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相聚的故事不能烂尾(一)

Lisa

<p class="ql-block">我有两个铁闺蜜,我们曾是大学同学,一个住在加州,是一位医学院的教授,另一个住在波士顿,是一位内科医生。亚里士多德曾这样定义友情:“<b>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b>” 哈哈…我和俩闺蜜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三个躯体里,我们仨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有事业心、善良真诚、有正义感、爱美、爱打扮、爱唱歌、爱吃甜食、爱读书、爱拍照、不擅长厨艺、不擅长管理钱财,家里的财政大权都是各自的先生掌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有个约定,每年选一个地方聚一次。去年十月,我回纽约了一个月,所以,我们就约定十月中旬在纽约的曼哈顿相聚。从去年十月到现在已经3个月过去了,我们闺蜜聚会的故事我一直没有时间整理写出来,眼看龙年即将飘过,我不能把龙年的事拖到蛇年说,我们的故事不能烂尾了,所以,这几天赶紧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酒店不给床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闺蜜仨出游一般都是我由选酒店和做攻略,因为她们俩有工作要忙,我比较清闲。我们闺蜜每一次聚会的目的主要是见见面和聊聊天,顺便享受美食和拍照,对逛景点没有太多的要求。除了选酒店需要多看看之外,游玩的景点攻略是次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闺蜜聚会只有一个周末两天的时间,为了观赏曼哈顿中央公园的绝美秋景,我选定的酒店是最靠近接近中央公园的地方,中央公园的秋色全球闻名,我在纽约生活了三十多年,从来没有秋天去中央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仨一般都会选有客厅的套间(一个大床和一个沙发床),三人住在套间里可以尽情聊天。曼哈顿中城中央公园附近的酒店虽然很多,但有套间的酒店不多,酒店里的套间也少,我找到好几家有满意的套间酒店,但都没有空房了,最后选定了位于56街七大道的<b>纽约中央公园酒店</b>(Park Central Hotel of New York )的有两个大床的大房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酒店有百年历史,属于曼哈顿的老牌酒店,对面就是卡内基大厅。那个周五的晚上七点多钟,我们仨从不同的地方坐飞机和火车赶到了曼哈顿,汇集在了酒店的大厅。在办理check in 的时候,我们证实了是三人住的大房间,结果,当我们走进房间一看,卫生间倒是有三套毛巾和洗漱用具,但是,床被只有两个,差一床。房间里的电话也不work,想给大厅前台打电话打不通。T闺蜜只有下楼亲自向前台要求加一床被,回答的是,没有多余的床被,可以给一个布单子。这是我们仨外出住酒店第一次遇到的问题,房间没有想象的大,酒店没有免费早餐,电梯很小,搭乘电梯需要排队,曼哈顿的百年老店给我们的印象大打折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H闺蜜两人睡一张床,盖一床Queen size的被,整晚睡觉,我都不敢翻身:)还好,只住了两个晚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中央公园看秋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纽约的中央公园是观赏秋色的绝佳地方,T闺蜜现在住在加州洛杉矶,难得遇见枫叶,她和先生三十多年前曾经住在加拿大几年,每年的枫叶看得太多了,都没有了感觉,后来他们来到了美国的芝加哥,也有枫叶看,二十年前最后搬到了加州,枫叶就比较稀罕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做攻略时,我网上查寻了中央公园的最佳赏枫叶的位置和景点,找出来了很多别人拍的中央公园照片,非常漂亮。于是,我选出来一些照片,我们可以按照照片上的景点自己拍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我却完全忘记了查询今年中央公园赏秋的最佳时间,我只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以为十月中旬应该是秋色正浓的时候,十几年的秋天没有回纽约的我没有想到,全球暖化使得中央公园的赏秋时间推后到十一月初。结果,我们大失所望:)只有既来之则安之,随便在公园里走走逛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幸,我们走着走着看到了唯一一颗枫叶正红的枫树,那里有一堆一堆的人在拍照,我们也抓住机会,拍了拍到此一游的照片。中央公园很大,有几个湖,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实在是找不到满意的秋色风景,随便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住,曼哈顿中央公园的秋色要到十一月才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曼哈顿新地标里就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纽约曼哈顿天际线从来不缺话题,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一幢幢建造而成,每栋高楼都有故事,都是历史的见证。最近十年,曼哈顿陆续出现了很多现代式建筑的摩天大楼,给曼哈顿带来了新的游客潮和打卡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闺蜜仨这次纽约相聚最期待的活动是到曼哈顿最新最狂的新地标打卡,这栋有够惊艳的打卡点叫“<b>The Edge</b> ”,位于曼哈顿Hudson Yards区域,人们可以在有101层高楼上的“Edge” 观赏曼哈顿美景和享受精美晚餐。据媒体介绍,the Edge(边缘)不仅成为西半球最高的户外观景台,更以其独特三角几何造型的玻璃构造而闻名于世,三角形观景台搭配79块无边框的倾斜玻璃围篱,参观者只需轻轻躺下,便能够拥有「悬浮」于纽约市高空之上的错觉。还可从全市至高点上,饱览整个曼哈顿的天际线与哈德逊河相互辉映的美景,其中帝国大厦、中央公园、自由女神像也清晰可见。总之,如果想见识一下纽约这个世界最大都市的震<span style="font-size:18px;">撼力,可以亲自上去感受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Edge 除了是可以欣赏曼哈顿美景的观景台之外,旁边还设有提供美味佳肴的餐厅Peak ,该餐厅不大,大概最多容纳100人,所以需要提早一个月订位。如果不用餐只观赏风景,门票费美金44元,用餐者则免费到观景台看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预订的用餐时间是下午5:30,而当天纽约的日落时间是6:15,我们仨先坐下来享用精致美食,到了快日落时分,我们暂时停止用餐,走到观景台,当天游客非常多,要站在玻璃围栏边拍照很难,我们见缝插针,赶紧拍了一些照片和视频又回到餐厅继续享用美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01层楼上Peak 餐厅的美食看着很漂亮,非常精致,但味道感觉不怎么样,太咸了,或许是我们不会点餐,都是请餐厅服务生推荐的。不过、鸡尾酒非常棒,我们仨点了不同口味的鸡尾酒,好好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天纽约的日落非常漂亮,完美,我们仨虽然去过世界很多地方,观赏过很多的高楼风景,但是,纽约的Edge给我们带来的景色却让我们惊叹不已,忍不住连声说道:“太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1层的高楼,坐电梯只需要35秒钟,电梯直奔101楼时,四面墙上的影片与灯光效果,真的有十足的科幻感!很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可以感受一下Edge观景台上所见的部分风景(原创录像和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the Edge高楼伸出的三角形观景台(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纽约住的酒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络上看到的曼哈顿中央公园秋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看到的中央公园秋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月十九日 写于台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