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驾游遵义、鲁班场、茅台镇等红色圣地,转眼已过去几年了,每每想起,总会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总想再次重游那难忘的一幕又一幕,那是生命的高光时刻,那是忘不了的生命记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每一瞬!</p> <p class="ql-block">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此时,蒋介石纠集多省军阀及国民党中央军共150多个团,40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压来,企图将中央红军“聚而歼之”。</p><p class="ql-block"> 当时,经历了惨烈的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只剩3万余人,想冲出重围,犹如绝处求生。</p><p class="ql-block"> 当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北上向赤水河疾进,计划夺取土城以及赤水县城之后北渡长江。蒋介石急调重兵封锁长江,面对敌军不断增援,红军决定撤出土城战斗,从元厚、土城一带一渡赤水河。</p><p class="ql-block"> 一渡赤水后,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采纳了毛泽东“回师东进,再渡赤水”的决策。此后,红军主力突然掉头东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p><p class="ql-block"> 之后,红军在茅台地区三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诱使敌军向川南调动。趁敌人调动之机,红军又四渡赤水,折返东进,逼近贵阳,调动滇军增援贵阳。</p><p class="ql-block"> 此后,红军出其不意地以每天120里的行军速度乘虚疾进云南,大造进攻昆明声势。敌军被迫调整部署,从滇北和金沙江紧急抽调兵力回防。</p><p class="ql-block"> 乘敌金沙江南岸防御薄弱之机,毛泽东立刻指挥红军兵分三路,以强行军昼夜兼程,全军顺利抢渡金沙江,摆脱了4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p><p class="ql-block">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3个多月,中央红军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以一当十、避实击虚、声东击西、乘隙而进,巧妙地穿插于敌军重兵围堵之间,在运动中保存自己并大量歼敌。</p><p class="ql-block"> 这一仗不仅是红军长征中最经典的成功战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此一役,红军摆脱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危局,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战争之神毛泽东自己所说的“得意之笔”,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都堪称神来之笔,绝对是前无古人,来者也是后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华灯映照下的红军桥</p> <p class="ql-block"> 鲁班场战斗是红军四渡赤水中的一次重要战斗,为红军第三次从茅台渡过赤水河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二渡赤水之后,红军取得遵义大捷,国民党方面加紧部署,向红军围追堵截。其中,蒋介石嫡系部队周浑元指挥的三个师在仁怀茅台镇附近的鲁班场布防。</p><p class="ql-block"> 此时,四面受敌的红军唯一可行的去向,就是在茅台三渡赤水,转战四川。要从这里跳出围堵,必然要经过鲁班场一带。</p><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13日,驻守坛厂的周浑元部国民党军第5师、第96师进至鲁班场,这是蒋介石第一道防线的中间地域,控制鲁班场南北数十里的道路。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态势,于3月14日21时作出决定,“明15日绝不动摇的坚决消灭鲁班场之敌,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转移整个局势。”并明确,这次战斗除预备队外,各军团均归林彪、聂荣臻指挥。</p><p class="ql-block"> 3月15日早晨,鲁班场战斗打响,红军一、三、五军团和干部团分别从东南、西南、东北几个方面,包围了鲁班场国民党军周浑元3个师。10时,红军各部开始向鲁班场守敌发起进攻,红军逼近鲁班场,中央红军从下午3时开始向敌军展开猛烈攻势。周浑元的三个师占据有利地形,凭借精良的装备进行拼死抵抗,蒋介石又急调飞机支援,战斗打得十分激烈。15时至17时,周浑元电报蒋介石“红军进犯鲁班场东北阵地,现仍相持”,蒋介石复电饬令周浑元固守,待机出击,并防红军一面牵制,一面掩护其主力西窜。</p><p class="ql-block"> 战斗一直打到傍晚。林彪、聂荣臻在19时50分电告军委:“截至17时半,各方攻击多受手榴弹压迫,故未得手。”20时,林彪、聂荣臻电告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本日战况无进展,我们意见不宜与敌人对峙,请(在)适当地点整理,并向鲁班场以东我们靠拢。”同时电告军委:“建议应转移地区。”</p><p class="ql-block"> 军委根据林彪、聂荣臻电告,鉴于鲁班场战斗强攻不克。因此,于20时30分,作出再次西渡赤水河的部署,22时,电令各部立即撤出战斗,乘夜转移到小河口、坛厂、仁怀(县城)、茅台地区。</p><p class="ql-block"> 此次战役经过5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歼灭了300多敌人。红军牺牲145人,由于红军的猛烈进攻有力挫伤了敌人的锐气,红军主动撤离战斗之后,敌人龟缩在碉堡和工事里,3天不敢轻举妄动。等清醒过来,红军已经第三次渡过了赤水河。</p><p class="ql-block"> 1953年仁怀县人民政府在鲁班场修建了“鲁班红军烈士公墓”,共收埋了在仁怀县境内牺牲的红军烈士遣骸145具。1967年更名为“红军烈士公墓”。1985年,仁怀县人民政府将公墓列为县级保护文物。1987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公墓列为省级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 1989年,定名为“红军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鲁班场战斗白家坳遗址</p> <p class="ql-block">仁怀市第四中学斜对面的一个小山坡上就是著名的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遵义古称“播州”,最早见于唐贞观年间,取义《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从汉三贤、清三儒,到“文军”西迁、红军长征,从“夜郎文化”到沙滩文化,再到“三线”文化……黔北文脉绵延不绝。</span></p><p class="ql-block"> 遵义,一座文化名城,这里历史底蕴厚重,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土司文化、沙滩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线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每一个符号既是当地文脉的亮眼标签,也是引人探究的人文胜景。</p><p class="ql-block"> 再到遵义会议会址、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一个个文化古迹造就遵义独树一帜的城市魅力,跨越千年的历史无声述说着璨若星河的历史故事和文脉传承。</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成就伟大转折,在黔北大地留下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鏖战土城、娄山关大捷等惊世绝伦的红色印迹,使遵义成为举世闻名的红色革命圣地。</p><p class="ql-block"> 如今,因为一栋楼、一瓶酒、一杯茶,遵义走入全球视野,红绿白在这里开出了更绚烂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更为巧妙的是,光芒四射的红色经典和独具特色的原生态自然景观、香飘世界的贵州茅台、清新淡雅的湄潭翠芽、神秘多姿的赤水河、独具魅力的“世界双遗产”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一道最亮丽的文化风景。</p> <p class="ql-block"> 何谓红绿白战略,红就是一栋楼即遵义会议会址、绿就是一杯茶即媚潭翠芽、白就是一瓶白酒茅台酒。这三样东西分别代表: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发展优质茶产业、发展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酒产业的贵州省发展战略!</p> <p class="ql-block"> 一栋楼就是遵义会议会址,这是要搞好红色旅游产业!</p> <p class="ql-block"> 一杯茶就是要以贵州适合茶叶生长的土壤,天无三田晴的独特气候发展好贵州茶业。图为贵州朋友送给我的一听湄潭萃芽,清香绵柔,回味悠长,的确好喝!</p> <p class="ql-block"> 一瓶酒就是以茅台酒为代表的贵州酱酒产业,茅台酒是贵州的支柱产业,是目前我国股市市值第一股,为贵州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图为茅台博物馆收臧的陈年茅台酒,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 遵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光辉圣城,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命运。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同时,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红军占领遵义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p><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p><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p><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杨柳湾在灯光辉映下分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15日夜间,红军奇袭并占领茅台镇,16日~17日在茅台镇短暂作了休整,并大造声势,形成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向川南进军并北渡长江的作战态势,造成蒋介石误判,蒋急调重兵前往四川、云南、贵州边境,造成乌江一带空虚。为红军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创造了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看看茅台镇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奇之地,中国贵州省遵义市下辖仁怀市,而茅台镇是仁怀市下辖的一个小镇。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大娄山脉西段北侧,截至2024年7月,茅台镇辖6个社区、22个村、294个村民组,总面积225.0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1.64万人,常住人口16.32万人,方言属西南官话-黔北片。茅台镇属浅切低山向斜谷地侵蚀地貌,赤水河纵贯全境,河床平缓、夹岸较开阔,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之称,旅游资源有国酒文化城、四渡赤水纪念园等。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国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p><p class="ql-block"> 2023年,茅台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1500亿元,人均GDP约120万元;域内以茅台酒为首的酱香型白酒业兴盛,镇域内汇集的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仁怀名酒工业园、仁怀空港新区三大园区,构成了大茅台发展格局的三大经济增长极。</p> <p class="ql-block"> 巧遇酒店老板!</p><p class="ql-block"> 我们拜访了革命圣地遵义后,已是下午3时许,心中的目标是到茅台镇喝茅台美酒、品茅台美食、欣赏茅台美景、美女和当地风土人情,从遵义市到茅台镇大约100公里左右,全程高速,1小时30分钟可到达,但由于一路风景实在太美,一边赏景,一边行路,走走停停,我们到仁怀市时也是下午6点多,浓浓的酒糟味扑面而来,下一个坡,大概5公里左右就到了茅台镇的停车场,我们刚把车停稳,紧贴我们的车位,停下来一辆豪车路虎,车上下来一个中年男子,很健谈,“喂、朋友!你们是来茅台镇琓吗?”“有没有订过旅馆?”“我今天是送酒给成都朋友,刚回来就看到你们。我家是开旅馆的,在镇中的杨柳湾。”他看我们将信将疑,又补充到:“放心,我是这里本地人,可以去看看,不住也没关系的!”看他很诚恳,我们也就随他到了他家的“相逢客栈”,看了一下,条件还可以,房价也不贵,一个标间100元,我们放下行李,准备去吃板,老板热情招呼我们,正好他也没吃,不要钱,和他一起吃!我心想,来这里是要喝这里的酒的,在他店里吃饭喝酒不方便,我们婉拒了他的盛情,到杨柳湾一家较好的饭店,点了不少菜,正准备点酒,转头看见相逢客栈老板抬了一大杯酒(大约有3公两),笑眯眯的站在面前,说到“你尝尝,不要钱,这酒是我自己酿的,我的酒厂就在赤水河对面山上,与真正的茅台酒相似度在96%左右。”我无言以对,只好说:“谢谢老扳!”</p><p class="ql-block"> 我们酒足饭饱后,走到赤水河边,也是华灯初上,赤水河哗哗地淌着,杨柳湾正下面就是1915广场,一个破酒罐在灯光的映照下最为醒目,走近仔细观察,破罐内壁还写有文字,3公两酒下肚也是两眼昏花,写了此什么全然不知!不过记忆犹新,顺赤水河边散步,凉风微微吹着,走到吊桥(现命名红军桥)边,上得吊桥,看着赤水河在华灯照耀下,闪着迷人的光,走到河对面,也是和茅台酒厂这边大致相似的小山头,是众多酒厂,借着酒兴,在赤水河边溜达了大约两小时,也近夜间11点半,顺着台阶到相逢客栈,一夜好梦,醒来已是第二天8点半,老板已经准备好早点,并说知道我们要去参观茅台博物馆,他路孰送我们去也就10分钟!茅台博物馆琳琅满目,记忆最深的是年代十分久远的老茅台,当然各种大人物的照片是不能缺少的,参观出来,有一处是每天都是茅台酒厂在那里卖小瓶(250毫升)平价茅台洒,那绝对是真茅台,定晴一看排队买酒的人致少50人以上,本人是最没有耐心的人,算了吧,去欣赏美景和茅台镇的风土人情更有兴趣!</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榻的相逢客栈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 这是茅台老酒厂大门,是真正茅台酒的发源地,现作为存列馆,已经没有生产,现在的茅台酒厂在老厂斜对面!</p> <p class="ql-block"> 颠覆认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茅台镇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三渡的渡口,1935年3月16日,红军长征来到茅台镇上,茅台人民纷纷捧出茅台美酒慰劳红军战士。由于当时缺医少药,战士们用酒擦脚疗伤,消炎止疼,减轻了长途跋涉的辛劳。建国后,周恩来总理曾说:“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p><p class="ql-block"> 红军战士是否用茅台酒洗过脏脚。</p><p class="ql-block"> 李德喝茅台酒醉了七天七夜不醒人事。李德还在茅台酒池游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红军战士事先是否已知道是茅台酒?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据传说,当时那些稚气未消的红军战士不知什么是茅台酒。”</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红军长征过茅台镇时,红军战士不仅用茅台酒擦(搓)脚疗伤,而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过用茅台名酒洗脚的事情,但这些酒是他们自巳购买的或分到的。</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有关红军长征中李德与茅台酒的传闻也很多,有传言说李德跳进茅台酒池洗澡,也有传言说李德喝茅台酒过量,以致醉了整整一个星期。</p><p class="ql-block"> 长征时期任工兵连长的王耀南在1983年写的《坎坷的路》中回忆道:“当时,工兵连就住在靠河的一个酒厂旁边,于是,我领着毛泽东和朱德的警卫员一起来到酒厂买酒。酒没有容器装,我们就找了两段碗口粗、半人来长的竹子,用烧红的铁条把中间的竹节捅开,只留最下一个竹节,然后在竹筒里盛满满灌上酒,上面再用玉米瓤子紧紧塞住。当我按时价把四块白花花的银元递给酒厂老板时,他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p><p class="ql-block"> 红军战士秋毫无犯的风格,爱民如子的情怀,高风亮节的情操,赢得了茅台镇人民的热爱和拥护。</p><p class="ql-block"> 扬成武在1982年写的《忆长征》一书中写道:“……此后,我们又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攻打遵义之西的鲁班场守敌,打了一夜,未彻底解决,又奉命转移到茅台镇。著名的茅台酒就产在这里。土豪家里坛坛罐罐都盛满茅台酒。我们把从土豪家里没收来的财物、粮食和茅台酒除部队留了一些外,全部分给群众”。</p><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16日,红军总政治部以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保护茅台酒的通知》:</p><p class="ql-block"> “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的茅台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金奖,为人民争了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p> <p class="ql-block"> 红军将士用茅台酒解乏、治伤,许多老红军在回忆录中对茅台酒都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其实,红军将土,有喜欢喝酒的,也有不好酒的,他们用自己买的茅台酒擦脚及洗脚的情况确是事实,但说李德喝茅台酒不醒人事一周及在酿酒池里洗澡、洗脏脚纯属子虚乌有,因为从古至今,酿酒池里是酒糟发酵的地方,根本就没有酒,如何能洗脚洗澡?有充分的史料说明,李德此人喜烟不好酒,更不喜欢酱香白酒,哪来的醉了七天七夜!</p><p class="ql-block"> 聂荣臻元帅回忆:“在茅台休息的时候,为了欣赏一下举世闻名的茅台酒,我和罗瑞卿同志叫警卫员去买些来尝尝。酒刚买来,敌机就来轰炸。于是,我们又赶紧转移。”</p><p class="ql-block"> 成仿吾将军回忆:“茅台镇是茅台酒的家乡……地主豪绅家都有很多大缸盛着茅台酒……我们有些人本来喜欢喝几杯,但军情紧急,不敢多饮,主要是弄来擦脚,恢复行路的疲劳,而茅台酒擦脚确有奇效,大家莫不称赞。”</p><p class="ql-block"> 耿飚将军回忆:“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的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细细品尝,不会喝的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p><p class="ql-block"> 邓颖超后来回忆:“路经茅台,周总理告诉大家,我们不是来喝茅台酒,而是利用茅台酒疗伤(那时茅台酒最高度数有72度)。于是所有茅台酒都用来代替红药水紫药水给士兵擦伤口……红军能顺利到达延安,茅台酒立了很大的功劳。”</p><p class="ql-block"> 肖劲光将军回忆:“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脾……有的同志打趣说,要不是长征来到这里,这辈子哪能喝上茅台酒呢!如果单凭这点,还得好好‘谢谢’蒋介石呢!”</p><p class="ql-block"> 时任总部工兵连连长的王耀南在《坎坷的路》中回忆:当时他们用竹筒灌满酒扛回来,以备擦擦腿脚、驱赶疲劳。毛泽东得知后说:“茅台是出名酒的地方,不过都擦脚太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国民党在报刊上污蔑红军在茅台酒的酿酒池里洗脚。张爱萍将军在一封信中写道:长征经过川西时,在图书馆内发现国民党的《申报》上载有红军的苏联顾问李德跳进茅台酒池里洗澡的传闻。当时这类造谣污蔑令人可气又可笑。</p><p class="ql-block"> 当然,有识之士也对这类污蔑不屑一顾。几年后的1943年,时任国民参议员的黄炎培针对此传言,在一幅画有茅台酒的画作上题诗:“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里洗脚来。是真是假吾不管,天寒且饮三两杯”。</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周恩来、黄炎培、陈毅四人还联诗一首:赤水河畔清泉水,琼浆玉液酒之最。天涯此时共举杯,惟有茅台喜相随。</p> <p class="ql-block"> 茅台镇1915广场,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茅台酒在1915年参加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荣获金奖而得名的。</p><p class="ql-block"> 在广场中央,有一个金色破碎的酒瓶雕塑,这个雕塑背后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据说,当时茅台酒并不知名,为了吸引评委和公众的注意,茅台酒的参展商决定采取一个非常规的策略——他们故意打碎了酒瓶,瞬间酒香四溢,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一举动不仅成功吸引了评委的注意,还让茅台酒获得了金奖。</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被演绎了许多版本,但茅台酒厂厂史并没有是谁设计和摔坏了一瓶茅台酒的历史记载,这背后就大有文章。</p><p class="ql-block"> 话说当年为了参加这次万国博览会,北洋政府行文各省,要求选送本地出产的精美特别之器物,到中央后再做筛选,然后组团参展。</p><p class="ql-block"> 贵州穷僻小省,实在也找不出什么好东西。恰好华联辉的儿子正是督军府的财政部长,脚踏政、商两界,是省内非常有实力的人物。这件事情,也就落在他手上操办。</p><p class="ql-block"> 华家在茅台的成义烧房,原来所产烧酒全部都是家庭自用和馈赠亲友。因酒质很好,索要的人太多,整天疲于应付,这才想到增加产量、以此谋利,同时也减少许多无谓的麻烦。但直到民国初建,合成义与后来的荣太和两家产量,不过几千斤。有这样一个在世界上扬名的机会,既是政客、又是富商的华之鸿当然不会放过。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贵州选送的器物中,自然就有了所谓“茅台造酒公司”出产的、黄釉粗瓷瓶装的茅台酒。到了中央,农商部的官员们虽然看这茅台酒的包装十分简陋,但碍着华家的面子,也不好说什么,便安排参展了。</p> <p class="ql-block"> 和今天的世博会相似,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有25个国家单独建造了自己的国家馆,专门用于展示本国文化和物产,当然,也兼作本国代表团办公之用。</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中国国家馆,由北洋政府农商部专门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来美建造,形式仿北京太和殿,富有中国民族特色,规模则稍微缩小,正中为大殿,左右为两偏殿,占地将近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1915年4月22日,中国国家馆开馆,加州州长、旧金山市市长等高官悉数到场,美国海军军舰也在不远处的旧金山湾内操演助兴,为表示对中国参会的欢迎,美国专门赠送中国代表团铜质铭牌一面作为纪念。</p><p class="ql-block"> 展会期间,中国国家馆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大受各国参观者欢迎,开馆首日,前来参观的民众就突破了一万人。</p><p class="ql-block">展会举办之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德等主要欧洲国家未能参会,法、意等国参会规模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中国成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主角。</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会,中国上下极为重视,18个省共选送了展品10万多件,仅江苏一省就选送各类展品16000件,展品数量位居各国之首。</p><p class="ql-block"> 在获奖数量上,中国共获得各类奖项1211个,其中,斩获最高级大奖章57枚,压倒了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日本,两项数据同样位居各国之冠。</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会之后,中国各项主要商品出口额大幅提升,据美国商务局调查,展会当年,中国对美出口商品额就大幅增加了6000万美元,牛皮、羊毛等物产的出口更是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p> <p class="ql-block"> 当时,展览评委共有500多名,除16位中国籍评委外,其余均为外国籍评委,由于各国酒文化的巨大差异,外国评委不大可能对酱香型的茅台酒表示高度赞赏的。</p><p class="ql-block"> 这从白酒出口量就可以看出来,直至今天,中国白酒的出口数据仍然非常有限,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中国白酒全年出口额仅为6.57亿美元,还不到烈酒进口额的一半,主要出口地区也是华人聚居区,对华人以外人群的影响力很小。</p><p class="ql-block"> 这其实也非常正常,白酒是我国的特有酒种,就好像我们喝不惯日本的清酒与韩国的露酒,他们也同样喝不惯我们的白酒。</p><p class="ql-block"> 与现在的观念不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并不是最高奖项,当时的奖项共分为大奖章、荣誉奖章、金奖、银奖、铜奖和奖词,茅台所获的金奖只是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在展会上,直隶高粱酒、河南高粱酒、山西高粱酒都获得了最高等级的大奖章,显然,评委对与洋酒口味更加接近的清香型的北方白酒更为青睐</p><p class="ql-block"> 当时,除了茅台酒,法国的白兰地和苏格兰的威士忌也获得了金奖,这三种酒被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白酒”。而茅台酒作为大曲酱香白酒的鼻祖,其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这对后来茅台酒的发展十分有利。</p><p class="ql-block">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所谓“怒摔酒瓶振国威”,不过是又一个打败外国大力士的特别故事,在上世纪的特殊年代,这样的特别故事满足了人们“扬眉吐气”的心理需求。然而,今天的中国制造早已今非昔比,中国的工业产品早已占领相当份额,但这个故事让我们扬眉吐气,更加奋发图强。这段真实历史促使我们继往开来,争取更大光荣。</p> <p class="ql-block"> 拜访红色圣地遵义、鲁班场和酱酒圣地茅台镇会让人产生无限感慨,红色河流赤水河及发生在这条英雄河流上的四渡赤水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致少可以这样说,未进过军事院校的一介书生毛泽东,创造了这一前无古人的战争神话,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就是毛泽东这个书生,创造了打败以美国为首的,当时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为代表的16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从此,中国人民才真正站立起来了!这样的战争之神只属于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这也是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这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的根基所在,只有这样的文明,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民族才能孕育出这样的杰出领袖和无可匹敌的战争之神!酱酒圣地茅台镇,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得天独厚的资源,才能酿造出世上独一无二的酱酒之王,到这样的地方拜访,既荡涤了心灵,又悦愉了身心,还能品尝到世上独有的美味酱酒,这是人生极为难得的美遇!</p><p class="ql-block"> 零落成泥</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