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人说山西好风光”,常德双卧山西全境游得欢(十三)

黄老邪

<p class="ql-block">  友,周末愉悦、新年顺遂!</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不要依靠别人,永远都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快乐,因为他们随时可能离开你。</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五台山保存了世界上鲜有的古建筑群、佛教造像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五台山是中国唯一的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多朝皇帝前来参拜。景区内有73座寺院、150余座宝塔,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五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全票135元/人次;半景70元/人次,风景区内数十座寺庙开放时间上午7点至下午5点。</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风景区有众多的佛塔宝刹,拽建筑材料有砖塔、石塔、琉璃塔;按建筑形制有窣堵波塔、密檐式塔、楼阁式塔。佛塔中为舍利塔、灵迹塔及供奉塔。五台山圆寂高僧建的舍利塔,规模最大的高56.4米,最小的仅5cm高。全国现存佛塔中,圆照寺的“元建阿育王塔”、塔院寺的“释迦文佛舍利宝塔”、显通寺的“组合式铜塔”及“华严经字塔”,均属稀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是国家级5A旅游景区,这里让很多城市人“逃离”紧张而喧嚣的生活,追寻到古朴纯正的山野生活之处。五台山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䓀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不仅是知名佛教圣地、中国十大名山,据《名山志》记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山。”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市,周围500多里,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被称为“清凉山”。修心和礼佛的神樾以及皈依者每年会到五台山来虔诚修佛法,全国大小寺庙及其它三座佛教名山的僧人法师们可以不远万里,风尘仆仆来五台山交流佛学,故五台山的山门终日络绎不绝,文殊菩萨为广济众生,在大千世界有绪多化身而以智慧出众,作为文殊菩萨道场,除了五爷庙的广济龙王菩萨外,五台山自然也是有着殊像寺和黛螺顶,供奉五方文殊智慧的神灵像。</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终于到了五台山风景区的北大门。五台山为太行山支脉,因中部有五座峰顶平阔如台,故名“五台山”。自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始建寺庙,历经1900多年形成金密共弘、汉藏同兴的佛教文化特色。境内现有寺庙73座,其中青庙63座,黄庙10座,是中国唯一兼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p><p class="ql-block"> 有哲人曾说过,此生一定要来五台山一趟,与善良结绿。</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风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公里,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公里。国家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5A旅游景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因“岁积坚冰,夏乃飞雪,曾无炎暑”而名为“清凉山”,存“清凉圣境”之誉。景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甚多,汇集了大量雄伟壮观的佛教古建筑和精美绝伦的佛像、佛塔、壁画、牌匾、藏经、佛教音乐等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空间。有古籍记载:“五峰耸出,顶无树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为太行山脉主峰。</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的五爷庙位于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中心万佛阁内,是规模最小而香火最旺盛的庙,许愿灵验,故大多游客都会来五爷庙拜五爷。</p><p class="ql-block"> 五爷庙,因庙内供有五龙王,又称“五龙王庙”、或称“广济龙王庙”,又因庙内的文殊殿内供有万尊高度完全相同的泥塑贴空小佛像,所以还称为“万佛阁”,始建于明万历44年(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改为黄庙。</p><p class="ql-block"> 五爷庙由文殊殿、五爷殿、万佛阁、僧舍、戏台组成。主要建筑有五龙王殿和文殊殿,共有殿堂6间,崇楼3间,僧舍20间,戏台1座,佛塔2座,明碑3通。寺内供奉的五爷就是传说中的广济龙王菩萨,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祈愿农作物丰收,不发生灾害,家人平安健康,事事顺遂的美好心愿。</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在五爷庙外听本土王导介绍五爷庙的概况。五爷庙坐北朝南,东西长90米,宽102米,占地面积为10080平方米,建筑除斋堂、僧舍为新建筑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戏台、五爷殿、文珠殿,加古戏台共占地为2万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五爷庙始建时仅有东殿(文殊殿),供奉的是五爷的顶头上司一一骑着绿毛狻猊的文殊菩萨,周围的三面墙壁上满满摆放着都是三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连下层摆放的共有1万尊。五爷庙结构为三檐四出廊歇山预,面阔17.2米,进深11.5米,上层供地藏王菩萨与闵公父子,周围壁画有“十殿阎王朝地藏”并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七千斤重的铜钟钟一口悬挂,是五台山第二号大钟;下层供奉文殊、普贤、观音三大世士像,三面墙同样是木制方格,内装满了贴金3寸高小佛像,是塔院寺的属庙。清代才增建北殿(龙王殿)并由青庙(汉传佛教)改为黄庙(藏传佛教)并成为独立寺庙。北殿供奉五位龙王以及龙母、雨司,五龙王居于正中,民众为了表示对龙王的崇信与爱戴,将其称为“五爷”。</p> <p class="ql-block">  五龙王殿在大白塔南端东侧,肯靠北台顶,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占地面积2040平米。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是文殊菩萨的化身、龙王广济菩萨(五爷)的圣诞日,末自海内外的信众将齐聚五台山参加“五爷圣诞”的庆典活动。从农历5月12下午开始,台怀镇五爷庙、龙王殿、文殊殿(万佛阁)24小时开放,为信众提供礼佛、朝拜、诵经、叩拜等各项佛事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五台山有很多版本的传说和典故。&lt;一&gt;康熙赐封。</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年间,皇帝又一次来到五台山,那是一个黄道吉日,皇帝趁兴朝礼了中台顶。目睹台顶风光,奇花异草芳香扑鼻,观演教寺孺童文殊圣像庄严,香火旺盛,玄烨皇帝不禁联想到大清王朝的兴旺鼎盛,心里甚为高兴。返回途中与随从人员谈笑风生,很为惬意。正此时,忽然一阵狂风吹来,顿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抬轿子的立即迷失了方向。皇帝有点紧张,撩起轿帘一看,只见眼前一片迷茫,风沙迎面扑来,他急忙闭眼,恍惚中只见眼前站立一人,黑脸全身,体魄健壮,大声问道“我主何事惊慌?”皇帝忙答“朕去中台寺庙朝礼已毕,正要返回,却遭狂风骤起,使我迷失途径。”黑脸人道“我主莫急,佛臣即刻引驾回宫。”待皇帝睁眼一看,人已离去,眼前却出现一道亮光,仿佛有人在黑暗中点燃一盏明灯。抬轿人顺着亮光赶路,顺利抵达行宫。</p> <p class="ql-block">  次日一早醒来,康熙皇帝玄烨自然想起了昨日朝台迷失方向之事,也想起那位救驾回宫的黑脸侍人。他就问五台山僧会会长,会长想了很久也未想起五台山哪个寺庙有这位黑脸僧人。吃过早饭,皇帝信步走出行宫,来到万佛阁,他登上五龙王殿,抬头一看,正中供奉的那尊黑脸金身塑像与他昨天见到的救驾人一般无二。皇上非常激动,当下就说“原来救驾脱险就是你啊!朕封你为《广济龙王菩萨》”,说毕还随赐半副銮驾,以示威严。后来这一传说不径而走,龙王菩萨的地位也就确定了,从此五爷庙虽小,但很灵验,香火一直在五台山最旺。此外五爷和佛菩萨不一样,他是龙王有七情六欲、食人间烟火,和凡人一样也喜爱世俗的喜庆热闹。另外有人讲五爷是文殊的化身,五台山有形形色色的文殊像,如殊像寺的荞面头文殊、清凉桥的灯笼文殊、显通寺的千钵文殊丶明月寺的金刚文殊等等,而五爷则被称为“写戏文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lt;二&gt;黑脸传说。</p><p class="ql-block"> 五爷本是黑脸,据传说文殊菩萨曾化作五爷广济众生,普降甘露,所以由黑脸变成了金脸。五爷头戴皇冠,身披皇袍,金主脸辉煌,眼睛似龙眼,而身上穿的则是菩萨装。每年正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争相前来五爷庙,烧头柱香,点头盏灯,祈祷家人平安、生意兴隆、子女成才等,应验之后,有的还要唱还愿戏、送匾。</p><p class="ql-block"> &lt;三&gt;文殊菩萨与东海龙王。</p><p class="ql-block"> 一般佛教寺庙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据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农民们根本无法种农田。文殊菩萨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此地气候.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叫《歇龙石》的神石,可以把干燥气候变得湿润,于是文殊变成了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神石。那神石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归家,汗水淋离,燥热难耐,便在神石上歇息养神。龙王不想把神石外借,他粗略估计神石重达万斤多,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才表面上答应。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神石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文殊菩萨回后把神石安放在五台山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得清凉无比,至今又把五台山叫做“清凉山”后来五爷经文殊菩萨度化,修成正果,住在五台山北台顶的寺庙内,每日四处奔波施风布雨。一有闲暇总想多为众生百姓排忧解难,谋福谋利,这样一来,专门前往北台顶求助于五爷的善男信女便越来越多。文殊菩萨见五爷深受信众喜爱,便在五台山中台位置专为五爷修一座规模较小的“五爷庙”,后经信众捐资又扩建成了现在规模的“万佛阁”,并把五爷供奉在殿中,</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有浩如烟海的佛像,数量多达30000余尊,不仅有佛、菩萨、罗汉、胁侍、供养人、护法神且还有佛教、道教、地方宗教、帝王将相、僧侣居士等。佛像分为八种类型:泥塑、金属、石刻、木雕、烧瓷、脱纱、剌绣、画像。此外还有佛塔、影壁、牌楼、碑碣等</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地质古老,地貌奇特,地处华北大陆腹地,相对高差达2400多米,大面积出露了地壳不同层次的岩层和地质构造,地层完整丰富,其中前寒武系地层典型奇特。</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过“大文殊寺”牌楼,去大文殊寺朝拜文殊菩萨。</p><p class="ql-block"> 大文殊寺牌坊楹联:</p><p class="ql-block"> 佛雨润台山拜文殊悟真谛</p><p class="ql-block"> 梵音绕禅院仰天智得慧心</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火神庙。</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并非一座山,而是“华北屋脊”太行山山脉的一系列峰群,景区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区域顶无林木且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得名《五台山》。</p><p class="ql-block"> 在五台山有很多有关寺庙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lt;一&gt;五爷庙与将军庙:</p><p class="ql-block"> 据传,五爷庙始建于唐朝,始建者为一位勇敢无畏的姓伍名叶的将军。当时五台山一带常遭土匪的侵扰,百姓生活十分艰难,为了保护百姓安全和财产,这位伍叶将军带领军队奋勇与土匪作战,终于驱逐了匪徒,并恢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百姓为了纪念伍叶将军修建了这寺庙,开始叫“将军庙”,后来有人讲,就把“伍叶”的谐音“五爷”作为寺庙名称,从此就叫“五爷庙”。</p><p class="ql-block"> &lt;二&gt;菩萨顶大喇嘛:</p><p class="ql-block"> 据传康熙皇帝有次游五台山路过营坊街,见一名叫梅枝的民女正在碾米,只见她长得像梅花一样俊俏,康熙夜宿五台山专修建的皇宫,情动于衷,吟咏成诗一首:“骑骏马,过皇庄,遇一女子碾黄粱。玉指杆头托,金莲裙底忙。轻起笤,慢簸扬,回道辄步整容妆。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指娥眉柳带霜。可惜这般风流女,嫁与谁家田舍郎?”康熙诗稿置于书案之上,内侍太监发现并猜知帝意,夜访梅枝,召宿皇宫。后来梅枝怀龙子,被皇帝接到他处,抚养长大后送到菩萨顶出了家并敕封“大喇嘛”还赐予提督印等特权,称“当朝一品”,封梅枝为妃子并住在菩萨顶下的“妃子寺”。受封的大喇嘛死后,续代的大喇嘛承袭了全部特权。</p> <p class="ql-block">  &lt;三&gt;菩萨顶续代大喇嘛:</p><p class="ql-block"> 受封的大喇嘛死后,续代的大喇嘛承袭了全部特权,横征暴敛,鱼肉乡民僧众,人皆切齿痛恨。</p><p class="ql-block"> 雍正元年,任翰林院检讨的五台县蒋坊村人郑禧,到陕北和晋西北调查灾情,慰问灾民,顺便回家省亲,下访民情后,和五台县知县陆长华一起上疏了大喇嘛的罪恶。雍正皇帝旨令钦差查办属实,大喇嘛闻讯后畏罪自杀,遂撤回了提督印。到1918年十三世达赖派住菩萨顶了的大喇嘛罗桑巴桑,爱国爱教,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且在六年一任中三次连任,直到一九五四年圆寂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lt;四&gt;无舌石雕狮子:</p><p class="ql-block"> 在五台山难以数计的石雕狮子都有舌头,惟有在“灵峰胜境”牌楼右侧蹲卧的一座狮子却没有舌头,对此还有一个传说故事。(见下图2)公元1714年,相传在立这座“灵峰胜境”牌楼时,做饭的和尚每天要做50个人的饭。牌楼竣工后,在雕凿石狮那几天,出现了怪现象,每天三顿饭,吃饭人数不变,下锅的米数不变,惟有早晨这顿饭总是不够吃,不是差一点就是差得多,逼着做饭的和尚不得不做第二次。尽管如此多次,谁也不知是何原因。有一天饭僧发现锅台上有兽蹄的爪印,他才恍然大悟:“每天早饭不够吃,是你们干的?”第二天一早饭僧把饭做好后便悄悄地躲在水缸后偷偷观看,一会儿只见两只狮子一前一后走了进来,走在前面那狮子扒拉开锅盖就大口大口吃了起来,走在后面的也跟着吃起来,一吃就是光锅。事后饭僧将所见告诉了管事的老僧。次日管事老僧将一把特制锐利刀片藏在饭锅里,当狮子将头伸进饭锅里,只听见“嗷”的一声嚎叫转身就跑,另一只见机不妙便夺路而逃,可是走在前面的狮子舌头被刀片割掉了。</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管事老僧来到“灵峰胜境”牌楼下,看到右侧蹲卧的石狮舌头没有了,就哈哈大笑对它说“原来偷吃饭的就是你呀!”那无舌石狮羞羞答答地点点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可没过多久,这两只石狮照样下来偷吃。后来在108级石阶前修建了一座照壁,才挡住了它们下山之路,而那只无舌石狮也就一直“饿着肚子”守候到如今。</p><p class="ql-block"> &lt;五&gt;菩萨顶真容院:</p><p class="ql-block"> 相传菩萨顶寺庙建成时,有一名叫安生的塑像工匠不招而来,请求建寺的高僧讲述文殊菩萨的真容,高僧说:“佛法无边,大圣德像我又怎么说得清呢?”于是他们共同祈求文殊菩萨显身,七天后,忽于云际显现金像,安生塑匠遂图模塑成佛像,后来把菩萨顶又称为“真容院”。</p><p class="ql-block"> &lt;六&gt;五爷庙与龙王:</p><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五爷是其中的老五。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万佛阁西建配殿祀之。据传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却爱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一座戏台,这也是五台山寺庙中唯一的一座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由于五爷特爱看戏,故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王爷庙庙宇不大但名气特大,再加之灵验得很,故香火是五台山73座寺庙中最旺的。龙王殿到了民国六年,五爷既嫌殿小又嫌殿旧,于是在同一天夜里,给塔院寺方丈和尚和当地甲长托了一个内容完全一至的梦,梦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镀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现在看到的龙王殿就是五爷托梦后重建的。为了讨好五爷,在殿前加建一个套殿并在柱础、雀顶、栏额、斗拱、斗眼等地方均用龙、凤、狮、麒麟、花卉、人物等从那以后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久之形成了祈雨、求佛、唱戏、赶集等一系列庙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牌坊。</p> <p class="ql-block">  殊像寺是文殊菩萨祖庭,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十大青庙之一,这里是明清时期才子们求才之处。</p><p class="ql-block"> 在殊像寺殿内,有正面高大的金漆木刻像三大士:观音、文殊、普贤。还有若干金、玉、翠质小佛像。在三尊主像中文殊菩萨居中位,骑青狮,观音菩萨居左位骑朝天吼,普贤菩萨居右位乘白象,均为沙夹苎金装像,头顶部不戴花冠,不绾发髻而是持青絲自然垂下,然后用发箍束之,五台山地区元代三大士菩萨造像样式风格明显。殿内两侧各置一座三层重檐高二丈多八角形楠木万寿塔佛龛。如此包罗万象,便得五湖四海的信徒们都有所求,有所信,有所得。</p> <p class="ql-block">  殊像寺大文殊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殿正中佛堂,塑骑狮文殊、善财童子、于阗王及文殊圣化老人、佛陀波科组成的“文殊五尊”佛,以及密迹金刚、韦陀、修罗天、胁侍菩萨等像,其中的骑狮文珠像高9.87米,为五台山骑狮文殊造位中第一大像,是明代骑狮文殊造像的经典作品遗存。此殿佛坛中央骑狮文殊,与后檐墙门两侧药师佛、阿弥陀佛组成的“一菩萨二佛”造像组合是佛教典箔所谓“如来灭后,众圣潜灵,唯有文殊菩萨在此山中,汲引苍生,教诸菩萨”典型像设案例。此殿扇面墙后所塑“倒坐观音”,东西山墙及后檐墙内壁上部所塑“文殊一会五百罗汉”壁塑是五台山明代壁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殿内所悬清圣祖玄烨䘖笔“瑞相天然”及清高宗弘历御笔“大圆镜智”,亦为珍贵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  友友们沿大智路登1080级石阶后终于到了黛螺顶。登顶后便可看到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p><p class="ql-block"> 黛螺顶是五台山最高峰,海拔高达3058米,适合登山和自然风光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  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称“青峰”,位于五台山清水河旁,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因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又是建在山顶上,故称“黛螺顶”。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15年御制的大螺顶碑记。乾隆51年(1786年)又更名为“黛螺顶”。该寺庙寺宇不大,东西这253米,南北宽191米,坐东面西,殿内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殿堂僧舍共48间。(1983年黛螺顶被列为中国汉族地区国家重点佛教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故也称天王殿为“山门殿”。该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正中供奉有弥勒佛。护法神韦驮塑像在弥勒佛背后,韦驮塑像正对的是“大雄宝殿”,其职能就是注视着来往行人,维护寺院的安全。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还有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黛螺顶第二重大殿。</p> <p class="ql-block">  组图中“大智亭”是通往黛螺顶的必经之路的“大智路”旁的亭子,大智路为青石铺成的路,全程共有1080个石级台阶,登顶后便能看到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黛螺顶坐东面西,内有殿堂僧舍48间,由西向东依次为天王殿、旃檩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组图上为黛螺顶的“五方文殊殿”,中左为“大雄宝殿”,中右为黛螺顶寺原主持“宽遂”法师下为“旃檩殿”。</p><p class="ql-block"> 旃檩殿是第二重大殿,殿的基座为六角形,殿顶为六角重檐攒尖顶。这种样式在五台山所有寺庙中别具一格。殿内的释迦牟尼佛站立于佛堂之上,跟其他寺庙的佛陀有所不同,故旃檩殿又称为“站坛殿”,但因原塑为旃檩木雕刻而成,故得名“旃檩殿”。</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也称“后殿”,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前出廊。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合称“横三世佛”。同时还有帝释天、大梵天、阿难和迦叶,塑像一律为铜质。殿内两侧供着泥塑十八罗汉。该殿及其塑像均为“黛螺顶”寺原住持“宽遂”法师于1996年重新塑造的。殿前南侧有一棵双人合抱,高30米的樟子松,北侧有一棵树冠奇大的古松,两树树龄都在500年以上。</p><p class="ql-block"> 五方文殊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为第三重大殿。殿上方供五方文殊像,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珠、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台山顶朝拜五方文殊一样,故也叫“朝台”。不同的是亲自登五座台顶,朝拜年五方文殊,叫“大朝台”。而只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的,就称为“小朝台”。殿前立清乾隆御制碑,背面为乾隆皇帝亲笔题诗,其书法丰满圆润,刚劲流畅,为五台山珍品。</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1.显通寺:位于台怀镇,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是五台山最大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 2.塔院寺:以大白塔为标志性建筑,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3.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气势恢宏,被称为“小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 4.南山寺:历史悠久,内有众多佛像和壁画。</p><p class="ql-block"> 5.黛螺顶:五台山知名古刹,历史悠久。</p><p class="ql-block"> 6普化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是五台山历史悠久的寺庙,原名“玉皇庙”。传说玉皇大帝曾在此住过。</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寺庙的石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  组图上为菩萨顶,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你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宋㟤德年间,真宗敕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阁”。明朝以后至今一直沿称“大文殊寺”(又称“菩萨顶”)菩萨顶山门内分布着天王殿、钟鼓楼、菩萨顶、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建筑屋顶都用三彩琉璃瓦覆盖,显得五彩缤纷。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高,加上这里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而显得雄伟壮观,山门前很陡峭的108级石阶,暗指山西旧属的108个县。对于108级石阶,也有另种说法:按照佛家的说法,据说每一步都代表人生中的一种烦恼,登顶时就把人间的一百零八种烦恼踩在脚下了仿佛脱胎换骨,烦恼尽抛。菩萨顶不仅是清朝皇帝的行宫,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康熙和乾隆两皇帝多次朝拜五台山并住宿在该寺庙并留下了大量的墨宝和御碑石刻。</p><p class="ql-block"> 下为2023年1月17日,五台山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任、原五台山万佛阁(五爷庙)管家、现五台山文马未寺管家“常青”老喇嘛,在五台山文殊寺安详圆寂,2月6号上午9时,常青老喇嘛追思法会在五台山文殊寺举行,来自海内外一万多信众参加了追思法会。</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位于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占地45亩,殿堂楼房430多间,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地,为五台山五大禅寺之一。明朝永乐之后,蒙藏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教之首。康、乾两帝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均向大喇嘛进贡。为保护菩萨顶,康熙帝又敕命“于菩萨顶前后山门设官永镇,把总(正七品武官)一员,马兵10名,步兵30名守护香火供器”。该寺庙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面阔七间的大雄宝殿前的楹联“真容容真真容真;灵鹫鹫灵灵鹫灵”,大雄宝殿后供奉毗卢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前面则供奉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文殊殿内的文殊菩萨像与一般佛教寺庙(青庙)的文殊像不同,它是按藏传佛教的经典规定制作的:头取旁观式,腰取扭动式,发取散披式,同时身挂璎珞,显得特别活泼生动。两侧墙上还挂有唐卡一一绘在布上的藏画。大雄宝殿、文殊殿的柱头上还挂有桃形小匾,上写梵文咒语。站在水牌楼上可俯瞰五台山中心区域的寺庙群及标志性的“大白塔”可感受到它的雄伟与庄严。从后门进入,视野开阔,五台山北台顶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帘,作为华北第一高峰,被誉为“华北屋脊”。</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其意指文殊菩萨住过的地方。清代因皇帝居住过成了行宫,成了皇帝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置身《灵峰胜景》牌楼下,手抚门柱,回身四望,远处山,山上云,近处的清水河,雄壮多姿的寺庙建筑群尽收眼底,深感“灵峰胜景”四个字点得妙。1948年党中央机关从延安开赴河北西柏坡,途中路过五台山,陈毅作诗“本不游五台,迂道时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全寺可分前、中、后三个院,寺内有康熙皇帝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两通御牌矗立在东禅院碑亭内(见组图的下图),以方形巨石雕成,高6米,每面宽1米,上刻汉、蒙、藏、满四种文字。碑文采用诗体形式,抒发了乾隆朝五台山文殊圣迹的情怀和感受。字体圆润流畅,结构丰满雄健,是珍贵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菩萨顶寺院参照皇家制式营造,殿宇上覆盖黄绿蓝三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清朝五台山藏传佛教事务,除镇海寺等6所黄庙归章嘉呼图克图管辖外,绝大多数喇嘛寺则归驻节菩萨顶的扎萨克大喇嘛统率。</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因康熙四十四年寺内改住喇嘛,于是菩萨顶成了五台山黄庙之首。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帝王13次朝拜五台山,曾驻主跸于菩萨顶。寺分前后两部,前部居高并列三院,中院为主休,建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文殊殿。东西院为僧舍禅堂。后院地势低,有后殿一座,其余为僧舍。共有殿宇21座,禅房90间,建筑皆为清代遗构。</p><p class="ql-block"> 耸立于108级石台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七楼三门,上下三层斗拱重檐,黄绿琉璃瓦相映。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但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峰”字少一笔,据说这是因为康熙数次登临五台山寻找父亲顺治皇帝却未能如愿,这少去的一点代表康熙皇帝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对菩萨顶描述:牌楼之后是山门,山门两边厢房的红墙上,分别开着圆形窗户。菩萨顶这种布局恰似龙头:牌楼的正门是龙口,旗杆是龙角,厢房壁上的圆窗户是龙眼,而那长长的拾级而上的一百零八级石阶,则是龙吐出的舌头。</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南山寺位于山西五台县五台山台怀镇南山,海拔1700多米,创建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原名大万圣佑国寺。民国初扩建时,将原有的极乐寺、善德堂和估国寺连为一体,统称“南山寺”。下三层为极乐寺(见下图),中一层为善德堂,上三层为估国寺,三寺院依山而建,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气象庄严。寺座东向西,占地3.7万平方米,共有18处院落,七重大殿,仿佛走进了佛门的“静升王家大院”,在这里仿佛能攀啥三十三天,每一步都沉浸在香云袅袅之中。南山寺以精美的彩塑业、石雕艺术及佛教音乐而享誉五台山,是以儒、佛、道三教合一为特色的古刹。2019年五台山南山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山寺,一个世界遗产级的佛门净地等待游客探寻和体验,在此寺你将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的沧桑变迁。</p><p class="ql-block"> 南山寺实为元代的皇家寺院,为五台山“佛事音声”的重要培训之地,其仪式音声的独特性、“笙管笛”供养音乐的传承发展成为五台山汉传佛教音声的曲型代表。“放焰口”丰富的仪式内涵既彰显出佛教音声供养传统,也揭示出对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效法与接衍而形成了“佛制+礼制”下的音声佛事表征体系。</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南山寺中的“佑国寺”,它以石雕、砖雕著称,这里的墙裙、石栏杆、台阶、墀头均有精美的雕刻。寺内一院共有石雕图案、图像336幅;二院360幅;三院294幅,总数近千。内容既有佛教传说故事,又有道教典故,还有儒家形象及民族英雄。南山寺的佑国寺主轴线上建造天王殿、大雄宝殿、雷音殿;善德堂主轴线上布设五进院落全部正殿及钟楼、鼓楼;极乐寺主轴线上布设大雄宝殿、观音殿、毗卢殿等。</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南山寺围墙的建造体现了寺庙的封闭性和私密性。顺山势建造108级台阶,分三段铺筑砌就:上段36级,下段72级,暗喻了道家的“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南山寺的108级台阶比菩萨顶的108级台阶平坦得多。</p><p class="ql-block"> 是南山寺佛道相融的体现。南山寺建筑最大特点是工艺精细。主体建筑全用细磨青砖筑,砖缝细如发絲,横看笔直,竖看规整。关键部位嵌着刀工精细的汉白玉石雕。整个建筑物融石、砖、木、雕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南山寺的《信天由命》汉白玉石牌楼的正、背两面,面阔13米,高8米,四拄三券洞。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的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p><p class="ql-block"> 信天由命四个遒劲大字仿佛在告诉世人,你的命运在你出生之时就有了定数,生活在世多行善集福,功德自然圆满。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为二层木楼,高大稳健。门洞两边嵌有“大法无生”的石刻,洞门口饰以汉白玉浮雕,刻着“福禄寿三星”、“八洞神仙”图案。</p><p class="ql-block"> 南山寺有一独特之处,我国其余寺庙一般都尊奉“四大天王”,但南山寺却供奉了六尊神像,除四大天王之外,还有二个是大名鼎鼎的“哼哈二将”,这在我国佛教寺庙中是绝无仅有的,非常奇特,至于具体原因不详。</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南山寺的《大方光明》照壁,石砌束腰须弥座,壁身磨砖砌筑,宽18米,高8米,厚1.6米。</p><p class="ql-block">南山寺的极乐寺共有四处院落:天王殿、千佛殿、大雄宝殿和祖师堂。极乐寺大门对面也是一座砖专砌照壁,壁身中央嵌着用汉白玉制成的竖匾,上刻“佛国善地”四个大字。极乐寺大门匾额:勅建极乐寺。匾额是明朝世宗皇帝御书的,蓝底金字,巨龙走边,显得华丽庄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山寺大雄宝殿主奉释迦牟尼佛,两旁站主阿南和迦叶两大弟子。佛坛前正中是文殊菩萨骑狮石像,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左边为石雕送子观音,送子观音造像之精在五台山寺庙中颇有名气,一个白胖胖小孩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慈祥的观音左手抱护小孩,右手抚摸孩子小手,使人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南山寺的佑国寺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五台山一绝。一进院共有石刻图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最为人们熟悉;二进院共有360幅,有《孟母择邻》《太公钓鱼》的故事等;三进院共294幅,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登仙山等情景。</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寺庙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的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8米,顶部壁檐有砖雕,壁身中央正面镶嵌汉白玉雕刻题字:“当初以来,混元一气。天地回覆,日月光明。分形变化,大道虚空。万赖圣人,性中觉灵。迷悟解决,善德无穷。悬机高钓,老主无生。”</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见组图上)位于正东,面阔三间,宽20.2米,进深13.5米,单檐硬山顶。匾额“大雄宝殿”,柱上挂木刻对联:</p><p class="ql-block"> 万法皆空无我无人观自在;</p><p class="ql-block"> 一尘不染非空非色见如来。</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保存有慈禧太后赏赐南山寺住持普济和尚的半幅銮驾和亲手书写的“真如自在”四个遒劲大字。(见组图下)</p> <p class="ql-block">  很多信徒来五台山期拜,有的是为了“钱财”,有的是为了“仕途”,有的是为了“子嗣”,有的是为了“姻缘”……而大多数游客则是“从众”合大流,听说五台山的五爷庙的菩萨灵验得很,于是到五爷庙来拜五爷,把心里的祈愿对五爷诉述一番,以求得心灵的安宁。五台山南山寺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圣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来这里寻求心灵的安宁和神的保佑。南山寺最著名的信仰活动就是“佛爷的话”。这是一种传统的祈求神明庇佑和指引的方式,信徒也好,游客也好,先在寺庙内购买一张“佛爷的话”牌,然后点燃香烛,祈求佛爷保佑。之后购牌者要把牌里的字放在口袋里,带回每天读三遍,相信佛爷会给你正确的指引和帮助。南山寺还有另一个信仰活动一一求眼。相传南山寺佛祖可以治疗眼疾,许多人都慕名前来求治。你可来寺庙内购买一张“南山寺佛祖治眼”牌,然后就在寺内某个地方焚香祈求。如果你真的有眼疾便前往寺庙内的诊所求医治疗又同时祈求神明的保护。当然主动权在你自己,信则有,不信则无。在南山寺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游客和信徒,在天王殿内向神明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在大雄宝殿内向佛祖祈求智慧和启示。总之南山寺是一个让人心灵安宁的地方,无论你是来求什么,只要你虔诚祈求,相信神明一会给你正确的指引和帮助,或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大白塔位于塔院寺内,全名“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又称“大慈延寿宝塔”,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明永乐五年(1407年)重建并将元代石塔、释迦牟尼舍利藏在大白塔内,大白塔高56.4米,四周筑以人碑垣,碑垣四角建有四个六角单檐攒尖角亭,白塔周身青砖砌造。塔基正方形,塔面白色,形如藻瓶,塔盘、宝珠有铜饰品,塔上风磨铜宝瓶高5米,覆盘两米多。塔的垂檐和束腰上均挂风铃共252个。白塔中层建塔殿三间,内有三大士铜像。塔中须弥座的南面有三个石洞,右洞中立有佛的迹象碑,碑上有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普化寺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是文殊菩萨道场。传说天庭玉皇大帝曾住过普化寺,故普化寺原称《玉皇庙》、《帝释宫》,现存寺庙是民国年间重建的。其特点一是楼廊式格局,二是装饰精细,门上券口、格下槛墙、墀头角柱石和柱不出多为汉白王石雕,体现了民国年间的建筑风格,五台山最早的寺庙是《显通寺》的前身大孚《灵鹫寺》,较晚的寺庙才是《普化寺》,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因这里建有一座《玉皇阁》,内供有玉皇大帝,故又称《玉皇庙》而现在的普化寺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玉皇庙的废墟上重建的,殿建坐东向西,以中院为主,南北各有二层院落护寺,形成五院并排,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八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一百余间。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楼廊,左右禅堂、吕祖阁。</p> <p class="ql-block">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普化寺的藏明..妙生师徒二人,先后接待过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胡耀邦、万里、李鹏、秦基伟、康世恩、廖汉生、杨成武、李铁映、邓力群、赵朴初。</p> <p class="ql-block">  普化寺的照壁用石与砖砌成,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长的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禄寿三星”图案,两边是“文王别子”和“渭水求贤”,背面雕有观音、善财和龙女,其石雕可与龙泉寺照壁相比毫不逊色,是五台山砖石建筑中的杰作之一。从影壁左侧的砖券洞入院,看到第一座是天王殿,天王殿三门并开,前檐墙上镌刻有“法轮常转”四字。殿的柱础上、槛墙上、中门券口上、墀头角柱石上均为石刻,有的雕风中摇竹,透出一种潇洒俊逸的气韵;有的雕松下猴王,显出一种清幽自在的情调;还有石雕画面给人一种生活意趣的美感享受。如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牧羊人手执鞭子,放牧绵羊;一农夫扛着撅子,赶着大象,头顶着松枝上登有喜鹊;一老者骑驴过桥,桥下水流湍急。</p> <p class="ql-block">  普化寺是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五台山仰天大佛所在地。普化寺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和大雄宝殿内的壁画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普化寺坐落在清水河东侧山脚下,地势平坦,布局严整对称,拥有殿堂楼房一百多间,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楼廊、左右禅堂、吕祖阁形成五院并排格局。</p><p class="ql-block"> 普化寺的历史追溯到明代,民间宗教“九宫道”传入五台山,玉皇庙大规模重建,改建为儒、佛、道合一的寺院并命名“普化寺”。普化寺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儒佛道三三教的元素,寺内照壁是五台山寺庙中最长的,长15.6米,高8米,厚1.6米,顶部为仿木构建筑,有飞檐斗拱,气宇非凡。正面嵌有石刻“福禄寿三星图”,背面雕有“观音、善财和龙女”等浮雕,堪称五台山砖石建筑中之佳作。</p> <p class="ql-block">  大殿石雕中有神话故事唐僧取绖,地上塑有“降龙伏虎”,一神骑龙背,一神擒虎于身旁。</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石雕。</p> <p class="ql-block">  组图中,上为康熙皇帝亲笔御题《灵峯胜景》四个鎏金大字,其中“峯”少了一横,是有意而写之,并非大意,因他为到五台山寻找“出家”的父皇顺治未果,故在为“菩萨顶”木牌楼题字时少写一笔而这“一”算是留下一点遗憾在其心中罢了。</p><p class="ql-block"> 组图中,下为乾隆皇帝亲笔御书《五台圣境》刻在大文殊殿前的石壁上。文殊殿最引人注目的是享誉全国的“滴水檐”。每年的春夏之季不仅雨天滴水如流,就是晴天也滴答不断,呈现出“檐飞花雨阶前落,地涌莲花石上生”的胜景。久而久之,把大殿四周的石阶和石板穿出了一大圈蜂窝状的小坑,最深处达5cm,从而“水滴石穿”的传说也就与文殊大殿紧密相连。另据史料显示,文殊殿西侧角门前有一口“大铜锅”,重大节日会向民间施舍粥食,口直径2.04米,高1.15米,锅上铸有“大明万历辛丑孟冬吉日造,五台山旧路岭龙泉寺永远流传,佛金官造”,为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的遗物,系五台山十大奇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普化寺石雕</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寺内外保存了不少的国家级珍贵文物,如钟、鼓、钵等。五台山保存下了世界上鲜有的古建筑群、罕见的佛教造像群、独特的佛教音乐,被誉为“文殊信仰中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展览馆”“中国佛教音乐奇葩”。五台山佛教音乐始终沿用随佛教进入中国的“歌赞”“转读”“唱导”等形式,还保存有唐宋以来各时期流行歌曲和乐曲。其中常见的早课曲目《楞严咒》《大悲咒》,晚课曲目有《弥陀经》《忏悔文》。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谱系是“工尺谱”,以师父带徒弟的口传心授方式传承。</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68座寺庙内众多的石雕、泥塑、彩绘,木雕、壁画无不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工艺制品。</p> <p class="ql-block">木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五个山峰顶部平坦宽阔如平台。东台顶也称“望海峰”,海拢2796米,有佛教寺庙“望海寺”始建于隋朝,重修于元代。东台有石灰岩溶洞一一罗延洞,洞内寒气逼人,盛夏结冰,阳光照在洞口时洞里云蒸霞蔚。</p><p class="ql-block"> 中台顶也称“翠岩峰”,海拔2890米,顶部始建于隋朝,重修于唐代的“演教寺”,正殿主奉“孺童文殊”。,台顶周围呈现出冰缘岩柱、石海、石流坡、石环、石网、冻融草丘和亚高山草甸。中台顶是五台顶中顶部最为宽阔平坦的一座,又名“平顶山”。山顶风雨雪霜雾终年相伴,年平均雾日193天,平均风日188天,一年中有八个月降雪,最低气温零下45摄氏度。</p><p class="ql-block"> 西台顶,又称“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有名寺为“法雷寺”始建于隋朝,重修于唐代,正殿主供奉狮子吼文殊。西台有灵迹胜景17处,其中具有神秘色彩的魏文人马迹、八功德水、二圣对谭石、牛心石、石门、龙洞、秘魔岩、萨埵岩场等。牛心石突出山地平面高10米,长30米,宽3米的绿片岩石,灰兰色巨石上间或出现血色红与牛心极为相似。</p><p class="ql-block"> 北台顶亦称“叶斗峰”,海拔3061米,顶部有一泓波光粼粼的“天池水”,称之为“热融湖塘”。北台顶顶部有一始建于北魏,明代重修的“灵应寺”,主殿内供无垢文殊。</p><p class="ql-block"> 南台顶又称“锦绣峰”,海拔2485米,它因夏秋之际会出现山花烂漫景像,故又名“仙花山”。台顶有始建于隋朝,重修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普济寺”,大殿主供奉聪明文殊,寺东一座石彻佛塔,名为普贤菩萨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九龙岗山腰,原为“杨家将家庙”,旁有清泉称“龙泉”,故取名“龙泉寺”,寺庙始建于宋代,占地15950平方米,殿堂僧舍165间,现存影壁、台级、牌坊和三座院落。汉白玉的石牌坊从基石到瓦顶都精雕细琢,上面雕琢着端庄的佛像,正对面照壁中间镶嵌巨石雕刻一一五台山景观微雕。</p><p class="ql-block"> 显通寺位于塔院寺后,是五台山最早的佛寺之一。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建,寺庙面积八万多平方米,各种建筑400多间,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别是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梁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殿,其中无梁殿高达21米,没有一根鿄木,全用砖砌筑,外檐砖刻斗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式花盖宝顶。铜殿是一座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殿内人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殿内四壁上的铜铸小佛像多达万尊。 </p><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佛光新村,始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857年),因该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现有殿堂楼阁共120多间,其中东大殿7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均为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  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就动一下,风不吹,就不动。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