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里加建城于1201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这座古城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留下了很多供人观瞻的历史遗迹。当我漫步架着铁皮灯的狭窄小巷,脚踏油光水滑的青石板,凝望那些装饰在古旧建筑上的精细雕塑时,我忽然觉得,好像行走在中世纪的城镇,时光仿佛回到了久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里加老城位于道加瓦河东岸与市中心绿带西侧之间,面积大约五十公顷。以前,道加瓦河岸和古城墙一道,对老城起了很好的护卫作用。城墙垮塌后,河水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运河。为保护老城容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除了特殊许可的居民和送货车外,车辆禁止驶入。1998年,“里加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人讲,里加的铺路石板多来自瑞典和英国。瑞典的石板打磨成了长方形,长30厘米,竖着插入地里,紧密排列,整齐划一;而英国的则是未经加工的鹅卵石。它们作为压舱石从英国来到里加,换成货物后就留下来铺路。这些石板路尽管高低不平,但黝黑铮亮,坚固如初,古韵十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老城故事从圣彼得教堂讲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彼得教堂是里加的一座路德会教堂,建造历史可以远溯到1209年。曾经是欧洲最大的木制结构教堂,也是一座多灾多难的教堂。据记载1721年这座教堂就发生过大火,而当年的彼得大帝曾亲自指挥救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堂分别融入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外表巍峨挺拔,占据了里加城市天际线的中心位置,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古老的中世纪建筑之一。教堂顶部的公鸡雕塑重达158公斤,用140克黄金塑身,金光闪闪,耀眼夺目。乘坐登顶电梯,可达72米高的观景台,饱览里加老城和整座城市的瑰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圣彼得教堂后面,有一组鸡、猫、狗和驴的雕塑,取自格林童话《不莱梅的乐手》。这是德国不莱梅市送给里加城市的雕塑,讲述四个动物的故事:因为它们的年纪太大,主人要将它们宰杀,它们成功逃脱后又聚在一起。驴子提议去不莱梅做城市乐手。在路上,它们发现一间森林小屋,四个强盗正在分享不义之财。四个动物齐心协力将强盗打败。该故事昭告世人,即使弱者,只要团结一心,也能战胜强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彼得大教堂对面的山形建筑叫黑头宫,黑头宫由黑头兄弟会建造。黑头兄弟会是在里加的德国未婚商人组建的行会,因为保护神是一个黑人,所以取名黑头宫。当时,里加因地理位置的优越和加入汉莎同盟所得到的好处,商贸飞速发展 ,城市迅速崛起。黑头宫建于1344年,主体工程在1580年完成,1886年又增加了绝大部分装饰。这座宫殿虽名为“黑头”,却用红砖打造,披金戴银,精雕细刻,既华丽又漂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丽的黑头宫殿曾被用作拉脱维亚总统的临时住所。原始建筑在1941年6月28日被德军炸毁。1948年,剩余部分被苏联人夷为平地。幸运的是,原建筑的图纸被保存下来。人们依照原样进行了精确的复制。现在的建筑立于1995年至1999年,作为里加城诞辰八百年的生日礼物。黑头宫的门前,塑着里加古城的守护神罗兰的雕像,女神一手握剑,一手提着盾牌,英气逼人,确有守护神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里加大教堂是里加大主教的坐堂,波罗的海国家最大的中世纪教堂,是里加老城标志性的建筑之一,由德国利沃尼亚主教阿尔伯特建于1211年。如今,在教堂的内庭墙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阿尔伯特大主教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教堂拥有世界最著名的管风琴。该管风琴造型奇特,有26个风箱、6118根音管,最长的音管达10米、最短的仅有13毫米。这是欧洲最大、世界第四大的管风琴,音域宽广,乐声悠扬洪亮,极富感染力,至今仍能演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著名的三兄弟之屋在里加大教堂北面,由三栋风格迥异的中世纪建筑组成,分别建于15世纪末期、17世纪中叶和17世纪末期。它们是里加保存最完好的石造住宅,构成了里加最古老的住宅建筑群。据说,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也有类似的三栋建筑,被称为“三姐妹之屋”,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靠右的17号建筑造于15世纪晚期,其外观特点是高脚的山墙、哥特式的装饰和一些文艺复兴早期的细节;19号建筑可以追溯到1646年,该建筑在1746年增加了一个石头结构的入口,其建造受到荷兰风格的影响; 21号是一座狭窄的巴洛克式建筑,大约在17世纪晚期就获得了现在的“面貌”。三兄弟之屋如今是拉脱维亚建筑博物馆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里加大教堂广场又叫圆顶广场,是老城的心脏。广场周围有几座重要的建筑,如里加大教堂、里加证券交易所、拉脱维亚广播电台等。广场上有很多的露天咖啡馆和休闲酒吧,是市民和游客放松身心和观光休憩的好地方。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世界遗产地的标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里加老城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尖顶建筑上都有一只闪光的公鸡──风信鸡。据说从13世纪末起,人们就把风信鸡当做避邪之物。但有一座建筑物的标志却是一只黑猫,这栋建筑就是老城有名的猫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猫屋的主人曾经是商业行会的成员,由于生活不检点被行会开除了。出于泄愤,他就在行会的对面盖了这座楼,在楼顶上塑造了两只黑猫,将猫的屁股尾巴对着行会,对其羞辱。行会成员将其告上法庭,经过调解,行会和猫屋主人最终达成协议:保留建筑,但改变猫的朝向,将猫头朝向行会。如今,房屋的是非恩怨早已烟消云散,留给人们的,是一座匠心独具的建筑和津津乐道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上去有些丑陋的火药塔却是一座有着七八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是里加古城墙唯一保留下来的塔楼,最初是该城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塔上安放了11门大炮。在17世纪,火药塔因火药被储存在塔楼而得名。后来,火药塔改为监狱和酷刑室,但武器弹药一直存放在那里直到1883年。圆塔高56米,直径为14.3米,墙厚3米。游客可以在塔中看到在第二次北方战争中使用的炮弹。如今,火药塔已经成为战争博物馆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火药塔不远的地方就是瑞典门。瑞典门建于1689年,是里加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门。当年建造此门是为了赞誉瑞典军队在战争中所展现的英勇气概。整个城门都由红砖砌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门对面依旧保留着当年瑞典军队驻扎的营房。城门左侧是一座用红砖砌成的军火库,外形如同炮楼,军火库的墙面上千疮百孔,战争时所留下的弹孔印记让人触目惊心。军火库前还摆放着当年所用的大炮,也许是多年风雨的侵蚀,黑漆漆的炮身已是锈迹斑斑,但依旧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那段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