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

了然

<p class="ql-block">“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p><p class="ql-block">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p><p class="ql-block">这是北宋时期的大家王安石奉献的诗篇。这首小诗朗朗上口,内涵丰富,是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篇绝好的小诗。这首小诗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孩子们诵着这首诗,中国传统文化植移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孩子们一代又一代诵着这首诗长大。</p><p class="ql-block">爆竹是年的符号,是孩子们欢愉的绽放,是孩子们的笑脸,随着那一声声清脆的响声,一簇簇烟花四射,孩子们一阵阵爽朗开心的笑声。穿着新衣,吃着美味佳肴,放着小鞭这年过的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爆竹和饺子成为中国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幸福指数的体现。可是十多年前,被所谓的“环保” “火灾”所限,全国统一禁止了。那些年,虽有饺子,但没有爆竹声,就缺少了年味!</p><p class="ql-block">燃放爆竹是驱邪避疫的良药,亦是人们宣泄情感的一道精神食粮,随着爆竹声一年的烦恼烟消云散了,又随着那电光火石的爆裂又燃起人生的希望,调整好心态,攒足好干劲,新的一年大展宏图。</p><p class="ql-block">曾记否,三年疫情,让人们苦不堪言,当解禁的那一天,鞭炮声四起,(当年禁放烟花的禁令还是很严格的)当年的春节除夕之夜,鞭炮声响了一夜,烟花亮了半个天。这一声声清脆的爆竹声,一簇簇的烟花正是对三年疫情的声讨,又是对新年的企盼,企盼红红火火过日子!</p><p class="ql-block">在节假日,喜庆的日子放爆竹,放烟花,敲锣打鼓已成为中华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根深蒂固,延续了几千年,人们也习惯了几千年。几千年的习惯已渗透到血液中,骨髓中改是改不了,禁恐怕也禁不住?</p><p class="ql-block">2024.12.4.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可以体现它巨大的文化价值,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它还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中国春节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原因,它的形成是逐渐逐步,约定俗成的,它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各种原素,成为中华民族最丰富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它也是连接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增强凝聚力,提升民族自豪感不可替代的一种精神力量。特别是它那庄重鲜明的仪典和文化符号,是一系列的,复合式的,从腊月开始直到来年二月二,设计的紧凑热闹,让人们充分享受到了春节的欢娱和喜庆。</p><p class="ql-block">从腊月开始,过年的味道就出来了,游子计划返程的日子,腊八是个结点,开始扫尘净窗,备年货,置新衣,杀年猪,祭天地,祭祖先,过小年,贴春联,包饺子,蒸年糕……过大年了,穿新衣,接红包,燃爆竹,吃饺子,吃年糕,看舞龙,看舞狮,看高跷,看大戏,看灯笼,过彩门,串亲戚……一个热热闹闹年就这样过了起来,这年过的既辛苦又幸福。过日子不就是这样吗?</p><p class="ql-block">今年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各地的迎春的年前活动,霸屏了!年期间安排的各项活动也霸屏了。</p><p class="ql-block">中国春节的年味要回归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借此机会发扬光大,大放异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