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夫妻西藏、新疆自驾游札记16(塔什库尔干-库车)

gbl10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本篇内容: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克孜尔石窟、库车</font></h3> <h1> 结束了喀什及帕米尔高原的旅行,驾车由塔什库尔干驶往阿图什,按计划下个目标是阿图什天门。</h1><h1> 一路上,自驾游的私家车、定制游的包车、旅游团的大巴、卡车等形形色色的车辆汇成一串一串的车流,连绵不断,由此可见南疆西域旅游的火爆。</h1><h1> 我在这段路上因越实黄线超车,被交警拦下,罚1分扣200元,这是我本次自驾游唯一的一次被处罚的违章驾驶。</h1><h1> 到了阿图什我们才知道,天门景区歇业暂不开放。无奈,夜宿阿图什后,奔赴阿克苏、库车,旨在附近的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克孜尔石窟......。</h1> <h1> 当我们来到天山托木尔景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城堡,城门楼的门匾上“姑墨”二字引人注目。</h1><h1> “姑墨”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新疆阿克苏市及温宿县一带,其历史可追溯的汉代。姑墨国于三国时期被龟兹所灭,唐代曾在此地设立姑墨州,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h1> <h1> 为了提振的旅游,景区修建了姑墨城,每天都有开城表演,向到此观光的游客讲述当年的故事。</h1> <h1> 托木尔大峡谷允许游客自驾进入,由于峡谷内多为软砂石地面,极易陷车,需与景区签订救援协议,明确在遇到车辆故障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救援费用不菲,此举可为景区增加额外的收入。</h1><h1> 我们在游客中心购买自驾门票、签署救援协议,办完手续后,便驶入景区。景区道路松软多沙,路上看到几起自驾的私家车在沙地上打滑,陷在沙中。</h1><h1> 我挂上全时四驱,在没有降低胎压的情况下,虽偶有侧滑,但行驶起来没有任何问题。</h1> <h1><b>天山托木尔大峡谷</b></h1> <h1> 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又称温宿托木尔大峡谷,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国家级AAAA景区,被誉为“峡谷之王”。</h1> <h1> 大峡谷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由3条呈“川”字型的主谷和12条支谷、上百条小支谷组成。</h1> <h1> 大峡谷是2600万年前内陆湖泊沉积的地层,经过千万年的洪水、雨水冲刷和劲风吹蚀的共同作用而形成。</h1> <h1> 大峡谷内山峦红褐、崖壁直上直下,形态多样,气势磅礴,是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h1> <h1> 大峡谷拥有丹霞、雅丹、次雅丹、岩盐喀斯特和独特的盐丘底劈构造等5种地貌,堪称地质的万花筒。<br></h1> <h1> 峡谷与2017年建成游客中心,成为收费景点,为游客提供包括直升机、骑马、救援......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h1> <h1> 我们游览了1-5号支谷,支谷内禁止车辆进入,只能步行。</h1> <h1> 2号支谷成了我们夫妻的专场</h1> <h1>航拍托木尔大峡谷</h1> <h1> 结束了托木尔大峡谷的游览,我们按行程规划,驾车继续向东。</h1> <h1><b>克孜尔石窟</b></h1> <h1>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东南约 60 余公里处,是新疆地区影响最大的佛教石窟之一,也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 300 年。</h1> <h1> 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5至8世纪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佛教艺术的重要传播地;公元 8-9 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长达600来年,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罕见。</h1> <h1> 克孜尔石窟大约有251个(也有说法为349窟),现有编号的洞窟有236个。其中,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但仍有81窟存有精美壁画。目前对游客开放的石窟有6个。</h1> <h1> 克孜尔石窟以壁画为主,现存壁画面积约 5000 平方米,题材主要为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尽管名气不如敦煌莫高窟,但毕竟比莫高窟年代更久远,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极高,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遗产之一。</h1> <h1> 石窟修建在明屋达格山悬崖上,由于只开放6个石窟,窟內面积不大,景区严格控制游客流量,每10人一组,分时入窟,每个石窟内都有专人讲解。</h1> <h1> 景区石窟内禁止携带相机,严禁拍照。我用大疆的运动相机采用非常规手段,录下了简短的视频,可以一窥窟內的大概。</h1> <h1> 鸠摩罗什的坐姿塑像矗立在石窟的崖壁前。</h1> <h1> 鸠摩罗什,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原籍天竺(印度)。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炎是天竺人,出家后到龟兹国传播佛法,其母耆婆是龟兹王的妹妹。</h1><h1> 公元344年,鸠摩罗什出生于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当时龟兹佛教盛行。鸠摩罗什7岁出家,九岁随母亲到了克什米尔,拜在一位大师门下学习小乘佛法。十二岁时,他就能与诸多大德辩论佛法,无人能及。后来,鸠摩罗什回到龟兹,开始潜心研究大乘佛法,对佛教教义、哲学、艺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其佛学造诣不断提升,最终成为西域众国所膜拜的圣僧,连中原的高僧也慕名而来,向他请教解惑佛法。</h1> <h1> 鸠摩罗什曾被后秦的国主姚兴奉为国师,将他迎到长安,为他建立了译经场,并组织了庞大的译经团队,在他的主持下进行佛经的翻译。</h1><h1> 在此之前的汉译佛经生涩难懂,很难理解。鸠摩罗什的翻译则另辟蹊径,采用直译和意译并举,译文在准确表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深奥的佛法义理变得通俗易懂。</h1><h1> 鸠摩罗什和他的译经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前后共译出佛经35部、294卷,包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阿弥陀经》、《法华经》等重要经典,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1> <h1> 作为龟兹国的佛教高僧,鸠摩罗什曾在克孜尔石窟等佛教场所进行学习和修行。现如今,随着新疆的旅游热,大量的游客来到克孜尔石窟寻古、膜拜高僧。</h1> <h1><b>库车</b></h1> <h1> 库车位于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下辖的一个县级市。</h1><h1> 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代西域36国之一,早在汉朝时期就已存在,由于处于乌鲁木齐至喀什、独山子至和田的中间地段,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h1><h1> 大概在11世纪末,龟兹在归附喀什噶尔汗、皈依伊斯兰教后,就不再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权。</h1><h1>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龟兹归入大清版图,定名为库车。</h1> <h1><b>库车故城</b></h1> <h1> 库车故城即龟兹故城,是西汉至宋朝的古遗址。昔日强大的龟兹古国,曾经的西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只是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古吊今。</h1><h1> 我们几经询问打探,才找到这些残留的古城墙,遗址除了我们,没有他人。</h1> <h1> 龟兹故城遗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周长约8000米,城墙残高2至9米不等,主要由夯土筑成。</h1> <h1> 不要小看这些土围墙,它们在这里已经矗立了上千年!</h1> <h1> 龟兹古渡是古丝绸之路西域龟兹国的重要渡口,被誉为龟兹文化的“活化石”。古渡坐落于库车河上,是库车老城与新城的分界线。</h1> <h1> 清光绪年间(1875-1908),曾修建六孔简易木桥,1985年修建了现在的水泥桥。</h1> <h1> 干涸的库车河。</h1> <h1><b>库车王府</b></h1> <h1> 我们到王爷府时,门口正在进行开府表演。熙熙攘攘,好不热闹。</h1> <h1> 库车王府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 年),是清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h1><h1>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库车王府被军阀盛世才毁坏。2004年,库车县政府投资1300万元,根据库车最后一位世袭王爷(第12世)达吾提·买合苏提(2014年去世)的回忆,在原址重建了“库车王府”。</h1> <h1> 重建后的库车王府占地 4 万平方米,融合了中国中原地区和伊斯兰风格。</h1> <h1> 王府内中原风格的展区显得别具一格。</h1> <h1> 王府后院的王陵</h1> <h1>清城墙</h1> <h1> 在王府中走马观花,看着这些脱离了那个年代建筑用料及传统手艺的重建,没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多了现代与浮华,如同灵魂出窍的躯体,失去了其内涵与魅力。修旧如旧,也是一门艺术。</h1> <h1 style="text-align: right;">老过101 2025年元月18日 于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