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知青部分图书简介

乌兰花

<p class="ql-block">各地知青部分图书简介及感言</p><p class="ql-block"> 从来没有这样的群体以铺天盖地的书籍来述说自己的经历,为知青的苦难呐喊,为知青的命运书写,为知青的精神流传千古而述说……知青故事就这样源源不断的曝光,苦难、惨痛、不忍,那些下乡在犄角旮旯的知青也说出了自己难以启齿的故事,撕开心灵的创伤展示给人看,这是最最痛苦的不堪。</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知识并不多,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水平,但那一代人没有屈服命运的安排,以自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去顽强抗争去拼搏争取更好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走出阴霾,命运的安排有许多不公平。只有很少的知青走向光辉的顶点,大多数都在温饱线上混日子,少部分知青在穷困潦倒中挣扎。不要再唱青春无悔的赞歌,那是既得利益者心态良好的麻木,看不到其他知青的苦难。诚然如此,有同情心的知青还是大有人在,同心同理,感同身受。下乡是同学、乡友,回城之后,各有各的难处。退休了才开始有了知青热心者组织撰写编辑回忆录,记录我们的知青故事,留下我们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集中一起的团体,如老红军的长征之路;老八路的抗日战斗故事;抗美援朝老战士的艰苦岁月;都是可歌可泣的历史文化积淀,那些群体为什么没有形成这样的写书热潮,没有这么浩大的无法统计的知青图书。这是什么现象?这是时代的发展,是社会的需求,这是历史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这里展示的知青图书仅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知青图书还沉浸在民间中,各个知青团体都在保留自己的陈年旧事。知青老矣,很快就会退出这个世界,他们会留下什么?知青故事就是历史不容忽视的一笔财富!这是一个挖掘不完的富矿,是我们必须留下的珍贵遗产。我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知青,走在知青文化的路上,为保留这些矿藏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儿。也感谢各地知青团体和个人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人生能干许多事儿,但能坚持干好一件事并不容易,愿我们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理想,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p><p class="ql-block"> 乌兰花 2025年1月18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失落的一代》【法】潘鸣啸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发行。16开本 454页 43万字。定价45元,印数5000册。2017年第8次印刷。</p><p class="ql-block"> 本书由香港中文大学拥有所有版权,本版限在中国大陆发行。</p><p class="ql-block">作者:潘鸣啸( Michel Bonnin ),法国汉学家,在巴黎获哲学学士、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当代史。主要研究范围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民主运动、就业、民工等,并对中国政治制度进行探讨。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进行有关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在多种法文或中文刊物上发表论文。20世纪90年代初,出任在香港成立并由法国政府资助的法国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杂志《神州展望》法语版及英语版。</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购于天津蔷之屏书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失落的一代》简介:</p><p class="ql-block"> 1966年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城镇中学生先"闹革命",当红卫兵,后被下放到农村去。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的下乡人数,大约有1700万。这场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名为"上山下乡运动",在世界或在中国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这整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p><p class="ql-block"> 本书揭示了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本书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20多年(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小规模的运动),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及经济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及它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位置</p> <p class="ql-block">我决不申诉</p><p class="ql-block">我个人的遭遇。</p><p class="ql-block">错过的青春,</p><p class="ql-block">变形的灵魂,</p><p class="ql-block">无数失眠之夜</p><p class="ql-block">留下来痛苦的回忆。</p><p class="ql-block">我推翻了一道道定义;</p><p class="ql-block">我打碎了一层层枷锁;</p><p class="ql-block">心中只剩下</p><p class="ql-block">一片触目的废墟……</p><p class="ql-block">但是,我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p><p class="ql-block">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段</p><p class="ql-block">能把我重新推下去。</p><p class="ql-block">舒婷《一代人的呼声》(1980)</p> <p class="ql-block">《蹉跎岁月》叶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2年6月出版。32开本 526页 31.5万字。定价1.15元,印数337001册。</p><p class="ql-block"> 内容提要:这是一部通过对知识青年生活和爱情的描写,竭力鞭挞反动血统论的小说。</p><p class="ql-block"> 故事发生在一九七 O 到一九七六年间。这个时期,我国的政治生活风云多变,每个人的命运都象一只在疾风暴雨中漂荡的小船,不知驶向何方。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身不好的知青柯碧舟不顾生活的磨难和重重政治压力,仍然坚定执着,于逆境中奋进,为他插队落户的山区人民发掘资源,建立了小水电站。感于他的品格和处境,军干家庭出身的女知青杜见春,对他产生了怜恤和同情。但反动的血统论给杜见春的心灵布下了鸿沟,使她在柯碧舟纯洁爱情的追求之前怯了步,不久,杜见春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面对政治地位的急骤变化,杜见春的灵魂经受了一场严酷的洗礼。在她父亲被平反后,她才执着地爱上了柯碧舟。</p><p class="ql-block"> 小说通过这个故事的主线,充分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出身青年的恋爱和生活态度,从而刻划了这些青年的不同理想和追求,活画出了那个年代一幅幅活生生的政治风俗画。</p> <p class="ql-block">《中国知青秘闻录》晓剑 著 作家出版社 1993年3月出版。32开本 334页 21.9万字。定价5.9元,印数26000册。</p><p class="ql-block"> 《中国知青秘闻录》就是我毫无虚伪掩饰,毫无矫揉造作,毫无居高临下,毫无姑息懊悔的献给这些弟兄们的真诚之作。</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所描写的同样是生活的真实,也同样是我灵魂的真实!</p><p class="ql-block">我坚信,小说中的记述会冲破过去和未来的不尽岁月,以情感的清澈和思绪的喧啸长流在一代人的心间。</p><p class="ql-block"> 知青弟兄们,人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苍凉和悲怆,还记得那首流传于大江南北的《知青之歌》吗?里面也有柔情蜜意和荡气回肠。另外,当读者从中发现自己时,那只是艺术魅力带给你对逝去年华和青春时代的认同。</p><p class="ql-block"> 1995年个人购买</p> <p class="ql-block">《青春的浩劫》陈义风 方正 孟固 金汕 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32开本 639页 46.5万字。定价25元,印数10100册。</p><p class="ql-block"> 内容简介:该作分为"青春荒诞"、"青春混沌"、"青春苍凉"三部。全方位、深开拓、大动作地描写了十年文革历史中一代青年人最集体的命运、信仰、灵魂、狂躁、空虚以及堪称无知而又辉煌得一如史诗的英雄主义。自学生秘密组织诞生始,至数千万知青惊天动地的大返城止,气势如虹,工程浩大,材料坚实,约45万余字;那一似神话的青春浩劫,庄严莫测的荒唐闹剧,不息而生生的人造灾难、自我毁灭、迷茫幻惑、性爱变形、流离颠沛以及如歌如泣的求索与进取.俱在内中;堪称为一个民族还原了一页历史、为一代青年还原了一壁浮雕的长篇文学纪实巨制,更以其沉重似铁的文字,直趋原形原性原色.使人读来慨叹万千。</p><p class="ql-block"> 1998年个人购买</p> <p class="ql-block">《别无选择》曲伟年著 作家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32开本 429页 32万字。定价22元。</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以"知青"为主线,以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社会为背景,描绘了一代知识青年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无私献身的壮丽画卷。作者通过主人公许言与小君、李婕和韩玉美的爱、恨、离、合,揭示了人们被压抑、被禁锢的扭曲、变态的灵魂和情爱。讴歌了原始、自然的人性美。讴歌了人类认识自身、改造客观环境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美好的天性。</p><p class="ql-block"> 2002年个人购买</p> <p class="ql-block">《中国知青部落》郭晓东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32开本 318页 8万字。定价6.8元。 </p><p class="ql-block"> 郭小东 广东潮阳人。1966年赴海南岛插队务农。在原始森林的黎母山农场伐木,在海南的十多年间,他目睹了知青们太多的生离死别及政治运动下人性的疯狂与扭曲,这一切,也成为他日后步入文坛的创作源泉。1976年毕业于海南师院中文系。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 作者借知青部落形式讲述了一个云南知青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他认为知青及其部落精神,正在渐渐地消失,中国知青部落在某种意义上,以其社会行为和意识形态,强化了一个时代的特征,成为种行将消失、无法持久的历史现象。正因为它的短暂但是强烈的形态化特质,使得它的历史地位显得突出,独特于许多平庸的缺乏个性的历史阶段。</p><p class="ql-block"> 2001年个人购买</p> <p class="ql-block">《劫后辉煌》——在磨难中崛起的知青•老三届•共和国第三代人 【口述实体全景式报告文学】</p><p class="ql-block">主编:王江 顾问:梁晓声 张抗抗 肖复兴 张胜友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6年1月出版。32开本 340页 28万字。定价11.5元,印数10000册。 </p><p class="ql-block">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这样一本书——28位知青•老三届•共和国第三代人,口述自己的前半生经历,每个人都有三部曲:知青前的形形色色,知青中的苦辣辛酸,知青后的奋斗和辉煌。由于他们插队的足迹遍及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几乎所有主要地区,这部分内容横贯起来,就是当年那场运动的全景回顾,由于他们返城后活跃在我国文学艺术界、新闻出版界、政界、财界、企业界、教育界、科技界等敏感领域,这部分内容横贯起来,又是当今中国现状的某种全景展示。本书试图在两幅全景对接当中,表现这一代人的全部风貌。</p><p class="ql-block"> 本书的组织者很早就找上门来,请我们"指导"。他们最初打算采访100位知青名人——当过知青的著名作家、影视明星、大企业家、高层领导干部……他们要在全国范围采访,甚至追踪到海外。我们并不怀疑他们有这种能力,他们大都也当过知青,是共和国历史上颇为特殊的一代人;但我们不断提醒他们:还要关注广大普通知青的命运。他们从善如流,有不同意见也能坦率谈出。他们仍保持当年那种真诚,谈话气氛是融洽的。</p><p class="ql-block"> 但愿这本书至少能给我们同龄人带来几分温馨。</p><p class="ql-block"> 1998年个人购买</p> <p class="ql-block">《王小波文集》北京知青王小波著 青海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32开本 942页 140万字。定价49.80元</p><p class="ql-block">写在前面的话</p><p class="ql-block"> 王小波从1980年起开始发表小说,他的第一篇被发表出来的小说是《地久天长》,登在一个后来夭折的文学刊物《丑小鸭》杂志上。后来他又在《收获》、《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上零散地发表过一些小说。这本集子里收录了这些小说。</p><p class="ql-block"> 这本集子中收录了作者于1989年出版过的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全是借用《太平文记》中的唐传奇故事所做的再创造,其中有几篇是《青铜时代》中几篇小说的雏形。</p><p class="ql-block">这本集子还收录了作者创作的惟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这部剧本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剧本奖。据剧本的合作者张元导演说,这是中国大陆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第一次获得最佳剧本奖。它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电影。本书还收入了它处于小说形式时的《似水柔情》以及话剧剧本。</p><p class="ql-block"> 出于对一些走红影视作品的独特看法,王小波对它们做过一些戏谑性的反写,如反写《红缨桃》;反写《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最灿烂的最光》。本集还收入了其中的《樱桃红》,《黑铁时代》,《时代三部曲》等作品</p><p class="ql-block"> 李银河 1997年8月23日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2018年知青朋友赠送</p> <p class="ql-block">  《岁月的呼唤》骆中启主编 新疆自治区内部资料出版物准印证 2003年出版。32开本 413页 33万字,印数2000册。</p><p class="ql-block"> 简介:这是一本天津知青和上海知青共同撰写编辑的支边青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的书。</p><p class="ql-block"> 这是曾经在新疆军垦事业中天津、上海支青风和雨、悲和壮、泪与血、思与情的结晶。这是用心书写的"呼唤"。</p><p class="ql-block"> 难忘这岁月留下的每一个足迹,那是孩子的身影离开父母告别故乡走上新的人生,那是年轻的追求把智慧和力量献给准噶尔、五家渠、蔡家湖的黄土地,那是成熟而理智的灵魂系结着对军垦事业不泯的情结。谁能忘记这生命中的传奇经历,我们总是在用这支笔更多地展现这流逝的岁月,我们用全部炽热的理喻去凝练、升华这段历史的真谛,呼唤着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大爱承明》王十月 杨文冰 曾楚桥 著 海天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16开本 275页 25万字。定价28元 印数3000册。</p><p class="ql-block">前言:他的名字在深圳广为传诵。</p><p class="ql-block"> 这个名字头上,顶着一连串光环和头衔:港商、十大杰出义工、爱心之星、积极支持党建工作企业家(合伙人)、捐资助学功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关心支持工会工作好经理,"深圳市最具爱心企业"的老板……</p><p class="ql-block"> 他是共和国的一位优秀公民: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优秀公民,他领导的企业﹣﹣深圳市东胜电机厂﹣﹣还是优秀的企业公民。</p><p class="ql-block"> 他创办的工厂对在2006年底即</p><p class="ql-block">拥有141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深圳来说,算不上出类拔萃;他捐赠的善款,如他自己所说,数额并不特别巨大,在深圳,捐款比他多的人不知有多少;他所做的善举,并不惊天动地。但是,他的行为,却引起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平民的关注和景仰。</p><p class="ql-block"> 从地方到中央,从国内及海外,从深圳至全国;他的事迹,牵动着许许多多的人的心。</p><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知青赠送</p> <p class="ql-block">《知青心中的周恩来》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出版。</p> <p class="ql-block">在天津周邓纪念馆召开的《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发行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知青笔记》 重庆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2018年赠送。</p> <p class="ql-block">《守望十九连》天津知青1965年支边甘肃下乡40周年纪念文集(1965年—2005年) 2008年出版 自印书 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十一师农一团十九连80余名作者的150余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他们追忆了在甘肃戈壁滩上屯垦戍边辛苦劳作的苦辣酸甜。一群年轻的守望者们的苦乐年华及网络时代的两地书和班级留言选粹。</p><p class="ql-block"> 知青图书交流获得</p> <p class="ql-block">《梦断武陵山》知青好友赠送</p> <p class="ql-block">《闻喜插队知青》(1968~2018) 主编 史炳仁 (自印书 精装本)收到这本书使我有些吃惊,寄书的人我并不认识,也不知道对方怎么会知道我家地址的。后来才知道主编史炳仁是当年县知青办工作人员,他组织牵头出版的这本知青文集。他是通过北京知青姜成武给我邮寄赠送了这本文集。北京知青网姜成武站长,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通过这次他加了我的微信建立了联系。</p><p class="ql-block"> 闻喜县是我的老家,是主编在网络上联系的北京知青姜成武才找到我的。但是我下乡在呼伦贝尔草原,并没有到山西插队。通过本书的介绍了解北京知青在闻喜插队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又见昨日七星泡》七星泡农场上海知青编著 自印书 16开本 275页2005年3月出版。</p><p class="ql-block"> 本书107篇文章都出自当年七星泡农场上海知青之手。这些亲身亲历的回忆,南方与北方、都市与农村、上层与下层,知青与老乡,各色人等及各种生活交织在一起,加以动乱时世的风云变幻,留下了一部非常真实的时代印记。众多笔触的各番描写,可谓字字珠玑,篇篇精彩;其中:有热忱、有思索、有愤恨、有幽默、有感叹,展现了知青当年艰难坎坷而有泪有笑的人生,浸透着历史沧桑的沉重和我们踽踽前行的艰辛。它属于当年的我们,也属于当年的七星泡,应当载入七星泡农场的史册。从这个意义而言,《又见昨日七星泡》这本饱含真情的书,是上海知青返城多年后,我们群体向七星泡农场建场五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厚的心祭。</p><p class="ql-block"> 2006年七星泡农场天津知青赠送</p> <p class="ql-block">知青好友赠送</p> <p class="ql-block">《东方情深》知青好友赠送</p> <p class="ql-block">《岁月名山》编委会主编 自印书 2010年出版。16开本 356页。</p><p class="ql-block"> 名山农场坐落于黑龙江省罗北县。曾有京、津、沪、浙、哈等地知青及北大荒二代开发建设。这本文集,是各地知青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是一代热血青年在这片土地上抛洒汗水写就。文集中,字里行间看到知青们的行行足迹,花季年华里深深的思考。透露着对第二故乡深情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2010年天津知青石慎景赠送</p> <p class="ql-block">同时收到三本知青文集</p> <p class="ql-block">《曾经同饮一江水》刘晓航著 国际华文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发行。16开本 328页 20万字。定价40元,印数1500册。</p><p class="ql-block"> 本书简评:这部文集诚如作者自己所言,是他"人生的一个总结",在我看来,这部文集堪称"一个知青的自传",换言之,是一部自传体的知青文集。</p><p class="ql-block"> 知青作家刘晓航首先写的是作为知青的自己。他将自己知青生涯的生命之旅给以全程式的展示……,这部文集最感人之处则在于:作者一旦把自己置于知青群体之中、农民之中、同学之中、友人之中、亲人之中,他自己也被写活了,变得有血有肉,生动起来了。</p><p class="ql-block">中国关于知青的著作难以计数,刘晓航这部知青文集却有自己的特点,值得一读。因真实,就体现了自身价值。在知青文学的草堂里,它会有一席之位。</p><p class="ql-block"> 2012年 知青好友赠送</p> <p class="ql-block">《白桦林语》北大荒知青书馆赠阅</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文史资料》鄂温克旗知青好友赠送</p> <p class="ql-block">河北保定2021年六月的麦收季节</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16开 452页 31万字。定价76元。2017年8月第五次印刷。</p><p class="ql-block"> 出版说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从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3月中旬,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连载。</p><p class="ql-block"> 策划组织这个系列采访实录,主要是为了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他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这些重要岗位的历练,对他担当重任是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天津河北区图书馆赠送</p> <p class="ql-block">《岁月》——知青诗抄三百首(增刊版) 周天惠主编 2008年11月出版。自印书 16开 182页 6.5万字。 定价18元。</p><p class="ql-block"> "知青诗抄三百首"(增刊版)诗集,是《知青诗抄三百首》诗集的姊妹册,即弥补了上册的不足,又满足了知青战友的愿望。相信我们的这个微不足道的努力能够给读者带来喜悦与满足。</p><p class="ql-block"> 2009年哈尔滨知青赠送</p> <p class="ql-block">《我和我的知青部落》安育中著 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32开本 201页 16.7万字 印数1000册。定价21.8元。 </p><p class="ql-block"> 北京知青安育中以激情的笔触描写了下乡山西夏县北京知青的蹉跎岁月。他们都是有理想有独立思考的知青,下乡期间更是读书、写诗、积极学习农民的语言,学习农民的劳动技能,了解中华文明发源地那些古迹古文化。他们在社会最底层生活,经历从农民到工人到干部的过程,一路走过艰辛历程,终于凤凰涅槃飞天重生。</p><p class="ql-block"> 他在封底这样写:知青做为一段历史,已经淡出视野,但留下的却是沉甸甸的文化思考。人们正从人性化视角阅读着它……</p><p class="ql-block"> 2010年 图书交流获得</p> <p class="ql-block">《西眺烟云》田先瑶著 时代作家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16开本 681页 30.5万字。定价28元。</p><p class="ql-block"> 简介:《西眺烟云》所写的是武汉知青在新疆的故事。他们告别武汉和西去列车上发生的故事,支青艰苦创业,老战士的传帮带的故事,以及他们在逆境中成长和思考的心路历程。书中再现了那些令支青们难以忘怀的往事,那些永存记忆的故事,那些支青中的英雄人物,还有那些己经长眠戈壁大漠的逝者。天山情,战友情,各民族团结友爱之情,对新疆、兵团的恋情等等洋溢书中,读起来质朴感人,仿佛又让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支边青年在兵团屯垦戍边的岁月,是一段值得怀念的岁月,是一段值得追忆的年华,是一段值得珍藏的人生,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为了不让这一切渐渐湮灭在尘世之中,淡忘在有生之年,武汉支青们组织起来,动手写文章,动手编辑出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2012年下乡新疆天津知青赠送</p> <p class="ql-block">《梦随风万里》杂感集 北京知青林小仲著 自印书 2012年夏出版。32开本 610页。</p><p class="ql-block">前言节选:这本书的八十篇文章,讲述了我的难忘往事和见闻,也有杂感述评与随笔。内容多是纪实回忆,个别秩名报告文学章节,请勿对号入座,不妨当做虚构故事去看。书中收集的六十多首诗词是我人生的一段真实感受,这些有失格律工整的旧体诗词,多是我遥远知青岁月和现实观感的写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被人们称之为"中国老三届"的一代人,有现代生活中大起大落、独一无二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出生在建国初期,成长在红色年代,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十年文革狂澜……</p><p class="ql-block"> 1968年9月,与千万同龄人一起上山下乡。在北大荒,在呼伦贝尔,在黑龙江,我把自己九年的青春留给了那块难忘的黑土地。</p><p class="ql-block"> 2013年知青图书交流获得</p> <p class="ql-block">《岁月留痕》——知识青年在隆林</p><p class="ql-block">主编:吕进远 吴林林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出版。16开本 307页 28.3万字,定价49.8元。</p><p class="ql-block"> 出版代序节选:……不能忘记当年知青为那个时代所做出的付出和牺牲,更不能用另类的眼光去嘲笑知青当年真诚的信仰和献身精神。</p><p class="ql-block"> 本书在编排上,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力求图文并茂,增强直观性与感染力。我们谨以此书去缅怀那些知青逝去了的青春,献上心香一片,让知青的往事不再如烟。同时也想让人们知道,知青的特殊经历其实就是人生一本厚重的好书,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有故事的曲折婉转,有青春的满腔激情,更有生命的坚韧与磨炼。如今,在一个选择多元化的时代,一个人,一个民族,仍然需要坚韧! 2015年10月 吕进远</p><p class="ql-block"> 南宁知青闭公权赠送 2018年8月于广西南宁寄出。</p> <p class="ql-block">《广西知青真情录》广西知青真情录编辑组 自印书 2016年10月出版。16开本 524页 50万字。 插图38页,老照片247张。印数1000册。</p><p class="ql-block">前言节选</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知青写知青的书!</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当代人写当代事的书!</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凝聚知青作者心血的书!</p><p class="ql-block">这是作者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经历!</p><p class="ql-block">这是献给子孙万代的历史纪实!</p><p class="ql-block">《广西知青真情录》它原汁原味、翔实生动、感人至深;它没有假设,没有虚构,没有修饰,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追忆,一切都是真情的流露,一切都是那么纯真;它是历史的见证者,翻阅此书,会对那个时代的知青群体有个大概的了解。什么是知青?本书会给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较好的帮助。</p><p class="ql-block">《广西知青真情录》凝聚了集体的智慧、集体的辛劳、集体的创造力。故本书不设主编,更不搞"名人效应",只设《广西知青真情录编辑组》,编辑组名单排列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排列。在这里,不分原职位大小,不分文化水平高低,大家都是平等的,充分体现出知青应有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南宁知青闭公权赠送 2018年8月于广西南宁寄出。</p> <p class="ql-block">《开花的黄岗》安徽芜湖知青刘晓航著 中国文化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16开本 482页 43万字 定价48元。</p><p class="ql-block"> 本书是刘晓航教授55年以来,他40多本日记为素材写成的编年体的自传,记录了他下乡、选调、求学、工作的艰难曲折之路。</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上海知青转赠</p> <p class="ql-block">《宁波船王》宁波知青 王元标著</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16开本 248页 16万字。</p><p class="ql-block"> 这是宁波一位下乡北大荒农村,插队八年的知青、画家。他花了十年业余时间,写成这本十六万字的长篇纪实传记。</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父辈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描述了20世纪的一百年来宁波码头文化和港航史书。 记述了上世纪宁波码头从木质风帆船到万吨钢铁巨轮的百年巨变。宁波是继中国晋商、徽商后,近代又一"商帮"。</p><p class="ql-block"> 本书《宁波船王》的儿子亲笔记述父辈:苦难童年、少年拉纤、艰辛创业、建立船队、如日中天、助乡造船、远洋航梦等的真实故事。抗战胜利后,船公司率先复航三江。宁波解放后,公记轮船局又率先复航宁波。今日,上市公司"宁波海运集团"航运史中,有她一段前身。书中述写敬畏宁波三江之水和水利之重等内容,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2021年作者王元标赠阅</p> <p class="ql-block">《今夜有暴风雪》小说 梁晓声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3月出版,北京新华先锋出版科技有限公司发行。16开本 263页,26.1万字,定价49元。</p><p class="ql-block"> 出版前言节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现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策划了"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希望以文学的形式唱响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昂扬旋律。</p><p class="ql-block">本套丛书收录了近一百年来,描绘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与开拓创新,充分展现我国社会变革,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100部文学力作。</p><p class="ql-block"> 本书收录了作者梁晓声5篇知青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母亲”、“老师”。</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梁晓声,当代知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至今创作了包括散文、小说、杂论、纪实文学等在内的作品逾千万字。代表作有《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知青》等。2019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5日 梁晓声新书发布见面会购买并请作者签名留念</p> <p class="ql-block">《中国知青馆》 (185馆稿)今日出版社 2021年7月出版。主编王礼民、李玉棠。16开 813页 68.5万字。定价185元 。</p><p class="ql-block"> 本书搜集整理汇编了全国已建成的180个知青馆和有一定影响力的地面知青纪念物,它的出版为人们全面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知青馆保存的是知青历史,凝聚的是知青情感,展现的是知青的经历和精神。</p><p class="ql-block"> 2021年个人购买100元/本</p> <p class="ql-block">《“后知青时代”调查报告》主编朱胜镭 李亚飞 丘保华 中国文化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16开 537页 50万字 定价98元。</p><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后知青时代"是知青人继续奋斗、投身改革开放的出彩时代。在上山下乡运动50多年、知青返城40多年之后的今天,"后知青时代"文化也逐渐凝固成为历史记载。"后知青时代"文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本书共收录的20篇调查报告,基本覆盖了"后知青"的方方面面,勾画出了"后知青时代"斑驳陆离的文化概貌和恢宏壮丽的历史长卷。其中,有涉及表征"后知青时代"活动的面上主题调查,如对知青的组织、网站、图书、报刊、影视、歌曲、照片、美术、博物馆、平台资源等调查;有针对"后知青"社会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和不同人群的专题调查。另外还采撷了各地知青的部分研究成果。通过调查,可使社会更加理解知青历史,进而总结经验教训、启迪未来发展。</p><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赠阅</p> <p class="ql-block">《红柳花盛开的时候》杨雷 主编 自印书 2010年出版。原农二师塔二场上海知青亲历。32开本 361页 20万字。有彩页16张,其中刊录新老照片87张,忠实记录了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和魂牵梦萦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最后附录“塔二场“三十五团上海支边青年名录和英年早逝知青战友名录。</p><p class="ql-block"> 本书倾情述说都是那段时光的亲历者,他们这些灼热的文字仿佛把我们又带回到了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浩瀚的大漠深处,依然活跃着他们在塔里木农场的身影,大田里、拖拉机上、课堂上、医院里……仿佛又看到一群群小伙子和姑娘们嬉笑着,扛着坎土曼从田埂走来……</p><p class="ql-block"> 写不完的岁月,记不全的人生,讲不完的故事,燃不尽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2012年新疆兵团天津知青赠阅</p> <p class="ql-block">《无华岁月》——“我们的1966—1976” 林春芬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出版。16开本 266页 29万字。定价28元。</p><p class="ql-block"> 翻阅文革十年史,几乎所有的经典史书都在聚焦国家政要。本书则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现"文革"一代小人物自己的历史,这就是编者选文汇集本书的初衷。也许它不能进入大雅史堂,会像村野稗史般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但书中用平实语言娓娓讲来的真实的故事,书中带着历史印记的老照片,会像人们展示“文革”小人物们曾经年轻的人生光彩,向后人昭显他们曾经的存在。岁月留痕……</p><p class="ql-block"> 2007年知青好友赠送</p> <p class="ql-block">《回眸吾瓦》——上海支边青年回忆录(新疆建设兵团二师二十九团)二十九团回沪支青联谊会2009年7月出版。32开本 358页 24万字。成本价20元 印数2000册。</p><p class="ql-block"> 本书编后话:颤颤悠悠地捧起这本书,仿佛捧起一百多颗炽热的心。泪眼模糊地品味这些文字,酸甜苦辣,岁月留痕,留下的不全是伤还有许多值的留恋和玩味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干惯粗活的手和久违的笔墨,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涂抹出如此浓墨重彩的画卷,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的执着和他们长期的生活积淀。</p><p class="ql-block">这风格迥异、文风多变的文章,或洋洋洒洒数万字,或简简单单几句话,乃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是几十年风雨磨砺的人生感悟;是对逝者构缅怀、对生者的激励、对来者的警示。</p><p class="ql-block"> 2012年新疆兵团天津知青赠阅</p> <p class="ql-block">《迹》津 京 沪三地知青在凤凰网的聊天记录 2015年7月成书 自印书 32开本 312页 20万字。</p><p class="ql-block"> 本书以黑龙江兵团一师六十八团一营四连知青在凤凰网四连知青家园交流平台的聊天记录,几年来在这个平台上追忆北大荒的连队生活留下的文字。“迹”这本文集既是叙述人的心迹,也是我们这一代知青的路迹,也是网络文字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兵团天津知青赠阅</p> <p class="ql-block">2015年黑河知青馆天津巡展开幕式</p> <p class="ql-block">2023年夏在扎兰屯知青广场,知青纪念石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  天津档案馆“知青岁月展”预展座谈会(2013年7月)</p> <p class="ql-block">书架里的知青图书,一层放不下还需两层。</p> <p class="ql-block">《中国知青图书要目》</p><p class="ql-block">(1949年—2021年)主编:朱盛镭 陆亚平 李亚飞【编著】</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出版社 2021年10月出版 大32开 514页 50万字。</p><p class="ql-block"> 本书是一本介绍涵盖建国以来到2021年有关知青专题数目的工具书,它以国内外图书馆馆藏图书以及内部研究为辑录范围,按年份排序,按纪实、时政、学术、文学、文艺、教育、实用、综合等分类,提供知青图书的书名、编著者、编著方式、出版机构及体裁等信息。本书有6500多条知青书名和其他知青文献题录,为专家学者提供一些有用资料。</p><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赠阅</p> <p class="ql-block">《中国知青馆藏珍品录》2022年8月出版 中国现代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亚飞、王礼民、李玉棠。</p><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本书是《中国知青馆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的系列成果之一。</p><p class="ql-block"> 介绍的藏品来自33家知青馆和记录知青痕迹纪念馆的藏品,计122件。藏品的物件存于原馆,信息则列入《藏珍品录》。</p><p class="ql-block">每件实物的介紹由“藏品名称”“藏品照片”“藏品地址”“藏品描述”“藏品流传”和“人物简介”等六个侧写组成。</p><p class="ql-block"> 藏品产生的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文物的收藏、研究、展览与教育贵在真实,真实是博物馆的生命线,真相是博物馆最应追求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知青博物馆始终坚持把真实的收藏——无论是一般文物或珍藏文物,通过陈列展览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大众,完成知青文化,知青精神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赠阅</p> <p class="ql-block">《融雪》王晓东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书架里的知青图书</p> <p class="ql-block">《走出雁窝岛》——荒原印记续集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塞北江南词》林小仲著 自印书 32开本 290页。2022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 作者后记:“醉里挑灯看剑”我从这些年填词中整理成册,印成小书,馈赠亲朋好友。今年,现在这本修订合成为《塞北江南词》集终极版,了却集沙成塔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宋词,尤其喜欢苏轼、辛弃疾、王安石、岳飞、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人为代表的豪放词派作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p><p class="ql-block"> 现实生活中,摆弄文字并非易事,既要有文学功底,更要有思想见地,也需要规避言论禁忌,否则无法成书,但不说假话是我放言的底线。诗词需要形象思维的想象空间,雅趣托喻,解读或见仁见智,古诗词尚且如此,更何况我这些白话叙旧的长短句。</p><p class="ql-block"> 2023年 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踏雪留痕》福州八中66届高中毕业生回忆集</p> <p class="ql-block">收到《知青》杂志 和《知青年代》报。</p> <p class="ql-block">收到《瑞安知青》报</p> <p class="ql-block">2020年收到老辰光网《广阔天地 大有可为》专辑。</p> <p class="ql-block">《知青苑》青岛“知青苑“编辑委员会主办(2021年第一期)</p> <p class="ql-block">《知青苑》青岛“知青苑“编辑委员会主办(2023年第一期)</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在山东魏仕知青康养中心大酒店举行的知青图书交流会上</p> <p class="ql-block">阿荣旗北京知青石</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在阿荣旗北京知青纪念石留影。(天津和北京知青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杂志 “克尔伦通讯”编辑部成员每人一本,“爱辉日记”只能个别人给一本啦!</p> <p class="ql-block">《广阔天地 英雄远去》知青楷模 杨小沪纪念专刊。</p><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杂志社赠阅</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在重庆知青博物馆陈列室,前排左六是乌兰花。</p> <p class="ql-block">饭馆里的广阔天地~苏州某饭馆</p> <p class="ql-block">  《给我放“下河东”》一起强奸冤案始末 老鬼著 2011年出版。自印书 16开本 459页。</p><p class="ql-block"> 这是北京知青老鬼的书,析世事,具体透彻,笔笔有据;善解人意,形象鲜活,处处含情。他通过典型案例环绕冤假错案,描绘上世纪83年严打时代风貌,富有哲理,交代的一系列正反人物,鲜活生动。他似是不尽的黑暗中给世人送来一束曙光,昭示一个真理:人大多是善良的;天,总会亮的。同世上那些高人、伟人、大人先生办的鬼事,讲的鬼话相比,不如读老鬼的书,听他娓娓道人话!</p><p class="ql-block"> 2023年知青馆会议作者赠阅</p> <p class="ql-block">《三色土诗草》(1970~2021)</p><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王建国著 自印书 2021年11月出版 32开 165页。书中收录了他几十年所写各种体裁的140余首诗歌。林林总总,如珠玉散地,俯仰之间,随手拾来。</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建国赠阅</p> <p class="ql-block">三色土启示录</p> <p class="ql-block">《三色土启示录》上海知青王建国著 自印书 2021年8月出版 16开 231页。本书收录了作者二十年来的散文,第一卷为在《上海知青》杂志上发表的卷首语。借用刘晓航的评论:他的文字就像茫茫黑土地白雪皑皑的荒原上燃烧的篝火,这是北大荒知青和全国1700万知青心中燃烧的青春火焰知青一代已经日落西沉,但明天太阳照样升起。</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建国赠阅</p> <p class="ql-block">《爱辉日记》(1970~1978)上海知青王建国著 自印书 2022年8月出版。32开 342页。这是一本王建国在下乡期间写的日记,虽然记载的都是点滴小事,但都会对你感同身受。从头到尾你会发现他始终能让自己一颗年轻的心免于哀伤,苦中找乐,富有激情。</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属于王建国的私人日记,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一代知青的心灵缩影,为历史留下了一段真实记录,这就是编印出版《爱辉日记》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建国 赠送</p> <p class="ql-block">《奔腾》上海知青朱贻琯著 中国文化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16开 274页。本书为朱贻琯之纪实自传,记录了他几十年走过的路和取得的成绩。他1957年下乡到皖南山区,在数十年的工作中,不管是务农还是担任工作队员,不管是做农民还是做教师都能干一行爱一行,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任务。主动磨练自己,适应艰苦的劳动和频繁的工作调动,熟悉业务,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宽厚助人,获得多个单位的嘉奖与好评。</p><p class="ql-block"> 2023年上海知青朱贻琯赠送</p> <p class="ql-block">《黑土情》杂志社赠阅</p> <p class="ql-block">《黑土情》杂志社赠阅</p> <p class="ql-block">《回家》孙建宇 著 “黑土情”杂志特刊</p> <p class="ql-block">《黑土情》杂志社赠阅</p> <p class="ql-block">书架里的知青图书</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与重庆知青在一起合影留念。前排正中是乌兰花本人。</p> <p class="ql-block">给云南知青邮寄知青图书</p> <p class="ql-block">给各地知青邮寄知青文集</p> <p class="ql-block">给新右旗知青博物馆邮寄知青图书</p> <p class="ql-block">《十年耕耘 筚路蓝缕》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 编著 2021年出版。</p> <p class="ql-block">和北京知青老鬼在2023年内蒙古新右旗知青馆会议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3年中国知青馆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资料汇编 会议手册</p> <p class="ql-block">2023年新右旗知青馆建设与发展交流会</p> <p class="ql-block">捐赠证书 上海知青资料研究中心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文字 摄影:乌兰花</p><p class="ql-block">美篇配乐:最美不过夕阳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