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粉饺子

洛水潺潺

<p class="ql-block">  “过瘾!”擦罢嘴,我心里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感慨。因为在前不久冬至这天,单位举办迎冬至、包饺子活动,我不仅乐呵呵地参与了包饺子,凑了回热闹,而且,还美滋滋地吃了一碗凉粉饺子,品尝了一把正宗的这道家乡美食。</p> <p class="ql-block">  凉粉饺子,顾名思义,就是凉粉和饺子的搭配。凉粉,估计都知道,依照食材来源的不同,有红薯加工而成的凉粉,有绿豆加工成的凉粉,简称红薯凉粉和绿豆凉粉。单纯从外观上看,红薯凉粉颜色略暗,呈浅黑色,而绿豆凉粉呈灰色,颜色较亮;口感上,喝过凉粉汤的,估计都知道,都是滑溜溜的感觉,但是,细品之下,红薯凉粉硬度往往不胜绿豆凉粉,耐嚼性方面,绿豆凉粉更胜一筹,其中奥妙,全在于有面到粉加工时的火候而已。火候掌握不到位,时间短,不容易熟,而时间长,又容易卜锅,焦锅底,加水多,成块以后,可能就会软,其软硬要领的真谛,全在于粉面加工时的熟和硬上下功夫。而饺子,由于食材普通,大家都司空见惯,每逢节假日,或者重要日子,都可以吃到。</p> <p class="ql-block"> 把凉粉和饺子搭配到一块,成为家常饮食,直至成为名吃,实在是饮食上的一大绝妙组合,因为凉粉滑口,而饺子硬实,两者搭配,一软一硬,一荤一素,可以形成口感上的互补,增加味蕾上的层次,品尝后的愉悦感,自然而然就会镌刻下你的念想,留存你的记忆食谱上。作为北方人,自己家乡位居中原腹地,自打小记事起,自己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能痛痛快快地尝到这道饮食。可是,自己考上大学,走出家乡,竟然发现,其它地方没有这道饮食。后来,参加工作以后,但凡办案出差,到异地他乡,也竟然找不到它一星半点的痕迹,就是简简单单的早晨凉粉汤,也难以寻觅到它存在的踪影,说有,只有炒凉粉的一种吃法。真是奇了怪了,为何只有我的家乡有,而出去门,就是毗邻的县和偌大的洛阳市区,凉粉汤也喝不上,更不用说这道凉粉饺子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是这道饮食的味道不够,不上档次,还是另有其它原因呢。</p> <p class="ql-block"> 追根溯源,估计与从我家乡的发展历史有些渊源。我的家乡,位居豫西的偏远山区,地貌呈现“七山二塬一分川”,多以山区丘陵为主,耕地少,自然旱作谷物多,其中耐旱的红薯,就是家乡主要的农作物。红薯多,吃法自然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直接蒸熟的吃,有加工成粉面,做成红薯面条吃,有加工成粉条,便于储存,随吃随取的,其中一种吃法就是,将红薯做成凉粉,用于早上喝凉粉汤。记得小时候,看到母亲加工红薯凉粉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秋天,全家齐动员,将地里红薯刨出来,拉回家后,没有刨烂的,完整无损的,往往运到地窖里,可以长期保存一个冬天。而刨坏的,有伤疤的,先是用水洗净,加工成面糊,然后,沥水成为干凉粉坨后,晾晒保存起来。到春节的时候,母亲就将储存的干凉粉坨上取下其中的一块,用擀面杖在案板上碾压成粉面,一等锅水烧开,就把似面粉一样的粉面,用手一把一把地撒进锅里,同时,边撒粉面,边用擀面杖在锅里用力搅拌。——如果稠了,就加些水。直到满锅跳跃起泡泡时,才熄火作罢。然后,用勺子舀出,盛在洗脸盆等一类的容器里,交给时间来冷却。由于做凉粉往往是在头一天晚上,所以,经过一夜的历程,就凝固成软糯糯的熟凉粉坨,然后用清水掩盖,随吃随取。在我们北方这个地方,这个加工的过程有个专属的称谓,叫做擦凉粉。而擦凉粉的过程,也是我们北方临近年关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几天,家家户户炊烟升腾缭绕,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空气里弥漫的尽是甜甜的擦凉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喝凉粉汤,是吃凉粉饺子绕不过去的坎。在我们家乡,早晨喝凉粉汤,与喝豆腐汤、杂菜汤、羊肉汤、牛肉汤一样的齐名贯耳,不分主次。凉粉汤,就是把凝固成的熟凉粉坨,用刀切下一块,葱姜蒜一加热,就把切成豆腐丁一样的熟凉粉倒进锅里,翻炒几下,出出味,然后,按照家人多少,加水加热加熟。有的人家,还把加工成的黄凉粉,——就是用玉米面加工成的凉粉,作为佐料加入,殷实的人家,还加些豆腐,丰富饮食的品种,有的还用大骨头熬制的汤作为汤料,提升凉粉汤的品质。现在,在我们的家乡,大街小巷里的门市和摊位,都有专门卖凉粉汤的生意,与之搭配的,有烙馍、烙饼、油条、油馒等等。在我们的家乡,如果早晨能够美美地喝上一碗这样的凉粉汤,一天的美好生活意味着就开了个头。</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饥馑的年代,人们生活的重心和目标就是吃饱穿暖,因此,平时,家乡人如果能够喝上一碗热乎乎的凉粉汤,就是奢侈,更不用说吃饺子了。也只有在春节过年这样隆重的场合,才能满足心愿,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可是,那时除了交公粮,家家剩下的口粮寥寥无几,为了弥补过节饺子少的缺憾,家乡的先人们在生活的长河里摸索着,就无师自通地创下了这道名吃,把比较多的食材凉粉,与饺子一块混搭,——虽然饺子包的少,可是有凉粉的加入,多多少少让人口多的家庭,每人都能吃上两口。对外说起来,过年也算吃上了饺子,虽然是凉粉饺子,家家都是这样,谁也不笑话谁,但是,意味着生活也算有了盼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现在,走到家乡的街头巷尾,都有出售凉粉饺子这样的餐馆,由于其食材搭配独特,口感别具一格,所以很受家乡人的欢迎,这道饮食就这样穿过时代的风风雨雨,不卑不亢地延续了下来,成为家乡人念念不忘的一道小吃。我想,除了味道的原因,怀旧、怀念、怀想,更是其饮食坚挺生存且旺盛赓续的一种深层次原因。现在,家乡成为河南南部生态涵养发展区域,原生态的风景、厚重的文化底蕴,纯绿色的饮食,吸引着外地友人纷至沓来,在慕名品尝了这道凉粉饺子后,都是赞不绝口。我想,他们吃的可能就是地方小吃名吃,而我们家乡人,吃的是却历史,是文化,是一种眷恋家乡的深深情怀。正是由于它的存在,让我记住了家乡的容颜,记住了家乡滴滴点点的发展,记住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p><p class="ql-block"> 蛇年春节转眼就要迈进门槛,我似乎已经嗅到了大年初一早上这道美食的味道,看到新一年的生活已经热腾腾地在天地之间洋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