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的长征(7) 懋功会师

春江东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美篇昵称:春江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美篇号:2454092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春江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图片:网络(致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六章 懋功会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节 进入岷江流域</b></p> <p class="ql-block">  <b>一、迎接党中央</b></p> <p class="ql-block">  在土门战役后,徐向前指挥许世友率领的红9军和程世才率领的红30军先头部队进占茂县。随后一部沿岷江南下,控制了文镇关、雁门关、威州等要点;一部直逼向西南占汶川、理番(今理县)。后续部队4军、31军一部,则北进至松潘、平武以南的镇江关、片口等地。北进的这一路,本想占领松潘县城 扼控从川西北通往甘南的咽喉要地,屏障茂、理。但是胡宗南部抢先一步,占领了松潘。松潘城厚,防守坚固,红军缺乏有效的炮火,遂退至松潘以南的镇江关、松平沟地区与胡宗南对峙,阻止其南下。4军、31军另一部在北川、片口一线地域东面的川军。为两军会师做好充分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5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茂县召开各军领导会议,决定派遣先遣队,开往小金川地区,迎接党中央,策应一方面军行动。《红四方面军战史》记载,“5月下月,方面军命令第30军政治委员李先念和第9军军长何畏率领第30军第88师和第9军第25师、第27师各一部,由岷江地区兼程西进。”</p><p class="ql-block"> 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等参加了此次会议。大家得知红一方面军已进入川康边,两军汇合指日可待,异常兴奋。</p><p class="ql-block"> 会议决定,从9军抽三个团、30军抽两个团,西渡岷江,南下宝兴、芦山,扫清敌人,开辟道路,迎接中央红军。30军抽的是88师的两个团、9军25师的一个团、27师的两个团,共计五个团的兵力西进理番、懋功,搜索接应中央红军,总部派电台跟随。</p><p class="ql-block"> 会上,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都作了讲话,说明此次会师的重要意义,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动员,奋勇杀敌,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大力筹集给养和慰问品,以实际行动热烈欢迎党中央和一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特别强调,“会师后一定要搞好团结,一切行动要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p><p class="ql-block"> 李先念在《红军团结胜利的篇章——忆懋功会师》一文中记载,“接受任务后,我和李天焕同志(30军政治部主任)立即同25师师长韩东山等同志,研究迎接党中央和一方面军的具体行动计划,动员部队尽快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随后,我带少数部队,从茂县赶到理番,又向 88 师师长熊厚发和政治委员郑维山等同志传达总部的命令和部署。经过讨论确定熊厚发同志率263团留在理番继续同敌人作战,郑维山同志率师 265、268团和我们一起行动。”郑维山在《土门、北川河谷战斗》一文中有相同内容记载。</p><p class="ql-block"> 先遣队分两路出发,一路是9军27师一部(80、81团),从汶川向西南的卧龙方向前进,阻击由巴郎山方面西进的敌人;一路是9军25师(274团)和30军88师(265、268团),分别从汶川、理番出发直取懋功。</p><p class="ql-block"> 时任9军第25师师长的韩东山赶往总部领受的任务是,“掩护中央红军安全通过夹金山,为中央红军进入懋功打开通道”。总指挥徐向前对“会师前后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如何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和搞好和中央红军的团结,指示得非常具体,反复强调了多次。”并明确指示,“以后的具体行动,将由30军政委李先念指挥你们。”这样一来,李先念率领的往懋功方向的一路将由三个团组成,另一路由两个团组成。根据以上资料,这一路由9军军长何畏率领。他们自汶川先后经耿达、三江、卧龙西进,执行迎接中央红军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何畏毕业于黄埔军校第5期,参加过广州起义和百色起义,历任连长、营长、团长,1932年随张国焘、陈昌浩进入鄂豫皖。张国焘非常器重他,1933年任命他为第9军军长,何畏感激张国焘的知遇之恩,坚决服从拥护张国焘下达的一切指令,成为张国焘的心腹、爱将,其性格十分暴躁。到陕北后,何畏作为张国焘的忠实拥趸,受到批判。他自我检讨“我在国焘路线上犯了军阀主义、土匪主义的严重错误。我诚恳地承认这一错误。我坚决改正我的错误,希望同志们帮助我”。但在1937年4月19日深夜,他带着警卫员悄悄离开延安,后追随张国焘分别在国民党军统和中统任职。此后,关于他的一切变得扑朔迷离,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解放后何畏回到家乡海南,对往事绝口不提。</p> <p class="ql-block">  不久,徐向前又当面指示川陕苏维埃副主席、政治保卫局局长余洪远,“带领省政府、省级机关一部分和妇女独立团赶去懋功一带,为迎接中央和一方面军做物资准备,主要是筹粮。”余洪远在《光荣的使命》一文中回忆,这支由“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川陕省委机关一部分,妇女独立1团3营、2团1营、省工农医院、省革命法庭、省戒烟局等”共五千人组成的筹粮队,于6月初由北川出发,向西翻越红桥山,在东起两河口、西抵绰斯甲、南达懋功、北至金寺,方圆200余里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的筹粮活动。”他们克服了国民党勾结反动土司、土官和头人的欺骗宣传和疯狂破坏带来的困难,争取了藏民人心,取得了绰斯甲喇嘛庙战斗的胜利。这一仗“歼敌700余,俘敌1500余,其中军阀武装300余,土司武装1200余。解放群众四五百人。缴获大量步枪、藤枪、青稞、肉干、奶渣、酥油、糌粑、皮仓、帐篷、马匹、牛羊、牦牛等。”筹粮队先后在绥靖、崇化、马尔康建立起数个粮站。两军会合后,朱德总司令专门前来看望余洪远率领的这支特殊队伍。</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中央红军转战中可能遇到的炊具容易丢、伙夫不够用等困难,徐向前总指挥在30军、9军先遣队临行前特地要求“从各部队抽一批炊事员,带上粮食、盐巴、炊具,跟88师行动,会师后立即补充到一方面军,先解决吃饭问题”。</p> <p class="ql-block">  从理番到懋功有三百多里,中间还要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红桥山,这是红四方面军首次翻越大雪山。</p><p class="ql-block"> 6月初,前锋部队9军25师在韩东山师长的带领下,三天就赶到懋功,一路上不断受到敌人骚扰纠缠。到达懋功东北抚边时,受到邓锡侯部的拦阻,夜间25师强渡抚边以北的大河,随后歼灭邓锡侯部两个营及地方反动武装七百多人。8日,红军攻占懋功,并乘胜派出队伍向达维进发。达维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小镇,居民大多是藏民,生活很贫困,对红军了解也不多,25师只能冒着寒冷露宿野外。次日拂晓,74团团长杨树华率领第3营向夹金山出发,准备一方面警戒东面的灌县(今都江堰)之敌,一方面寻找中央红军。</p><p class="ql-block"> 红74团第3营行进到巴郎地区时,曾与一股敌人相遇,战斗中营长陈玉清等六十多人牺牲。这是两个方面军会师前的最后一仗。</p> <p class="ql-block"><b>  二、不和谐的插曲</b></p> <p class="ql-block">  就在中央红军从会理北进,穿越彝民居住区,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期间,5月18日,张国焘在茂县宣布成立“西北特委”,30日又在理番宣布成立“西北联邦政府”,张任“西北特区书记和西北联邦政府主席”,熊国炳、刘百成任副主席,周纯全任民族委员会委员长,执行委员共48人。张国焘以主席名义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成立宣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临时政府布告》。事后有人认为,在两军即将会师之际,张国焘这样做是想今后在与党中央打交道时能占据主动。本文认为这一说法是对的,但仍有人对此存在模糊认识,有必要作如下梳理:</p><p class="ql-block"> 1、关于成立“西北联邦政府”的提出。</p><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在江油附近召开各军负责人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西进岷江地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建立川西北根据地,赤化川、康、陕、甘、青。会上,张国焘针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多的特点,建议成立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根据徐向前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会议“一致同意按张国焘的意见行动”。5月16日张国焘在茂县城内召集四方面军高级干部开会,决定组建“西北特委”和“西北联邦政府”,并担任西北特区书记和西北联邦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 2、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成立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临时政府布告》和《西北特区委员会庆祝西北联邦政府成立祝辞》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宣言》宣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的成立,树立了西北革命斗争的中心,统一了西北各民族解放斗争的领导,从此南取成都、北定陕、甘,西通青、新,进一步与中央红军西征大军打成一片” ;“只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才是中国和西北民众自己的政府,唯一救中国救西北救穷人的政府。”</p><p class="ql-block"> 《布告》宣告“ 西北革命的总指挥部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临时政府,遵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命令,……正式宣告成立。”不知其中的“中央政府命令”具体内容或是否存在,但这句话明确了“西北联邦政府”隶属于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p><p class="ql-block"> 总体而言上述内容都没有太出格之处。</p><p class="ql-block"> 《布告》还称“本政府自成立日起,坚决率领红四方面军三十万健儿,陕甘红26军、陕南红25军、川南红93军,并团结领导西北一万万五千万民众配合中央红军六十万西征大军,以钢铁力量贯彻下列主张”,除了数字夸大外,这一段主要问题是,将红26军和25军纳入“西北联邦政府”领导之下,这就是自说自话,给自己授权了。</p><p class="ql-block"> 《布告》最后宣称,“本政府是西北一万万五千万工农和回、番、蒙、藏、苗、夷劳苦群众的政府,一切对穷人和弱小民族有好处的事情,本政府誓以全力实行,一切危害和侵犯穷人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匪类,本政府坚决消灭之。”同时提出了“民族自决”,与江油会议提出设立“西北联邦政府”的初衷一致。民族问题是红军在西北生存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之一。但事实是,在“西北联邦政府”当中,“所有成员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没有党组织,也没有少数民族代表。”</p><p class="ql-block"> 最离谱的是“西北特委”在《祝辞》中说,“(西北联邦政府)这一旗帜的树起,统一了西北各民族解放战争的领导,奠定了中国革命西北后方的大本营……。围绕这一旗帜的周围,有中央六十万西征大军,有陕南红25军,陕北红26军,有萧、贺红二、六军团,……”,这就意味着中央红军、红2、6军团、25、26军都应该围绕在这一旗帜周围,“西北联邦政府”俨然成了中央政府。</p><p class="ql-block"> 3、关于凯丰的《列宁论联邦》和《番民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内容。</p><p class="ql-block"> 1935 年 6 月中旬,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两河口会议,否定了张国焘向川康发展的主张,凯丰明确支持北上。6月25日,他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前进》第2期和中央出版的《布尔什维克报》分别发表了《番民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和《列宁论联邦》。</p><p class="ql-block"> 《列宁论联邦》主要精神是讲苏维埃革命,是推翻沙俄政府的无产阶级革命,而不是调和式的联邦政府。这篇文章有照搬苏俄经验之嫌,对张国焘刺激最大的是《番民工作的几个问题》。凯丰在这篇长文中批评张国焘搞的“西北联邦政府”,是挑战中央权威。张国焘于是找到张闻天等,质问文章是否根据中央决定所写,并对凯丰的批评感到愤怒和不满。张闻天回答“当前一、四方面军急需一致行动,不宜讨论这些有争议的问题”。后来的事实尽管证明凯丰是对的,只是以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当时的处境,不宜捅破这层窗户纸。</p><p class="ql-block"> 但若说是凯丰的文章导致后来张国焘的南下,则言过其实了。以张国焘的野心,和两河口会议上他的主张,这几乎是必然的。根据会师后的6月15日红2师给朱德的报告,红四方面军约十万人,一方面军只不过三万人。此前张国焘、陈昌浩一直以为起码三十万(《西部联邦政府布告》中,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万),遭到徐向前的反对,但后来的欢迎标语上仍是三十万。其实自从迫不得已撤离川陕根据地至两军会师,张国焘的态度总体是前恭后倨,就像一个落难的人想去投奔富裕的亲戚,最后却发现亲戚连自己都不如,于是张国焘头脑中的军阀思想开始滋生发展,以为自己实力强大,公开与中央叫板。</p><p class="ql-block"> 张国焘会师前成立“西北特委”、“西北联邦政府”,看似为了团结少数民族,却无少数民族代表参与,其实更多是嘴上花活,没落到实处;上述《宣言》、《布告》中的某些说辞,看似表示服从党中央领导,但更多是面子工程,或是为了麻痹大多数人。《祝辞》和《布告》中的部分内容,最终还是暴露了他的野心。</p><p class="ql-block"> 张国焘后来辩解说,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后,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已经不能行使职权。紧急转移中的中央红军,不得不首先考虑生存问题,与各地苏区的联络处于中断状态,但遵义会议之后,中央马上就恢复了对于白区的领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节 懋功会师</b></p> <p class="ql-block"><b>  一、先头部队相遇</b></p> <p class="ql-block">  5月底,中央红军从大渡河和泸定桥渡过大渡河,一路追击川军。6月7日,进占天全,然后突破杨森部设置的芦山、宝兴防线,接着开往跷碛,准备翻越常年积雪的夹金山,红2师4团奉命担任先头部队。 6月12日下午,4团完成翻越,到达北面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  当天,正在25师师部的韩东山师长突然接到74团报告,74团和中央红军会师了。</p><p class="ql-block"> 韩东山马上将此喜讯报告给了李先念。根据李先念回忆文章,“6月12日,我和88师部队进驻懋功后,接到韩东山两次电话报告,说9军25师的先头团和1军团2师的先头团,在达维以南、夹金山北麓的木城沟胜利会师了。”25师的先头团就是74团,李先念和韩东山的回忆文章均未提及会师的一方面军具体部队。李先念将此消息报告给了红四方面军总部。</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88师也在懋功发动当地群众,腾房子,扫街道,筹备给养,编节目、写标语、集中慰问品等,准备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p> <p class="ql-block">  由汶川前往卧龙方向的红9军第27师第80团,此时也正在向夹金山方向寻找中央红军。12日,他们与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2师先头第2营和4团团部(当时第3营营长曾庆林在,故 3营可能也在),意外地在达维东南相会。</p><p class="ql-block"> 杨成武在《忆长征》中写道,“关于四方面军,当时,我们只知道他们在岷江边的理番、茂县一带活动,还不知道他们到了夹金山北麓。与四方面军会师,中央军委早就提出来了,我们抢渡金沙江,夺取泸定桥,就是向着这个既定的目的前进的。哪知,我们翻过雪山就意外地遇到了亲人啊。”由于4团团部携带了电台的缘故,这一消息被及时上报到2师师部。当天,师长陈光专门致电中革军委汇报4团与80团取得联络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2师电报内容与李先念、韩东山的说法似乎形成了矛盾,如何解释?</p><p class="ql-block"> 先头红4团翻越夹金山后,进入陌生地区一般都会分路行动,以便相互掩护。杨成武的回忆录中未提及1营,本文推测正是第1营在达维南面与25师的74团会师,4团团部和第2、3营在达维东南与27师80团会师,这也符合80师布置在74团东的实际。当时,1营没有携带电台,会师的消息由74团电话报告25师师长韩东山,韩报告30军政委李先念,李再报告红四方面军总部。</p><p class="ql-block"> 查阅《红军长征史料》(综述、大事记、表册)和文献(3),6月2日,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曾致电党中央,已派李先念率一部进占懋功与中央联系,汇报红四方面军情况。但在文献部分,未发现中央回电。6月12日,张国焘给中央电中也有“望立即恢复电报交通,经我懋功电台派发”。当天徐向前给中央的报告中也提及“电码密本亦编好告知,便灵通消息”。直到13日始有电经李先念飞转朱德、周恩来、毛泽东,16日中央致电四方面军,贺两军会合。同时,杨成武的回忆录中曾提到“意外相遇”一说,也佐证了当时通讯没有恢复。</p><p class="ql-block"> 由于四方面军总部与中央红军通讯联络不畅问题,所以四方面军没有如2师那样的电报留存也就不难理解。因而,综合现有资料证据,最大的可能是74、80团都参加了迎接,但是很难判断是74团,还是80团,谁先迎接到中央红军。</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些文章甚至所谓史料,只提74团参加,不提甚至否定80团参加是不对的,除了红2师的电报之外,《红四方面军战史》也保留了80团参加这一说法。除非有分量不低于该电报和战史的证据,才能否定80团参加会师,这是原则。但不管是谁,这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整个红军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同一天赶到懋功的红88师领导,得知喜讯后也专程赶至达维,与红4团会面。杨成武回忆,红88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和红265团前来达维看望红4团,并送了不少粮食,做面葫芦慰问4团指战员。晚餐有牦牛肉、羊肉、马铃薯片,饭是青稞、玉米面糊糊,大家吃得十分香甜,几乎全都忘掉了雪山途中的疲劳。晚上还在达维镇的大坪举行联欢会,庆祝会师。演唱了宣传队刚谱写的《两大主力汇合歌》:</p><p class="ql-block"> 两大主力军邛崃山脉胜利会合了,</p><p class="ql-block"> 欢迎四方面军百战百胜英勇兄弟!</p><p class="ql-block"> 团结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力量,嗳!</p><p class="ql-block"> 团结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坚决赤化全四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余里长征经历八省险阻与山河,</p><p class="ql-block"> 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得伟大的汇合!</p><p class="ql-block"> 为着奠定赤化全国巩固的基础,嗳!</p><p class="ql-block"> 为着奠定赤化全国巩固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高举红旗往前进!</p> <p class="ql-block"><b>  二、中央进入达维</b></p> <p class="ql-block">  6月14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翻过夹金山,到达达维25师驻地,受到四方面军的热烈欢迎。两个方面军的指战员紧紧相拥,欢声雷动,响彻整个达维镇。</p><p class="ql-block"> 在当地一座喇嘛庙里,毛泽东等接见了25师师长韩东山,向他详细了解部队情况、当地情况、军民关系等。</p><p class="ql-block"> 15日晚,两军举行联欢会,周恩来主持会议,毛泽东、朱德分别讲话。</p><p class="ql-block"> 中央领导的讲话,使全体指战员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军委文工团和25师为大会演出了精彩节目,四川、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各地民歌山歌,一个接着一个。晚会中,大家热情洋溢,歌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落。深夜散会后,漫山遍野的歌声还久久不息。</p><p class="ql-block"> 就在当天中午,25师师长韩东山“接到通知说晚上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要开联欢会,并指定由我代表四方面军讲话”,欢迎中央红军。韩东山未提及接到谁的通知,很可能是四方面军总部的通知。据说何畏见到衣衫褴类的红一方面军时,曾说是“一群叫花子”。假如这是真的话,那么这看似蹊跷的安排,可能有深意。查《红军长征史料》(综述、大事记、表册),1935年5-6月,9军军长是孙玉清。与《红四方面军战史》记录不一致,但有的资料显示,1935年8月毛尔盖会议后,孙玉清才被调任红9军军长。里面似乎藏着端倪。本文推测以上或都与何畏后来叛变有关。</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的文章讲,何畏是迎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总指挥。其实从上述事实和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其率领指挥的人数规模,或是在迎接会师中发挥的作用,这种说法都是不对的。</p> <p class="ql-block"><b>  三、伟大的会合 </b></p> <p class="ql-block">  6月15日、16日,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领导人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互相致电,祝贺两大主力红军会师。1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离开达维。红25师一部和红5军团37团担任掩护和后卫。18日,党中央开进懋功县城,这座清乾隆年间因移民设屯而来的边陲小城一下子热闹起来。街道早已被88师的战士们和当地群众打扫得干干净净,到处张贴着欢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标语,各种慰问品也早集中在一起。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受到了红四方面军先遣队88师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被安排住在一座法式建筑的天主教堂内。当晚,两个方面军驻当地的部队,共同举行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热情的藏民,跳起了欢快的锅庄,欢迎这支从遥远的南方,跨越千山万水走来的队伍。指战员们欢欣鼓舞,又百感交集,懋功成了歌声、笑声和泪水交织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红星》报先后于6月15日第21期、20日第22期、27日第23期、8月3日第26期分别刊发社论“伟大的会合”,和“一片阶级友爱的热忱——赠给四方面军的弟兄们”、“接二连三的晚会——两个联欢会”、“ 兄弟的友爱,阶级的团结——四方面军对一方面军的热烈慰劳”, 盛赞此次会师,报道会师的场面,颂扬兄弟情谊。</p><p class="ql-block"> 聂荣臻在《一方面军的长征》中回忆道:“四方面军的同志,从上到下,自发地从精神到物质上多方面安慰和慰劳一方面军的同志,更使大家深受感动。一方面军长征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也使四方面军的同志赞不绝口。就这样,两支兄弟部队在懋功及附近地区进行了多种热烈感人的联欢活动。”</p><p class="ql-block">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谈到红四方面军准备慰问物资时,这样写道:“部队一面走家串户,发动群众,一面筹集粮食、羊毛、羊皮、牛羊、盐巴、茶叶等”,“一些重要地点,总经理部分别设立了粮站,有的粮站积存达二百万斤以上”,“指战员普遍学会了剪皮衣服、撕羊皮、捻毛线、织毛衣、毛背心、毛袜子”,点点滴滴无不体现了四方面军对中央红军兄弟般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不在小金川地区的部队也纷纷将慰问品集中起来,赶着牲口,一批批送往会师地区。位于岷江以东的31军一批就送去了衣服五百件,草鞋一千四百双,毛袜五百双,毛毯一百条,鞋子一百七十双,袜底二百双。</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考虑到中央红军长途跋涉和战斗,减员不少,出现官多兵少的状况,还主动提出并经中央批准,调拨了三个团,约三千八百人,充实中央红军。四方面军的大力支援,对中央红军增强战斗力、改善军需,起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可以讲,会合后红四方面军给予了中央红军最无私最慷慨的支持,假如没有他们的接应和帮助,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后来走出草地进入甘南将困难得多。</p> <p class="ql-block">  懋功会师,意义非凡。 两军会合,正值全国抗日运动新高涨的前夜,两支大军的胜利会师,壮大了红军的力量,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各个击破,消灭一、四方面军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士气和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两军会合后,部队和地方党政部门组织和发动群众,先后在懋功、崇化、绥靖等地建立起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和游击队,领导广大群众展开分配土地、牛羊和拥护红军活动。这也为红四方面军后来南下取得绥、崇、丹、懋战役的胜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谢谢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