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总要跟自己过不去

雨树披纷

<p class="ql-block">  顺其自然,是人们最容易脱口而出的“热词”之一。</p><p class="ql-block">  戒烟为什么超级难?顺其自然地戒烟?这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戒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已经戒了几百次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如是说。一向诙谐幽默的他,这句话绝非玩笑,他至死也没能把烟给戒了。</p><p class="ql-block">  吸烟百害无一益,理论上说,任何人都是可以将烟瘾戒掉。</p><p class="ql-block">  在与烟瘾的搏斗中,戒烟带来苦不堪言的“症状”:身心失调,又流眼泪又流鼻涕,坐立不安,哈欠连天,甚至憋得想骂人想打人。</p><p class="ql-block">  其间,采取诸多辅助:戒烟糖、戒烟药、戒烟贴,甚至使用催眠戒烟。</p><p class="ql-block">  其间,诸多痛苦,使当事人处于两难境地,就像一个诗人说的:烟,戒还是不戒?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有人成功了,但更多人戒烟的“自我革命”,均已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  烟瘾,使吸烟者处于身不由己的状态,戒烟无疑抽掉了一副精神拐杖,但戒烟者未能找到替代的精神拐杖。</p><p class="ql-block">  这副精神拐杖,就是顺应天性的心理力量。</p><p class="ql-block">  戒烟,就是跟自己打“心理战”。</p> <p class="ql-block">  林语堂在其小品文《我的戒烟》里,认为戒烟是人类“总常是没有理由的,有时故意要做做不该做的事,有时处境太闲,无事可作,故意降大任于己身……把自己的天性拂乱一下……”</p><p class="ql-block">  林语堂不明白当初的自己,为什么会有戒烟“这种下流的念头”。他赌咒:“要老老实实做吸烟的信徒,一直到老耄为止。”</p><p class="ql-block">  戒烟,要有超乎常人的心狠意坚。</p><p class="ql-block">  不仅仅是戒烟,任何跟自己天性扭打,与天性相违的努力注定要失败,这已被无数前功尽弃者所证明。</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就睿智得多,他在善水者身上,找到解决与天性纠葛的秘方。</p><p class="ql-block">  在吕梁山中,孔子看见一个瀑布,高达二三十丈,激流和水花,四十里外都能看见。</p><p class="ql-block">  一男子,在瀑布下的水中游动,孔子以为他要自寻短见,便叫弟子前去搭救。</p><p class="ql-block">  不料,男子游出数百步远之后,浮出脑袋,然而边唱边游,十分惬意。</p><p class="ql-block">  孔子十分好奇,问男子:你游水有什么特别的门道吗?</p> <p class="ql-block">  男子告诉孔子:他跟漩涡一起潜到水底,然后跟着涌流向上游出水面,顺着水势泅水,不作任何违拗,这就是他游水的门道。</p><p class="ql-block">  男子认为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就是因为自己顺乎自然。</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顺乎自然?男子解释道: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地生活着。也就是说,男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而这样地生活着。</p><p class="ql-block">  在孔子眼里,顺乎水势的泅水者,在激流中出没自如,顺着水势而不作任何违拗,正是解决人与自己天性纠葛的方法:顺应时势、顺乎自然。</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天性,就喜欢动辄出离生活的轨道,虔诚地立下宏愿,弄出一些事端来,戒掉自己喜欢的事,取而代之,做些认为是正常、应当的事。</p><p class="ql-block">  为了跟自己的天性过不去,有人严格自律节制,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俗话说:“人无癖好不可交”,世俗之言,果然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事皆须节制,节制本身亦然”。在他看来,节制这件事,也要有所节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