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牵挂,指的是对某些人和事的一种挂念,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自发的行为,放不下却又不能按意愿去做到不去挂念。</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写过一篇文稿《野猫记》,说的是离家不远处路口的一只野猫的故事。每天晚间皆送些残食过去投喂,天冷念其寒,用纸盒为其做一笼,没想到第二天再过去就发现被人拾走,很是恼怒。然而我也别无他法,只能做到每天再去投喂。</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它识得我的体味,或者远远的闻到我带过去的食物的气味,几乎每次都在一百多米远处过来迎我,或者在路口等我。而且我必须要把食物放到每天都放的一个井盖上它才吃,放远了它只闻闻却是不吃的,似乎那不是它的地盘,不敢冒昧进食。每次我走的时候,无论进食有没有结束,都要送我一程,但最远也只到距离百米的路口,绝不过红灯,然后蹲在那看我远去。有时我往相反的方向而去,它也照样随我百十米就不再跟随了。问另外一个关爱小动物的朋友才知道,猫的地域观念非常强,活动地盘就百十来米,怪不得呢。</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难以置信的是,有一位朋友想收养此猫,把它捉到了马路对面离“它的地盘”几百米的工地,可它却不从,而且应激反应强烈,只好就把它放在了工地附近的野外。没想到我第二天过去,它照样还是回到了“它的地盘”,我无法想象,它是怎么穿过那如同不会游泳的人隔了一条大河一样的车水马龙的宽阔的马路。</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投喂,偶尔有一天没有过去,睡觉之前都觉得有什么事情没做,甚至还要过去送上两根火腿肠才回来睡觉。有时去了也没见到它,只能把食物放在那个井盖上,心里就觉得不是滋味,难道出了什么意外?到第二天去了又见到了,似乎又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每次去看它来迎我,并贴得我很近,难免内心会生出一种怜悯之情,让你无法第二天不去,这应该就是那种所说的牵挂吧。</p><p class="ql-block"> 虽然每天都去投喂,但我从来不会去抱它碰它,更没有想去把它带回家喂养。确切地说,我不是一个真正喜欢小动物的人,也不可能家养任何宠物,也许和二十多年前养过一只猫,后来被人伤害,无疑也让我受到了伤害的原因,如今更没那个精力和耐心。甚至有时看到某些人过分的宠爱所养的宠物觉得不可思议。我想,毕竟人就是人,动物就是动物。然而,动物也是有灵性的,甚至更懂得感恩,人说“狗不嫌家贫”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不爱动物,但不能伤害它,我们可以家养宠物,但同样应该把握好分寸。就拿这只野猫来说,也许过惯了流浪的生活,那就是它的自由,冷也罢饿也罢那也是它必须要面对的,适者生存才是大自然的法则,我们可以顺手给它投喂一些食物,无法也不可能做到让它“丰衣足食”,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 牵挂归牵挂,但我同样无法做到更多,还是那句话,野猫千万,无以尽悯,谨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