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怕廿一”,什么意思?

南山

<p class="ql-block">翻看日历,我们能够看到,明天就是腊月廿一。这天是甲辰年、丁丑月、己丑日,对应“十二值日”的“建日”。</p> <p class="ql-block">“建日”是中国古代黄历中十二值日之一,与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共同循环值日。是古人依据天文历法及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通过观察天象、总结物候,将其纳入传统的“择吉文化”体系</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传统民俗信仰中,“建日”不是凶日,而是吉日,这一天宜祭祀、祈福、求嗣、斋醮、订婚、嫁娶、出行、开市等,不过,民间传统习俗也是因地域、文化等因素会有所差异的,简单作为了解即可。</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腊月廿一这天非常重要,它是甲辰龙年里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和冬季里的最后一个节气。</p> <p class="ql-block">今年腊月廿一这天不仅是“建日”,还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那么,老人说的“腊月怕廿一”,究竟怕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一、怕起的太早、怕发发怒</p><p class="ql-block">大寒是冬季里的最后一个节气,是深冬时节的节令,这个时候天气寒冷,生机潜伏、万物蛰藏。</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人也应该顺应时节的变化,应该“早睡晚起”,尤其是老年人,不要起得太早去锻炼或者去早市,最好是太阳出来再出门,以免扰动阳气、受风感冒。</p> <p class="ql-block">二、怕过“进补”过头</p><p class="ql-block">大寒正值春节前后,这个时候不想“进补”可能也会比较难。因为,大寒一到,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放假了,又临近春节,回到家里父母大多都会做很多好吃的给孩子,很容易造成冬季“进补”过头,给身体增加负担。</p> <p class="ql-block">三、大寒怕天晴</p><p class="ql-block">今年的“数九寒天” 期间的气温情况大家已经看到了,不仅比常年同期偏暖,降雪天气也非常少。现在已进入“四九”了,正常来说应该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而今年却是“温暖如春”,甚至有些北方地区也来“大回暖”,在暖阳中进入大寒时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老话说“干冬湿年”,这种冬天晴朗干燥为主的冬天,往往预示着到了春节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雨雪和降温的天气,甚至这种低温雨雪天气会持续一段时间,导致出现“倒春寒”的天气。</span></p> <p class="ql-block">民间有“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不冻,冷到春分”、“大寒不寒倒春寒”、“大寒晴一日,寒到二月满”、“大寒暖洋洋,三月谷芽烂”、“大寒天不寒,立春雨雪多”、“大寒大日头,开春冻死牛”、“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大寒不冻,冷到清明”等民谚,都是说,大寒如果不冷或者以晴天为主的话,往往预示着来年春天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p> <p class="ql-block">春天一旦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就会使作物返青生长受阻,已返青的作物可能会遭受冻害,生长速度放慢甚至枯萎;还会影响花芽发育和开花坐果,导致落花落果;还可能造成蔬菜叶片冻伤、生长停滞;倒春寒的出现也会使春天播种的作物种子发芽率降低、烂种,出土的幼苗也易受冻害而死。因此,有了“大寒怕晴天”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你知道:“腊月怕廿一”,什么意思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