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16年夏,知青战友们四十年故地重游。豆家营大队已被政府征地搬迁,原来的村子已不见踪影,大家在这块地名牌旁留影(摄影詹晋第)</b></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当知青的日子转眼间48年过去,光阴从指尖悄然流逝。回望下乡插队那些年的经历,点点滴滴件件桩桩,至今往事记忆犹新,刻骨铭心,如同一部老电影,不时在脑海中一幕幕播放……</p><p class="ql-block"> 1976年初,我们全家从湖南长沙来到甘肃兰州,那时我18岁。4月初,我就成为上山下乡大军中的一员,来到甘肃省榆中县金崖公社豆家营大队插队落户,开启了自己的独立人生。</p><p class="ql-block"> 同来的知青共十五人,八男七女,我们被安置在豆家营大队第一生产队,六户有条件的老乡家里,他们各自腾出一间房给我们居住,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寇保国、杨亚力、高凯、路俊茂住一户;鲁延军、谈林住一户;满建新、姚培荣住一户;陈凤莲、杨桂棠、任桂芝住一户;卫斌、樊跃生住一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我和伙管员詹晋第同住,就在老保管家四合院西边紧挨着大门的一间小房子里,俩人各一副行李卷,都有一个木箱。我带的防潮双人羊毛毡和黄军毯,铺开一起享用,箱子放在脚下。铺床时发现,主人已为我们烧好了热炕,心里顿时有了一种热乎的感觉,西房靠北头拐角处是我们知青的厨房。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和满建新被指定为正副点长,詹晋第为伙食管理员。为什么要指定?可能是带队干部看了我们没法再简单的学生简历,以及从旁了解情况所做的决定。</span> </p><p class="ql-block"> 那天午饭是从各家抽来几个做饭好的媳妇,在老保管家的厨房里操作,内容是臊子面。那面赶了一张又一张,用长刀犁(切)出来的面条,好似火柴棍一样的形状,臊子汤上飘着一层油花,里面还有不少肉丁,闻着有一股明显的花椒味,这种吃了嘴里感觉发麻的重口味面,还是第一次品尝。</p><p class="ql-block"> 欢迎会在村小学院子里召开。主席台布置的彩旗飘飘,好似过年。台上就坐的有大队领导,贫协代表,带队干部等,台下站满了人。轮到知青代表发言,满建新早有准备,只见她上衣穿一件草绿色军装,甩着小辫跑上台,代表全体知青表决心,发言完毕台下掌声一片。</p><p class="ql-block"> 我们十几个知青站在台下,望着台上,大家脸上在笑,我的心里在想,不知啥时候才能离开。</p><p class="ql-block"> 陪知青同来的带队干部,是一位近三十岁的女干部,她是兰州市城关区拱星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美玲。看上去1.7米左右的高个子,留着齐耳的剪发,皮肤白里透红,给人一种健康,工作老练的感觉。从她与生产队干部的交流可以看出,曾经历练过的稳重和真诚。</p><p class="ql-block"> 兰州地处南北两山之间,市区主要的三个区,沿黄河东西狭长一字排开。张主任的家住在市区西头,每天骑自行车从西到东,横跨三个区到靠东头的街道办事处上班。她弟弟形容说:“我姐姐脚踏安宁区,横跨七里河区,手抓城关区……”每天早晚上下班骑车几十公里,长此以往,这首先要有一个好身体,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体魄。</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纪张主任已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这很不简单。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后来她荣升为城关区人大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劳动很快开始,每人发一顶草帽,一把铁锨,上工劳动这两样东西必带,还要带上自己的水壶。</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大队豆书记带领我们在村子附近栽树。聊天得知豆书记是退伍军人,以前在新疆公安总队摩托连当兵,听到他的经历我很高兴,因为他当年和我父亲在一个部队,虽然那时他是战士和父亲并不相识。</p><p class="ql-block"> 豆书记莫约四十岁,体力精力充沛,讲话声音洪亮。他手拿一把钢锨挖着树坑,一脚踩下去,钢锨扎入泥土一大截。</p><p class="ql-block"> 看着豆书记手里那发亮利索干活儿的家伙,再看看我们手里的铁锨,就是一块锈铁皮上套了一根粗糙的木棍,脚下一用力铁锨就打弯,很不好用。农村里有句老话叫做“人快不如家当快”,说的就是干活儿必须要有一把称手的好工具。后来的劳动中,我们都愿意用同院儿农户家里那又明又亮的小铁掀,干起活儿来十分趁手。</p><p class="ql-block"> 豆书记对我们说:“今天我带你们种树有着特殊的意义,你们种的是扎根树,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农村扎根一辈子……”我的心里和大家想法一样,来插队都是响应号召是暂时的,将来肯定要离开,每个人都是这种想法,当时这话也只能放在心里,书记讲的其他内容我都没记住,只有“扎根”这个词印象深刻。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生产队带我们到距村子南边十里的地方平田整地。年轻人聚在一起,大家劳动热情很高。谈林是我们知青里年纪最小的,只有16岁,干起活来不含糊,推起装满的人力架子车,来回小跑,俗话“楞怂蹿”,其他知青也都是干劲儿十足,好像恨不得一下子把一天的活儿都干完。队里的社员们在一旁看着我们不知疲倦一直是个笑。</p><p class="ql-block"> 中间休息时,队长对我们说:“大家劳动热情值得肯定,但是做农活是要天天、月月、年年长期干的,不能这样猛打猛冲,要像骡子一样凭柔劲干,不能像马那样用爆发力,不然一阵子就没力气了。”这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马上体会到了。</p><p class="ql-block"> 顶着春天的暖阳干活,不知不觉到了中午,社员们都拿出自带的干粮吃午饭。队长说知青的午饭,由队里的老保管送来,现在可能正在来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老保管一把年纪,我向队长打了招呼,借了身边一位社员的自行车,跳上车就去接老保管。骑了大约两里地,见远处老保管手提一只铁桶,在往我这边吃力的走着。我加快速度骑到他跟前,见铁通上面盖了一条湿毛巾,他说桶里是我们的午饭——馒头。我接过铁桶夹在自行车后座上,骑车就走,心想大家都盼着我赶紧把午饭带回去。可谁知道那高低不平的石头路,坑坑洼洼,没走多远铁桶就被颠掉了下来,热腾腾的馒头滚了一地,沾满了泥土石头子。</p><p class="ql-block"> 望着如此情景我又急又恨,急的是大家饿着肚子在等午饭,恨的是自己求快心切,没考虑到道路不平,没有把桶固定,哪怕是把铁桶挂在车把上,虽然车子不好骑,就是推着走起码也不会把馒头掉在地上。</p><p class="ql-block"> 望着此景心中很无奈,只得把馒头逐个捡起来放进桶里,推着车子来到地头。大家见午饭到了,一起过来七手八脚,取下毛巾伸手到桶里取馒头,可看到馒头上满是泥土石子,个个惊呼起来,无奈肚子早已饿了,纷纷撕下馒头表皮扔在地下,大口吃着里面干净的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一旁不知如何解释,羞愧无比,最后一个上去拿了一个馒头。不一会儿,老保管赶到,向队长说了情况。那天的午饭不知如何吃下去。</p><p class="ql-block"> 队长看着大家脚下被扔掉的一片片馒头皮,脸色早就阴沉下来。他马上把社员和知青们们召集在一起开现场会,他说:“粮食来之不易,都是种地人用汗水换来的,知青们这样浪费粮食,我们贫下中农看不下去……”我站在一旁心情复杂,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 四月是种水稻的季节,那天队长豆振孔带我们下水田,这农活名叫“捣顶子”,就是脱了鞋袜光脚下水田,用铁锨把露出水面的泥土捣入水里,西北这个季节水还是挺冷的,水里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癞蛤蟆,光着脚干活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只要听到谁在喊叫,那肯定是中招了。那家伙在人脚板心里使劲挣扎,搞得每走一步心都在颤抖,生怕再踩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再苦再累练琴不能停</b></p><p class="ql-block"> 插队劳动没几天,带队干部张主任从县里开知青工作会回来,她对我说:“县文化馆有个几十人组成的管弦乐队,现在有演出任务,正缺小提琴手,县里让我们带队干部从知青中推荐,我看见你带来了小提琴,所以就给你报了名,也给队里打了招呼,你带上琴尽快动身去县文化馆报到。”</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以前都是参加学校乐队,乐器品种少,规模有限,能进入几十人的乐队这还是第一次,机会难得。</p><p class="ql-block"> 到了县文化馆,乐队指挥、作曲看了我的表现就算通过了。这也是我参加过的最有规模的乐队,各部分都是按配器看指挥分部演奏,不是以前小乐队的大齐奏,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我要感谢张主任的推荐,使我有机会参与到县宣传队这种有规模的乐队,从中增加了见识,得到了锻炼。</p><p class="ql-block"> 豆家营是我插队当农民生活的开端,踏入社会的起点,这里发生了我农村生活许多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四十八年过去,现在回首插队的人生历程,生活给了我很多机会收获。因为人生际遇和自己的努力,使我近三年的知青生涯得到长足锻炼和成长。</p><p class="ql-block"> 我要感谢生活的馈赠,感谢知青带队干部,感谢豆家营的乡亲们,感谢那些温暖的相遇。那里是我踏入人生走入社会的第一步,使我学到了最朴实、最真挚和如何做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图二来自网络</span></p> 谢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