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虚拟的网络里,天天都在上演摩擦现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TikTok会不会真被封禁还得另说,但这几天小红书可是火出圈了,甚至上了全球的热搜。</p><p class="ql-block"> 一些美国网民从TikTok迁徙到小红书上来了,并自称为“TikTok难民”。于是,各种议论便也纷至踏来。乐观方说,美国人“投奔”中国来了,这是大国博弈的战果。悲观方说,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来了,可能会多出一些间谍。</p><p class="ql-block"> 恕我直言,此事并没那么玄乎,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类似TikTok和小红书等众多这样的社交平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娱乐化、接地气。世上大多数人并没那么多事,上社交平台也就是找个乐子,图个开心,在无需防范他人的社交圈里凑个热闹,有的顺便捞点票子。</p><p class="ql-block"> 小红书与TikTok一样,都是14亿国人“卷”出来的精品。两者形式上、算法上、操作上类似,美国网民对其环境熟悉,体感舒适,尤其增粉极快,能速成网红,所以他们喜欢。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 戏称“难民”,就有点“颜色”的味道了。所谓有“难”,无非是“政治避难”、“生计逃难”、“情绪解难”。这些迁徙到小红书上来的美国网民大致也分这三类:因不满美国政府的霸道而泄愤;电商主播为讨生活重寻平台;普通网民找个新圈子放飞情绪。都是人之常情,生活生存。</p><p class="ql-block"> 开放性是网络的特点之一。这次不同人群跨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共情,本不带其他目的。既不是砖家认为的洪水猛兽,也不是什么伟大的历史突破,更象是一种充满西方人思维习惯的行为艺术。</p><p class="ql-block"> 迁徙而来的“TikTok难民”其实数量并不是那么很多,他们不能代表美国的主流人群。要知道意识形态的壁垒是由国家机器把守的,分歧很大,美国人也不可能就此爱上中国。</p><p class="ql-block"> 本人也是小红书的注册用户,平时基本不上,听闻此事后也上线一观,确实看到不少国外的用户。那些高鼻洼眼的男男女女,嘟噜嘟噜讲着英语,因为没有即时的翻译软件,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估计能聊得上的人也不会太多。</p><p class="ql-block"> 此事应属偶然,如果一定要追问必然性,只能说这个纷争的世界人们希望了解真相,就像一次虚拟的旅行,到异地去体验、去共情。而美国用户正好有了这么一个机会进到并没有设“栏”的小红书平台。这也正说明了我们的胸襟和自信。</p><p class="ql-block"> 积极的方面也应肯定,中美网民的交流,可以直接打破美国人的信息茧房,攻破谣言抹黑,改变对中国的认知。就如同我们的免签政策一样,打开了“门”,推倒了“墙”。这种积极的作用不在一朝一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 class="ql-block"> 目前TikTok已现转机,网民迁徙很可能就是个短暂现象,但仍不能排除最终被禁。小红书不经意间获得的泼天流量,就看如何经营和引导。</p><p class="ql-block"> 当然,说不用大惊小怪,并不是不要重视网络社交平台。从发展趋势看,全球的头部社交平台正在变为“政治舞台”,马斯克的X已成了特朗普的御用工具,TikTok“不卖就禁”本身也说明了这点。对此,相关部门从高维度的认知上做些防范也属应该。</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此事既不用狂喜,也不用焦虑,该来的事总是会来的。只要我们认真做事,只要我们拥有自信,世界会慢慢理解并靠近我们,不是初一,那就十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