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府之国——汉中

可乐

<p class="ql-block">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和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古代称为“江淮河汉”四大河流之一的汉江(长江最长最大的支流),流经汉中、安康和荆襄大地汇入长江。汉中气候温和湿润,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p><p class="ql-block"> 汉中地区自古也被称为“天府之国”、“渔米之乡”。并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从我国商朝时人们就在这里生息劳作,后来汉中一度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p><p class="ql-block"> 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中开汉业。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皇朝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一脉相承至今。</p><p class="ql-block"> 汉中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汉文化的发祥地。旅游资源众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蔡伦墓”、“古褒斜棧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还有位于秦巴山区的世界级地质遗迹——天坑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天汉湿地公园,是位于汉中市城区段汉江畔的7.5平方公里滩地,东起天汉大桥、西至龙岗大桥的沙沿沟口,覆盖汉江南北两岸(北岸汉台区、南岸南郑区)的一个集生态、休闲、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p> <p class="ql-block">连接汉中市区南北的——龙岗大桥</p> <p class="ql-block">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书法家启功题书的“汉中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望江楼,始建于南宋。我国古代在名胜之处有临江建楼的传统,汉台地势较高,登楼南望汉江,能够饱览碧波东流,点点白帆、巴山如黛、云烟缥缈的如画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楼眺望汉江,真可谓“汉水东去三千里,秦地南来第一楼”;“万叠云峰趋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这充分表达了汉台望江楼在陕南名胜古迹中的非凡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这“望江楼”的金字匾额,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写。</p> <p class="ql-block">  当年鸿门宴后,沛公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刘邦率军取道子午,边行边烧(棧道),来到汉中。由于对项羽毁约不满,加之远离故土,刘及众多将士都不愿留在汉中,但在萧何“汉中乃天汉”的劝告下,才渐渐安心,之后养精蓄锐,筑坛拜将,釆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北越秦岭,占领关中,打败项羽,继而统一全国建立了西汉王朝。</p><p class="ql-block"> 至此,汉中顺利成章成为汉王朝的发祥地,并永载史册,名传千古!</p> <p class="ql-block">汉台遗址。古汉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楚汉相争时期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七米。台恒高耸,是汉中城内最著名的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就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这残存的高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汉台是当年刘邦驻跸汉中的行宫遗址。1958年,汉中市以古汉台为馆址,建立了汉中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园内有许多古树名木,此为600多年的皂荚古树</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博物馆藏有众多文物精品,建有“褒斜古棧道”、“汉中汉代史迹”、“汉中革命史迹”、“宗教造像”等陈列室;还有凿迁至此的“石门十三品”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  褒斜棧道,是跨越秦岭的诸条棧道中最著名的一条棧道。它沿着褒河和斜水而建。褒河是汉江的一条支流,斜水是渭河的一条支流,褒斜二水同源于秦岭,褒斜棧道南起汉中城北三十多里的褒谷口,北至眉县的斜谷口,全长235公里。</p> <p class="ql-block">  褒斜棧道陈列室,里面展示了以汉中为中心的秦巴山区,穿越秦岭和巴山,由关中通往四川的七条主要著名棧道:褒斜道、陈仓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茘枝道(统称蜀道)。而这条历史悠久,位居“蜀道之冠的褒斜道就是典故中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条棧道!</p> <p class="ql-block">汉代碑林室</p> <p class="ql-block">  石门十三品,被称之为“国之瑰宝”,该展厅展出的石刻,原在北距褒谷口约三公里处的石门内外及附近。石门是东汉永平六年时的汉代匠人用“火焚水激法”开凿修建的全世界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故此,历代的名人文士就在石门内外及其南北山崖间留下了许多摩崖石刻和碑碣178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7年修建石门水库,为抢救这里将淹没的石刻,因没法全部凿迁,于1970年将最有代表性和最珍贵的这十三部分凿迁到古汉台予以保护,遂称其为“石门十三品”,这些宝贝在1962年即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所以,这“十三品石刻”被称之为“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桂荫堂,此堂之命名,意在汉中的官员和文人学士都会受到这里“汉桂”的庇荫。</p> <p class="ql-block">望江楼</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诸葛武侯,仿建的诸葛古镇</p> <p class="ql-block">  勉县武侯祠,又称诸葛庙,位于陕西汉中市勉县武侯镇(诸葛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年),是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勉县武侯祠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勉县武侯祠,是我国众多武侯祠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祠庙,故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p><p class="ql-block"> 此为陕西籍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佑任所题写的“天下第一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门楼</p> <p class="ql-block">景区简介</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览时,赶上下雨。</p> <p class="ql-block">这是冯玉为武侯祠所题写的楹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风于遗迹,万古清高。</p> <p class="ql-block">民国书法大师于佑任,1941年在勉县武侯祠演讲时为祠庙所题写的楹联。</p> <p class="ql-block">崇圣堂</p> <p class="ql-block">  汉中勉县的诸葛古镇,照片中远处的山脉为勉县城南五公里的定军山,诸葛亮曾在蜀汉建兴五年(227年)到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这八年之中,一直以定军山为根据地,先后六出岐山伐魏与曹军作战。</p><p class="ql-block"> 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因病含恨而终。按诸葛亮的遗嘱,后主刘禅下诏将其葬于定军山主峰以西约两百米处。这里现在建有AAAA景区的武侯墓。</p> <p class="ql-block">院内400年的古树(珊瑚朴)</p> <p class="ql-block">  “此花只应天上有,人间哪能看几回”,这是人间稀有的旱莲。武侯祠中的这棵400多岁的古旱莲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棵古旱莲树被誉为稀世珍宝——“植物熊猫”。</p><p class="ql-block"> 该旱莲于三月中旬进入盛花开放,花期很短,仅十多天。开花时有花无叶,初开时呈玫瑰红色,盛开时红白相间,与水中莲花类似,因其长在旱地上,故称旱莲!</p> <p class="ql-block">刘、关、张三顾茅庐塑像</p> <p class="ql-block">八卦广场</p> <p class="ql-block">仿古“草船借箭”</p> <p class="ql-block">  十月金秋我跟团游览汉中这个陕西省被国务院及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收获颇丰。但因为是跟团旅游,时间和范围受到局限,所以还有不少历史古迹及自然风景没能尽数游览。如果自驾游到此,则可多住几天,好好体验和欣赏这里的人文历史和汉中人民的豪爽好客。</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此行让我对汉中这个充满两汉和三国历史文化的古城,以及秦巴山区美丽的秋色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儿的确是个“陕北江南”和地理气候优越的“天府之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