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甘肃省酒泉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敦煌、龙门、云岗、麦积山)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莫高窟大牌坊</i></h5> 2024年10月13日,由美篇组织的“河西走廊+额济纳胡杨林之旅”行程第4天,美友们来到了这辉煌灿烂的莫高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美友合影</i></h5>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凿于1600多年前,前后延续开凿约一千年,现有洞窟767个,其中有壁画塑像的洞窟492个。莫高窟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立体艺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 【1】历史<br> 据敦煌研究院藏武周圣历元年(698)《李君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的第一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了开凿之心。<br> 莫高窟晋时曾称“仙岩寺”,十六国前秦时正式名为“莫高窟”,隋末唐初曾称“崇教寺”,元代称“皇庆寺”,清末又称“雷音寺”,但都是在某一短时期内以一窟、一寺之名代称整个莫高窟。 莫高窟首窟开凿之后,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分初、盛、中、晚四期)、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前后共11个时代,历时千年,在武周(初唐)时已有“窟室千余”。洞窟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2】整体布局<br>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坐落在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坐西朝东,面向三危山。<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鸣沙山东麓</i></h5> 洞窟密布在南北长约2公里的崖面上,高约40米至50米,岩质为酒泉系砾石岩层,由积沙与卵石沉淀粘结而成,岩层疏松。这也是莫高窟雕塑为什么不采用雕刻,而采用泥塑彩绘的主要原因。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宕泉河</i></h5> 莫高窟洞窟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异常壮观。 洞窟的窟外有窟檐或殿堂、栈道,窟窟相通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建筑特色<br> 莫高窟的建筑形制多样,主要有禅窟、中心柱窟、殿堂窟、大像窟、涅槃窟、僧房窟等。<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94窟</i></h5> (1)禅窟:是僧人们用以坐禅修行的洞窟。或为单式或为多室。单室禅窟窟室较小,窟内有禅床。多室禅窟中央有一个较大的主室,在主室周围开凿较小的禅室,僧人们在这些仅能容身的小禅室中修行。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禅窟(第285窟)</i></h5> (2)中心柱窟:源于印度的支提窟(塔庙窟),即在洞窟中央建一座佛塔,信众们进入石窟后,围绕佛塔右旋礼拜。洞窟平面为长方形,在洞窟的后部有一个方形的柱子,直通窟顶,称为塔柱,这是仿照佛塔的形式所建,在方形的塔柱上四面都开有佛龛,龛中各有佛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中心柱窟(第254窟)</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中心柱窟(第428窟)</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260窟中心柱造像</i></h5> (3)殿堂窟(覆斗顶窟):是敦煌石窟中为数最多的洞窟,通常平面为方形,在洞窟正壁开一大龛。这种洞窟的空间较大,如殿堂一样,所以被称为殿堂窟,因窟顶为覆斗形顶,所以也叫覆斗顶窟。覆斗形顶来源于中国古代斗帐的形式,显然是中国传统建筑影响的产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殿堂窟(第98窟)</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殿堂窟(第196窟)</i></h5> (4)大像窟:窟内塑巨型佛像,窟前还有相应的殿堂建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大像窟(第96窟外景)</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大像窟(第130窟外景)</i></h5> (5)涅槃窟:窟中塑大型涅槃像,窟形也适应佛像而设。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涅槃窟(第148窟)</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涅槃窟(第158窟)</i></h5> (6)僧房窟:是古代僧人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莫高窟的北区。洞窟较宽敞明亮,窟中有灶、炕等生活设施。<br>【4】彩塑艺术<br> 莫高窟的彩塑久享盛名,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包括佛陀像、菩萨像、弟子像、天王像、力士像、罗汉像及高僧像等。<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328窟主尊佛像、第196窟胁侍菩萨</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45窟天王像、菩萨、阿难、主尊佛、迦叶、菩萨、天王像</i></h5> 这些彩塑风格各异,有高达35.5米的“北大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塑像或雄伟浑厚,或精巧玲珑,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45窟菩萨像</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45窟天王像</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45窟阿难像、迦叶像</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328窟迦叶像、阿难像</i></h5> 【5】壁画艺术<br> 莫高窟石窟以彩塑为主体,四壁及顶面均彩绘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规模宏大。<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112窟</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328窟</i></h5> 这些壁画包括佛像画、神话形象画、佛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以及装饰图案画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328窟供养菩萨</i></h5> 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表现佛陀、菩萨等的单身画像,也有叙述释迦牟尼生平的传记性故事画,还有描绘佛教传播中佛陀、菩萨、高僧事迹的历史事件画,以及以佛教经典为内容的经变画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36窟龙王礼佛图</i></h5> (1)佛像画:佛像画的绘画对象包括佛与弟子、菩萨、天王等,他们是被崇拜的对象,在洞窟中总是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除了单独的佛像外,还有千佛和说法图。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159窟普贤菩萨、文殊菩萨</i></h5> 说法图是描绘佛说法的场面,把佛陀、菩萨、弟子等形象都组合在一起,通常画出一组3身或5身的佛像,中央为佛陀,两侧为佛弟子、菩萨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328窟说法图</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305窟说法图</i></h5> (2)神话形象画:以中国传统神话为题材,表现东王公、西王母以及伏羲、女娲、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开明、飞廉、雷神、礔电、方士、羽人、虺龙九首等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这些形象在佛教石窟中出现,说明佛教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说明了来自中原的新型的佛教艺术开始影响到了莫高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249窟西母王凤车</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249窟玄武、乌获、力士</i></h5> (3)佛经故事画:洞窟中的佛经故事画包括佛传故事、本生故事以及因缘故事。佛传故事主要讲述释迦牟尼生平故事,主要绘述释迦牟尼佛今世从入胎、出生、成长、出家、苦修、悟道、降魔、成佛以及涅槃等被神化了的传记性故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329窟乘象入胎</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263窟降魔变</i></h5> 本生故事主要讲述释迦牟尼前世的故事,绘述释迦牟尼佛过去若干世忍辱牺牲、救世救人的善行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254窟尸毗王割肉贸鸽本生故事</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428窟萨埵王子舍身饲虎本生故事(局部)</i></h5> 因缘故事讲述与佛相关的一些因果报应故事以及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的事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因缘(局部)</i></h5> (4)经变画:是释迦佛所宣讲的佛经的图画,是概括地表现一部佛经的主要内容,情节较多、规模较大的画。它不像佛经故事画那样单纯地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综合地表现佛经所记的场面。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172窟观无量寿经变</i></h5> 经变画是唐代以后敦煌壁画的主要题材,也是中国式的佛教艺术的代表,体现着中国人对佛教的理解和中国人的审美观。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112窟观无量寿经变之反弹琵琶乐舞图</i></h5> (5)佛教史迹画:是描绘佛教传播中的历史人物、事件、佛教圣迹、遗迹和灵异感应事迹以及各种瑞像的画图,主要表现佛教历史、传说的故事内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61窟五台山图(局部)</i></h5> (6)供养人画像:即出资造窟、绘塑佛画佛像的功德主、窟主及其眷属的供养人画像和出行图。出资修建洞窟的人被称为供养人,供养人的身份包括僧尼居士、王公贵胄、高官军将、世家大族、士庶百姓、行人社众、画师塑匠、仆婢倡优、西北各民族民众及国王、王子、中外商旅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9窟女供养人像</i></h5> 供养人画像不仅反映了洞窟修建时代的人物形象,而且还是研究那个时代人物、民族、服饰以及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98窟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i></h5> (7)装饰图案画:即在洞窟的顶部、龛沿周围、四壁交接处等绘制图案,使洞窟变得华丽。各时代的装饰图案反映了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329窟莲花飞天藻井、第407窟三兔飞天藻井</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320窟飞天</i></h5> 莫高窟壁画规模宏大。壁画总面积约 45000 平方米,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 30 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97窟散花童子飞天</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263窟天宫伎乐图</i></h5>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