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古桥探究

王恩明

<p class="ql-block">在现今的福州洪山大桥边,闽江上耸立着十四根石桥墩子以及石墩上钢筋混凝土的桥面。这些石桥墩子就是洪山古桥的遗址。这座由几个石桥墩组成的古桥遗址,是对福州最好的历史的见证。这是闽江上可看的见的最早的桥了。</p> <p class="ql-block">福州于山观音殿有一副楹联,联曰:“五虎阶前听法去,双虹水面渡人来”。五虎,指的是闽江南岸的五虎山。双虹,指的就是横跨闽江两岸的万寿桥和洪山桥。</p> <p class="ql-block">洪山古桥位于福州城区西口,为福州南北沟通的重要关口。古时闽北的木材、毛竹、土特产等,都顺江南下经过洪山桥,到达福州的三保、义洲和台江码头,运往福州城内各货栈、商店。福州各地的货物,也是由水运经洪山桥通往闽北。</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一段的闽江称作洪江,约有4.5千米长,江面水流湍急,建桥难度很大。北宋咸平三年在怀安大桥头和闽侯荆溪小桥头之间建起洪一桥,石桥长350米,有16个桥孔,明万历十三年被洪水冲毁。宋绍兴七年在万安山下和怀安郑白顶之间建造洪二桥,桥长60米,水中独墩,明成化十一年被洪水冲毁。明万历六年建起洪三桥,后来也多次重修。传说当年修桥请求拨款,皇帝不肯,御批:“九里何用三桥”。也许是为求平安,不要“接二连三”毁桥,后来洪三桥改名为洪山桥。</p> <p class="ql-block">福州洪山古桥历经宋代浮桥,明代石桥到现今的“断桥”。古桥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断桥依然坚固如初。它横跨于碧波荡漾的闽江上,曾连接着两岸的繁华与宁静。这些石砌的桥身,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沧桑,让今人不禁驻足沉思。</p> <p class="ql-block">洪山古桥长500多米,原来桥头两头都有亭,叫“西安亭”、“同逸亭”,康熙年间毁了,古代所修的洪山桥,是石板结构,有27孔。1956年,在重建洪山桥时,为便于车辆通行,把原来的拱状石桥,改成平面木桥,并设有两个“吊桥”,通车行人以及洪水高潮期通航都十分方便。</p> <p class="ql-block">洪山古桥的部分石梁在民国年间折断了,被改建为木梁,人们行走在上,总是不免心惊胆颤,洪山古桥又一次成了“危桥”。1953年,福州市政府把旧桥改为钢筋混凝土钢架木面结构的桥梁,并建造了可升降的吊桥,随时可以方便桥下的船只通行,才解决了“危桥”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如今古桥已成为白鹭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古桥的洪山端口。古樟树见证了洪山古桥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古桥的怀安上下店端口。</p> <p class="ql-block">1981年在距洪山古桥上游60米的地方,又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大桥,1985年9月25日通车,新桥7个桥孔,全长364米,桥面宽12米,可并排通过4辆汽车。有了新桥,破旧的洪山古桥就废弃不用。为保护河床,留下旧桥墩,这桥墩还是乾隆时代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如今,洪山古桥已经成为了一座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他们在这里拍照留念,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洪山古桥,一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桥梁,将继续诉说着属于它的传奇故事,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