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拾遗——浚县大蒋村半朝銮驾

夏日长风

<p class="ql-block">  文/蒋家祥</p><p class="ql-block"> 浚县地处古中原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度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千百年来在这片中原大地上衍生出了许多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沉积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它们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是我们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的民间文化因为得不到很好的传承,而被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许多的民间文化艺术正面临失传的挑战,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浚县大蒋村的半朝銮驾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大蒋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这里的原居民以蒋氏家族为主,据其族谱记载,蒋氏自古以来就崇文尚武,在古代通过科举曾出过不少的文武举人、达官显贵。<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中的</span>“明清二蒋”最为著名,特别是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者蒋環一身功夫满纸功劳,深得康熙皇帝倚重。封五品带刀侍卫御前行走,钦赐黄马褂、都督旗回乡祭祖。后来蒋環又蒙恩擢升四品御前侍卫统领,钦赐半朝銮驾恩准其告老还乡。获此殊荣,蒋環深减皇恩浩荡,回乡后即将半朝銮驾供奉于蒋氏宗祠,以励子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銮驾原本是指古代帝王出巡时的仪仗队伍,象征着帝王的威严和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銮驾不仅在皇家仪式中使用,也在民间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一种祈福和保平安的象征。‌但銮驾在古代的使用是有着十分森严的等级规格的。擅自使用僭越规制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民间除文艺、祭祀活动外可以使用半朝銮驾仪仗的个人非富即贵。半朝銮驾即半副銮驾,主要由开道锣、金瓜、钺斧、朝天蹬、三叉、大刀、长槊、笔砚抓、擎天伞、绒扇、肃静牌、回避牌等‌器物组成,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在民间的文艺和祭祀活动中所使用的銮驾器械绝大多数都是由民间置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銮驾。而大蒋村的半朝銮驾为皇帝钦赐,是经皇权认证的正儿八经的半朝銮驾。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之同期的黄马褂和都督旗均属皇家之物。</span>与其他地方的民间銮驾及道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蒋氏家族的人为了彰显和弘扬祖先的功德,经常以钦赐仪仗的名义参与当地各种民俗文化活动,而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也在钦赐名义的加持下也更加显得庄重正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系列别具一格銮驾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受现代多元文化不断冲击,大蒋村的銮驾文化这一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再度濒临失传。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为了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让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大蒋村的銮驾文化,让这一民俗文化瑰宝永远绽放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百花园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