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水清音》是岳阳日报老总编王幼飞新书,又一部大作,与去年出版的《将军长歌》形成了姊妹篇,装帧设计风格趋同、可谓其作品系列。虽说这是一本个人作品选编专著,但阅后却感慨良多。感慨有三,一是这部书展现了王幼飞新闻宣传工作的天时地利人和。二是这部书体现了王幼飞朴实无华的思想品德修养。三是这部书见证了王幼飞从青年至晚年的人生价值追求。</p><p class="ql-block">《山水清音》中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象。王幼飞毕生从事新闻事业,从总编室主任到副总编,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编与写皆娴熟,自然胸中有沟壑,下笔如有神。然而能常在报上发上万字大稿,则是功力笔力心力的凝聚。首先他文章主题选的好,恰为报媒拾遗补缺,所写的井岗山长征等人物与事件,还原了历史,丰富鲜活。如写彭德怀的三篇长文,都是为纪念彭的重大节日而写,主流媒体作为重头稿发,这一类文稿有新意有影响,宣传部领导满意,广大读者喜欢,党史专家点赞,社长总编高兴,这就十分难得的,如他查询资料,去伪存真,还原黄棠夺日本鬼子軍旗真相,揭露平江文物失踪事件,给文管部门以警醒,都是他的深入采访与亲身经历。正因王幼飞的新闻敏感、笔头锋利、人脉厚重,从而使的写长篇通讯成为他的专长,而且王幼飞的许多文章极善挖掘新的史料,为当地红色文化留下了珍贵史料。</p><p class="ql-block">《山水清音》中有修身齐家平天下之意。有文章写到了家史与成长史,他考大学至宣传部工作的历练,锤练了坚韧的性格;他游历四方,观察世界,依然定持自己事业的信仰。“政治家办报”是他的总编职责,“诸葛一生唯谨慎”是同行们的评价,“吕端大事不糊涂”是对自己观点立场的守候。新闻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主旋律、正能量。有的记者自认为是“无冕之王”,趾高气扬,以稿谋私;有的记者崇尚“新闻自由”,随心所欲,乱发议论,这些都是王幼飞所鄙视的。岳阳日报一些记者,能写会说会跑,拉广告,做生意,当年风生水起,似乎功成名就,现在看来,都难与王幼飞比肩,其中缘由很多,主要在于思想境界,也与民生情怀有关,王幼飞不仅努力写好正面题材,还透视社会一些负面问题,如汨罗江淘金、洞庭水患、官场小说等。曾计划撰写《不能报道的岳阳新闻》系列,虽然没写成,他“观天下,求真知”的新闻思维是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山水清音》有人生崇高追求之志。平江许多文化人名闻遐迩,作家、诗人、剧作家很多,皆是岳阳文坛岳家军的重量级人物。王幼飞算那一类呢?可能他自己都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也不求此名与利。他以优秀媒体人的视界,俯仰天地,作品为王,为人却总是儒雅谦和,宽厚有礼。人们从他文章和专著中能看到一个党报记者,默默耕耘在新闻的百花园,为岳阳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贡献。他为一批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立传,写出了他们的精气神。有人说,纵观他的专著系列,已完成了一个从记者到学者的转型,这种转型源于一种使命感,出生在将军县,沿着英雄的足迹,努力开创具有平江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史流派,这是不简单的。若干年后,人们说起平江的将军史,一定离不开王幼飞的《将军长歌》与《山水清音》。</p><p class="ql-block">《山水清音》还收入了我采访赵部长的一张照片和我写《将军长歌》的一篇评论。老部长令人崇敬,这本书令我感动,我退休之后写稿,大抵是“您的事迹让我感动,我要用手中的笔让更多的人感动”,我是这样做的,王幼飞也是这样做的,他做的更大气更高端。</p><p class="ql-block">远住广东的老记者彭宇文前几为《将军长歌》写下一首《七绝》 ,“群星闪耀出三湘, 百战将军志气扬。 一卷长歌凭史记, 人间万众读华章”。近日阅看《山水清音》又续写了一首,“上阵当如父子兵, 生花笔下故园情。 梦回千里终零乱, 幸有君书看纵横”。两首诗道出了无数读者与好友的心声。</p><p class="ql-block">“天地赋正气,山水有清音”,王幼飞在后记中自认为,所写的新闻报道大多是“昨日黄花”“过眼云烟”,但阅读他精心写作的诸多新闻,则能感受到历史的珍贵、时代的烙印;几十年如一日,回望峥嵘岁月,解读历史迷踪,缅怀革命先烈,留下丰碑与长卷,他传承了红色文化,实践了人生理想。</p><p class="ql-block">为王幼飞点赞,一支笔,一个挂包,一台相机,一门心思,满目青山夕照明;那一本又一本书,著述担大义,文字释心怀,一切皆在山水中,郁郁葱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