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81年金秋九月,我以364分的成绩踏入了张家口财贸学校的大门,那一年中专的分数线是340分,而大专则需370分。彼时张家口共有十一所大中专院校,其中大专四所:建院、师专、医专、农专;中专四所:工交、财贸、农机、卫校;另有三所师范:宣师、柴师和张北师范。</p><p class="ql-block"> 高中同窗们分散在这十一所学校中的七所:建院、师专、农专、工交、财贸、农机、卫校。建院有冯智、李林、白雪峰三位同窗;师专有刘华、马力平、赵美林、史建斌;农专有:黄秀英、高莉君;工交有刘宏明、何占明、邵付全;农机有宋占仓、高贵俊、李德、张秀山;卫校有杨新武、李彦荣、阮文先、黄秀峰。这些学校承载着我们的青春与梦想,成为日后回忆中最美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财贸学校蔚县籍81、82届同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财贸与卫校分处元宝山两侧,我们常结伴翻山越岭互相探访。建院和师专位于市区,步行即可到达。而工交和农机远在沙岭子,需乘公交前往。周末放假,除了逛街、看电影、逛书店,我们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同学间的互访。</p><p class="ql-block"> 那时没有通讯工具,常常扑空。去卫校找杨新武,多次无果,他来财贸找我,也未能相见。直到1983年5月3日放假,我和马清翻山去了卫校,在205室,杨新武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因马清是六班的,六班的女同学康润香、何翠萍前来相聚。打听七班同学,阮文先不在,只有李彦荣。李彦荣本来报考广州军医学校,未能如愿,却被卫校录取。问起七班还有谁,她说有阮文先和黄秀峰,我对黄秀峰毫无印象,但还是热情相迎。到了晚饭时间,杨新武打了很多饭菜,热情款待,我们仅吃了一半。傍晚,杨新武随我们翻山来到财贸学校,睡在我的床上,我则睡在已回家的同学床上,彻夜长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我与马玉金在元宝山上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与师专和建院的同学来往较多,因为都在市区。师专的刘华多次来财贸看我,而赵美林和史建斌到来后则是先找刘少华,再由她带着来见我。建院的冯智和白雪峰81年入校,来得较多,李林82年入校,也来过一次。我和马玉金1983年4月17日去建院,老白还请我们在建院的澡堂洗了澡。</p><p class="ql-block"> 农专、工交和农机都在沙岭子,距离较远,往返一次颇为不易。农机的同学都是82年入校的。10月10日,我从教室出来,看到新生名单张贴处围了一圈人,感到很奇怪,因为新生报道已经五、六天了,本校的学生不会在这儿围观。望着他们的背影,感到很熟悉,上前一看,正是高中同学李德、张秀山、高贵俊、宋占仓。一年多没见面了,大家非常高兴,<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将他们领到宿舍,</span>还从小卖部买了官厅烟招待他们,并将他们送到展览馆上车。</p><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5日,我特意前往农机校探望昔日同窗。午时,同学们从食堂打来饭菜,那伙食颇为不错。饭后,我们漫步至学校附近的小树林,几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那氛围热闹非凡,仿若时光倒流,又回到了高中时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我与何占明高二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1982年12月11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宏明从工交</span>来过一次,当时财贸学校正举行象棋邀请赛第三轮循环赛,我作为责任裁判,未能与他详谈。何占明是我高中最要好的同学,高中住校打饭都是伙吃。他未上分数线,又在南中补习了一年。1982年预选,他预选分数392分,超预选线62分,取得全校第三名的好成绩。他写信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我也替他高兴,这个分数考个大专应该没有问题。高考分数下来后,他考了375分,当年中专分数线是366分,他报考的志愿是工交、财贸、农机,最终被第一志愿工交学校录取。</p><p class="ql-block"> 1982年4月17日,我专程到工交学校去看他,到校后方知他去张家口了。我又前往农机校,同学们都不在,又返回工交校给他留了纸条,便返程。回来后,王建春告诉我何占明上午来了,又回去了。王建春让他在,他说:“我在这儿等他,他在那里等我,我俩等到天黑,谁也见不到谁。”我俩是在12:30同时出发返校的。</p> <p class="ql-block"> 1982年11月26日上午,财贸41班同学巩跃斌送来了何占明的来信,信上说他今天要来,让我上午九点在大景门等他。我看看手表,现在已经是十点了,便马上出发,走到半路与何占明相遇。他说由于班车发生了故障,来晚了。我俩终于见面了,先回到宿舍小坐片刻,随后一同参观了财贸学校。</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们走向市里,寒风凛冽,他买了一件劳动布上衣穿在身上。中午时分,我们先到了张口饭店,虽有包子供应,但老何并不想吃,于是我们转而去了回民饭馆,每人吃了一碗面条。饭后,我们又到宴宾楼喝了两扎啤酒。尽管啤酒的味道还喝不习惯,但在当时,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享受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我与何占明在张市展览馆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1983年4月7日,再次接到何占明的来信,约我下礼拜日十点在展览馆门口见面。4月10日,我提前20分钟到达约会地点,何占明晚来了20分钟,我们的约会成功。在展览馆前面,我换上照相馆的军装与何占明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的我们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那是我们青春的见证。那一次合影,仿佛定格了我们美好的青春岁月,也成为了日后回忆中最珍贵的片段。一个月后,我离开张家口回蔚县实习。中专期间,在张家口与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些回忆如同这黑白照片一样,虽然已经泛黄,但永远珍藏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5bo1s2" target="_blank">财校记忆(十)各奔东西</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