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是不称职的家长”

梁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曾说,社会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当时不理解,后来才发现,关系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忽视关系,就可能造成个体的不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从开始阅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后,我发现,原来过去错误的教育认知是多么危险,很多家长都处在家庭教育的盲区,这个问题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次我们亲子共读《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翻开这本书后,我非常开心,因为我遇到了一本特别优秀的书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言:其实我们是不称职的家长。给足孩子物质,给足孩子照顾,可能是“本能”,但是给孩子正确的教导,让孩子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并不是很多家长可以做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到这句话,我会想到我们每个成年人难道之前受到的教育就是正确的吗?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不完美,虚心的去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完《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第一章《沟通篇: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感觉需要学习和实践的地方太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篇说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首先都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如果总是用教训、质问的口气 。那么另一方可能就不会心平气和的交流, 反而被顶撞 。家长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隐私 、尊重学生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嘴巴 。但是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满意产生很多过激言语,导致无法与孩子和平相处,甚至产生对立的关系。我觉得作者说的这个问题十分普遍,是现代父母的通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天性是不同的,我们若是想教育好孩子,就需要了解他们的性格,如同我们作为教师,如果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身上的特点。作者在文中说到九型人格: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艺术型、知识型、诚实型、热情型、支配型、和谐型。并分析了九型人格的特点以及如何去和他们相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能很多家长并没有了解孩子,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教育认知上的缺陷,所以造成了“我们不是称职的家长”普遍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应对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消除沟通的代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沟通是解决矛盾的最好途径,对于孩子的关爱,不能满足于物质方面,更应该注重精神方面的呵护,父母和子女多交流,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才能和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慢慢从不独立到独立,认知在提升,家长只有同样提升自己,才能跟上他们的步伐,如果没有耐心去花精力改变自己,去详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就无法消除沟通的代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沟通还需要换位思考,沟通需要给孩子反思、反驳的机会,只管自说自话,没有起到沟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批评孩子应该掌握的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唠叨式的批评只会让学生反感,因为心理学上说,当一个人受到的刺激越多、 作用时间越久, 就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这种现象就叫做超限效应 。当父母唠叨越多, 孩子就会筑起心理火墙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唠叨怎么办?要相信孩子,要尊重孩子,要就事论事,要抓大放小,要适当放手,要学会等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批评孩子要站在学生立场,以关心孩子为基础出发,让孩子更容易接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言语未必要义正言辞 、未必要话中带刺 。不能翻旧账,不能讽刺挖苦。注意语气语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防止孩子唱反调办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和我们唱反调的原因可能是想某种意义上来证明自己 ,因为他们觉得父母不够关注他们 ,所以就以特别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 。这也是他们的自我意识走向独立的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决办法是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的讨论当中 ,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给他们言论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 ,家长要及时的给予正面支持和鼓励, 让他们重新变得自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放下家长的架子,要和孩子做知心朋友,这样孩子就愿意诉说自己的心事,和父母关系越好,孩子越不会唱反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完第一章,觉得做好一个优秀父母的路程既遥远又艰难,但是开始了从不称职的父母到称职父母的转变,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感恩阅读,感恩读书会。</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