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戲硯欣赏

蜀冈散人(lienrong)

<p class="ql-block">  此硯端石随形而作,石色發紫,器呈荷葉形,荷葉向内捲曲,圍作硯堂墨池,墨池處鐫刻:魚戲,後有鈐印:缶。硯背所雕荷葉經脈清晰自然,惟妙惟肖,經絡之間,鐫刻硯銘,日:風露如含太液池文心细似藕中絲近時懶寫鴛鴦字但草西窗聽兩詩 石友作吳昌碩書,後有鈐印:俊。配紅木天地蓋,蓋上面用朱漆寫:魚戲研,蓋内側貼有收藏印印簽,印文為:白沙村莊,編號102外有民國時期藍地錦盒。此硯為民國著名硯台收藏家沈石友舊藏,收錄於其子沈若懷所编《沈氏硯林》一書之中,名日:鱼戲硯。</p><p class="ql-block"> 沈石友,清末民初著名四大藏硯家之一,畢 生製硯,臧硯頗豐,歿后六年之時,其之沈若懷將其父所藏佳硯共計158方,手拓編撰成書,共分四卷,傳拓100部。書中所收錄各式佳硯,從硯材,到文學藝術的體現,都是沈石友所藏諸硯的代表之物。其中既有傳世古硯名品,也有特製新款,多為沈石友親自設計,蕭蛻庵修改,吳昌碩書寫,趙古泥刊刻。</p><p class="ql-block"> 沈石友的另個身份是詩人,酷愛作詩弄墨,沈石友二十五歲時與吳昌碩相識,常常一起舞 文弄墨,吟詩作賦,相交相識三十餘年,兩人肝膽相照,相交甚篤。沈石友喜好收藏,於是吳昌碩常替其收集古來篆刻銘文,良石佳硯,吳昌碩也常常在沈石友之收藏之物中吸取營養。兩人亦都喜歡作詩,常常在一起唱永酬和, 斟酌詩句,吳昌碩曾在其詩中寫到“石友介於右,鐫肝淘俗塵。”從中可見沈石友之秉性耿直,對友真誠,肝膽相照。故在吳昌碩的書畫裡經常出現沈石右校勘禍的詩文,而沈石友收藏的硯石上,更是多有吳昌碩親筆題寫的硯銘,本“魚戲硯”之铭文便是沈石友所作,其後由吳昌碩書冩,刻於砚石其上:石友詩文優雅.昌碩行草蒼勁,刻於硯石之上:以石為紙,勘為絕配。</p><p class="ql-block"> 民國六年(1917年)沈石友歿,事後不過數年,家境衰敗,平生所藏之砚,為後人散出。1928年,在錢瘦鐵的建議下,日本畫家橋本關雪買下所藏之硯,并輾轉運至日本。橋本關雪( 1883-1945),日本著名画家,大正昭和年间關西畫增的泰斗,日本關東畫派領袖。自1914 年起,曾30多次来到中国,并精通中国古文化与吴昌硕,王一亭, 錢瘦鐵等结为至交1916年,建庭園式住宅,名為“白沙村莊”,之後直居住於此 。錢瘦鐵留日期間,在白沙村莊居住一年之多,橋本關雪所藏之物多有“白沙村莊”朱文印簽,此印亦為錢瘦鐵所刻。1945年橋本關雪過世,所藏之硯又陸續分散賣出。從橋本關雪開始收藏到如今歷經欲百年間,歷經戰火狼煙,人亦流離失所,更何況冰冷之砚石了。迄今(沈氏砚林)中所收錄的硯石,據稱存世者約五十八方 ,如此佳硯歷經近一個世紀的輾轉流傳,如今再次與世人相見殊為不易!</p><p class="ql-block"> 硯以銘貴,一方好硯,添上一文好銘, 文人雅性躍然其上,流傅百代而不減,這是古今文人的共鳴。石雖冰冷,但銘文暖人品此佳硯,可與石友論時”缶翁論墨,與二人共神交矣!</p> <p class="ql-block">Lot 0465 清 端石鱼戏砚</p><p class="ql-block">长20cm;宽16cm;高2.5cm</p><p class="ql-block">砚铭:</p><p class="ql-block">鱼戏 钤印:缶</p><p class="ql-block">风露如含太液池 文心细似藕中丝 近时懒写鸳鸯字 但草西窗听雨诗 石友作 吴昌硕书 钤印:俊</p><p class="ql-block">出版:</p><p class="ql-block">《沈氏砚林》民国,沈若怀编辑。</p><p class="ql-block">《砚林》松丸东鱼编,红白社,1970 年,第九十二砚。</p><p class="ql-block">《 沈氏砚林》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1993 年10 月,p322,323鱼戏砚。</p><p class="ql-block"> 《缶墨东游 吴昌硕生诞一八〇周年记念》,东京中央オークション,2024年9月,第82号。</p><p class="ql-block">展览:</p><p class="ql-block">《 缶墨东游 吴昌硕生诞一八〇周年记念》展 ,2024年9月,第82号。</p><p class="ql-block">HKD 1,200,000-1,800,0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