又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嘱咐把那个女服务员安排到另一处去上班。他说,“娃还小,不能因为一点错就一辈子丢了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澡堂、食堂风波之后,矿上更多的人认识了胡富国。人们不时在底下议论,这个矿长不一般,给他提意见还真的挺管用!那个女炊事员也很感动,觉得这个矿长心真好,不仅教育了她怎样工作,更让她懂得了如何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矿长非常关心“两堂一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矿职工单身宿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矿职工澡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烧得很热的洗澡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女服务员在窗口给职工打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矿领导和职工一起排队打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行政科管理人员在检查食堂饭菜质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职工在大食堂吃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心里装着矿工的矿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大小煤矿约9000余座,浩浩荡荡的煤炭产业大军号称700万。但只有熟悉煤矿的人才清楚,煤矿生产一线的工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他们大多都是从农村召来的年轻力壮的农民,有的是正式工,还有的是协议工。那个年代国家很穷,人民也很穷,但那时的人们都不缺憧憬,也不缺豪情。他们来到矿山,身份转变了,经济上有了保障,婚姻上就备受农村姑娘们的青睐。农村的姑娘和矿工结婚生子,他们就成了矿工的家属,但由于她们的户口在农村,于是,在煤矿就出现了一大批叫做“临时户”的特殊家庭。这些人群没有国家供应的粮食,享受不到凭各种票证供应的肉、油、豆腐,甚至火柴碱面之类的生活用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采煤一区党总支书记杨凤旺工作认真,以矿为家,是胡富国心中的好干部。杨凤旺也是临时户,老婆孩子跟他住在矿上,父母还在老家。一次,杨凤旺想回老家看看父母。按照矿上规定,区长、党总支书记请假必须由矿长批准。为请假的事,杨凤旺心里七上八下地嘀咕了好几天,怕领导不批准,又怕影响工作领导不高兴。考虑来考虑去,实在不得已最后才红着脸向胡富国提出请求。让他没想到的是,胡富国不仅很爽快地准了他的假,还让他给父母带了礼物。这礼物是胡富国从矿上商店买的,一包红糖,三斤饼干。他当时就傻了,坚决推辞不要。他知道胡富国也是临时户,家里也不富裕,他虽然是矿长,可他每个月工资还不到70元,比自己也多不了多少钱,况且矿长全家五六口人,过得也非常紧巴。所以,他实在不忍心让矿长花费。但胡富国说,替我慰问慰问老人家,老人们在村里不容易。你一年到头为矿上忙,我这个当矿长的应该感谢他们呀。一席话,说得杨凤旺心里热乎乎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了解胡富国的人都清楚,别看胡富国粗门大嗓,说话侃快利落,工作雷厉风行,办事说一不二,但实际上他这个人很重感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采煤二区有个工人也是临时户,妻子从老家大老远的来了,想在矿上住,可是没有房。这位工人就去找胡富国。他知道矿长是好人,最体贴工人的疾苦。他刚一说明来意,胡富国立马痛快地答应说,你找地点吧,我矿上批给你檩条和水泥,你自己盖。那工人一听,高兴得话都说不上来了。后来他逢人就说,咱大矿长真好!真好!一来二去,好多“临时户”工人也纷纷照此办理。于是,煤峪口矿的山坡上盖起了一间挨一间的职工自建房。渐渐地自建房成了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到晚上灯光一闪一闪,一到过年,灯火辉煌,热热闹闹,非常红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煤峪口矿有个三道沟,距矿上有一定距离,采煤二队副队长杨明的家就住在这里。胡富国听说杨明家的房子特别小,但杨明自己却从来没有提起过。一次,杨明上早班,胡富国和区队领导到杨明家家访。一进杨明家,胡富国就和杨明爱人拉起了家常,胡富国问杨明媳妇:“家里有啥困难说说。”杨明媳妇从来没见过大矿长,初次见面,不免有些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说“谢谢领导”“没什么困难。”可是谈话中胡富国了解到:杨明有四个孩子,一家人挤在一间不到十二平米的小房里,这能叫没什么困难吗?不久,矿上为职工盖排子房,胡富国不等杨明申请,就给杨明分了一套新房。杨明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副队长,分到了新房,打心眼里感谢矿上,感谢胡富国这位矿长。从那以后,他把自已的精力全都投入到工作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受到了全矿上下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本人是临时户,所以对矿上的临时户格外的关注。临时户一般有三大难题:一是经济上困难;二是秋收问题;三是运粮问题。这三大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矿上出勤问题。胡富国在煤峪口任矿长期间,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三大问题的:.一是在区队成立互助组。互助组用职工们互助到的钱,根据工人们的需求,替他们雇人帮助秋收。二是有计划地让这些工人分批轮流请短假回老家看看,图个放心。这个办法还真见效,工人们高兴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既能保证安心上班,也能保证矿上的出勤和生产。三是临时户秋收难的问题解决了,但粮食如何从老家拿到矿上又成了难题。胡富国在干部会上提出了一项建议,就是每年秋收由矿上派卡车集中到各县区为临时户家庭往矿上运粮。消息一传开,轰动了全矿。工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矿上对他们的关心,都说胡富国这个大矿长心里装着我们,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矿长慰问职工家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矿长在煤峪口矿基层调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矿上为临时户拉秋粮的大卡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矿工们在山坡上盖的自建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刚从井下上井的工人,上井后最大的享受是抽一口香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扛着吊链到井下维修设备的职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永远不忘大同煤矿。1975年,省里把胡富国调走了。他被提任为山西省煤管局副局长。从那以后,胡富国从省里到煤炭工业部、国家能源部,又从能源部、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回到山西省,担任省长、省委书记。职务变了,人却没变,心也依然在。这么多年,胡富国从来没有忘记他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大同矿务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常说:“大同矿务局是我起步的地方,没有大同矿务局这片热土对我的培养,也不会有我后来的发展”,他常常把大同矿务局当作第二故乡,时常牵挂着大同矿务局,时时关心着大同矿务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7年,大同矿务局进入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人们常常用“人人二百三,共同渡难关”来形容这一时期。当年,胡富国正在山西省任省委书记,为帮大同矿务局尽快渡过这个难关,他曾多次把大同矿务局主要领导叫到办公室,和他们一同商量如何解决大同矿务局的问题。当年省里正在大干京大、太旧高速公路工程,后经过和省里负责这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协商,将京大高速公路这一段工程包给了大同矿务局宏远公司来干,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大同矿务局一部分职工的开资问题,另一方面从政治上坚定了大同矿务局战胜困难的斗志和信心。后大同矿务局煤炭产量从年产三千万吨一至奋斗到一亿五千万吨,职工欢天喜地,企业一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书记有句名言叫:“当官避事平时耻”,他说到做到,从不避事。大同矿务局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处理了一大批在文革中犯了错误的领导同志,这对绝大部分同志的处理是公正的,但在一部分同志的处理上有些过火过激偏左,这些同志一直在煤炭部反映自己的问题。当年凡涉及到文革的事,领导们都在躲,谁也不愿插手此事,生怕给自已带来麻烦。当年胡富国同志正在煤炭工业部、国家能源部任副部长。在接到这一情况后,经和有关部门沟通,并进行重新核实和落实,最终使这些同志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大同矿务局工作了多年,并在历史上为大同矿务局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邵金旺、肖向东、陈志和、江海湧、刘清有等老同志一说到这些,大家都发自内心地感谢胡富国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在山西任省委书记时,从山西各个地市提拔起一大批好干部,有些后来甚至升迁到省部级干部如:支树平(原任山西省团委书记,后提任国家质检总局长、党组书记,正省部级)。有些同志虽然没有升迁到省部级,但给老百姓办了大量实事好事,他们却在山西的青史上留名了如:耿彦波(原任灵石县县长,后任大同市市长,太原市市长)等等。胡富国虽然调离了大同矿务局,但对大同矿务局却没有忘记,特别是没忘记大同矿务局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干部如:他在任期间,先后从大同矿务局选拨了王继仁(原大同矿务局副局长,后任煤炭厅厅长、党组书记)、李增喜(原大同矿务局党委副书记,后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省长助理)、孙辅智(原大同矿务局副书记,后任大同市市长)、周日贵(原大同矿务局工会主席,后任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郝忠(原大同矿务局副局长,后任汾西矿务局局长,潞安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柴久茂(原煤峪口矿矿长,后任山西焦煤总经理)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富国不论是在煤炭工业部、国家能源部、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委当官,从不摆架子,特别是对当年和自已一同工作过的同志,只要找上了自己,只要有时间,总是热情接待,只要政策允许办的事,他都尽心尽力地去办,从不嫌烦。一次,矿上的王五虎有事到太原找胡富国,胡富国竟然问王五虎:“这个杨凤旺现在干啥?这家伙咋从来不找我!”依然是朴实的语言,依然是在煤峪口的风格,让去找他的人听了觉得老胡还是老胡。之后,杨凤旺真有事找到了胡富国。事情是这样的:杨凤旺的女儿视网膜脱落,需要到省城医院做手术。这咋办呀!杨凤旺一筹莫展。想来想去,他想起了胡富国。一到省委大门口,杨凤旺被门卫挡住了。他只好按照矿上人提供给他的地址找到了胡富国家。常根秀见到杨凤旺非常高兴,说“我和老胡还真想念你们呢!”问起杨凤旺来太原要办的事,常根秀直接埋怨他,你咋不早说呀。然后就带他直奔山西医科大附属医院,找到眼科主任,成功地为杨凤旺女儿做了手术,杨凤旺这次虽然没有如愿见到胡富国,但是他心里很满足。他知道,胡富国的心里还装着煤峪口矿和他自已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杨凤旺到太原找胡富国没找到,后来找到了胡富国的妻子常根秀,是常根秀带着杨凤旺女儿看了病。这里要简单提一下常根秀,胡富国书记有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常根秀。胡富国书记踏进大同前,常根秀原是长治老家化肥厂的工人,为支持胡富国在大同一心一意工作,常根秀辞去了工作,跟着胡富国来到了大同。那个时候,他们己有了小孩,常根秀一直在矿上幼儿园当教师,常根秀除了要照顾几个孩子外,每年还要为全家人包括胡富国书记,做春夏秋冬的衣服。胡富国书记在大同上班,经常加班不回家,(胡富国书记喜欢吃家乡饭),常根秀常常要做好饭把饭送到区队、矿上。胡富国书记后来提升为正省部级干部,胡富国书记心里装着大同矿务局,常根秀心里也有大同矿务局,后来胡富国无伦是在北京,还是在太原做官,凡来家找胡富国书记的大同煤矿人,常根秀都能热情接待,从没有一点官太太的架子。常根秀在煤炭系统做过幼儿园教师、招待所服务员、在锅炉房烧锅炉一烧就是十年,直到退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煤矿新盖的办公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矿务局的旧办公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煤矿塔山工业园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煤矿职工从井下开采出的特大块标誌型煤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在为煤峪口矿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9年,时任中国能源部副部长、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总经理的胡富国给大同矿务局的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矿务局领导刘守仁(左二),在给中国煤炭部副部长胡富国(中)汇报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在大同矿务局同家梁矿调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在和大同矿务局领导,共同探讨大同煤炭如何发展的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煤炭部副部长胡富国(右四)和煤炭系统共青团十二大代表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右一)书记与支树平(左一)部长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右二)书记和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左一)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夫妻俩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富国书记请家乡的老乡到家吃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矿务局平旺街心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矿务局旧调度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留给读者的后话。胡富国书记虽然调离了大同煤矿,但人们总觉得他还没走,因为他的心时时刻刻牵挂着矿山,还牵挂着矿工。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可思议,有时离别和分开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形式则往往是不能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内涵的。更何况,有些事,常常是不能以距离来决定远近的。人们不是经常这样说吗,世界上最长的距离,是心与心之间;世界上最短的距离,也是心与心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9年6月,胡富国书记调离了山西。之后,在胡富国书记的建议下,我从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调回同煤集团任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由于胡富国书记非常关心大同煤矿的发展,我就成了他家的常客。在我和胡富国书记的交往中,胡富国书记对同煤集团的关心,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是2006年,当时我任同煤集团副总经理,并兼任轩岗煤电公司党委书记。11月5日,轩岗煤电公司发生了“11.5”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井下当场死亡47人,事故现场十分惨烈。那时候,轩岗外围一片“轩岗完了!”的呼声,轩岗煤电公司职工精神垮了,轩煤公司党政班子处于迷失方向的状态。在这最关键、最重要、最困难的时刻,胡富国书记从北京给我打来了电话,他告诉我:在这个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刻,班子全体成员一定要团结,切不可相互推诿,相互埋怨;作为党委书记,一定要冷静,要团结班子全体成员,尽快把47具尸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进行赔偿和敛葬;要鼓舞士气,坚定信念,坚决打好事故抢险这一仗,特别要谋划好未来,带领轩岗13000名职工奔向更好的明天。几句话说得我心里暖烘烘的,同时也知道了当前急需处理的事项是什么,轩岗下一步该怎么办。正是按照胡富国书记的指示,轩煤公司13000名员工,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上下一心,共同面对艰险,一步一个脚印稳健推进,最终战胜了困难,走出了困境,并从三百万的小矿,一路奔向了千万吨级大矿,轩岗产量上来了,职工工资翻倍增长,职工生活也发生了特别大的改变,尤以当轩煤公司在原平棚户区建盖的2000多套职工住宅完工后,当员工们搬入建局50多年来都没有过的新住宅时,大家都高兴的乐开了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是在2010年,我从轩岗回同煤集团总部任党委副书记,同煤集团党政交给我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就是把同煤集团建设的四个电厂推向资本市场,实现早日上市。当年,我们经过测算,同煤四个电厂要在三年内实现上市,唯一可走的路就是借壳上市。后中电投漳泽电力走入困境,面临退市。在省委领导的协调下,同意由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经过两年的奋战,同煤重组漳泽电力的工作进入最后一道程序,即由中国证监会重组委批准,当年我是重组漳泽电力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因为对证监会重组委能否批准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心里没有底,也是在这最关键时刻,是胡富国书记给我鼓劲打气的,他嘱咐我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中国证监会重组委的挑战。他还说,必要时,如需要他出面,他也会出面帮同煤集团去中国证监会找找熟人的。几句话说得我心里暖暖的,由于有胡富国书记的支持,有同煤集团八十煤海儿女做根基,我们重组领导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最终于2012年11月拿到了中国证监会同意同煤重组漳泽电力的批文。在得知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的工作,得到中国证监会重组委无条件通过后,在第一时间胡富国书记就打来电话,向同煤集团表示祝贺!并祝愿同煤集团的明天更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9年,作者(左)在北京和胡富国(右)书记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0年,作者(右二)和胡富国(右三)书记在北京的合影。照片上其他人员左起:吴飞(神州股份北京办主任)、苑荣(中国农业报副总编、副总经理)、右一李中华(神州股份综合部秘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豪情满怀的轩岗煤电公司职工,在举行“庆祝党的生日七一演唱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轩岗煤电公司在原平市建盖的2000多户住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经中国证监会重组委无条件顺利通过后,全体有功人员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重组漳泽电力成功后,作者(左)代表同煤集团和中电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2月,作者(左)和胡富国(右)书记在太原市书记家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左)、胡富国(中)书记、白碧岗(神州股份原综合部长)三人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5年,胡富国书记从大同煤矿调走了。满打满算,他在大同煤矿的永定庄矿和煤峪口矿仅仅呆了十一个年头。十一年,在人类历史上,连微尘都够不上。即使在人的一生中,也是很短暂的。但对胡富国而言,这十一年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段,让他永生难忘。毕竟,这是他踏上工作岗位的人生第一站,他的人生是从这里起步的,他的大好青春年华是在这里度过的。胡富国书记这一生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且非常辉煌,他38岁就提任为副厅级干部,51岁提任为副部级干部,53岁提任为正省部级干部。他任过西山矿务局局长,煤炭工业部、国家能源部副部长,中国统配煤矿总经理,山西省省长,山西省省委书记,中国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无论是在同煤,还是在煤炭系统,还是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协会,特别是在山西……,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走到那里办到那里,好像他这个人来到人世间,就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而生的,他一生办得好事数也数不清,人们谈论他往往从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谈起,他是大同煤矿的光荣!他是煤炭系统的光荣!他是山西人民的光荣!他的精彩风貌让人们永远怀念!如今胡富国书记己是八十八岁的高龄了。衷心祝愿胡富国书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高高兴兴,健健康康度过每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O二五年一月十八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