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鸟类也很神奇,其中最突出的当属蓝脚鲣鸟、红脚鲣鸟、及军舰鸟。我们的运气不错,这三种鸟都看到了,也都拍到了。军舰鸟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雄鸟在交配期胸前鼓起来的那个鲜红色的大气囊,鲜艳夺目。</p> <p class="ql-block">先说军舰鸟。据一位知识丰富的朋友介绍,这种鸟专门在高空利用速度和尖牙利爪抢劫别的鸟的渔获,整个就是一个海盗。后来人们用法语中海盗船(frigate)这个词来命名这种强盗鸟,英国人则是使用当时英语中“军舰”这个词(man of war)来称呼它。国内最早根据英语将其翻译为军舰鸟,后来也就约定成俗了。当然,按照法语翻译成“海盗船鸟”的确不太雅,但这种鸟可是地地道道的海盗,专门靠抢(有时也偷,但以抢为主)其他鸟类的食物谋生。</p> <p class="ql-block">本文中所有图片均为本人独创,但文字部分中若干有关动物学的内容引自网上文章,特此声明。</p> <p class="ql-block">军舰鸟的气囊没有鼓起时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军舰鸟如此霸道的实力,来自于亿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一些超强本领。首先,在鸟类中它的两翼伸展幅度与身体的比例是最大的。</p> <p class="ql-block">这使得军舰鸟的最高时速能够达到153公里。按飞行速度,它在所有鸟类中应该能排上头几名,而在“海鸟”中应排第一。另外,在鸟类中它飞翔的绝对高度最高,据说它可从海面一直飞到四千米高空。</p> <p class="ql-block">这几项优势使军舰鸟在天空中如鱼得水,可以从很高的地方以极快的速度扑向已经捕到鱼儿的鸟,把它们吓得将叼在嘴里的鱼松开,然后在鱼落在水里之前就把它叼起来。这才叫迅雷不及掩耳!</p><p class="ql-block">但拍摄飞翔中的军舰鸟实在不容易,用手机更是急死人。需要摸清它习惯的滑翔轨迹时刻准备好,待它一拐过弯来准备俯冲时把镜头对准它身体的前方,它的头刚进入取景器的一边时就得按快门。就这样都很可能太迟了。真佩服那些拍出好片子的人。</p> <p class="ql-block">军舰鸟的另一个本事是它可以在空中待上几周甚至两个月都不着陆。有科学家经过把实验装置绑在军舰鸟身上发现,它可以在几千米高空的层云上一边滑翔,一边睡觉。这种超群能力或许与军舰鸟在水面上和陆地上行动不便有关。由于军舰鸟的身体缺乏其他鸟类分泌脂肪的能力,它的翅膀一沾水就很容易湿透,使它很难轻易地浮在水面上和保持体温。而它的脚掌又格外小,在陆地上走路很艰难。</p> <p class="ql-block">军舰鸟的本事的确令人咋舌。但想到它经常欺负萌呆的蓝脚鲣鸟又颇让人感到不平。</p> <p class="ql-block">加拉帕戈斯群岛有两种鲣鸟外表长得非常近似,只是一种是蓝脚蹼,另一种是红脚蹼,颜色非常抢眼。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脚蹼又大又宽,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犹如学步的宝宝,憨态可掬。按照动物学的分类,它们是同属不同种,也就是说彼此之间交配生下的后代缺乏继续繁殖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我总纳闷是否有什么文献指出,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随处都能见到的这两种鲣鸟也如陆鬣蜥与海鬣蜥一样,祖先也曾属于同一物种,只是在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中才演变为两个物种。但始终没有找到。当然或许是我没有查到而已。也或许世上万物永远不会那么简单地对称,否则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奇妙精彩了!完美的答案总不如留下一些迷能够给人更多回味的余地。</p> <p class="ql-block">这两种鲣鸟的大脚蹼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的颜色格外鲜艳。尤其是雄鸟的脚格外鲜艳。说起来,大脚蹼是这两个物种外表上最相似的地方。而它们的头部相差很远:蓝脚鲣鸟的喙与脸部都呈蓝色,眼圈呈浅黄色,但不明显。与此相比,红脚鲣鸟则是浅蓝色的喙,深蓝色的眼圈,喙与脸部相接处上下各有一条粉色,使它看上去更像化过妆的小丑。</p> <p class="ql-block">鲣鸟的英文名字是booby。据专家考察,这个词来自西班牙俗语中的bobo, 意思是呆痴。据说这是因为早年西班牙船队来往于赤道或南太平洋海上时,不时有这种鸟落在船甲板上栖息,人走近了也不飞走,结果总是被水手们一棒子打死,下锅做汤吃掉。</p><p class="ql-block">蓝脚鲣鸟在繁殖期间,雄鸟会不停地左右抬起那双醒目的蓝色大脚,在这求偶舞期间它还会张开双翅上扬,以此来吸引雌鸟的注意,以取得交配权,蓝脚鲣鸟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除个别例外。 蓝脚鲣鸟一般能产下2~3个蛋,通常在产完第一枚卵后,相隔6天左右才产第二枚卵。雌雄鸟轮流孵蛋,他们不是像其他鸟儿那样用身体来孵卵,而是用它们那对漂亮的大脚蹼护住卵,保持温度,直到孵化出幼雏,孵蛋期大概在41~45天。2-3岁性成熟。</p><p class="ql-block">非常有意思的是:鲣鸟脚蹼的鲜艳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因此雌鸟更愿意同脚蹼颜色更鲜艳的雄鸟交配,因为后者的生殖力与照顾幼雏的能力更强。经实验证明,被这种雄鸟抚养大的幼雏也成长的更快更好。</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鲣鸟虽然呆萌,却一点也不“痴。” 只不过在它们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威胁实在来的太突然!它们身体里根本就没有对人类保持戒心的基因。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与其说它们呆,不如说人类太...。</p> <p class="ql-block">其实,无论是蓝脚鲣鸟还是红脚鲣鸟都不呆。它们都有非凡的捕鱼本领。它们在水面30米高(有时甚至100米)的地方飞行时,眼睛就能看到水下的鱼。一旦锁定目标,就收拢双翅,头朝下,像炸弹一样扎入水中,速度高达每小时70公里(有记载最高记录是97公里)。入水时产生的巨大声响,能把水面以下1.5米处左右游动的鱼震晕,这时鲣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水里,用双翅和带有蹼的脚拨水,在水中快速游动觅食,一咬住鱼,便在水下把鱼吞入腹中,然后浮出水面。</p> <p class="ql-block">这两种鲣鸟的头部之所以能够经受如此巨大的撞击力,是因为它们的面部皮下有一个气囊,它在鲣鸟头部与海面相撞的那一霎那能够产生足够的缓冲作用。</p> <p class="ql-block">与陆鬣蜥和海鬣蜥不同,这两种鲣鸟倒不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特有的物种,蓝脚鲣鸟在中南美洲太平洋海岸北到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湾,南到秘鲁都有,但其中至少有一半栖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红脚鲣鸟的生存范围更大,甚至中国的西沙群岛都有。但乱捕滥猎和毁巢取卵致使红脚鲣鸟在西沙群岛几乎绝迹。</p> <p class="ql-block">其实正如陆鬣蜥与海鬣蜥之外还有绿鬣蜥一样,蓝脚鲣鸟与红脚鲣鸟之外还有第三种鲣鸟,即纳斯卡鲣鸟。它的羽毛通体洁白。但无论是脚蹼还是脸部都没有蓝脚鲣鸟或红脚鲣鸟那么招眼。</p> <p class="ql-block">纳斯卡鲣鸟幼雏。够萌的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纳斯卡鲣鸟似乎永远是成双成对。</p> <p class="ql-block">它们走路一摇一晃的,很有趣。</p> <p class="ql-block">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能看到很多种水鸟,包括这一种我来不及问向导的。有谁知道吗?</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军舰鸟的幼雏。</p> <p class="ql-block">一只苍鹭在思考:下一顿晚餐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暮色中的一只海狮似乎在等待什么。</p> <p class="ql-block">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魅力在于:它是今天地球上极少数几个动物不怕人的地方之一,允许你在它们自己的生存环境里接近它们,窥视自然界的神奇与奥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