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缘—-记2025年新嘉宴聚会

岚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0二五年元月十号,天气睛朗,刚刚过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室外的气温有点偏低,但一群古稀之年的同窗学友不顾凛冽的寒风,相聚在故乡的公园小蓬莱,在这里看到了家乡变化之大而感到震撼,公园的规模已让我感到十分陌生,新建仿古的楼台亭阁以及藕塘莲池,让我似乎到了一个并不熟悉的环境,好在公园北侧还是保留着原来的建筑和景点,那棵熟悉的古银杏树还是那个姿态矗立着,那座九曲桥直通莲花池,还有那池边上的紫藤树,依然顽强地生存在河岸边,这可是我们儿时最喜欢嘻闹的地方,而今这里已建起了紫藤架,如同连廊一般,似乎也让这些紫藤树有了新的归宿。儿时的印象与现实的感受,确实感到了时代的变迁,而今的我们只能在回忆的梦里寻找往日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公园我们来到了新嘉宴酒店聚餐,聚厅在三楼由电梯上下,这在我们儿时是不可思议的,餐厅装饰的十分豪华,充分体现了现代风格,想必在这样的环境下用餐心情也会舒畅许多。这次聚会将近四十人分了三桌,场地宽敞也不觉得十分拥挤。餐桌上是聚会的高潮时刻,相互的招呼免不了开怀碰杯,特别是有几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更是情绪激动,更何况是远道的同学,从金华、宁波、杭州等地而来,而且还都提前一天过来,也说明同学这份情谊是最真挚的,这是一种铭刻在骨子里的情怀,六十多年的同学情义,没有比这更珍贵的了,真的很不容易。所以餐桌上的互敬互动真的一点都不过份,在此也要感谢杨丽萍班长的辛勤付出,这些丰盛的菜肴让人垂涎欲滴,在这样的美食盛宴下,无疑是一次难忘的相聚,而能相聚在一起本身就是缘分所致,没有別的解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同学之缘可谓是源远流长,比如我和凌国强、张㨗仁以及高虹都可以追溯到自幼儿园开始就同班在一起了。这个幼儿园应该可以说我们小学三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去过,幼儿园设在第七居委会的杨家大宅,当时还设有一个大食堂,简称“七食堂”,我们的幼儿园就在食堂的里面,落地的长窗面积不大,狭小的教室聚集了二十来位小朋友,那时幼儿园里简陋的条件可能现在的人们都无法想象,我朦胧记得上学时还需要自带矮櫈,那个小矮櫈至今还在我老屋里放着,可能也算是文物级的物件了。幼儿园里教我们的是周老师,家就住在附近的茶馆楼上,我印象中她是位很有责任心的幼儿老师,后来幼儿园扩大后自然而然成了周园长。我想在这所幼儿园里成长起来的老伙伴们也应该有如此的印象吧,也不知这是否可算作是同学的雏形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完小学习,同学的概念被固定了下来,所以说这种缘分注定是无法抗拒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餐桌上吴新民同学聊起当年小学三四年级时少年之家的一些趣事,回想起少年之家多少有点印象,不过由于地缘关系,我们那里的少年之家好像只聚了一、二次,在一起做做作业,后来也就没聚了,没有象办在新民同学家里的那样红红火火。当然新民家的少年之家当时也算得上是个典范的案例而惹人羡慕,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津津乐道。但是少年时期的乐趣并非尽此,那时候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也能无忧无虑寻找快乐,记得在三四年级时的春天里,春季桃花雨水绵绵不绝,难得一个放晴的星期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凌国强、张捷仁等约好去抓鱼,抓鱼的办法很简单,是在郊外农田排往河里的渠道上拦上八字形的栅栏,喇叭口向着河面的方向,再往渠沟里二三米远处栏上一字形的栅栏,利用农田湍急的排水,河里的鲫鱼就会往急流上窜,进了我们的栅栏区就是囊中之物了,因此不到半天时间便抓了满满的的一大桶,回来之后国强的母亲将这些鱼做成了美味的鲜鱼宴,邀我们这几位小伙伴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当然阿姨也尽展了她的烹饪技艺,红烧的、煎炸的、清蒸的让我们饱足了口福,特别是这盘煎鸡蛋那种香味至今无法让人忘却。这可能也是因为那时候刚刚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缘故,有如此的美味聚餐,故记忆特别深刻。现在想想这也算是我参加的第一次同学聚餐了,因此凡是第一次的经历,我对此印象是特别深刻,同时也感到弥足珍贵。当时的情景就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特别开心,也特别怀念国强他那位慈祥善良的母亲!遗憾的是今年的同学聚会不知什么原因他没来参加,未能谋上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学们聚在一起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特别是分别后相隔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见过面的老同学,见到后其亲切的程度都在脸上一览无遗,故这次陆玉英的出现令沈浩坤、徐黛琳等老同学也是十分惊喜,尽管那时她是位农村同学,由于地缘关系,同学时期与浩坤走的相当近,据浩坤介绍她们经常在一起做作业、玩耍,现在见了面谈论的尽是同学时期在一起经历的事,这次要不是同学聚会的这种机会,那也是很不容易碰上一面的,当然这也是一种缘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缘分,这次史欣新和我们聊起了许凤林这对同学夫妇,如今还在为事业勤奋劳作,真的很不简单。这在我们同学群里也算得上是佼佼者了,不过我到觉得只要量力而行,他们这种不服老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楷模。同学夫妇在我们这届中并不算多,但这种姻缘却是需要多大的修行就不得而知了,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既是同学又是夫妻这就是更上一层台阶,当然在学生时期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也是经常有的事,我们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青春的萌动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所表现的形式还是各尽不同。据我对自己周边同学的了解,有这种情感表达的还大有人在。当然有些只是打趣起哄,但也有深度陷入,有单相思恋,也有勇敢表白,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因素导致无成正果,这也是应正了那个修行哲理,说白了就是没那个缘份,但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此也为同学夫妇们送上祝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之象我们这般年纪,同学能相聚一起肯定件开心的事,因为我们只剩下回忆了。曾有人说:尔今一头白发,二眼昏花,花甲指,几度再点灯花。当然这可能多少有点伤感,所以我觉得要向阿康同学学习,他为这次聚会填的词《浪淘沙·同窗》着实体现了他的豪气,好一个“珍惜当下仰天啸,春归夕阳”,大有向天再借五百年之势。但我更欣赏徐铮同学的“风风雨雨一辈子,可否容我再少年”,在岁月的长河里,所有的时光都镌刻着成长的痕迹,而心中那份“容我再少年”的渴望始终萦绕着,为了告慰曾经青涩的以往,愿心中的爱,眼中的光永远年轻,相信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总有一隅,能容得下那份纯真的少年情怀。为此我也来上二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生难得唯有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窗安好致永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稀砚席常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健康快乐度余年。</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于二0二五年元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