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 - 杜巴广场

hhjjyu

加德满都河谷有三个杜巴广场:巴德岗杜巴广场,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和帕坦杜巴广场。<br>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意为王宫广场。马拉王朝第六代国王亚克希·马拉1482去世后,三个王子自立为王,在这块不大的地方各自修建王宫广场。<br>随后的年代里,在王宫周边又修建了各种神庙。<br>现在,杜巴广场成了尼泊尔文化、建筑、艺术的顶级组合,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r><div>这次参观了前两个杜巴广场。<br></div> 巴德岗杜巴广场(Bhaktapur Durbar Square),是老大王子修建的。被称为 “露天博物馆” 。<div>巴德岗最繁华的时候,杜巴广场有99个庭院王宫庭院,172座神庙,和172座朝圣者的休息所。<br></div> 左面宫殿的三层阳台,有55扇窗户,称55窗宫。窗户上面精雕细琢,是尼泊尔木雕艺术的代表。<div>55窗宫前面广场上耸立着国王布帕廷德拉·马拉Bhupatindra Malla的立柱像、巴特萨拉女神庙,和加德满都最大的铜钟塔莱珠大钟。<br></div> 55窗宫左面,是著名的黄金大门(Lu Dhowka,Golden Gate)。门不是很大,但金碧辉煌,门楣及两侧许多精美的雕刻。 金门旁的守卫真是荷枪实弹。 广场的一侧是湿婆神庙。<div>这座庙大约已有3500年的历史,也是历经劫难后重建,由Lahore王国的王公捐献了800公斤的黄金为寺庙高十几米的塔全部镀金。因此,也称为金庙。</div> 广场的另一面,55窗宫的前面有两座神庙。左侧有围廊。<div>广场上正在举办国际象棋比赛。男女老少齐上阵。</div> 右面这座法希得噶神庙建造在六层红砖基座上,是一座印度式建筑,供奉着湿婆神。神庙的阶梯从下往上是大象、狮子、公牛雕像。 窗宫正前面这座白色的湿婆神庙,阶梯上有五层雕像。<div>神庙阶梯的雕像,各个神庙都不相同。</div><div>这个第一层雕像是一位妇女,右手牵着一个孩子,左边依偎着一只狗,颇有特色。</div> <div><br></div> 这个角度看广场,有一种雄伟之感。 围廊上的神龛。门框上精美的木雕。 尼亚塔波拉塔(Nyatapola Temple),又被称作五级塔,高约30米,是加德满都谷地最高的佛塔。这座尼泊尔建筑风格的神庙,是一座供奉吉祥女神(Siddhi Lakshmi)的庙宇。<br>登塔石阶有五组雕像 - 金刚、大象、狮子、狮身鹫首怪兽,最上面是辛格希尼(Singhini)和巴希尼(Baghini)两位狮虎女神。据说每层塔基雕像中所刻画的神物都比下一层的力大10倍。<br> 登塔台阶非常陡峭。上塔容易下塔难。 狮身鹫首怪兽和女神雕像。 从塔顶俯瞰陶马迪广场(Taumadhi Square)。 这座路边的尼泊尔规制神庙,虽然规模不大,却也是中规中矩。<div>石阶雕像,伞形塔顶,精美木雕。</div> 在许多寺庙前,都有水池,供人们在祈祷前沐浴。水池在地面以下3—5米,周围建有半米高的围墙,大多由红砖砌成,池底由花岗岩铺成。墙壁上排列着雕刻精美的水龙头,有的还装饰有狮子、蛇等石雕动物。清水常年不断。<br> 2015年的大地震,让加德满都损失惨重。各种建筑几乎全部受损,大半倒塌。现在看到的这些神庙,都是后来修复的。 <div>这座神庙即将修复完工。</div> 巴德岗陶器广场。这里生产和销售各种陶器。 广场区域神庙和民居混杂。许多民居院落中设有庙宇。 当地居民在神庙门前休息,悠然自得。<div>感觉在广场上游客人数没有当地居民多。</div> 达塔特拉亚广场。颇显清净。<br>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创造神大梵天、保护神毗湿奴、与破坏神湿婆。毗湿奴和湿婆神庙随处可见,而梵天神庙却很难见到。<br>达塔特拉亚神庙(Dattatraya Temple)是尼泊尔唯一一座供奉三位一体神-达塔特拉亚的庙。<br>这座庙宇历史悠久,1427年由当时的国王亚克希亚·马拉(King Yakshya Malla)所建,与55窗宫同一时代。 广场一侧的这排建筑,右边好像还是老物件。<div>现在这里都是工艺品商店,咖啡店和民宿。</div>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是第二个王子所建。在这片不大的地方,建有五十多个神庙。因此称作“寺庙之城”。<div>走上一段不长的街道,就看到正对着路口的独木庙(Kasthamandap)。这座三重屋檐的寺庙据说是用一整棵婆罗双树取材建造而成的。这是加德满都谷地最古老的建筑,加德满都的名字也源于此。</div> 哈努曼多卡宫(Hanuman Dhoka),始建于13世纪,大部分建筑建于17世纪。宫殿大多数为红砖结构,上面有高耸的形状各异的塔殿。<br> 木雕花窗与屋檐下斜柱上的木雕人像制作的极为精美细腻。 <div>王宫前面的巴山塔布尔广场,小摊贩们在销售各种工艺品。</div> 哈努曼多卡宫西侧的白色建筑,是巴斯塔普宫( Basantapur Durbar)。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西式建筑,修建于1908年。与杜巴广场上众多 尼泊尔 传统的“纽瓦丽风格”宫殿、神庙形成鲜明反差。 巴斯塔普宫的欧式王宫大厅。恍然是来到了法国。 游行队伍经过王宫。 杜巴广场上最宏伟的建筑塔莱珠女神庙(Taleju Temple)。这座神庙建于一个12层方形底座上,高达35米。 与塔莱珠女神庙相邻的一座小庙。<div>门口有英文的标牌“SHREE TAVADEVI TEMPLE"。</div><div>这里的神庙与宫殿,有标牌的极少,有英文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搞清楚它们的名字,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div><div>可惜的是,这个庙的英文名字找不到中文的翻译。</div> 从这个庙里看塔莱珠女神庙。 玛居德瓦尔神庙 ( Maju Deval)是九底三顶的塔庙。主供神是湿婆。建于1690年,由布帕亭德拉•马拉国王之母倡建,故而俗称“太后庙”。<br>左方是迪路迦摩罕纳拉扬神庙。 在玛居庙的高台上,可以俯瞰王宫的塔楼和塔莱珠女神庙的塔楼。近处是湿婆·帕尔瓦蒂神庙(Shiva-parbati temple )。<div><br></div> 湿婆-帕尔瓦蒂庙门口蹲着两个巨大的石狮子,正上方屋檐下白色的雕像,是湿婆和帕尔瓦蒂两夫妇。 颇有特色的一对。 湿婆-帕尔瓦蒂庙旁边的基纳拉扬毗湿奴庙,还是一堆废墟。 纳拉扬神庙台阶上休息的人与狗。 纳拉扬神庙前,跪着雕刻精美的石像,是一种鹰头人身的金翅鸟,名叫迦卢荼(Garuda)。<div>背后是独木庙。</div> 独木庙门前休息的人。 花枝招展的三轮车在这里待客。 纳拉扬神庙的南面是库玛丽女神庙(Kumari Bahal或kumari-Ghar),又名活童女神庙。为三层佛教寺庙建筑。<br>库玛丽女神庙内居住着尼泊尔的库玛丽活女神(kumara Devi)。 院中四面都是红墙木雕。 外国人只能进到院子里。左下角有中文的提示。<div>每天库玛丽会定时出现在三楼的窗口几十秒钟。</div> 拜拉弗大型浮雕(Kal Bhairav),头戴宝石和头骨制成的头冠,白色眼珠及犬齿暴突,几只手分别持有宝剑、斧头、盾牌和头骨,脚底还踩着一具尸体,这座神像是湿婆神最恐怖的化身。 这座神庙就与居民楼相邻。 大树下面的石窟里供奉着菩萨。 这个老人在这里坐了许久了。 普拉塔普·马拉国王的雕像。<div>尼泊尔的国王比较辛苦,都是立在室外高高的柱子上。而且还是拉家带口。</div> 广场上的鸽子是一大亮点。 几乎要有密集恐惧症。 可以购买鸽食投喂鸽子。 博达哈大佛塔(Bodhnath Stupa),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 8 公里。塔高38米,直径100米,是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br>佛塔最早建于公元5世纪。 博大哈佛塔一共五层。第一层是复钵状半圆形结构,象征着水;第二层为方形,象征着地,东南西北绘有4副眼睛,寓意佛眼,表示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之意;第三层为三角形结构,又分13级,代表火;第四层如华盖,象征着气;最顶层为螺旋形结构,寓意“生命的精华”。<br>佛塔之下有一圆形基座,基座外壁内凹 80 个壁龛,每个壁龛内均有佛像一尊。圆形基座之下还有3层宽阔高大的白色石砌基座。 可以上到基座,需要脱鞋。 塔的另一面,有菩萨守卫。 日落。 入夜。 金碧辉煌的塔顶和飘扬的经幡。<div>经幡有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红色为火﹑蓝色为天﹑白为云﹑绿为水﹑黄为地。<br></div> 塔边有一个小塔。人们在这里祈祷。<div>地上排列着床板,上面覆盖着塑料布。祈祷时把布揭开。<div>不知道这些床板是共用的还是专用的。</div></div> 围着塔基的墙上,壁龛中是转经筒。 入夜,依然人流如织。分不清游客和信徒。<div>这里是佛祖释迦摩尼的出生地,因此每天都会有众多的佛教信徒不远千里从全世界来到这里,顶礼膜拜。<br></div> 入口检票口。只有外国人需要购票。 斯瓦扬布纳特寺(Swayambhunath),又称四眼天神庙。与博大哈佛塔规制一样。 宛如画中 进入山口就是满目白塔和菩萨。 <div>这里以猴群而著名,故称之为“猴庙"。</div><div>各色各样的猴子不怕人,亦不扰人。</div> 独立洲头 高低有致 阿弥陀佛 相亲相爱 立地成佛 瞧这一家子。 成群结队 与鸽同舞 一起留个影 猴子观海 这里是俯瞰加德满都的最佳观景台。 远山 上山之路 随处都是小庙 唱经的老人 上下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