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个年,故事很长,得从我的父亲开始说起。</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高中生。当时差几分,名落孙山,与大学无缘。家境贫寒,父亲无奈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跟祖父种地,做个老实安分的农民。</p><p class="ql-block">回去没几天,镇教办的人却找上门来,问父亲愿不愿意在村里的小学当民办教师。毕竟在那个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年代,高中生也是不多的。</p><p class="ql-block">读了一些诗书的父亲。相比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他当然愿意当老师。况且,在农村,教师还是十分受人尊敬的职业。</p><p class="ql-block">直到前年退休,父亲在家乡当地,已是人人敬重的老校长了。</p><p class="ql-block">父亲平生有两大快事,一是他写得一手好字,毛笔、钢笔字俱佳,方圆十乡八里的红白喜事,人们都找上门来请老校长写字;二是将我姐弟俩培养成才,比起他桃李满天下,我姐弟读成了书,了却他当年的遗憾,当然更让他欣慰。</p><p class="ql-block">从华师大毕业后,母亲的意思是想让我考回母校化州一中当老师,一个女孩子家家的,不必走太远。其实是母亲怕我远嫁,想留我在身边。</p><p class="ql-block">而我却一心想去深圳发展,非大城市不留。父亲就笑骂母亲是妇人之见,十分支持我留深。</p><p class="ql-block">我初到深圳,在校当了两年临聘教师,才考进了编,成了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身边的同事不乏京城诸如北师大等名校的毕业生,可见竞争之激烈。</p><p class="ql-block">相比于北京、上海的不相信眼泪,我更喜欢深圳的“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的浓浓人情味。深圳对于有学历的高校生,还是很欢迎的,我不费什么劲就把户口迁到了深圳,成了新的深圳人,还拿到了政府的补贴!</p><p class="ql-block">我在2012年毕业到的深圳,先生就迟点,直到2016年我们结婚后,先生才把户口迁过来。不过来迟几年也好,领的补贴更多。</p><p class="ql-block">2022年,我们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为了一个好学位,我们可真是费尽心思,最后一咬牙,一跺脚,问亲朋戚友借了一些钱,勉强凑够了首付,买了一套八十多平的房子。</p><p class="ql-block">我的性格像父亲,做事风风火火的。看房的那段日子,有时下班后很夜,还是要去。有些业主感叹说,好少见这么晚了还来看房子的人。有次实在是太深夜了,三两岁的孩子对我说,“妈妈,看完了这间,可不可以不去了,我好困了。”</p><p class="ql-block">我听闻着这稚嫩的声音,不太熟练的普通话,瞬时想哭又想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可真是苦了孩子呢。</p><p class="ql-block">孩子虽小,却也很懂事。有时我感冒发烧,生病了。孩子会对我说“妈妈要多饮水”。我生活、工作上的一些累,有时也会对孩子诉说。孩子听着睁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看着我,说“妈妈,我会听话,不惹你生气”。</p><p class="ql-block">真让我欣慰,感觉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像我这样留深的毕业生千千万万,真的,在深圳十几二十万一平,最低也五六万一平的房价里,我们这些连贫民都算不上。毕业十年了,万幸在深圳已有了一席栖身之地,比之大多数人的不幸,我算是站稳了脚。</p><p class="ql-block">今岁末,我们一家要留在深圳跨年,一起迎兔年的到来。因为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必须在新入住的房子过年,一连三年都如此,讲究的是好意头。</p><p class="ql-block">往年,我都是和先生约好,轮流回各自的老家陪父母过年的。今年,轮到回我家。孩子也很想见外公外婆了。孩子一直念着他外公教写字。</p><p class="ql-block">父亲的电话早早便打来了,嘱咐我要在自己的小家,新家过年,我和你妈在家,也不冷清寂寞。</p><p class="ql-block">我闻言,眼泪差点没流出来,我终究是与父母渐行渐远了…</p><p class="ql-block">说起我弟,比我更争气。他的本科是在国内某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又被政府保送到国外深造,已有两年没回家过年了。</p><p class="ql-block">今年情况特殊,他获得了某个技术的专利,喜报传回,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更是早早的到了我家向父亲拜年了。所以,父亲才说,家里也算热闹。</p><p class="ql-block">留在深圳的我,也想让孩子感受到传统的过年气氛。笔墨家里是有的,我买来了红纸,打算和孩子一起写春联、贴春联。也准备给孩子讲守岁和年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的毛笔字虽然还少了些劲道,但自小受父亲的影响和悉心指导,字写出来,也是敢见众的。</p><p class="ql-block">除夕当天,我裁好红纸,先生带着四岁的儿子在旁给我磨墨,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好不温馨。</p><p class="ql-block">我教儿子执笔,然后握着他肉嘟嘟的小手,母子俩共同完成了一副春联:</p><p class="ql-block">“福寿双全富贵家,丁财两旺平安宅”</p><p class="ql-block">说起来,爷孙三人完成的才对,对联的文字是父亲发来的。</p><p class="ql-block">虽说少了一些文学气息,但的确有着浓厚的传统年味。相信父亲在家里,也没给人少写这个了。</p><p class="ql-block">而在家人微信群里,我们相约晒晒各自的年夜饭。今年的春节是我记忆以来最特殊的一次了,父母在家,弟弟在国外,我在深圳。一家四口,天各三方。</p><p class="ql-block">孩子一直念叨着想见外公,只能待年后春暖花开再回家一趟了。</p><p class="ql-block">我尽可能丰盛地做了年饭,让先生和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即便在外地。不过,我们户口和房子都有了,也算是名副其实的深圳人啦。</p><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打开电视看春晚。一会,微信视频通话的铃声响了起来。在国外的弟弟发起的多人视频群聊。</p><p class="ql-block">我一家三口和弟弟异口同声地给父母拜了年,父亲笑呵呵执意要给外孙发来压岁钱,孩子清脆的童音声声地叫着外公外婆新年快乐,逗得我爸妈笑得合不拢嘴。</p><p class="ql-block">而后,弟弟那边,镜头一转,他宿舍的留学生们,穿着大红的唐装,十分喜庆,齐齐作揖道:“今夜,我们都是您们的儿子,爸,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不苟言笑的父亲,眼里涌出了泪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