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篇 号:475416<div>昵 称:心意给力</div><div>摄影、制作:心意给力 </div> 我们选择会泽纯属于意外,本打算在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大桥乡住下,多看看黑颈鹤。结果,遇到了大雾天气,能见度较低,到了下午才勉强可以看看。气温较低,也是我们这次行程中气温最低的地方,不到10度,体感不舒服,最后决定去的会泽县城,在县城游览的古城和张氏斑铜展览馆,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弥补了在念湖的遗憾。<div> 在念湖大桥乡知道跃进水库的人比知道念湖的人多,念湖的前身就是跃进水库。念湖的来历据传是因为驴友初到那里时遇到一个人,很想念,很思念,于是在驴友空间里留下了一句“一念成水,相思成湖”的思念之情绝句。后来把跃进水库的名字改成“念湖”。自199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人们对自然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自然生态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黑颈鹤逐年增加,据鸟类专家提供的资料,世界上仅有的4000多只黑颈鹤,每年有一半多和大量大雁、黄鸭在这里越冬。11月至3月黑颈鹤成群结队在保护区与人类和睦相处,成为人们旅游观赏珍惜鸟类的最佳场所。</div><div> 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现在是封闭状态,不接待外来游客,只有当地村民备案后可以进出保护区。我们虽然进到了保护区,但天气较差,远观是可以的,但要拍到好的照片不容易。</div> 保护区内还有劝导站,不允许游客惊扰保护鸟类。 国家1级保护鸟类有7种,国家2级保护鸟类17种,共有鸟类动物197种,3万余只。 环境生态, 冬天在湖里的树叶已经掉光了。 念湖里的鸟很多,穿湖而过的道路两侧都可以观赏。 枯萎的树枝倒影在湖里也是一道风景 保护鸟类大都集中在一个岛上 有智能监控监视鸟类的活动状况。 鸟儿时儿飞翔,时儿自由舞动,时儿歌唱,时儿漫步,自由自在。 喜欢飞翔的鸟儿,时儿成群结队的飞行一圈。 也有喜欢在水里飞行游荡的鸟类 有的飞翔,有的观看,有的监听,有的观望。 层层叠叠,有的飞得很高,有的飞得较低,有的稍稍飞起落下,人类看不懂它们的行为,但可以意会。 飞翔是有它们的队形,谁在前谁在后应该是“纪律”的。 我们也看到了拍鸟的摄影师,长枪短炮时刻准备着,期待鸟儿的舞动。 我们也在这里留影纪念。 我们驾车几十公里到达会泽县城住下,紧接着逛古城。 会泽古城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由时任东川知府崔乃镛主持建造。距今近300年历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2日,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和政委何长工率领下进驻会泽,九军团部和参谋人员立即从东门入城,登上东北角钟楼指挥队伍,红军战士搭起云梯从西门攻入城内。 古城主街道较长,我们也没能走完。 房屋建筑风格有特色 古城街道的人气不怎么旺,也许不是节假日的原因。 房屋顶上长的草都枯萎了。 古城逛完了就来到了张氏斑铜。 进入院子里看到的是斑铜加工场地,完完全全的手工制造。 第十三代传人张伟的斑铜工艺。 非遗传承。会泽县张氏十三代的铜匠家史上,重叠着300多年的斑铜历史。年轻的第十三代传人掌握着绝不外传的独门秘技,刚刚继任,他努力地调整姿势,让这门手艺不仅能传承和发展,还必须能成为养家糊口的好营生。 张伟 1988年生,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泽斑铜)传承人。斑铜顾名思义就是带斑之铜,在一定的温度和化学反应条件下,铜内的其他微量金属会结晶成斑并显露出来。在金属工艺中,只有斑铜中的“生斑”必须用天然铜块锻打而成,不能冶炼,不能合成,错一步就前功尽弃全部废掉。<br> 我们在会泽的两个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