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闲聊学校教育</p><p class="ql-block"> 首先,教育的对象不一定是人,也有可能是动植物及其他生物。我们只是在狭义上探讨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学校教育:人类文明共知共认的延续、传递、获取或变革。文化在其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明晰教育的发出者和对象。</p><p class="ql-block"> 学校教育的对象毋庸置疑:每一个国家政策规定的适龄儿童。</p><p class="ql-block"> 所谓发出者,大家最明确的是老师,这一点我认为没错。也在不停向我的同伴们传递:教书育人就是我们的本职,就像汽车厂的技工师傅,当一辆需要维修或组装的车辆开到厂里来时,我们作为师傅觉得想方设法去完成委托任务。作为车辆的主人,能懂点帮些忙是人情,若什么也帮不上也是本份。所以我们当老师能做的是,不断修炼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以应对不同型号不同要求的车辆。而不是总是推诿觉得车主不够给力。</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还有一个共知:每一个儿童背后的父母也都是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出者。虽然他们没有在学校直接参与教育,但生物遗传加上白加黑、五加二的教育形式,或者是家庭参与生命成长的环境影响,都决定了儿童在学校除了知识的接受,在思维认知、人际交往、处事模式等多方面源于父母的显性或隐性教育,父母也是教育的发出者。很多时候,潜移默化间的言行都对孩子们是“教育”,这个概念中不完全是家庭教育,也间接在参与学校教育。</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依照最新说法,教育是一个家校社的联动体,目标是以每一个适龄儿童科学度过童年生命阶段,能够身心健康成长,定位独特自我需求,习得个人与社会的融合需要的品质与能力,最终适应社会发展,完成向青年阶段自然过度。</p><p class="ql-block"> 近期,上海一家三口因为一份95分的试卷跳楼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那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当我们定位了教育的主体,也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就应该思考我们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个人认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施予教育,首先是培养在不同时代能正常适应社会发展与改变的自然人。观世界、知冷暖、有热爱、更有勇敢。我们所有的智育,目标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分数,而是所有儿童在获取分数的过程中严谨、认真、追逐、拼搏、接纳的品质。毕竟学校教育是阶段的,而形成的品质才能让生命受用终身。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生命的韧性培养,不能像竹竿进城门一样教条不懂应变,宁折不改方向。是要有正向的品行去向上发展,但也有坚毅的韧性去宽忍支撑。这是一种格局与视野的带领,使文化与文明的互融,而后才是生命和生命的接力!</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的教育是:温暖而有力量,宽广而又深沉,攀高不失柔韧,和合共生圆通。</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学校教育也因为人的变化而不断变更。这是一种积极的推进,向每个教育的发出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必慌张,潜心领会、用心钻研、精心实施,教育终会走向充满松弛感的和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