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王来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写诗来说,因为中国诗的体裁很多,让诗人的创作有了多种选择。在实际创作中,写现代诗或写古风诗,只要遵守诗歌的规则,按照起、承、转、合的步骤,抒发了情感,营造诗的意境就行了。而写格律诗,除了要遵守所诗体的规则和方法,营造诗的意境外,还必须遵守格律,这就增加了它的难度,也就提出一问题:评判一首好的格律诗,是以格律为标准,还是诗意为标准。</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许多地方搞诗词大赛或平台用稿,在征稿时常以格律至上作为标准,只收格律诗,把其它诗体排除在外。并且,有些格律诗往往因为一处失律而与榜名无缘。更有甚者,少数编辑做“极端工对”,把一个完整的词语分解开来,逐一进行词性对比,导致本该对仗的的联句判作为“不工”之句。这种“独尊格律”、“一花独放”的做法,违背了“诗以意为先”的原则,显然不符合“百花齐放才是春”的自然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首好的格律诗,固然要符合格律,但符合格律的诗,并不一定是好诗。只有把娴熟的运用了格律,把诗的意境营造了极致,才是真正的、好的格律诗。近百年来,有些人把写格律看作一种束缚,认为是“带着脚镣跳舞”,这是不正确的。</p><p class="ql-block"> 所谓格律诗是南齐永明年间,一批懂“声律说”的诗人,结合古风体诗的体式,让诗歌创作注意音调和谐所产生的新诗体——永明体。到了唐代,又经许多诗人、特别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完善完美,五言八句和七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盛唐的李白、杜甫等一批诗人把它推向高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和诗歌的发展,格律诗的家族成员也在增加,五绝、七绝、词、散曲是也。</p><p class="ql-block"> 格律诗的特点(指五律、五绝,七律、七绝)其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句数是一定的,腹联必须对仗,并且上下句要粘连,不能拗句,不能出现孤平,不能出现三平尾、三仄尾等等。正因为这么多规矩,让初涉格律诗的人头痛,甚至是“望律生畏”。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了解熟悉格律诗,没有培养出驾驭格律的能力。一旦突破这一关,也就进入了自由王国,享受着格律诗的乐趣。同时,由于格律诗有这么多要求,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有更高的文学修养,有更丰富的词汇库存和更丰富的综合知识。因此可以说,格律诗是诗歌家族的骄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尽管处如此,也不能搞“格律独尊”。我们知道,空手道是不能用手进攻对方;拳击是不能用腿攻击对方;而中国的武术是手脚并用攻击对方。它们都属于搏击术的范畴,而它们都有各自的规则,你喜欢哪种运动,就要遵守哪种运动的规则,这与写诗选用的哪种体裁是同样道理。</p><p class="ql-block"> .每种体裁的诗都有自己的特点,律诗的绝句,词的小令,现代诗的微型诗,短小精悍,能从小格局映出大意象,固然是好;而排律、长诗古风和现代诗由于篇幅长,容量大,场景广阔,描写的情节更细致,情感更细腻,更能抒发诗人的胸臆。所以说,一首诗好与不是由长与短决定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人,无论名不经传的一般诗人或是大家、名家,任何人的作品不可能毫无瑕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譬如目光局限性,认识局限性,知识局限性,就连王国维也是如此。他说:“近体诗,以五七言绝句为尊,律诗欠之,排律最下。“为什么要独尊绝句?在他看来,绝句最短小、最精炼,用最精炼的诗句营造大意象是很难的事。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忽略了一点,七律、排律、长调词、歌行体长诗就好写吗?答案是否定的。无论哪种体裁的诗都不难写,写好才是难。怎样才能写好诗?也如王国维指出的那样,需要“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李白、杜甫等古代诗人只所以㝍就优秀诗篇,就是因为他们站到了人生的巅峰上一览众山小,用洞察风云的目光看透人间万象,从而妙笔生花,佳作连连。</p><p class="ql-block"> 无论㝍哪种体裁的诗,都要追求完美,力求达到最高水平。不要原谅自己,对自己的每一次或每一处败笔都要自责。从心灵到笔端是诗路的长征。一首诗的写作过程,是诗人心灵世界活动的结果,是诗人长期生活的积淀、感悟、提炼的呈现物。一个人的诗集,则是他人格的映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来宾,网名、笔名巡山虎,1950后。秉承“让诗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积极创作诗歌。喜爱多项运动,提倡简单、轻松、快乐地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