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窑口白瓷净瓶品鉴

郑州三多堂路教瘦

<p class="ql-block">图一/图片说明:个藏北宋时期的河南窑口白瓷净瓶</p> <p class="ql-block">  笔者收藏的这件白瓷净瓶,是典型的河南窑口的北宋早期的净瓶,器型优美,釉水肥润,历经近千年沧桑,能保存的这的完美,这着实是个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其瓶原为河南省供销社一位老领导的藏品。多年前他到河南中南部某地视察工作,一个老婆婆拿此物欲在柜台前换些点灯用的煤油,售货员不敢收——那个年代老窑瓷不值钱,也没有人收。这个领导见老婆婆可怜,就从兜里掏出五元钱给了老婆。老婆婆不忍心白要别人的钱,就把这个不值钱的瓶子硬塞给了好心人。</p><p class="ql-block"> 老领导就把这个瓶子一直放在家里边几十年。前些年,老领导拿此瓶上鉴宝节目鉴宝,才知道它是河南窑口的北宋早期的净瓶!</p><p class="ql-block"> 我历时四年,才从老领导处购得此瓶。</p> <p class="ql-block">  说到净瓶,不得不说说它的用途与来源。</p><p class="ql-block"> 在《敕修百丈清规氏要览》中说:“净瓶,梵语军迟,此云瓶,常贮水随身,用以净手。”从此可知,净瓶也叫“军迟(今人因其使用方法改迟为持,即军持)”。</p><p class="ql-block"> 净瓶,多由陶瓷或金属等制造,是用以容水的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p><p class="ql-block"> 我收藏有多例陶瓷净瓶,也收藏有铜制净瓶,二者在使用方法及器型形制上还是有所区别的。</p><p class="ql-block"> 陶瓷制净瓶,即本文中所展示的样式,而金属制,即铜或金银制净瓶,多呈执壶状,有外突的鋆及鸡或鸭嘴状流(图三所示)。</p> <p class="ql-block"> 图三/图片说明:个藏雁北窑剔刻牡丹净瓶(军持)欣赏</p> <p class="ql-block">  如果单看这件黑釉净瓶,相当多的古玩爱好者会称之为“壶或执壶”,其实,它是净瓶。只是它是陶瓷的,而非金属制品。这也是要特意说明的:即金属制式的净瓶中也有陶瓷的!自然而然的是,陶瓷制式的净瓶中,也有金属制的。</p><p class="ql-block"> 之前,我曾收藏有一件铜制净瓶,样式与图一一模一样,由于保存环境的问题,底部已经残损,希望以后专文写写这件铜制净瓶。</p> <p class="ql-block">  陶瓷制净瓶大多是随身携带的使用,多用于盛装饮用水,兼用于沐手礼佛;而随身携带的金属制净瓶(如与图一样式相同的)则多用于沐手礼佛,兼饮用——由于易产生铜臭味,主要是还是用手沐手。</p><p class="ql-block"> 而金属制(铜为主者)带鋬及流的似壶状净瓶(图三制式者),主要使用场景则是固定场所,即寺院门口内外,或殿堂外的桌子上,行人或信徒予礼佛前,倒出净瓶内水沐手后,方可进行礼佛仪式或仪轨。</p><p class="ql-block"> 在唐宋时期,人们外出远游,或僧人多出,无论是骑马或步行,都会随身携带一个或多个盛满清水的净瓶的,一则用于途中饮用,二则是用于净手礼佛。而净瓶的主要用途,还是用于沐手礼佛。也正是由此,净瓶的地位是要高于其他瓶型的,归于宗教用品。</p> <p class="ql-block">  为防误杀生,净瓶都是有“盖子”的,即把瓶口封住,防止虫子进入瓶内,以免使用时误伤其性命。</p><p class="ql-block"> 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环境变化大,民间所藏的陶瓷制净瓶,盖子多已失。铜制的净瓶则多还有盖。</p> <p class="ql-block">  笔者收藏的这件北宋时期的河南窑口的白瓷净瓶,器型规整、端庄优雅,非常符合它作为宗教用具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该瓶圆口,长直颈中间有一带弧度的扉棱状圆柄,似两个铙钹紧扣在一起——与器体形成一个“吉”字形,流行于其后的“吉”字瓶即是净瓶的衍生品。柄上外沿亦装饰有一圈弦纹。</p><p class="ql-block"> 作为拴系绳索及手抓拿的柄下至肩部颈呈束腰形,既美观,又便于握牢抓取。纤长的颈与器体连接处有一周凸起的弦纹作装饰,同时也有分区的功能,更兼有加强筋的作用。这也是古人制器的出巧之处,一举多得,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p><p class="ql-block"> 肩部腹上置一侈口束腰葫芦形流,侈口不仅仅有装饰艺术效果,还可以有效的使倒出来的水不散、不滴,而能连接成线。这看似简单的侈口实际上一点也不简单。之所以流体设计成束腰葫芦形,可以使流体下部形成一个上大下收的锅底状,使倾斜瓶体角度时倒出来的水,在扶正瓶体时可以自然收拢返回瓶内而不外溢!这种巧夺天工的流体设计,亦是经过长期劳动积累下来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瓶腹饱满,腹下渐收,过足偏深,足墙微外撇;通体施白色透明釉近足,从透明而莹润的白中闪黄的釉中可以看出瓶体施了一层白化妆土,以遮掩白中显灰的胎土。胎土较细腻、坚致,修坯干净利落,但从器体上依然可以看出竹刀修坯时留于釉下的旋削痕、以及瓶腹部的接胎痕。</p><p class="ql-block"> 白中闪黄的釉面开细碎片纹,而细碎片纹则随着手工拉坯因应力作用呈向一侧斜开,从这一现象上即可看出其是手工拉坯制作而成形的。</p><p class="ql-block"> 釉面玉质化的非常好,如冰似玉,抚之似婴儿皮肤般温润、光滑,拿于手中把玩,让人爱不释手。是件非常难得的河南窑口的北宋早期的净瓶上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