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保护地震遗址,也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文明寄托哀思、祭祀地震罹难者的场所,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以原唐山机车车辆厂原有铁轨为纵轴,以纪念大道为横轴,划分为遗址区、水区、碎石广场区和树林区四个区。园内除保留了唐山大地震遗址—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之外,还建设了纪念墙、纪念林、纪念广场、纪念水池、主题雕塑和地震博物馆等一大批纪念教育设施。</p> <p class="ql-block">唐山地震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p> <p class="ql-block">地震仪 中国地震局赠</p><p class="ql-block">生命之光</p> <p class="ql-block">地震纪念墙由五组13面墙体组成,每组墙长99米,全长500米左右,纪念墙高7.28米,代表7月28日。纪念墙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预示着逝者与生者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纪念墙上镌刻着唐山大地震24万罹难者的名字。这些名单主要按照罹难者生前所在的县、区,或者工作单位进行分组。他们的名字有的一家几口排在一起;有的和同事同学排在一起;还有一些年老者由于全家震亡,且受地震时统计条件的限制,无人能够回忆起他们的姓名,只能用某某之母,某某之父代替;一些刚出生的婴儿还来不及起名字,就用某某之子,某某之女代替。</p> <p class="ql-block">每年清明节和7月28日许多唐山老百姓都会来到纪念墙前献上一束鲜花,缅怀罹难的亲人。在纪念墙的北侧正后方是一片占地14万平方米的纪念林,主要用树表达生命和一种纪念意义,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p> <p class="ql-block">纪念墙的前方是占地3万平方米的纪念水池,水池中共散落有728块巨石,象征着7月28日。</p> <p class="ql-block">水池中有一个大型地震主题雕塑,长70米,宽20米,高11米。雕塑主要采用石材和青铜的质地,用写实的雕塑语言描写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自救互救的生动场面。</p>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28日一场7.8级强烈地震袭击了唐山,灾情之重,损失之举,为世界地震史上所罕见。幸存者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了一曲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壮举悲歌。</p> <p class="ql-block">1976年唐山所遭受的巨大灾难以及从毁灭到重生的艰辛历程,这组主题雕塑纪念24万震亡亲人,诠释唐山凤凰涅槃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失去亲人,肝肠寸断,</p><p class="ql-block">心如刀绞,悲痛欲绝。</p> <p class="ql-block">纪念水池中一棵地震前的老泡桐树默默的伫立在那里,用特殊的年轮记录下1976年这里发生的一切。旁边两根铁轨,由于地震的强烈颤动严重扭曲变形。</p> <p class="ql-block">纪念广场占地3万平方米,地面由黑白大理石铺成,可供上万人举行大型纪念活动,是公园为人们纪念亲人,凭吊逝者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唐山大地震之前的7月27日晚,我妈妈带着我和我哥坐上了去往山西忻县(忻州)的火车。次日清晨一觉醒来,部队招待所的人们纷纷打听我们如何“先知先觉”连夜逃出北京。直到这个时候,我们三人才知道当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大地震波及北京、天津等地。</p><p class="ql-block">震后两个星期,我妈独自回到北京家中,她打电话告诉我们家中一切都好,只是整栋楼里的人都住进了大院空地上的地震棚,未经允许不得回家。我和我哥则踏踏实实在忻县一直待到学校开学才回到北京。比起大多数北京人,我们的确幸运,没有过担惊受怕的日子,没有住抗震棚的经历,在忻县陀螺沟里度过了一个漫长而凉爽的暑假。</p><p class="ql-block">光阴如梭,弹指间40多年已过。今天游览唐山大地震纪念园,参观博物馆,站在纪念墙前面对素不相识的24万个姓名,我的心情很沉重。地震无情人有情,唐山市政府为罹难者亲人想得很周到,做得很到位,提供各种方式表达缅怀和纪念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p>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28日一场7.8级强烈地震袭击了唐山,灾情之重,损失之举,为世界地震史上所罕见。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当日18时45分在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情况愈加悲惨。大地震共造成24万余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7000多户家庭全家震亡。地形地貌、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功能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大地震波及北京、天津等地,有感范围达14个省、市、自治区,217万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万人民解放军舍生忘死、排险救人。五万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救死扶伤,运送物资,四面八方,捐物赠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重创后的唐山安然度过缺粮断水的绝境,顺速掀起恢复生产的热潮。到1986年,胜利完成恢复建设。展览通过大量影像、照片、景观模型再现了1976年唐山所遭受的巨大灾难以及从毁灭到重生的艰辛历程。</p> <p class="ql-block">序厅雕塑侧重表现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p> <p class="ql-block">地震博物馆展览分为四个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突蒙巨创地裂成殇——劫难篇</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举国救援共克危难——救灾篇</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患难与共百折不挠——自强篇</p><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凤凰涅槃惊羡世界——振兴篇</p> <p class="ql-block">极震区景观</p><p class="ql-block">极震区采用场景复原的形式,再现了极震区的惨烈震害情景。景观中的建筑有震毁的唐山火车站、开滦医院、开滦唐山矿、供电局等。</p> <p class="ql-block">李玉林飞车进京报告灾情</p><p class="ql-block">地震发生后不到30分钟,唐山矿前工会副主席李玉林等四人驾驶矿山救护车驶向北京,4小时后抵达中南海,将准确灾情报告给党中央,为党中央决策部署抗震救灾赢得宝贵时间。</p><p class="ql-block">当时,李玉林等人在中南海受到李先念、纪登奎、陈锡联、吴德、陈永贵、吴桂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建筑物震害</p><p class="ql-block">震前,唐山是一个抗震不设防的城市,大地震使极震区各类建筑物普遍倒塌,民用建筑倒塌损坏94.6%,造成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破坏</p><p class="ql-block">唐山地区历史上文化发达,全区保存有几十处年代不同、风格各异的古建筑,地震使唐山地区古建筑大多遭到破坏。</p><p class="ql-block">居住建筑破坏</p><p class="ql-block">震前唐山市居住建筑面积为894.1万平方米,地震中大量居住建筑严重破坏和倒塌,破坏率达到97.25%,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到惨重损失。</p> <p class="ql-block">地震参数</p><p class="ql-block">根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唐山大地震发证时间为,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6秒,震中位置在北纬39度38分,东经118度11分(唐山市路南区吉祥路一带),震级7.8级,震源深度11km,震中烈度11度。</p> <p class="ql-block">地表震害</p><p class="ql-block">地表破坏主要有地裂缝、地形变、山崩、滑坡、塌陷和喷砂冒水等。由于地下构造错动,牵引地表土层产生众多雁行排列状的裂缝,这些裂缝在极震区地表构成了约10千米长、30米宽的地表裂缝带,破坏力巨大。</p> <p class="ql-block">公共建筑破坏</p> <p class="ql-block">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拥有繁多的工业种类。地震中,各种工业建筑倒塌达70-80%,人员伤亡较多,设备损毁严重,给唐山市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创伤。</p><p class="ql-block">工业厂房破坏</p><p class="ql-block">工业构建物破坏</p> <p class="ql-block">地下工程破坏</p><p class="ql-block">人防工程破坏</p> <p class="ql-block">引水渡槽遭破坏</p><p class="ql-block">地表塌陷区宽3-5千米,深2.5-6米,长达25千米。</p><p class="ql-block">公路地裂缝,东侧路面(右)下陷1.5米。</p><p class="ql-block">大面积农田被毁;地面开裂;地表喷砂;冒砂堵塞机井。</p> <p class="ql-block">通讯设施破坏</p><p class="ql-block">唐山市区邮电建筑96%倒塌,设备损毁84%。唐山市通往各大城市的电话、电报以及所属各县的103条通信线路中断,北京通往东北各省的电话通信也全部阻断。</p> <p class="ql-block">铁路破坏</p><p class="ql-block">唐山地震区的铁路有京山、津浦、通坨、津蓟等干线和其他支线、专用线共100余条。地震造成铁轨弯曲,桥梁塌落,运行中的客车出轨,但未造成人员伤亡。</p> <p class="ql-block">桥梁破坏</p><p class="ql-block">唐山地震区内共有铁路桥梁300余座,公路桥梁100多座。破坏率分别达到24%和55%。桥梁因修复困难,成为震后交通恢复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生命伤害</p><p class="ql-block">唐山地震中,包括京津在内的所有受灾地区,共有242419人丧生,164581人受重伤,轻伤需治疗者达36万人之多,7218户家庭全家震亡,家庭解体的有15000多户,造成孤老1850人,截瘫3817人,孤儿4202人。地震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同样造成了严重创伤,造构成巨大而无形的灾害。</p> <p class="ql-block">公共设施震害</p><p class="ql-block">地震使城市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全市供水中断;36座变电站有34座受到损坏,发电能力损失30%;邮电通信设施也遭受巨大破坏,城市功能陷入瘫痪。</p> <p class="ql-block">波及京津</p><p class="ql-block">强烈地震使整个华北大地都在剧烈震颤,天津市处于烈度ⅶ度区,部分地区破坏严重,北京市处于烈度ⅵ度区,震感强烈。</p> <p class="ql-block">地震遗址</p><p class="ql-block">为汲取唐山地震教训,也为地震科研、工程抗震、城市建设及灾害学提供研究基地。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唐山市保留了七处地震遗址。</p><p class="ql-block">震后的河北理工学院图书馆</p><p class="ql-block">震后唐钢俱乐部</p><p class="ql-block">震毁的机车厂铸钢车间</p><p class="ql-block">唐山十中房屋(A)与屋基(B)水平位移1.2米。</p> <p class="ql-block">上图:民用电台</p><p class="ql-block">水准仪、<span style="font-size:18px;">雨计量</span></p><p class="ql-block">中图:地震中毁坏的钟表</p><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27日的挂历</p><p class="ql-block">收音机。大灾之后,收音机传达党中央亲切关怀和重要决策部署,鼓舞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下图:原丰南县宣庄高仕路家的大缸,在地震中缸底与缸体分离。</p><p class="ql-block">自制电风扇、手工制作鼓风机、<span style="font-size:18px;">塔尺</span></p> <p class="ql-block">唐山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p><p class="ql-block">7月29日上午,河北省唐山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成立,指挥部设在唐山机场,下设办公室、组织组、宣传、行政组、公交建组、保卫组、医疗卫生组、物资组、建房组、农业水利组等办事机构,统一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领导小组由河北省第一书记刘子厚、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北京军区副政委万海峰、北京军区副政委迟浩田、沈阳军区副参谋长韩鏖、河北省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马辉、省委副书记马力、省委常委谷奇峰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举国救援 共克危难</p><p class="ql-block">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山灾区极为关怀,果断决策,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急电全国火速救援,急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十万大军从北京、沈阳、河北等地日夜兼程赶赴灾区,抢险救人,清尸灭疫,安置灾民,在抗震救灾中立下不朽功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派来了医务工作者和邮电、基建、供水、供电、矿山救护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五万多人。同时大批药物、粮食、建筑器材和生活用品源源不断运到灾区。在满目疮痍的唐山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抗战抗震救灾斗争,描绘出一部人类与地震灾害斗争的悲壮史诗。</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某部舟桥部队装备(冲锋舟)</p> <p class="ql-block">慰问灾区</p><p class="ql-block">地震当日,党中央向灾区人民发出慰问电,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极大关怀,号召灾区人民奋发图强,重建家园。同时派出中央慰问团赶赴灾区。</p><p class="ql-block">7月30日,中央慰问团唐山分团到达唐山。</p><p class="ql-block">8月4日,中央慰问团到达唐山,看望灾区群众。</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抗震救灾行军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河北省军区、部分海军部队共十万大军星夜兼程奔赴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攀危楼,钻险洞,舍生忘死,抢险救人。经过日夜苦战,共抢救出被埋压群众16400多人,在抗震救灾中立下不朽功勋。</p> <p class="ql-block">震后第13天,解放军无坚不摧博山连在商业医院废墟下抢救出卢桂兰。</p><p class="ql-block">钢铁公司一位幸存者被救出。</p><p class="ql-block">解放军慰问伤员卢桂兰。</p> <p class="ql-block">医疗救护与防疫灭病</p><p class="ql-block">来自全国的283个医疗队,2万多名医护人员赶赴唐山灾区,夜以继日的抢救伤员。同时,将重伤员转移到外地治疗。防疫工作也迫在眉睫,清理尸体、杀灭蚊蝇、保护水源,清墟防疫工作全面展开。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历史奇迹。</p><p class="ql-block">上海医疗队用手电筒做光源抢救重伤员</p> <p class="ql-block">在帐篷中为伤员做手术</p><p class="ql-block">解放军医疗队为灾区产妇接生</p> <p class="ql-block">护送伤员去医疗队</p><p class="ql-block">解放军上门送医送药</p> <p class="ql-block">外转伤员</p><p class="ql-block">10万多名危重伤员经过紧急处理后,转运到全国各省市97个单位进行治疗,他们得到了极好的治疗和照顾。</p> <p class="ql-block">淹埋尸体</p><p class="ql-block">震后的几天,在道路边、空场地、废墟旁,到处都是尸体,人民解放军承担了清理尸体这项不寻常的艰巨任务。</p> <p class="ql-block">防疫灭病</p><p class="ql-block">为防疫灭病,共出动飞机140多架次,动用喷洒车31辆,喷雾器1900多架,家用小喷子5万多个,喷洒杀虫药剂数百吨,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出动防化消毒车进行消毒防疫</p><p class="ql-block">解放军在废墟上喷洒消毒药物</p><p class="ql-block">入户为群众接种疫苗</p><p class="ql-block">深入厂矿为工人接种疫苗</p><p class="ql-block">深入学校为儿童接种疫苗</p><p class="ql-block">培训赤脚医生</p> <p class="ql-block">救灾部队使用过的摩托锯</p>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央军委授予王彦修同志荣誉称号大会</p> <p class="ql-block">全国人民大力支援</p><p class="ql-block">地震发生后,铁道部、邮电部、水电部、商业部、卫生部、煤炭部、国家物资总局等部委迅速派出5万多人的专业队伍赶赴灾区。震后仅3天就运送各类救灾物资2000余吨,有力的支援了唐山的抗震救灾工作。</p> <p class="ql-block">繁忙的唐山空军机场</p><p class="ql-block">大批救灾物资运抵唐山机场</p> <p class="ql-block">大批救援物资运抵唐山</p><p class="ql-block">大批粮食和建房物资运抵灾区</p> <p class="ql-block">大量药品运抵灾区</p> <p class="ql-block">锦州铁路局医疗队赶赴灾区</p><p class="ql-block">秦皇岛市民为灾民伤员献血</p><p class="ql-block">北京救援队赶赴灾区</p><p class="ql-block">为灾区群众赶制食品</p> <p class="ql-block">妥善安置群众生活</p><p class="ql-block">震后整个城市断水断炊,幸存的几十万市民面临着饥、渴、伤、病的严重威胁。指挥部采取应急措施,首先解决灾民的饮水吃饭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问题。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有房大家住,这样的灾时共产主义生活一直持续到8月底。</p> <p class="ql-block">有饭大家吃</p><p class="ql-block">解放军为百姓做饭</p><p class="ql-block">解放军为百姓送粮食</p> <p class="ql-block">穿万家衣</p><p class="ql-block">全国各地运来大批救灾物资,按街道、按户发放炊具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使灾民的生活得到保障。</p><p class="ql-block">分发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领取救灾遗物</p><p class="ql-block">灾民领到过冬衣物</p> <p class="ql-block">住简易房</p><p class="ql-block">入冬前,全市共搭建简易房屋40多万间,基本解决了灾民的住房问题。以简易房屋为主体构成的简易城市,在新唐山十年重建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帮助老百姓搭建简易房屋</p><p class="ql-block">俯瞰震后市区新建成的简易房屋</p><p class="ql-block">大妈为盖简易房钉铁钉</p><p class="ql-block">挑拣废墟中可用的砖石</p> <p class="ql-block">欢送解放军</p><p class="ql-block">震后几个月,对于灾民和救援者来说都是最为艰难的,解放军与灾区人民相互支撑,平稳度过了震后饥渴伤病的危难时期。进入10月,大部分救灾解放军和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灾区,唐山人沿街欢送亲人解放军。</p><p class="ql-block">喜报:王继川在抗震救灾中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废墟上的指挥地震</p><p class="ql-block">地震使唐山市的党政机关和各行业领导机构遭到严重损失。但是,从废墟中脱险的地、市委各级领导干部迅速赶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组织力量抢险救灾,建立临时的党组织,在自救互救中发挥了核心作用。</p> <p class="ql-block">第一支抢救生命的队伍</p><p class="ql-block">幸免于难的人们从废墟中挣脱出来,迅速投入到抢救生命的战斗中。这些自发或有组织的抢险救灾人员,人自为战、楼自为占、街自为战、厂自为战……争分夺秒的奋战在灾区的每座楼房,每条街道。在最初的几个小时里,共有45万人通过自救和互救脱离了危险。</p> <p class="ql-block">抢修生命线工程</p><p class="ql-block">地震当天,全国各地的专业抢险队伍就陆续抵达灾区。铁道部和铁道兵系统组织4200多人抢修铁路,交通部组织4500多人抢修公路,邮电部组织1200多人抢救通信线路,供水、供电等系统修复工程也迅速展开,为抗洪救灾斗争赢得了时间,也为灾民生活提供了保障。</p> <p class="ql-block">不是亲人胜似亲人</p><p class="ql-block">危难时刻挺身而出</p> <p class="ql-block">特殊行业自救</p><p class="ql-block">大地震发生后,在废墟上那些手扒瓦砾、肩扛断梁、奋不顾身抢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人群中,有一些特殊身份的人,他们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在抗震救灾的特殊环境中建立了卓越功勋,赢得了世人的尊重。</p><p class="ql-block">银行、幼儿园、看守所、宾馆、精神病院。</p> <p class="ql-block">强烈地震震不垮 泰山压顶腰不弯</p><p class="ql-block">英雄的唐山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p> <p class="ql-block">震后一段时间,唐山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式的生活集体,一般由几户、十几户的人家自发的临时结合起来,主要生活用品和食品归整个集体所有,基本上过着“按需分配”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种大家庭成为人们共同的生命依托,帮助大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度过震后那段最艰难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患难与共,百折不挠</p><p class="ql-block">当时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和从废墟中挣脱出来的人们,构成了自救互救的有生力量。28日上午,约有20万人的救生大军遍布市区整个灾区,整个震区迅速形成了立体交叉抢救生命的战场。英雄的唐山人民经受了严峻考验,备尝艰辛,又以顽强的毅力很快恢复生产。震后10天出梅,14天并网发电,28天炼出第一炉钢。唐山人在大灾面前所彰显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藏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维护社会治安</p><p class="ql-block">地震后,社会治安、保卫、交通管理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人员伤亡和建筑物坍塌,导致公共财物失去了正常防范,社会秩序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脱险的各级领导干部、公安干警首先承担起保卫人民、保卫城市的职责,严厉打击坏人,维护社会秩序。</p><p class="ql-block">震后民兵巡逻</p><p class="ql-block">震后召开公判大会</p> <p class="ql-block">恢复生产</p><p class="ql-block">在抗震救灾同时,唐山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恢复生产。按照“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首先保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煤炭、钢铁、电力等行业,以及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恢复。农业生产、商业交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行业也迅速恢复。</p> <p class="ql-block">震后自行车厂露天组装自行车</p><p class="ql-block">震后塑料厂开始生产塑料薄膜</p> <p class="ql-block">农业喜获丰收</p><p class="ql-block">郊区农民补种禾苗</p><p class="ql-block">喜交爱国粮</p> <p class="ql-block">其他行业恢复生机</p> <p class="ql-block">在校师生整理地震废墟,重建校园。</p><p class="ql-block">8月12日唐山市邮电局恢复营业</p><p class="ql-block">8月4日《唐山劳动日报》复刊</p><p class="ql-block">河北矿冶学院冶金系部分幸存学生合影</p><p class="ql-block">9月初小学开始复课</p> <p class="ql-block">千余名旅欧旅美华人签名慰问唐山灾区人民的条幅,长12米,宽1.2米。</p> <p class="ql-block">精神救灾</p><p class="ql-block">大地震发生后,我们需要清除地震造成的物质废墟,来恢复我们的物质生存条件,同时,我们还需要清除地震造成的“心理废墟”,来恢复我们的精神生存家园。</p> <p class="ql-block">抗震简易房</p><p class="ql-block">地震后,英雄的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支援下,用苇席、油毡、砖石等极其简单的材料,进入冬前,共搭建了简易房屋40多万间,基本解决了灾民的住房问题。许多唐山人就在这样的简易房屋中居住生活了3~5年,有的甚至10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隆重表彰</p><p class="ql-block">为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全市人民取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鼓舞全国人民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中共中央对在唐山抗震救灾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p> <p class="ql-block">凤凰涅槃 惊艳世界</p><p class="ql-block">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正确领导下,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年快速发展”,一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重新屹立在渤海之滨!四十年拼搏进取,新唐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像一只涅磐重生的凤凰,让世界为之惊叹。</p> <p class="ql-block">十年重建</p><p class="ql-block">在基本安置好人民生活和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唐山从1979年开始展开大规模恢复建设,到1986年底恢复建设总投资43亿元,完成总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产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基本建成。</p> <p class="ql-block">十年振兴</p><p class="ql-block">基本完成恢复建设以后,从1986年开始,唐山果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迅速扩张。“七五”期间,唐山的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全国的步伐,“八五”期间,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到1996年抗战二十周年,唐山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经济的全面振兴。</p> <p class="ql-block">二十年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1996年至2016年,唐山经济进入了二十年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担当实干,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p> <p class="ql-block">新的起点 新的梦想</p><p class="ql-block">震后40年,经历了凤凰涅槃的新唐山,昂首阔步进入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阶段。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朝着“三个努力建成”目标砥砺奋进、坚定前行。</p> <p class="ql-block">绿色发展 美丽唐山</p><p class="ql-block">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空气常新、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的美丽唐山。</p> <p class="ql-block">转型发展 调旧育新</p><p class="ql-block">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产业发展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p><p class="ql-block">曹妃甸综合保锐区</p><p class="ql-block">中欧班列</p> <p class="ql-block">统筹发展 乡村振兴</p><p class="ql-block">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唐山样板”,全面提速城乡一体化步伐。</p> <p class="ql-block">唐山新体育中心</p><p class="ql-block">唐山市中医医院</p><p class="ql-block">唐山市第二医院</p> <p class="ql-block">唐山的五种精神</p> <p class="ql-block">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的追忆”这一理念。</p> <p class="ql-block">地震遗址为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建于1959年,建筑面积9072平方米,保护范围36400平方米。此车间分东、中、西三跨。东跨长150米、宽18米、高15.61米;中跨长162米、宽18米、高20.22米;西跨长144米、宽24米、高12.45米。地基为砂质黏土,杯形柱基,预制装配结构,重屋顶,砖墙。</p> <p class="ql-block">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的凤凰,昂鸣于渤海之滨,奋翅于冀东沃野。不去抚触历历在目的伤痕,怎能获得重生的信念和腾飞的翅膀?唐山地震博物馆记录历史,唐山纪念墙、纪念广场和纪念林祭奠亲人。唐山用真实和虔诚来诠释凤凰涅槃的神奇,这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更是民族精神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该遗址位于发震构造带北西侧约1公里,系“7.28”地震的宏观震中。烈度为Ⅺ度。三跨厂房仅留扭曲,倾斜的部分立柱,周边墙,柱全部倒塌,顶架落地。厂房南东处一砖砌烟囱,原高35米,地震损半,全高仅存19.1米。</p> <p class="ql-block">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然天行有舛,丙辰之岁降奇灾于唐山。是时地维崩解,城邑颓毁,家园瞬时夷为墟土,繁盛转目化作云烟,二十四万乡亲殁于瓦砾,七千余家庭阖门罹难。悲夫,母子骤然而别,夫妻遽然而散,白发诀英年之子,幼孤失双慈之怙,兄弟阴阳两隔,挚爱音信杳绝。斯人类之巨殇、家国之巨痛,海内同哀,全民共咽。</p> <p class="ql-block">我唐山人民临此灭顶之灾,显慷慨英杰之本色。冒余震之危、飞石之险,匍匐互救、扶危拯绝,慷慨舍身、义薄云天。幸赖中央关怀,举国支援,军民携手,同赴危艰,栉风沐雨,重整家园。抗灾之壮举惊天地,泣鬼神,谱就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饶、勇往直前之壮曲高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共唐山市委</p><p class="ql-block">唐山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二零零八年九月</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