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艺圃曾归属于文征明世家,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罢官回到苏州,建了座园圃,种满了香草,后改为此名,艺圃虽藏于深巷,却是一座不容忽视,值得一品再品的苏州园林,在2000年,艺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艺圃,又名醉颖堂、药圃,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41年)。</p><p class="ql-block">艺圃总占地面积约为3300平方米,住宅占了大半,园林面积约1300平方米。艺圃前为住宅区。宅西为园林,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住宅区前后厅之间均有院落,以砖雕门楼贯通。艺圃保存了明代园林的风格、布局和造园手法,以简练疏朗、自然质朴取胜,构筑精巧,园景幽致,可称明代住宅园林中的佳作,且为文震孟等名人故居所在,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艺圃屡易其主,道光年间多次加以整修。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园归绸业公所,改称"七襄公所",艺圃现有建筑多为当时所建。太平天国时为听王陈炳文住地,引入湘莲,为苏州之冠。1950年后,艺圃先后为机关,剧团,艺工社用作托儿所,车间仓库之用,住宅散为民居,使艺圃范围不断缩小。1982年苏州市人民政府迁出工厂,修复艺圃。1984年10府迁出工厂,修复艺圃。1984年10月竣工验收,历时两年,耗资五十万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园占地3967平方米,分住宅、花园两部分,宅分五进,布局曲折,厅堂古朴,有世纶堂、东莱草堂,园在宅西,面积2830平方米。水池居中,池北以建筑为主,有博雅堂、延光阁等,池南以山景为主,临池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石径,既有变化又较自然。池水之东有乳鱼亭,是明代遗构。从水榭南望,山水交融,林木葱茏,颇具山林野趣,为园中主要对景。此种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苏州一带造园家常用的叠山理水方式。</p><p class="ql-block">园内布局非常简洁明了,从北向南为建筑﹣水池﹣山林,为苏州园林最基本脉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艺圃全园以池水为中心,池岸低平,园景开朗,风格质朴,较多地保存了明末清初建园时格局,是典型的江南古典文人园林。人园林。</p><p class="ql-block">艺圃总占地面积占地仅为五亩,池水约占五分之一,水面集中,其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筑,博雅堂为园中主要厅堂,其南端有小院,设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为假山,以土堆成,临处之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此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为明清苏州一代造园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一代造园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东有乳鱼亭,系明代遗物,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庐小院,以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院中有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在苏州园林中属于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为园内最为僻静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