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家的后面有一条长长的河,蜿蜒穿过整个县城。大大小小的池塘散布在河的两边。一段残缺的土城墙,披着晚霞映射在河水里,似乎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威严的武定府的护城河。<div> <br> 这条河,就是幼年时我和小伙伴们的天然博物馆和运动游乐园。<br><br> 河的两岸,草木葱茏。各类鸟虫,呱噪不断。清晰的河水下面,能看到鱼虾在游动。当环境安静时,还能看到成串的小王八(鳖)浮出水面,互相叼着尾巴做游戏。</div><div><br> 岸边的水面上,常见到一种名叫“香油官儿”(学名水黾)的小昆虫。长的有点像巨大的蚊子。几只细长的腿在水面飞奔,风一样飘了过去,只留下一串涟漪,和微甜的一阵香气。</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香油官儿 / 网络图片</h5> 河边的野地草丛中,经常会看见各种野生动物。黄鼠狼、野兔子出没其间;野猫和蛇,缠打在一起。一次大白天,我在路上悠闲地走着,两米外地上突然出现一条大蛇,它腾地挺起了身子,嘶嘶地对我吐着信子!“啊呀……!" 我下意识地发出一声喊叫。这来自洪荒深处的怪叫,极其恐怖,不仅吓着了我,居然把蛇也吓跑了。<div><br></div><div> 打那以后,这声音任我怎么整,再也发不出来了。很久以后揣测,这大概就是埋藏在人类大脑最原始的爬虫复合体内的技能。是在远古爬虫统治世界时避免被当点心吃的保命手段,而且至今依然有效,十分神奇。 <br><br> 老话说,小孩子常能遇到诡异的事,这话真的不假。</div><div> 记得一次晚间从学校回家,就在我家的前院,一条火红的比狐狸大不少的动物赫然站在我面前。它默默地和我对视了好一会儿,然后优雅地转身离去。好迷人的表情啊!尤其它那朦胧神秘的微笑,让我思念了很久。后来才想起,这可能就是民间盛传的“皮达狐子”吧。</div><div><br> 还有一件事,更蹊跷。那天,我在河边独自玩耍,忽然听到了一声声奇怪的叫声。“咕哇……咕哇…… ”悄悄走近一看,大吃一惊。一只青蛙,一面叫着,一面挣扎着往前跳。它面前一米的地方,一条蛇正张开大嘴,吐动着信子。那青蛙像被牵了魂一样,一步步跳到了蛇的嘴里!</div><div><br></div><div> 后来有人对我说,蛇会吸食青蛙的。我不太相信,因为周边的草叶都没动。更有所谓科学的解释:因为青蛙的眼睛善于看闪动的东西,对静止不动的东西基本忽略。所以青蛙误认为蛇的舌头是飞虫,就过来捕食,正好跳进蛇的嘴里了。这解释有点鬼扯了。因为,我亲耳听到了青蛙凄惨的叫声,也目击了它拼命挣扎的步履。<br><br> 四季在河畔鲜活地展开着。</div><div> 春季最早的水果,就是桑椹了。离池塘不远的地方,有别人家的四五棵桑树。等到椹子熟透了的时候,会偷偷爬上树美美地大吃一顿,直到满嘴满身滴满紫红的桑果汁。路过人家时,还扮出一脸无辜的天真。那家的爷爷奶奶啥也没发现似地对我们挥手微笑。<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芭角毛毛虫 / 网络图片</h5> <div> 初夏的时节最热闹。各种花儿相继都开了,鲜嫩的树叶茂密地铺满了枝头。这时候,小伙伴们开始寻找一种极其诱惑人的小宠物--“芭角”毛毛虫(学名刺毛虫)。小东西色彩鲜艳,从头到尾长了一大堆招摇的小丑帽子。简直就是童话世界里的小丑明星,可爱极了。但是要抓到它非常不容易。一不小心被它蜇了,那可不得了了。皮肤会溃烂,剧痛会持续好多天呢。<div><br></div><div> 另一件好玩儿的事儿,就是寻找知了(蝉)的幼虫:爬爬。到了晚间,拿着手电在树林中,搜索树干和地面拱起的小裂缝。幸运的话,这里面会有破土而出的爬爬。抓到的爬爬,用盐水泡几天,然后油炸了吃。那是非常可口的美味哦,据说还是高蛋白食品。</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爬爬 / 网络图片</h5> 要说夏天最迷人的活动,就是玩水了。有一次不小心跌落深潭,一阵慌乱的蹬腿以后,竟然学会了踩水。从此再不害怕深水了,一跃进入自由王国。什么狗爬式、躺平式、蛙式、潜泳等,无师自通,切换自如。暑期一到,简直就是整天整天的泡在河里。抓鱼、掏螃蟹、踩河蚌、捉青蛙,不亦乐乎。<div><br></div><div> 抓鱼最有技巧。先把水搅浑,然后顺着河床摸。摸到鱼后,迅速下手抓获。特别要小心的是一种背鳍长刺的鱼。如果不能顺势将刺压倒的话,就会被它刺伤。要肿胀好几天才好。最热闹的就是大伙发明的各种游戏:深水寻宝、潜泳比赛、投泥大战、水下扒裤衩……天天开心得不得了。<br><br> 秋季的大雨一过,河塘的水立刻涨得高高的。荷叶、荷花都挺直了身子。这时是摘莲蓬、采荷花的最好时候---因为你可以很容易地避开那长满尖刺的茎杆。尽管如此,还是会被划满一身火辣辣的红道道。</div><div><br></div><div> 树上的鸣蝉,此刻也成为孩子们捕捉的对象。先用面粉制作一团很粘的面团,绑在竹竿的一头。几根竹竿连成长长的一根,悄悄地伸到知了的身后。然后轻轻一弹,知了就粘在竿头了。有一种体型娇小,长相精美,叫声很有韵律的知了,称为“伏了”,如果能逮住它,那可是神品了。</div><div><br></div><div> 蛐蛐就比较常见了,但是蝈蝈却不太容易碰到。一旦抓到,必须要去弄一只漂亮的高粱秆扎的小笼子,可以显摆十来天。秋风一起,这些小昆虫就很快消逝了。<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蝈蝈</h5> 冬天到了。那时的冬天真冷啊!河上的冰一层一层结了尺把厚。夜间经常听到冰河断裂的声音。那悠长的“嘎,咻---”声,像一道声音的闪电,瞬间传出很远很远。冰上的游戏开始了。玩的最多的是“抽懒老婆”。那是一种自己做的,用鞭子启动和加力的小陀螺。为了保持旋转时间长,需要专门在陀螺尖上,砸进一粒钢珠。<div><br> “一九二九不出手”。当时的棉手套是四指连体的,戴上就没法玩了。所以,小伙伴的手,大都生皴冻裂了。裂缝里冒着血丝,藏着垢物,又黑又脏,痛并快乐着。</div><div><br> 最刺激的冰上游戏,就是滑冰。冰鞋用两片木板做。每块木板下面固定两条平行的铁丝。一脚踩一块,然后用一根一端绑铁钉的棍子,从两腿之间用力往后一推,人就开始向前滑行了。越用力越快。推动十几个回合,就可以享受速度的快感了!</div><div><br> 高速度也会带来危险。一块凸出的冰块躲不及,人就会摔出几十米。更危险的是掉进冰水中。我就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正当享受着溜冰带来的速度感,不经意间远离了熟悉的区域。一片透明的薄冰区忽然出现,稀里哗啦就掉进了河里。</div><div><br></div><div> 所幸水只有齐胸深,但人无法爬出来。爬哪儿,冰就碎哪儿。好不容易滚了出来,回头一看,两只木板冰鞋还在水面漂荡。头脑一犯傻,咣当一声,又跳进了冰窟窿!……</div><div><br> 最终也不知一人怎么回的家。只依稀记得全身衣服硬得迈不开腿,还有姥姥那一脸惊恐的表情。事后知道,我曾经发烧迷糊了好几天。姥姥为了召回我的魂,打着幡儿在河边呼唤了很久……</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网络图片</h5> <h5></h5><h3> 再次见到童年的河,已经阔别几十年了。<br> 那些大大小小的池塘,全部变成了高耸联棟的居民楼。而那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河,已经修建成整齐划一的水带。两岸茂密的草木,被笔直的石堤和精致的汉白玉栏杆代替了。</h3><h3><br> 衣着漂亮的小朋友们,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低头玩电游,有的拿着手机照相,都忙碌得很。<br> 没有了鱼鳖,没有了香油官儿,也很少见飞鸟。更没有清澈见底的河水了。<br> 那青蛙和那吸食青蛙的蛇呢?</h3><h3> 那妖媚迷人的狐仙呢?<br> 我问那亘古不变的河水。</h3><h3> 河水依旧流淌着,潺潺无语。</h3><h3><br> 恍惚之间,氤氲的河面上隐隐映出了在河之洲的关关雎鸠,在水之湄的所谓伊人,沧浪之水的濯缨行者……<br> 一个遥远的声音飘了过来:<br>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h3><div><br></div><div><br></div><h5>注:皮达狐子又名皮狐子。流传在老一辈民间,尤其北方农村。网上有讨论,没有定论。笔者更倾向通人性的狐狸。也就是聊斋中多次提到的狐仙。</h5><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日报 2025年1月17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