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赛事去旅行(3)——跑“厦马”,看土楼

花芝·肆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lcu8zc" target="_blank">跟着赛事去旅行(2)———“炮台”与“三岛”</a></p> 2025.1.5在厦门参加完马拉松比赛后,没有作过多停留,就去了心心念念的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主人就是“客家人”。客家人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一个地域名,而是一个群体。说是秦汉以来,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其中一部分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融合,最终形成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客家人。<br> 由于客家人的祖先都是以成批家族的形式南迁的,而不是简单的个人迁徙,所以他们都是聚族而居,为了抵御匪兽、保卫家园,修筑圆楼型堡垒,形成了土楼居住方式的雏形。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大量土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今天保存下来的土楼集中在福建一带,有各式土楼3000余座。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南靖、永定等地,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div>最著名的要数南靖田螺坑土楼群,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四菜一汤”,被称为是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福建土楼的名片。</div> 南靖土楼有两条主要游览路线,一条是田螺坑土楼(四菜一汤)+裕昌楼(东歪西斜楼)+塔下村;一条是云水谣古镇、怀远楼、和贵楼,全价套票都是90元左右。我们去了田螺坑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坐落于南靖县书洋镇的上坂田螺坑村,这里因地形像田螺,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 <p class="ql-block">坐井观天</p> 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楼、四座圆楼组成,方形的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高空俯瞰,五座土楼的屋顶像盘似碗,村民所说他们餐桌上的菜是用圆盘,汤用方碗。所以田螺坑土楼群被戏称为“四菜一汤”。<br>上世纪美国卫星拍到了这组土楼,还紧张地汇报白宫,说这里发现“导弹发射井”。 不过,这土楼确实独特,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走近看,看到都不一样,当地人都说“上看像迷宫,下看像布达拉宫”,何况是卫星! 田螺坑土楼在建造时遵循了中国的风水文化,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一座方形土楼属‘土’居中,四座圆形士楼属‘金木水火’环绕四周。这五座建筑并非同时建造,中间相隔了将近200年。 <font color="#ed2308">步云楼</font>,也就是位于“四菜一汤”中心位置的方形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楼高三层,全楼有4部楼梯,每层26个房间,之所以取名步云,是寓意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平步青云的愿望。 <div><font color="#ed2308">和昌楼</font>与步云楼同期修建,楼高三层,每层有22个房间。</div><div><font color="#ed2308">振昌楼</font>建于1930年,楼高也是三层,每层26个房间。</div><div><font color="#ed2308">瑞云楼</font>建于1936年,楼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div><div><font color="#ed2308">文昌楼</font>是最后建造的一座,建于1966年,是一座椭圆形楼,楼高三层,每层有32个房间。</div> “四菜一汤”的土楼里面如今还住着很多原居民,他们都是亲戚,平时在里面摆些土楼纪念品、自家晾晒的笋干、梅干菜、竹工艺品来卖,看似有些商业化,实则保留了当地人的生活气息,这里的民风淳朴,在或圆或方的空间里,是一幅幅流动的生活景象,充满温暖的烟火气。<div><br></div> 我们还赶上振昌楼嫁女,一家嫁女,全土楼有喜,他们既是主人又是宾客,送红包,摆放桌椅板凳,一排红火热闹。 <p class="ql-block">吃了“四菜一汤”,前行3公里,就到了裕昌楼——“东倒西歪楼”,楼也醉了吗?</p> 裕昌楼,在南靖县书洋镇的下坂寮村上节社。<div>在裕昌楼村口处,一个70多岁的大妈执着地要给我们当导游,说是"看土楼,三分看七分听”,这话是实话。<br>从外面看,裕昌楼除了比田螺坑土楼高大些,确实没有什么惊艳之处。</div> 不过跟着“大妈村导”,一踏入裕昌楼大门,就发现它的非等闲之楼了————<div>它的立柱是歪的——三、四楼往右斜,五楼往左,摇摇欲坠,感觉随时崩塌。“大妈村导”用夹着客家方言骄傲地说,这楼虽是东倒西歪的,但已经经受七百年侵蚀与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倾斜数百年而不倒的立柱带给裕昌楼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也是它作为南靖现存最古老的土楼的见证,吸引了众多游客光临。</div> 我问她为什么要建成这样呢?“大妈村导”略带玄虚地说,这楼是师徒两人修建,三楼四楼是徒儿修的,当师傅发现徒儿修建的房子立柱向右倾斜了,怎么办呢,拆了损失太大,师傅就在建五楼时就把立柱向左斜,这一左一右,合力支撑这楼稳稳当当屹立此处700年了。你相信“大妈村导”的介绍吗?20元导游费。<br> 裕昌土楼一共五层18.2米高,270间房室,五部楼梯就是水木金火土五行五大卦,底层厨房都设有水井,共22口井,是福建土楼水井最多的土楼。 很多家主人都邀请我们进屋看水井,喝免费茶。 最后,“大妈村导”还神秘兮兮地问我们,裕昌楼除了东倒西歪外,还有什么与田螺坑土楼大不一样?<div>原来,田螺坑土楼祖祠堂都建在正大门对面大土楼一层,而裕昌楼却是在大天井中心建了一座单层圆形祖堂——观音厅。祖祠堂一共三个门,正门办喜事祈神进出,喜门;左门是生门,祈愿孩子平安有所作为;右门是死门,办丧事进出。你来参观,可不要走错了门。</div> 裕昌楼内的居民和田螺坑土楼一样的是,在旅游热的推动下,一楼的厨房纷纷都改成商店和摊位,要么租了,要么自做,贩卖些自制茶叶、小吃等。 <p class="ql-block">裕昌楼前面有一小河,河水哗哗流淌,给土楼增加了不少灵动;河边的长廊上有客家人摆摊卖当地水果,那葡萄柚至今还在回味,10元5-6个,真是又便宜又美味,可惜我想多带又不方便,让卖柚老人发快递,人家自豪滴说,在这儿还不够卖呢,呵呵。</p> <p class="ql-block">从裕昌楼出发,沿着小河继续前行三四公里就到了塔下村。</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灵秀的水乡小村,方的、圆的、吊脚楼式的土楼沿河而建,均匀地分布在两岸,青砖小楼、跨溪石拱桥,小桥流水人家,很有“闽南周庄”味。</p> <p class="ql-block">塔下村里吃饭住宿的地方都很多,应该是这一条旅游线上游客的落脚点。</p><p class="ql-block">这里最出名的土楼应该是张氏家族的祠堂——德远堂,一座五凤楼造型建筑。最为惹眼是祠堂门口的23支石龙旗杆,这石龙旗杆可不是随便树立的,只有中举、中进士或者获得一定功名的乡贤,才可以在祠堂门前树石龙旗杆,这石龙旗杆俨然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客家人是很重视教育,维护家族荣光的。</p> (AI曰:国内外现有客家人约1亿人,客家人重视祠堂族规,重视教育。唐朝贤相张九龄、宋朝的理学家朱熹、抗元英雄文天祥、革命家孙中山、朱德总司令、叶剑英元帅等等,还有新加坡之父李光耀,数学家丘成桐等等都是鼎鼎有名的客家人。) <p class="ql-block">不管是田螺坑的土楼群、还是裕昌土楼、塔下村的,南靖土楼都是泥土夯实木料修建而成的。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底层为厨房、餐室等公共空间;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卧室等个人空间。这种设计使得土楼能够容纳大量人口居住,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土楼一二层都不开窗,三层以上才开小窗,很像瞭望口,也确实有瞭望作用,便于防兽、防盗、防匪;</p><p class="ql-block">土楼的墙体都是泥土夯实,厚度高达1.5米及以上,如此厚的土墙有着温湿度调节功能,三伏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冬天可以隔绝寒风的侵袭,楼内可以形成一个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是不是很佩服客家先民的智慧呢?</p> <p class="ql-block">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几百间;</p><p class="ql-block">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几百年。</p><p class="ql-block">土楼不土,它是全世界最独一无二的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东方文明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楼有些残破,逐渐被淹没在现代砖砌的民居之中。当下的土楼居住的多是留守的老人,鲜少有年轻人的身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宿和旅游项目的开展,也许会让客家文化再一次青春。</p> <p class="ql-block">福建南靖的土楼,大多都处在深山之中,且景点间距离较远,公共交通尤为不便,更适合自驾或者包车跟团行。这里的每一座土楼都与众不同,每一座都有着被尘封的古老故事,等你来挖掘、来感受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至于云水谣一线的土楼,因为电影《云水谣》在那儿拍摄,渐渐成了热门旅游线,听说那一线除了小桥流水文艺浪漫,商业化气息也浓厚些,如果时间金钱有限的情况下,又喜欢原汁原味的土楼客家生活面貌,那还是就走这一条线路吧。</p> 南靖县大跃进时代的高炉 <p class="ql-block">从塔下村出来14公里左右就可以去看永定土楼群。</p><p class="ql-block">看了一整天圆土楼方土楼高的矮的,此时此刻我们眼里鼻里耳朵里装满了土楼,至于“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的永定土楼之王承启楼,还是下次再去吧。</p> 照片拍于2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