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月十二日上午十点,我们从山顶帐篷营地下山,直奔怀托摩溶洞地区。约40多分钟车程到达接待处大厅,接待员告知十一点半集合参观。</p> <p class="ql-block">还有半个多小时时间,我们就近去林间步道走走。</p> <p class="ql-block">有诗曰:《步道》</p><p class="ql-block">“仙步。仙步。两侧道行绿树。</p><p class="ql-block">林海浪漫壮观。小山栾树景园。</p><p class="ql-block">园景。园景。黄花红枫银杏。”</p> <p class="ql-block">碰巧遇到了刚刚从地下暗河漂流上来的一队游客,他们男男女女穿着潜水服,脚蹬短靴,头戴照明灯,湿漉漉地爬上来。</p> <p class="ql-block">每一批入洞人数均有限制,一般在12至15人之间。这样方便沿途通行和集中讲解,防止掉队迷路走失。在等待出发前……婉箩嬉闹</p> <p class="ql-block">在新西兰怀卡托地区是著名的怀托摩溶洞地区,有着丰富的溶洞资源,300多处通过勘探获得了详细数据,只有极少数开放供游客参观游览。这里实操项目有区别,各具特色。大致有三种形式可供选择。</p> <p class="ql-block">【1】鲁阿库里洞穴(RuakuriCave)是属于在导游引导下,步行观看钟乳石、石笋、萤火虫,并可以拍照的溶洞,但绝对不能用手触摸溶洞壁和岩壁的钟乳石及石笋。违者重罚。此溶洞步道要步行1小时40分。</p><p class="ql-block">【2】黑水漂流洞穴河道(Black Water Rafting),是在领队带领下,穿戴潜水衣,头戴照明灯,腰挎救生圈,在黑暗的地下暗河漂流。漂流距离不超过2千米。</p><p class="ql-block">【3】怀托摩萤火虫洞( glow worm caves)可在导游带领下,乘坐木船由船员掌舵在地下暗河泛舟。并观看萤火虫但绝对不能拍照。偷拍者重罚。泛舟需约40分钟左右。</p> <p class="ql-block">今天参观Ruakuri萤火虫洞,据毛利族人传说400-500年前由一位年轻的毛利人进入峡谷狩猎鸟类和采集野果时,接近一洞穴入口时,遭到两只野生库里犬(波利尼西亚犬)的袭击。聪明的捕猎者把刚刚捕到的猎物和野果扔给这两只库里犬,转移了其注意力,才得以逃脱。回到部落,将发生的情况告诉了同伴,他们一起折返来寻找那个洞穴。他们深入洞穴找到那两只库里犬并围捕宰杀之。为此,把首次发现的洞穴被命名为Ruakuri 意为:两只狗的洞穴。使用英语翻译:鲁阿库里洞穴(Ruakuri Cave)。</p> <p class="ql-block">(Rua 是毛利语数字“2”的意思,Kuri 是早期毛利人带到新西兰的一种波利尼西亚土狗。 Ruakuri Cave,如果用中文直译的话,就叫“两只狗洞穴”。)</p> <p class="ql-block">首先进入“两只狗洞穴”是向地底下步行且盘旋而下约250米人造旋梯步道。其步道缓缓向下,感觉一股浓浓的湿气扑面而来。水滴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奥,我们已经到达溶洞深处。</p> <p class="ql-block">地面下石灰岩层构成了一系列庞大的溶洞系统,由各式的钟乳石和石笋以及萤火虫来点缀装饰。</p> <p class="ql-block">1904 年首次向游客开放。后来毛利族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到自己的权益,Ruakuri洞穴的经营其毛利家族占股份80%,政府占股20%(政府多年来出资修建了旋梯式步道和溶洞隧道及电力系统等)。导游服务人员大多由其毛利家族成员担任。</p> <p class="ql-block">溶洞的形成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历史,由海底涌出来的石灰岩,经历雨水的腐蚀渗入形成裂缝,逐年扩大成为洞穴。</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海洋生物贝壳的化石。</p> <p class="ql-block">大大小小的钟乳石,有的像冰雕悬挂在洞顶。</p> <p class="ql-block">像舒展的绸缎迎面扑。</p> <p class="ql-block">更为神奇的是石笋挺立在那,有粗壮的,也有许多精巧细腻的;当然还有一些凸起似圆球一般的钟乳石。</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不展示出人类在探索中的心灵震撼,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常怀敬畏之心,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溶洞的迷人之处,是萤火虫的存在。在灯光下观察在距洞壁一侧像一条条湿粘的透明丝线下坠。</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萤火虫(Arachnocampa luminosa)可不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那种萤火虫哦!它们是一种真菌蚋的幼虫阶段,大小和火柴棍差不多。幼虫期的时候,它们能吐出最多70条湿粘的透明丝线,用来捕捉其他昆虫作为食物。</p> <p class="ql-block">成虫后,它们有翅膀但没有嘴巴,无法进食,也不会飞,只会用来交配产卵。这种萤火虫目前只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有发现,非常珍贵且观赏性极强。</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萤火虫的幼虫阶段发出蓝绿色的光,是为了吸引猎物,如蠓、蜉蝣、飞蛾和小蜘蛛,而不是为了求偶。新西兰是全球唯二能看到野生不会飞的萤火虫之地,绝对不容错过!</p> <p class="ql-block">在溶洞里还发现了几百年前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古老的生物即巨型恐鸟的一节乌黑残骨。这种鸟类被毛利先民捕食消失殆尽。</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随导游返回地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