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转发。</p> <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 致《老照片》编辑部的一封信</strong></h3></br><h3>《老照片》编辑:</h3></br><h3>您好!</h3></br><h3>我叫李兰英,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埠村街道办沙湾村八十七岁的农村老太太。</h3></br><h3>我的父亲李志高,1937年毕业于济南乡村师范学校,1941年在章丘从事革命工作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当时母亲没文化,我们年龄尚小,相关当事人又调到外地工作,加之我们家是富农,致使父亲之死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家就开始向上级部门反映,但因证据太少,申报始终未能成功,三十多年来的奔波无果,我们的心也渐渐凉了。2018年,我们意外得知《老照片》第一一八辑中登载了有关父亲李志高的革命经历,并且还有一张民国时期的《济南乡师章丘同学照》,重新看到了为父亲申报烈士的希望。我们一下子买了二十多本当期的《老照片》,除分发家中亲友外,还作为重要证据送到了省市相关部门,这本《老照片》提供的历史信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经过章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层层上报和各部门的严格审查,包括《老照片》提供的材料证据充分,事实清楚,2020年8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追认李志高为烈士的批复》。今年烈士纪念日,我终于从省委书记刘家义手中领到了迟到八十年的《烈士光荣证》,父亲得到了应有的崇高荣誉。</h3></br><h3>再次感谢《老照片》提供的文章和照片!</h3></br><h3>李兰英口述</h3></br><h3>王繁荣代笔</h3></br><h3>2021年10月10日</h3></br><h3>📖<br></br></h3></br><h3><strong>济南乡师章丘同学照</strong></h3></br><h3>文图 | 王繁荣</h3></br><h3>在济南市章丘区档案馆资料室里,存有一张1937年5月拍摄的“济南乡师章丘同学照”。一次查找资料时,笔者偶然见到了这张照片,惊讶地发现在这张照片里,集聚了抗战时章丘县多位风云人物。他们当中,既有日后共和国的部长,也有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少将,既有追求真理惨遭杀害的革命志士,也有祸害百姓的匪徒。而在照片拍摄之时,他们还都是一些怀揣人生美好理想的莘莘学子。仔细解读这张照片,就是半部章丘抗战史,其中各色人物的人生经历,引发了笔者的许多感慨。</h3></br> <h3>1937年5月,济南乡师章丘同学合影。</h3></br><h3>这张珍贵照片,收档于20世纪80年代。不知什么原因,档案中没留下捐赠者的姓名,但照片背后有简短说明,应是捐赠者本人所写,题目为“山东省立乡村建设专科学校暨附设高农附设乡师学校章丘同乡欢送宗才、承立、立仁、慕达、志高同学毕业留影”,时间是1937年5月。</h3></br><h3>“山东省立乡村建设专科学校附设乡师学校”,即人们常说的“济南乡师”,这是当年山东省政府为培养农村小学教师创办的一所公立中等师范学校。该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怀有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易于接受革命理想,加之共产党在该校的积极活动,使之在山东党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被誉为“摧不垮的战斗堡垒”和“白区里的一所红色党校”。</h3></br><h3>我们还是先从照片中第一排的人物说起吧。</h3></br><h3>照片中第一排的人物,除左边那位女同学外,其余五位都是1937年5月济南乡师五级的毕业生,也就是说这张照片是为欢送他们五位离校而照的,从右往左是杨宗才、张承位、柏立仁、景慕达、李志高。而这五人中,除最右边的杨宗才捐赠者只知其名未作说明外,其余四人都有简短介绍。</h3></br><h3>一排左三光头者,即捐赠者注明的慕达,慕达就是景慕达,即景晓村,章丘县宅科村人(现归历城区),1933年夏考入济南乡师,1935年10月经乡师地下党支部书记赵健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5月拍摄这张照片时,景晓村已是秘密党员,并且担任了济南乡师地下党支部书记。济南乡师毕业后,景晓村即专门从事革命工作。1938年1月,参加了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游击第四支队,他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后任第一团政治委员、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兼青年部长。1944年1月,景晓村任中共渤海区党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他是创建和发展清河渤海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建国后先后任华东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上海市委副秘书长,1979年任农业机械部常务副部长、党组成员,1994年病逝。他是这张照片中后来在革命队伍里职务最高的一位。</h3></br><h3>在第一排同学中,还有一位很出名的同学,他就是一排右二的张承立。张承立,后叫张游,章丘县朱家峪村人,他与景晓村在济南乡师是同班同学。乡师毕业后,张游在章丘县十九郎村小学教书,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努力唤醒民众,成为那一带深受群众尊重的进步教师。1938年9月,张游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到了莱芜城,见到前济南乡师校友,已担任莱芜县委书记的刘莱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到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学习。1939年2月学习结业,受泰山特委派遣,回章丘开展抗日工作。他以卖笔做掩护,到各村秘密联络进步教师,宣传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分化瓦解敌顽势力。这期间,张游与毕业分别两年的李志高取得了联系,鼓励他在文化教育战线上多为党做贡献。</h3></br><h3>抗战之初,章丘的形势很复杂:日寇占据了胶济铁路沿线和境内重要村镇,国民党的敌后武装和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相互交错,还有不少土匪武装割据一方。大敌当前,当时章丘的共产党和国民党曾有口头协议,即枪口对外,共同抗日,并且常有信件联系,但争地盘的事也常有发生。因为有了地盘就有税收,有税收就有钱,有钱才能发展壮大自己,尽管有约在先,地盘之争也时常发生。</h3></br><h3>当时在李志高(一排左二)任国文教员的埠村,就有国民党的一个中队驻扎,常常骚扰与之相邻的泰山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从李志高转来的情报中得知,该敌是程学通手下的一个中队,因李志高、张游、程学通都是同学,且李志高也认识这个中队长,于是张游奉上级指示,夜间去沙湾村找李志高商量,争取策反该中队。李志高明知这是一件安危莫测的凶险之事,但还是接受了。不料国民党的中队长将其扣押,交给了上司程学通,程不顾同学之谊,各为其主,将李志高杀害。</h3></br><h3>杀死李志高同学的程学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也在这张照片中,就是二排中间目光炯炯,略带杀气者。</h3></br><h3>程学通,章丘区明水街道办事处侯家村人。拍摄这张照片时,他尚未毕业。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12月济南沦陷。程学通回到家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酝酿,认为不抗日就会亡国,国之不存,何以为家,于是决定聚众抗日。他们程姓是大家族,其父在村里开酱菜铺,家庭也比较富裕,于是程学通召集本族十来人,加之外村的,组成了二十来人的队伍,搜集了当地土豪用来保家护院的枪支,上了章丘南部的胡山占山为王。转过年来的正月十七,章丘小学教师李曼村(济南乡师四级毕业生)、宋乐生等人在章丘东北部的三山峪拉起了抗日队伍,名曰“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规模比程学通的队伍还大。程学通知道后,率人前来投奔。后来他们两支队伍在联合攻打一地主院落,夺取枪支时出师不利,程因此看不起李曼村那伙人,重又拉回队伍上了胡山,从此投入国民党的怀抱。</h3></br> <h3>程学通在台湾的全家合影</h3></br><h3>程学通加入国民党后,势力发展很快,1942年担任山东保安第十团的司令,后被授予少将军衔。日寇投降后,率部接管了整个淄博矿区,并担任淄川县长,在淄川国共拉锯战中,程学通的县政府成立了公审委员会,对农村贫雇农积极分子、基层干部、民兵等进行血腥的报复,七个月的时间共杀害干部群众1900余人,捆打拘押4374人(事见《淄川文史资料》)。1948年3月,淄川被中共占领,程学通逃亡济南,4月,程学通被选为“国大代表”。9月,济南解放,程逃亡天津,不久即去了台湾。</h3></br><h3>不过,抗战时程学通也有尊师重教的一面。作为济南乡师的一名学生,他深知发展国民教育的重要性,为培养所需人才,他在自己掌控的游击区内成立了章南教育委员会,前后设中心国民小学20余处、村国民小学95处,并于1943年成立了绣江中学,程学通为董事长兼校长,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直至60年代章丘老师数次统考,成绩名列前茅者大多就读过绣江中学。</h3></br><h3>济南乡师的学生当时都是些优秀人才,抗战时期,山东、河北一带的国民党杂牌军韩复榘、石友三、高树勋等部,曾要求共产党帮助他们吸收一些进步人士、青年学生到他们部队中去,帮助建立政治工作,提高官兵抗战热情。乡师党支部根据上级指示,输送了一些党员和青年学生去,其中一部分转到聊城范筑先的部队,照片中中排左二靳成畴(文祖镇三赵村人)、后排左六李予淮(埠村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参加的范筑先部队,但后情不详。</h3></br><h3>此外,在这张照片中,捐赠者还对四人做了说明:一位是片中唯一女性,她叫徐凤云,普集镇祖营坞人,“七七”后任教多年,解放前病故。一位是一排左四名叫柏立仁,普集镇坦上村人,也曾任小学老师,后参加当地土匪孙永诠部队,由一名斯文的先生变成了土匪的师爷,虽未舞枪弄棒,却也助纣为虐,解放后被逮捕,死于泰安监狱。一位是后排左一刘化清,普集镇西珠窝村人,“七七”后在本县任小学教师多年,80年代离休。一位是中排左一宋怀禹,普集镇祖营坞人,终身从教。</h3></br><h3>照片里共有二十一人,还有七位捐赠者只知其名不知来自何村,分别是中排左二王景贵、左六马振麟、左七韩锟华、左八刘茂春、左九高兆俭、左二薛绍曾、后排左五侯懋林,另外有三名同学捐赠者连姓名也不记得了。</h3></br><h3>就在笔者构思此稿时,有次闲翻宁埠镇向高村的村志,在人物篇中猛然发现有对“薛绍曾”的介绍,一看简历,与这张老照片中的薛绍曾竟是同一人,原来他还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呢。</h3></br><h3>薛绍增,向高村人。1935年春,去济南西关焦家隅首街同盛祥商店当学徒。1936年8月考入济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1937年9月济南被日军侵占,学校即行南迁,他亦随之流亡到徐州。同年12月,参加国民党第三十四集团军学生队,转移到陕西省凤翔县。1938年2月,进入军事学校军训。同年6月,集体加入国民党。1938年8月,进入西安黄埔军校七分校学习,为第十五期学员。1939年4月毕业后,正式进入国民党军队。1939年5月,任国民党军政部第二十六补充兵训练处第二十团一营三连上士排长。1939年8月,任四十二军七师二十团一营三连少尉排长。1943年7月,任新编四十一师一二二团二营四连上尉连长。1945年8月,随军进入济南,参加过济南日军受降仪式。1945年10月,任山东省警备一旅上尉参谋。1946年6月,脱离国民党军队。1949年6月,去辽宁省抚顺市居住。1950年6月,经人介绍,任抚顺露天矿保安科办事员。1953年3月,调抚顺矿务局工程公司任办事员。1955年8月,在黑龙江省嫩江县山河农场就业。1969年10月,下放回向高村。1997年,携妻返山河农场。2005年3月病故。</h3></br><h3>薛绍曾的履历,写得非常详细,原来他因历史问题自1969年回村改造,一直被监督劳动,上述经历是在历次运动中他自己交代的,从而留下了这些同学中最清晰的人生履历。</h3></br><h3>八十多年过去了,照片中的人物可能都已故去,只有这张老照片还静静地躺在资料室里,照片上的人仿佛在向每位查阅者讲述各自的昨天。他们来自章丘不同的村庄,怀揣美好理想汇聚在黄台桑园,抗战的硝烟,使他们的人生方向急转,从而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令人唏嘘……</h3></br><h3>|</h3></br><h3>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118辑<br></br></h3></br><h3><strong>湘南风情今何在</strong></h3></br><h3>文图 | 王繁荣</h3></br><a data-linktype="1" formlinkparm="[{"href":"https://shop42332094.m.youzan.com/wscgoods/detail/277s4k6n0oyqu?alias=277s4k6n0oyqu&reft=1729219849508&spm=f.78146046"}]" href="https://shop42332094.m.youzan.com/wscgoods/detail/277s4k6n0oyqu?alias=277s4k6n0oyqu&reft=1729219849508&spm=f.78146046"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title="https://shop42332094.m.youzan.com/wscgoods/detail/277s4k6n0oyqu?alias=277s4k6n0oyqu&reft=1729219849508&spm=f.78146046">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QGd4F58kofLSeTflFiTM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