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笔记之三:于歌声中探寻进步之路——评以歌合唱团“会心一歌”年会

湘江青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春佳节前夕,我满怀期待地观看了以歌合唱团的“会心一歌”年会。这支由年轻人组建不久的团队,在株洲的合唱领域中已崭露头角,其实力总体处于第一梯队,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株洲作为有着深厚合唱传统传承的城市,对合唱艺术有着极高的追求与鉴赏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以歌合唱团的表现值得肯定,却也仍有进步的广阔空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些年,我时常会在上海小住。客居期间,有幸欣赏过七八支以童声合唱为主的欧洲合唱团的精彩演出。他们的小合唱团队规模不大,除了大合唱,有些小合唱仅有十来个人,可当歌声响起,那磅礴的气势仿若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极具震撼力。相比之下,我不禁感到,这当中的差距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首先,在声音控制与气息运用上,合唱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小合唱还是大合唱,现场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团员们气息较浅,声音缺乏集中性。这就使得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穿透力,无法很好地抵达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在强弱对比的处理上,也未能达到理想效果,该强时强不起来,气势不足;该弱时又弱不下去,细腻感欠缺。而声音的力量感与细腻度恰恰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缺乏力量支撑,歌曲中的情感便难以充分抒发,无法真正打动听众的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次是编曲方面,部分歌曲的改编过于大胆,甚至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以男女声小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合唱《送别》为例,这两首皆为大众极为熟悉的经典之作,其灵魂在于深情的表达。但在此次年会表演中,主旋律的改编变动幅度极大,歌者们在演唱时状态也过于轻松随意。尽管营造出了一种松弛感,却失去了歌曲应有的凝重氛围,致使原本蕴含在歌曲中的深厚情感与主旨大打折扣,无法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往往有着独特的韵味与情感内核,在改编时应更加谨慎,在保留经典韵味的基础上适度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期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次,演唱方法的训练方向也值得探讨。合唱以美声方法为基本,这在声乐界早已达成共识。然而在这场年会中,主体团队大部分歌曲采用的是自然发声方法。短期内,这种唱法或许能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从团队长远发展来看,却存在一定弊端。合唱源自国外,在世界范围内,美声唱法是合唱的主流。舍弃主流演唱方法,无疑是舍本逐末。采用科学的美声唱法进行训练,不仅能提升声音的质量、增强团队的整体表现力,还能让合唱团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拓宽发展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年会中,群星合唱团与韵动合唱团这两支老年团队作为特邀嘉宾登台表演,为晚会增添了别样色彩。他们带来的《打虎上山》《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等曲目,展现出了老年合唱团的独特魅力。但在表演高潮处,指挥的独唱环节出现了一些瑕疵。在演绎京剧唱段时,缺乏京剧特有的京韵,行腔走板之间,声音显得单薄,与京剧所要求的高亢嘹亮相去甚远。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初衷或许是好的,但在实际呈现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略显画蛇添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曾在与声乐家座谈时提出,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都应增设文学系。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文学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想要将一首歌演绎出文学的韵味,绝非易事。歌者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声乐技巧,更要深入挖掘歌词文本背后的文学意境与情感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赋予歌曲鲜活的生命力,让听众在旋律与歌声中,品味到如同文学作品般的深邃与美妙。期待以歌合唱团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注重音乐与文学的融合,从多个维度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为株洲的合唱事业带来更多精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毋容置疑,音乐年会是成功的。全场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和热烈的氛围。多一点这样的活动,对推动株洲市的合唱艺术发展,无疑会起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