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南川。</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四川省南川县头渡桥乡,那里现在叫做重庆市南川区头渡桥镇。按照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习惯,称说一个人的故里,大多以县为单位。我国大约三千多个县。这是很大很大的。许多县在古代是一个个小国。说它们小,是较诸神州大地而言之。其实,中国的任何一个县,哪怕是最小最小的县,都比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来得大。世界上有好些国家,还抵不上咱们的一个镇呢。</p><p class="ql-block"> 南川是我的故乡。在南川盛产一种蔬菜,它的名字叫做牛皮菜。牛皮菜是藜科植物甜菜的一个变种。人们叫它牛皮菜,乃是因为它的叶子和叶柄特别厚实。牛皮菜,依据叶柄的颜色来划分,有白牛皮菜、青牛皮菜和红牛皮菜三种。其中,白牛皮菜最受欢迎,其种植也最为普遍。</p><p class="ql-block"> 牛皮菜是一种功勋卓著的蔬菜,它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60——1962)救过许多人的命。</p> <p class="ql-block">白牛皮菜,拍摄于武汉郊区</p> 牛皮菜长得多么茂盛啊 <p class="ql-block"> 牛皮菜立大功。</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南川,牛皮菜虽然种植普遍,从前人们却不怎么吃。这是因为,水煮牛皮菜有一种猪草的气味。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之前,牛皮菜主要用作猪饲料。</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南川,人们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是这样理解的:罪魁祸首是苏修。本来,抗美援朝,说好了的,中国出人,苏联出武器。从1959年起,苏联变成修正主义了,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了,于是它就专门整咱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苏修,万恶的苏修,它要我国赔偿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们使用的苏联武器的钱。一切农副产品,比如粮食、棉花、猪肉、牛羊马、鸡鸭鹅,都用来还债了。武器,那可是天价之物。俗话说,一发榴弹炮的价钱,相当于一个中农家庭全年的收入。</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人,对此深信不疑。直到我于1968年下乡插队当知青的时候,村民们还都这样说。客观地看,从1963年国民经济开始恢复以来,到我去当知青的那几年里,尽管有文革的干扰,我国总体上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广大农民爱共产党爱祖国,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大家把一切的怨怼都倾泻到苏修、新沙皇、社会帝国主义之上。1969年,即我当知青的第二年,爆发了苏联入侵我国珍宝岛的事件。南川驻军派出小分队到田间地头宣读我国政府的声明,谴责苏修的侵略。我当时正在冬水田里干活,目睹了村民们的爱国热情。大家恨死苏修啦!大家认定,是苏修造成了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的惨剧。由此可知,我国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多么成功!我下乡当知青的地方是四川省南川县南平公社盖石大队第四生产队(现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天马村四组)。村民告诉我,那个生产队原来有两百四十八口人。经历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就只剩下七十八人了。不少人家死绝了。我去当知青的时候,生产队里已经有两百四十多口人了,那是后来慢慢恢复的。</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农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乃是因为他们看到,在南川那三年里庄稼是长得非常好的。豇豆,长到一米多长!红薯,长到五六斤一个!茄子,长到小枕头那么大,二十来斤一个!我出生于195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十多岁了。这些我都亲眼看见过。不过,那时候也有个问题。麦子倒伏在地里没有人收割。红薯烂在地里发出阵阵腐臭气味。公社社员们都忙别的事情去了。所以,村民们对三年自然灾害的看法,并不从自然条件上去认识,而是从苏修的恶毒上去理解。</p><p class="ql-block"> 1960年,自然灾害来了,而且它持续长达三年之久。那时候,粮食成了问题,牛皮菜就派上大用场了。牛皮菜和萝卜不同。在长期缺少油水的情况下,发生过因为一次吃萝卜太多造成胃肠穿孔而致死人命的惨剧。牛皮菜则不同,我从没听说过有哪个人因为吃牛皮菜太多而导致死亡之事。</p><p class="ql-block"> 在南川,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牛皮菜主要有以下三种吃法。</p> <p class="ql-block"> 牛皮菜炒豆豉。</p><p class="ql-block"> 牛皮菜固然是一种优良的蔬菜,它是纯天然的绿色植物,然而牛皮菜也有其不足,那就是在烹饪过程中会散发出一股猪草气。这就是为什么在三年自然灾害以前,牛皮菜主要用作猪饲料而不是当作蔬菜的原因。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总结出了一条公式:凡是猪能吃的,人也能吃。不过人毕竟是人,食物能够讲究就得尽可能地讲究。南川人善于烹饪牛皮菜,其方法如下。</p><p class="ql-block"> 其一,尽量食用叶柄(俗话叫杆杆儿),少食用叶片。猪草气味主要是叶片散发出来的,那么就用它来喂猪吧。</p><p class="ql-block"> 其二,抽筋。无论是哪种牛皮菜,白的、青的(绿的),还是红的,都要抽筋。所谓筋,实际上是牛皮菜叶柄上的一层薄膜。新鲜的牛皮菜,其杆杆很脆,轻轻一下就折断了,断口处的薄膜露头,一拉一整张。</p><p class="ql-block"> 其三,把抽了筋的牛皮菜杆杆切成一寸左右的块儿。</p><p class="ql-block"> 其四,将牛皮菜块儿,放入清水中烧开淖水,再捞起来。</p><p class="ql-block"> 顺便说,无论用哪种方法烹饪牛皮菜,都需要淖一水。牛皮菜水带碱性。在困难时期,肥皂也需要凭票购买。因此,农村人家多用牛皮菜水洗衣服。</p><p class="ql-block"> 其五,用少量菜油炒。在快炒熟的时候加入豆豉。干豆豉、水豆豉均可,以干豆豉为佳。比如,永川豆豉。翻炒,混合,至熟。</p><p class="ql-block"> 其六,撒上葱花。如果有野葱(又叫野胡葱),也更好。</p><p class="ql-block"> 出锅,装盘。这时的牛皮菜,绝无猪草气,而是好吃得很!</p><p class="ql-block"> 南川城乡的人都这样烹饪牛皮菜。我当知青的时候,盖石沟的村民,家家户户也这样烹饪牛皮菜。</p> 牛皮菜主要吃杆杆(叶柄) <p class="ql-block">野葱,又叫野胡葱</p><p class="ql-block">很香很香的一种野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牛皮菜蒸醡醡。</p><p class="ql-block"> 醡醡,在四川话中,为粉蒸类食物的统称。比如,豌豆醡、胡豆醡、红苕醡、南瓜醡、萝卜醡、醡肉、酸醡肉。湖北人更了不起,任何蔬菜均可以粉蒸。沔阳三蒸,这是鄂菜中的一道名菜。粉蒸能够极大地改善食材的品质。鱼,我所欲也!然而,鱼有刺。我怕刺。这好办!将鱼粉蒸,鱼刺就软化啦,再也不用害怕鱼刺卡喉咙啦!据我的经验,任何鱼均可以粉蒸。</p><p class="ql-block"> 牛皮菜亦然。将抽筋后的牛皮菜切成一寸大小的块,略微淖水之后,再混上粉子,蒸出来就是牛皮菜醡醡了。好吃得很。</p><p class="ql-block"> 牛皮醡,这是牛皮菜醡醡,亦即粉蒸牛皮菜的简称。</p><p class="ql-block"> 翻过来牛皮醡,翻过去醡牛皮。这是四川话中的一句讽刺话,比较刻毒,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啰嗦。尤其用来讽刺水平较差的干部,他们自己没得词儿,只能讲党八股,把开会的时间拖长,影响大家大干快上。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牛皮菜醡醡好吃,百吃不厌!</p> <p class="ql-block">蒸肉粉也可以蒸蔬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芽菜作俏头</p><p class="ql-block">比老盐菜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牛皮菜假烧白。</p><p class="ql-block"> 这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最受欢迎的一道大菜。这道菜主要盛行于机关单位、中等学校、工矿企业。条件较好的农家,比如,三属(军人家属、干部家属、工人家属),又比如,会勤俭持家的一些普通人家户,也时兴蒸牛皮菜假烧白。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缺少的是粮食、肉油蛋奶,蔬菜是很丰富的。城市人口一般每月每人有四两菜油,最困难的时候有二两菜油。因此,把菜油积攒起来,等过年过节的时候吃假烧白,无疑是凝聚人心的好办法。家庭需要团圆,单位需要人气。做牛皮菜假烧白是一种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p><p class="ql-block"> 其一,将抽筋后的牛皮菜杆杆切成段,每段四寸左右的长度。略微淖一水后,再捞起来。</p><p class="ql-block"> 其二,梭锅。将淖过水的牛皮菜段,放入滚烫的菜油锅中 “梭锅”,也就是炸一下。待到牛皮菜段略微泛黄时,就捞起来。</p><p class="ql-block"> 其三,装碗。首先,将炸过的牛皮菜段放在碗底,就像摆放肉块那样。其次,铺上 “俏头”。俏头一般是老盐菜,其作用相当于梅干菜。也可以用红苕或土豆,那样更好更实在。</p><p class="ql-block"> 其四,蒸熟。蒸的时间不必很长,因为所蒸之物毕竟不是肉。</p><p class="ql-block"> 其五,翻碗。将一只盘子扣在碗上,迅疾翻转。得勒!</p><p class="ql-block"> 这不是一大盘巴掌膘的烧白么?哈哈,好吃,太好吃啦。虽然是牛皮菜杆杆假装的烧白,毕竟是油炸过的,喷喷香。吃这样的假烧白,人们是多么欢畅啊!在我的家乡,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流传一句俗话:调羹(勺子)碰斗碗(大碗),筷子捻(夹住)闪闪(闪闪发光的烧白)。这句俗话所描述的就是人们会餐时的美妙情形。</p> <p class="ql-block">牛皮菜假烧白</p><p class="ql-block">筷子呀捻闪闪</p> <p class="ql-block"> 绿色的生态菜。</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牛皮菜的三种主要的烹饪方法。这些烹饪方法我都会。尤其是牛皮菜炒豆豉,它是我当知青那五年里经常的食物。蒸牛皮菜醡醡,需要用粉子。其实,粉子可以自己做,不用花钱买。大米和花椒炒香,在砂钵舂成粉就可以了。现在更方便,用粉碎机,几十秒就打好了。当然,如果吃得讲究,在拌粉子的时候,加入一些豆腐乳汁,味道更加美妙。</p><p class="ql-block">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的那些勤劳勇敢的家乡人——南川人,想尽千方百计来凝聚人心,庶几团结奋进。牛皮菜,绿色的生态菜,你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啊!</p><p class="ql-block"> 牛皮菜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据信,牛皮菜从波斯传来。在我国唐朝的行政区划中,有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辖境包括波斯(伊朗的古称)的一部分。有波斯人在唐朝做官。在我国的著名词家中也有波斯人。牛皮菜,原名莙荙,这是一个译音词。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详细的记载。食用,以白牛皮菜为最佳。药用,以红牛皮菜为最佳。</p><p class="ql-block"> 吃牛皮菜,据我个人的体会,最大的好处是润肠和化痰。润肠,就是通便。解大便,最好是唬的一声哗啦啦一大堆才好。化痰,我是痰不怎么多的。早上起床后,清水洗口鼻,排痰若干次。之后,我清爽一整天。咳咳孔孔,老是吐痰,那是有些讨人嫌的。</p> <p class="ql-block">李时珍《本草纲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莙荙菜——牛皮菜的正式名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牛皮菜,也很好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牛皮菜,同样好吃,药效更好</p> <p class="ql-block"> 祖国会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富起来了,强起来了。 </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吃牛皮菜,已经不需要去掉叶片而只吃叶柄了。牛皮菜那股猪草气味,我们不仅不感到难受,反而一闻到就欢喜了。这是因为,我们大家的肉奶蛋油都丰富得不得了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树立大食物观,扩展食谱,强健身体。《左传•庄公十年》录曹刿论战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我们或许可作如此之别解:吃得素一点儿,有助于提振精气神。可以说,身体好也是对国家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的体质在变好。</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的寿命在延长。</p><p class="ql-block"> 我充分地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假烧白图外,其余图片均为实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