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早中期,因父亲工作调动,我在大竹生活过两年多。那时我八九岁,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p><p class="ql-block"> 今年一月,借到大竹采风的契机,我两次回到五十年前的小学,五十年前的“家”。10日清晨,天还没亮,我就一个人摸黑找到学校,从学校走回“家”,又从“家”走到学校。11日上午,冒雨再次前往,又一次重走了五十年前的上学路,回家路。</p><p class="ql-block"> 看到解放街路牌的第一眼,心里有多激动,只有我自己知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学,当时叫解放街小学,现在叫大竹一小,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学校。10日清早,一个在门口等待入校的小男生自豪地告诉我,我们学校清朝就有了。当地摄友告诉我,一小是大竹最好的小学。校门虽已大变,但我完全可以把他的前世今生完美分离,清晰看到他从前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像许多学校一样,校门外也有几家文具店,里面的小零食,一定赚够了学生们的零花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见我寻根之情切切,10日清晨,刚起床的守门大爷爽快地放我进去,在一片漆黑中看了校园第一眼。11日上午,保安哥又特准我在不上楼的前提下(孩子们正在上课)再次进入校园,让我得以第二次仔细打望我曾经的童年乐园。</p><p class="ql-block"> 校园格局犹存,景观却已是颠覆性改变。<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校门的高台阶没有了,我的教室</span>也没有了,那个开师生大会的露天主席台(也是我们唱歌跳舞的大舞台)也没有了,我的老师不见了,同学也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老师办公室现在成了操场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幢L型的两层教学楼(我们的教室)成了乒乓球活动区域。还记得当年那两张水泥制的乒乓球桌,一下课就挤满了爱打乒乓球的男女同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校四周高楼林立,像是在与拔地而起的学校大楼一比高下,又像是为莘莘学子筑起一道坚实的保护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见教室外挂着的雨具,听见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仿佛看见五十年前同样风里来雨里去的自己。我心绪激动地在校园来回穿梭,脑海里不断闪现当年的画面,像是在品一杯醇浓的咖啡,过一场怀旧的电影。眼前的一把把伞,仿佛昭示了五十年前不可避免的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努力寻找着记忆中的往昔。还记得我被选为小模特,作红小兵手握毛笔写大字报状,一站两小时,两个画家对着我画画的往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记得师部宣传队解散,我把得到的一副黄澄澄的竹快板捐赠给学校文艺宣传队的义举。</span>还记得十几年后,两位男同学(均名校毕业。其中一位还是清华才子)先后辗转在成都找到我,回忆起记忆中的我的温馨场面。他们一致认为长大后的我应该在文艺团体或媒体工作,没想到我却进了银行。时光荏苒,童年不在,学校教书育人,依旧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校门左拐,直端端踏上回“家”的路。我的家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独二师师部大院</span>,距学校不过十分钟路程,现已开发为一个叫老公园的商业住宅区。</p><p class="ql-block"> 路边的梧桐树还健在,他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像爷爷奶奶一样,</span>见证了我不谙世事的童年。看他们依旧雄壮地伫立路边,迎接着已经花甲的我,真想上去拥抱他们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脚下的路不知重铺了多少回,厚厚的沥青下,掩藏了多少我童年的脚印。这双脚在1976年从大竹走到成都,一路走到今天,走到我生命的秋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沿途的街景熟悉又陌生,似近又似远,我恍惚我感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分钟不到就走到回家必经的十字路口,往前往左都可以回“家”。看见了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那间卖糍粑的老房子。当年,这家的糍粑团子滚豆粉,那个喷香那个软糯啊!终身烙在了我的唇齿间。我好糯米食物,应该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根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像当年有些时候一样,我没有直接回家。向右拐,先到了竹中。那里有我当年要好的同学郭素秋,她的父母都是竹中的老师。她们一家四口(她还有个姐姐),洗脸盆洗脚盆用水盆,洗脸巾用水巾抹脚帕均各自一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这是我人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有文化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罢“小差”,折回十字路口,沿着前方的路继续回“家”。看到了那两间卖凉水卖冰糕的店铺,门板还是原来的样子。炎炎夏日,在门口摆一张方凳,凳子上摆几个玻璃杯,里面装着冰冰的凉水,上面盖一片方方的玻璃片。一分钱一杯,两分钱可喝到凉到心底的薄荷水。冰糕三分钱一支,五分钱可买到有颜色或带薄荷味的。如今,物是人非,唯有记忆<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找到母亲当年工作过的电线厂。厂子早已不在,厂区也已被开发成商业住宅,无从辩认。还记得当年我被老师选进绘画小组,兴奋无比,跑到厂里找母亲要钱买画笔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找到了那条狭长的小巷,穿过小巷便可进入师部大院,走回近在眼前的家。10日早摸黑走了一遍,可尽头已被封死,脚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已铺成瓷砖,</span>不再是肥沃的千脚泥。11日再去,巷门紧闭,未得入内。不进也罢,即便穿越过去,也再不能看到、回到原来的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走,走到了记忆中的郊区,看到了那条记忆中的公路。当年,大竹城区就现在的老城这么大,这里已属郊外。那间卖糕点的老房子还在,只是早已更弦易辙。那些摆在柜子里的糕点,好让人嘴馋。看了不知多少回,终于在一次放暑假,部队组织营区孩子拉练,要备干粮,才得偿所愿。童年求之不得的美味,如今避之不及。岁月流转,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折回来,沿十字路口左边道路再回一次“家”。小斜坡还在,只是这条当年十分静僻的小路已变得熙攘无比。小斜坡下去变成了菜市场,不再是原来那道不知被谁开了洞的师部围墙。当年,年少的我们,为了抄近路,常常从洞里钻进钻出。进去便是部队木工房,穿过木工房就是操场,操场左边是父亲办公的大楼,前方就是家。木工房是我零花钱的来源地,刨花锯沫下有很多废旧的铁钉,拣了卖废品换零钱,财源不断。只是,父亲的办公室可望见木工房,只能趁他下连队才敢去谋这条隐秘的生财之路。</p> <p class="ql-block"> 当年,继续朝前走,右拐便是师部大门。门前是广袤的农田,右前方有一个大大的荷塘。<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门进去左侧是师部卫生队。</span>从师部大门向右穿过那条郊区公路,爬上小山坡,便是师部大礼堂。还记得<span style="font-size:18px;">放映日早早等候在大礼堂或操场看电影,</span>几次装胃不好去卫生队开山楂丸当零食吃的往事;还记得家里那口水磨石大浴缸,夏季午休我不睡觉,悄悄放满水,躺进去享受凉快的快乐时光。还有办公大楼门前那两棵大榕树,每次去食堂打馒头都会从树下经过,感受到他寒冬酷暑的殷切庇护。还记得看父亲在球场打篮球,一跳老高,在空中还要再弹跳一次的威猛场面。还记得受邻家姐姐(她后来成了一位电影明星)影响,八岁开始看大部头小说,初中就成了近视眼的过往。还有卫生队门前的美人蕉、指甲花(我们常常摘下来染指甲),家门前那棵结果的瓢儿树。一切的一切,都已铲平消失,压在了林立的高楼下,再也找不到一丝痕迹。但在我心里,他们仍可百分百地还原,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此路不通,返回。蓦然看见一排红伞后的老瓦房。当年,他们曾看过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的我,我也曾看过他们伫立街边那安静朴素的年轻模样。五十年后再相见,彼此沧桑,各自唏嘘。</p> <p class="ql-block"> 这次,在大竹前后四天,我两次在学校与“家”之间来来回回,走来走去,仿佛走着走着就会走回童年。</p><p class="ql-block"> 然而,童年是再也回不去了……</p> 202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