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优秀主持人】江苏连云港高中杨占平</b><div>尊敬的黄上庚校长、滚动快速作文的家人们: <br> 大家晚上好!</div><div>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很高兴2025年元月在这里和大家相聚,聆听方利贞老师的快速滚动作文讲座。我是本次讲座的主持杨占平,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虽已退休,仍然关注语文教学改革。多年前就了解到快速滚动作文研究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很多老师在黄上庚校长等专家的引领下开展实验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浙江省台州市永宁中学方利贞老师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div> <b>方利贞,浙江省台州市永宁中学高级教师,台州市师德标兵,黄岩区优秀教师,灵石中学先锋党员,优秀班主任、质优教师,“语文报”杯金牌指导老师,市征文优秀指导老师。潜身乡村教学29年,有20多年的班主任教学经验。多篇论文发表,多篇课题市结题,做过多场免费快速滚动作文教学直播,是在快速滚动作文教学路上不断创新的探究者。</b><div><br></div><div>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方利贞老师闪亮登场,聆听的同时期待您的积极参与!</div> <div><b>【优秀主讲老师】浙江台州方利贞</b></div>“冬日凝霜映寒梅,银装素裹诗意开”,寒霜看似无情,可她又深情款款,你看,霜下的麦芽儿正破土,霜打的菜更香甜,同样经霜的滚动课堂更精彩。很开心与家人们一起聊聊咱们的滚动快速作文,希望今晚的分享,能让你的课堂亦如凝霜的红梅,惊艳无比。<div><br></div><div>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很感谢在师父黄上庚校长的催促中,让我的滚动课堂越滚越丰富,越滚越有滋味。你看我都连滚带爬,滚出了那么多讲座:<br>《且将新火试新茶——红楼梦任务滚动教学初探》<br>《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滚动作文在阅读课堂的妙用》<br>《剥茧抽丝,幽洞探微——滚动议论文之材料分析探究》<br>《万象为兵,“星河”共滚——校园辩论赛夺冠背后的教育启示》<br>《家校“共滚”,是教育的双轮驱动》<br>今天又能添上一笔,那是多么的有成就感。今晚我主讲的题目是:概念界定,赢在议论的起点——一节滚动快速作文示范课的始末。</div> 缘起:课后我们又开始聊起上课该怎么上?同僚们苦恼唱独角戏的日子,学生上课不发言,叫一下才动一下,不叫就沉默不语,有些简直把自己当成了空气,老师的水平是日益精进,可不知道学生学进去了,还是没学进去。本人依然主张学生讲为主,并且大谈学生主讲的好处,其他老师说,那你就呈现一堂原始的课堂给我们看看,你是怎样让学生讲的。那我想就上一节滚动快速作文示范课吧。原始呈现,自己也能评估一下刚组建的班级能否持续进行滚动快速作文训练。<div><br></div><div>自从第一次叫他们写议论文被我发现他们简直是不知道何谓议论文,要么思维混乱,要么只举几个例子就算是议论文了,要不就是连材料都没有,真的被我看中的寥寥无几,于是我就狠心地写了一个月的作文,每星期布置,每星期抽写得好一点的同学展示,可真正让学生课堂当堂写确实还是第一次。一冲动就接受了这样的任务,其实心里没有多少底气的,因为这个班级原来我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没几个,即使有,也不是以语文见长的。可我记得师父黄上庚校长跟我提起过,上滚动作文越差的班级越好,你看到他们快速的进步不就是你的正想得到的吗?上就上呗,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尝试。</div><div><br>既然接受了这样的任务我得尽量做好事先的工作,尽量规避失败的因子。只要我把预备工作做好,哪怕上课失败也问心无愧,失败也是一种进步。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准备。</div><div><b><br></b></div><div><b>一、选取概念界定训练,精雕细琢议论文</b></div>经过一个多月的魔鬼训练,学生议论文的框架基本上可以自己搭建。而内里还是粗糙不堪,需要精雕细琢。再说一节课40分钟,也不可能让听课老师看学生写一节课的作文。<div><br>而近几年以概念为主的任务型材料作文还是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从2022年以来,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趋向于考查学生的“二元思辨”甚至“多元思辨”能力。不难发现二元或者多元思辨实际上就是在将两个或多个核心概念阐释清楚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其中的关系。</div><div><br>那就选概念界定为本节课的突破点。</div><div><br></div><div>一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常有一两个词语对全文的思路起统领作用,这一两个词语就是文章的核心概念。那么为什么要对概念进行界定?</div><div><br></div>首先,确定核心概念是审题立意之根本。合理界定和解说概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辨析是逻辑阐述的起点。很多同学在提出观点后,将提供的材料抛之脑后,一味罗列事例、引经据典。文章一味的堆积材料,减弱了作者的思维推理,就缺少论证的力度。而概念界定,可以纠素材堆积之型,避免对概念的解说似是而非、模糊不清、前后不一。立思维,明观点。<div><br></div><div>其次,确定核心概念不易偏题。在短短的一篇议论文中,如果不将概念的内涵加以明确地界定,写作中极易造成中心不明确,甚至“偷换概念”。大凡作文题,其中都有一两个核心概念,只有把这些核心概念的含义弄清楚了,才算真正地审准了题意。否则,就会偏离题意。<br><br>再者,有助于提高议论文的理论深度。对材料中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注重向内挖掘,始终紧扣写作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事论理。会使立意新颖、深刻。坚守“文章合为时而著”之正,将个人的价值观念与时代理念有机结合,写出对生活、对文化的深层认知,贴合时代主旋律,体现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br><br> <br><br></div> <b>二、贴近生活情境题,有理可辩显神通</b><br>接着开始选题,选什么题材好。据班级学生现状看,大多同学在家沉迷游戏不能自拔,一遇问题退避三舍,缺少主动性,而且在家里个别同学更是肆无忌惮,不管家境如何大多家长都选择富养孩子,都坚持“自己苦点没事,不能苦了孩子”。这样的理念培养的孩子娇纵任性、冷漠自私、不知感恩,吃不得苦。你看看现在社会上干苦力活的都是中老年,很少有年轻人是手艺人的,长大高不成,低不就,靠着父母“养老经”养着也心安理得。长此以往,结果可想而知。<div><br></div><div>无意中看到了这样的题目:<br>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br>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的同学们写了回信,他在信 中指出:“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自找苦吃”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 一篇文章。 <br>要求: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br>这不就正合我意。此题贴近学生生活,又紧密结合乡土中国的现状,在孩子们心中种一棵吃苦耐劳的种子,何尝不可。</div><div><br></div><div>曾经给孩子们读过老一辈“没有硬吃”的文章,我想对比思维一定会有话可说。</div><div><br></div><div>附文:</div>“没苦硬吃!”25届三位一体面试热点话题预测<br>背景:暑期档电影《抓娃娃》作为一部探讨教育的片子,颇受市场欢迎,电影中,富豪老爸自有一套“育儿经”,他认为“孩子不吃苦,成才不可能”。为此,他在孩子不记事时便启动穷养计划,将“没苦硬吃”的育儿策略演绎得淋漓尽致。<div><br></div><div>前段时间,两位老太太的故事走红网络。一个是在地里捡了40斤小麦,累到住院半个月;另一个是子女花费5000元路费回家帮她干农活,结果收成不够路费一半,老人还累得住院了。“老一辈主打一个,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没病我找病,有病我硬扛。节约三五块,多花三五百。”网友一番总结,引发广泛共鸣,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家老人令人啼笑皆非的“吃苦”故事。对此,请你谈谈对“没苦硬吃”的看法。</div><div><br>“没苦硬吃”这一现象,在老一辈的故事中尤为明显。捡麦住院、帮农活亏本等例子,看似是“有福不享,没苦硬吃”,实则反映了老一辈人对勤劳、坚韧和责任的坚守。然而,这种坚守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是否还适用?是否真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没苦硬吃”在某种程度上,它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坚韧和对责任的承担。纵览老一辈“没苦硬吃”的行为,背后的指向其实很明确: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许多老人成长过程中物质条件匮乏,深知生活不易。即使如今物质条件早已充裕,但依然延续着过去的印记和惯性。然而,当这种“吃苦”变成了一种无谓的坚持,甚至成为一种负担时,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其价值。</div><div><br></div>何为吃苦?对于“苦”的定义与父母一代有所不同。在年轻一辈看来,40℃的天气不开空调却靠手摇扇子、出门能开私家车却非得走一两公里再去坐公交车等,肉体上的“自虐”是“没苦硬吃”;而在父母眼里,没有学习或工作任务,依旧通宵熬夜,这样有觉不睡才是“自找苦吃”。<div><br></div><div>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没苦硬吃”在某种程度上,它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坚韧和对责任的承担。纵览老一辈“没苦硬吃”的行为,背后的指向其实很明确: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许多老人成长过程中物质条件匮乏,深知生活不易。即使如今物质条件早已充裕,但依然延续着过去的印记和惯性。然而,当这种“吃苦”变成了一种无谓的坚持,甚至成为一种负担时,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其价值。</div><div><br>何为吃苦?对于“苦”的定义与父母一代有所不同。在年轻一辈看来,40℃的天气不开空调却靠手摇扇子、出门能开私家车却非得走一两公里再去坐公交车等,肉体上的“自虐”是“没苦硬吃”;而在父母眼里,没有学习或工作任务,依旧通宵熬夜,这样有觉不睡才是“自找苦吃”。</div><div><br></div><div>但是,成长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总教育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那么,我们到底该吃什么样的苦?真正的吃苦,不是徒增肌肤之痛;不是被动“无效吃苦”;也不是盲目“自讨苦吃”。苦难本身并没有正向价值。如何面对苦难,在困境中磨砺出自制力、抗压力、情绪管理能力等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div><div><br></div>老一辈也曾经年轻,而年轻人也终将老去。不同年代吃苦的方式不同,对苦难的感知也在变化。无论哪一代人,无论身处何处、面临何种环境,拥有承受苦难的坚韧与毅力,依然是我们需要具备的一种宝贵品质。我们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在教育上,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追求坚韧和独立;在生活中,应提倡合理分配资源,避免无谓的“吃苦”。同时,社会也应提供更多元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让人们有更多选择,而非一味追求“吃苦”。吃苦光荣,享受也不可耻。<div><br>有此铺垫,相信他们不至于无话可讲。贴近生活的情境题,学生有理可辩方能各显神通。</div> <b>三、精心设计学案,妙改滚动作文模板</b><br>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仅仅只有相类似文章的加持还是不够,学生还不知道怎样界定概念呢?这就需要老师的介绍,如果都在课堂上介绍,半节课都不够,学生的主体性根本体现不出来,这样让任务提前,方法介绍同样也可以提前告之。于是我在网络上找了许多概念界定的例子然后打印出来提前几天就发给了他们。又考虑到能在上课的时候能让学生即时模仿,我把其中的方法巧妙得融合进黄上庚师父的作文模板里。<div><br></div><div><br></div> <b>这样的模版设计精妙无比:</b><br>1.评价量表给评价学生评价的角度,不至于因为紧张而无话可说,也拓宽了学生评价的范围,多角度评价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懂得评价自己的文章,才可以写好自己的文章,片段训练也是如此。<div><br>2.设计片段训练作文模板,在间隔处设计本次作文方法介绍,能够让学生随时模仿,给基础差的同学有章可循,不至于无从下手。</div><div><br>3.设计学生评价等级,也设计老师评价等级,方便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做出即时的回应,或者老师提前做出评价,本组同学能快速地进入评价环节。</div><div><br>相信老师的精心设计不仅会感动你自己,也会感动你的学生,让学生慎重对待。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相信学生也会全力以赴。</div> <b>四、拨动学生心弦,课堂共振助波澜</b><br>课堂写作最忌讳拖拉,到最后就以写不来为借口不写了,有的课堂就不了了之。课堂没有好的成果怎办?除了没办法的办法,先自己写好备用。我也常常这样干的,这次的展示课却让我发现如果你的课堂拨动了学生的心弦,确实能与你同频共振,并且收到意外的收获。<div><br>如何避免此情况的出现,我对小组分工做了严密的安排和部署。请看:</div> 这二张表格的设计是有目的的,第一张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写作,并做好时间统计,以组为单位,评为蜗牛组的成员需要上台谈感想的。要求向优秀组取经,整个操作下来,发现同学们都是能够完成的,因为字数不限制,只要写出来就行,门槛先低些,让每位同学都能动笔。第二张表格是让每组同学各尽所能,把本组最优秀的一面呈现出现,这就需要通力合作。这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调皮的孩子也是喜欢表现自己的,哪怕给他上台进行技术支持,他们也能学到很多,因为近距离接触,他一定比在座位上被动的听效果要好得多。<br>此次示范课更让我明白相信孩子是上好课的前提。 <b>五、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进惊四座</b><br>在教学环节,是最考验老师的心理素质的,一般我们就怕自己没讲清楚。在二6班,我详细的介绍了概念界定的益处和方法,足足讲了15分钟,学生铺写20分钟,结果只展示了一组就结束了,虽然学生迫切地想展示自己组的成果,结果没时间了,学生为主无从谈起,真是啪啪的打脸。在高二2班,我调整了情绪,快速地讲明概念界定的方法,一笔带过概念界定的好处,我想好处在学生的展示中就可以表现出来了,不必多此一举。时间调整为老师主讲10分钟,学生铺写20分钟,学生展示10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在展示环节评价的同学只选择一位,这样操作下来,竟然把八组都展示出来了,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写作时,其实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创作的,学生铺写有些下不去手的时候,老师给个提示;当学生反向立意的时候,来个拨乱反正;而写到一定程度老师穿插着快速打出优秀的作品,那是对本组同学的鼓励,也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那种群情激昂的场面我确实深切的感受到了,滚动快速作文的魅力。<br><br>当一位同学读完自己的作品,然后傻傻地站在那里说,“老师——我觉得——我啥都没干,怎么就优秀了!”然后本组同学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他才如梦初醒地走下讲台,一脸的欣喜,那种从内心荡漾的喜悦像花开一样。 <br>滚动快速作文的示范课结束了,我们都兴高采烈地沉浸在快乐作文的余韵中。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其中还吸引了高一年级段的老师,跑过来问我,你滚动作文滚到几次了。我说,正在滚第一次啊,刚组建的班级呢,她说你的学生也真是太厉害了。我想这个厉害的评价就是对我最好的肯定。学生厉害才是最至关重要的,哪怕让老师低到尘埃里都值得。而成功的滚动作文也是对老师各方面能力的考验:亲和力、组织能力、临场指导能力,同时也是对老师各种素质的提升。而双向奔赴的课堂能催生冬日里寒梅的花开,双向奔赴,不只是师生距离的缩短,更是思维的碰撞与提升。双向奔赴的滚动快速作文,是我毕生追逐的星辰,是心与心的共舞,是一步就是山川大海。 赞黄上庚校长<br>赞扬声里育贤忙,<br>黄卷青灯寄热肠。<br>上善情怀凝大爱,<br>庚星璀璨映黉堂。<br>校园焕彩文风盛,<br>长志如磐德韵彰。(徐茂玲) 方老师,您的滚动快速作文示范课堪称惊艳!学生们课后习作突飞猛进,佳作频出,获得老师们高度赞誉。这堂课不仅考验您多方面能力,更见证了您与学生的双向奔赴。在思维碰撞中,您引领学生成长,愿您在这充满魅力的教学之路上,继续追逐星辰,收获更多美好。(苏华)<div><br><div>破阵子·赞方师滚动作文<br><br>网上交流璀璨,<br>作文滚动新篇。<br>方氏才情燃热血,<br>学子文思涌碧泉。<br>墨香四海传。<br><br>妙语如珠洒落,<br>匠心独运非凡。<br>引领学风开境界,<br>培育桃李绽满园。<br>功绩映碧天。(张俊奎)</div></div><div><br></div><div>一堂好课,无疑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它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成为一场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在这堂课上,方老师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者,而是引导者与伙伴,与学生一同探索、发现、思考。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与教师在知识的海洋中并肩前行。这种双向的奔赴,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递与深化,更激发了思维的火花,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让我们明白,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与点燃,而非简单的填充与灌输。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共同书写着成长的篇章,共同追寻着知识的光芒。(谭瑶)</div><div><br></div><div>赞滚动快速作文示范课</div>滚动作文课毕时,余欢满溢意迟迟。<br>众师皆赞才情显,高一同仁问滚期。<br>吾语初行新组建,生能出色获佳辞。<br>生贤便是师之耀,纵入尘埃亦觉值。<br>课验师能多面力,亦提素养展风姿。<br>师生奔赴如冬蕊,思维相击韵更奇。<br>此课永为心内梦,共舞心光映浩池。(徐茂玲)<div><br></div><div>颂方师妙课<br> <br>方师授课绽奇光,滚动文思韵绕梁。<br>引导精当开智路,激发踊跃著华章。<br>课堂互动才情显,桃李芬芳意气昂。<br>此境宛如春日景,教途熠熠永流芳 。(苏华)<div><br></div><div><br></div></div> <b>山东优秀校长郭志军校长的点评:</b><br> 这份讲座详细记录了方利贞老师一节滚动快速作文示范课的全过程。开篇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冬日课堂的精彩,接着阐述了开展这堂课的缘起,即为解决学生上课不主动发言、议论文写作能力差等问题。方老师选取“概念界定”作为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学案,巧妙融合作文模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核心概念。课堂上,通过合理分工、限时写作、小组展示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优秀成果。讲座不仅展示了方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理念,更体现了其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div><br></div><div><b>山东优秀正高特级教师赵修玉老师的点评:</b><br> 凡事就怕认真,就如滚动作文,就是黄上庚校长认真对待写作困难而独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经也要有人念,方利贞老师就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她认真准备的课堂就别有特色。</div><div><br> 一如今天这个讲座,她就紧紧抓住“概念界定”这一主题围绕滚动写作,深入浅出的把自己对滚动快速作文的教学实践经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她从“概念界定”破题,紧扣议论文写作从一般概念到核心概念,从审题立意到选材构思,从模板运用到点评展示;层层递进、螺旋进步,从为写议论文而苦恼上升到在滚动写作中提升写作能力和理论认识。<br> 方老师的探究精神值得大家认真学习,方老师也是我学习的榜样。谢谢方老师。</div><div><br></div><div><b>云南优秀教研领导黄志斌主任的点评:</b><br> 方利贞老师的“概念界定,赢在议论的起点”讲座,以滚动快速作文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概念界定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关键作用。她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细致的讲解,展现了概念界定如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避免偏题,并提升议论文的理论深度。<br> 讲座中,方老师不仅传授了教学方法,更分享了她的教育理念和心得。她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引导、激发学生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精心设计和滚动作文模板,方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现了师生思维的碰撞与提升。</div><div><br>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方老师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生动、高效的示范课。这场讲座不仅让我们对滚动快速作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div><div><br></div><div><b><br></b></div><div><b>江西优秀教育领导周新兴主任的点评:</b></div> 方利贞老师的讲座《概念界定,赢在议论的起点——一节滚动快速作文示范课的始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以生动的课堂实例,展示了滚动快速作文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入思考。<div><br> 方老师对滚动快速作文的理解深入透彻,她强调了概念界定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课堂操作,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一方法。她的教学设计精巧,通过提前发放概念界定的例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即时模仿,提高了教学效率。</div><div><br> 讲座中,方老师还展示了她精心设计的学案和评价量表,这些工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也让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和全面。她的教学策略灵活多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显示了她高超的教学艺术。</div><div><br> 方老师的讲座不仅是一次教学方法的展示,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传播。她相信学生的潜力,通过滚动快速作文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这场讲座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方利贞老师的教学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div><div><b><br></b></div><div><b>河南优秀教授吴伟教授的点评:</b></div> 方利贞的滚动快速作文课堂追求的是师生双向奔赴,心与心的共舞,山川大海的永恒。<div><br> 方老师在黄校长的引领下,滚动课堂越来越丰富,越滚越有味,在群里举办讲座6场,场场都是经典。这次的《概念界定,赢在议论的起点》,她讲述了这次示范课的缘起,她主张学生课上讲为主,同事们让她上一节示范课,原始呈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到就要做到。她把示范课定为概念界定,也就是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审题立意之本,确定了核心概念就不容易偏题,有助于提高议论文的理论深度。</div><div><br> 在确定了示范课的主题后,方老师开始寻题之路,她找到了贴近生活的材料,对“自找苦吃”的思考与感悟。她精心设计学案,妙改滚动作文模板,对小组进行严密安排和部署,避免写作拖拉,巧用分组评价办法,让学生与老师同频共振,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第一次示范课老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第二次示范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讲得多,学生成了主场,效果出奇的好。</div><div><br> 方老师的教学主张——学生讲为主用实际行动得到了验证,得到了听课的老师的一致好评。滚动快速作文就这样在学校铺展开来了。</div><div><br> 听方老师的讲座,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百听不厌。满满的干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用研究的状态教滚动快速作文,学生和老师都会变得越来越厉害,这就是名师的魅力!</div><div><br></div><div>今晚我们分享了方老师的精彩讲座,获益良多,感谢方老师,期待方老师有更多的滚动快速作文教学成果,也感谢各位老师精彩点评,欢迎参加明晚的讲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