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越丰富,他对别人的欲望就越少——事实上,别人对他的吸引力也就越小。当一个人的内在越充实,那么外部欲望对我们来说就是过眼云烟。</p><p class="ql-block">没有一种人际关系能够隐藏寂寞。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如此的薄弱、脆弱。你在内心深处很清楚:即使你身在人群之中,你也是跟一群陌生人在一起。对你自己来说你也是个陌生人。</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看到人们毕生致力于实现几乎所有目标时,他们不遗余力,在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辛劳和危险,最终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当我们看到人们不仅追求职位、头衔、勋章,而且追求财富,甚至知识和艺术,只是为了获得同胞的更多尊重,这是一切努力的最终目标——这难道不是人类愚蠢到极点的可悲证明吗?</p><p class="ql-block">人们在追求职位、财富、荣誉等方面的辛劳和危险,常常是为了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非出于内在的需求或自我实现。</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真正的自我实现源于个体的内在探索和自我整合,而非外部的认可。</p><p class="ql-block">荣格的个体化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实现真实的自我。</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自身获得的幸福大于我们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的幸福。虽然环境、财富、地位等外部因素可能带来暂时的愉悦,但持久的幸福源于对自我内心的满足和自我认同。</p><p class="ql-block">这一点我深信不疑。</p><p class="ql-block">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获得了升职加薪,但如果他内心对自己并不满意,这种外部的成功可能并不会带来持久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因为一个人的内在本质,孤独时陪伴他的东西,是没有人可以给予或夺走的东西,对他来说显然比他拥有的一切,甚至比他在世人眼中的样子更重要。一个完全孤独理智的人在自己的思想和想象中拥有极好的乐趣,而无论有多少多样性或社交乐趣、剧院、远足和娱乐,都无法驱散一个笨蛋的无聊。一个内心富有的人能够从思想和想象中找到乐趣,而外部的社交活动对他来说则不那么重要。</p><p class="ql-block">我们经常会出于无奈参加各种聚会饭局,其实有些社交只是为了消磨时间而已。</p><p class="ql-block">有句古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p><p class="ql-block">挤不进去的圈子别硬挤,不属于你的世界也别去凑热闹。</p><p class="ql-block">我们不妨慢下来,充实自己的内在世界</p> <p class="ql-block">如果一位音乐家知道观众几乎全都是聋子,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只要看到一两个人鼓掌,他们就会开始用力鼓掌,他会不会因为观众的热烈掌声而感到受宠若惊?荣格认为,个体的内在自我认知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对外界反馈的过度依赖可能掩盖了真实自我的认识,导致个人迷失在虚假的评价中。</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成长来自于对自我的真实评估,而不是外部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世间所有的骄傲和快乐,如果反映在愚人的愚钝意识中,与塞万提斯在悲惨的监狱中写《堂吉诃德》的想象力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个人的内在创造力和精神深度远超外界的表象和肤浅的满足。</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成就源于对内在世界的探索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的虚荣和短暂的快感。</p> <p class="ql-block">在旅行中,各种新奇事物向我们涌来,精神食粮往往从外部迅速涌来,根本来不及消化。我们很遗憾,这些快速变化的印象无法留下永久的印记。但事实上,这和阅读一样。我们常常后悔无法记住所读内容的千分之一!在这两种情况下,知道所见所闻在被遗忘之前就已经在精神上留下了印象,从而形成并滋养了思想,这是令人欣慰的,而保留在记忆中的东西只是用物质填充和膨胀了头脑的空洞,这些物质对头脑来说永远是陌生的,因为它没有被吸收,因此接受者会像以前一样空虚。真正的成长和理解来自于对所经历和所学知识的深入消化,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我们经常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仅仅只是机械地读取内容。</p><p class="ql-block">叔本华的智慧告诉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知识获取,而是深入探究,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来理解知识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一百个傻瓜聚在一起不会成为一个聪明人。</p><p class="ql-block">即使大量愚蠢的个体汇聚在一起,他们的合力也不会转化为智慧或聪明。</p><p class="ql-block">比如一群人在讨论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尽管人数众多,但由于缺乏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讨论结果仍然平庸。</p> <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当谦虚成为一种美德时,这对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像愚人一样谈论自己。</p><p class="ql-block">当谦虚成为一种被推崇的美德时,它实际上为愚人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愚人能够假装谦虚,而不需要真正的智慧或自我反省。</p><p class="ql-block">这种表面上的谦虚掩盖了真实的无知。</p><p class="ql-block">尼采批评虚伪的谦虚,并认为这种行为掩盖了个人真正的自我。</p><p class="ql-block">他鼓励人们勇于展现自己的真实面貌,而不是依赖于外界的评价。</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可以欺骗他人,但永远欺骗不了自己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抚摸一只猫,它会发出呼噜声;同样,如果你赞美一个人,他的脸上也会露出甜蜜的喜悦表情;即使这赞美明显是谎言,如果他为此感到自豪,他也会欢迎它。</p><p class="ql-block">人们常常愿意接受虚假的赞美,只要它们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认同,被赞誉,但是如果一个人过于依赖外在的评价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认为是不可取的,毕竟一切虚假的东西都是经不起考验的。</p><p class="ql-block">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过,</p><p class="ql-block">伟人对我毫无意义,我只欣赏自己理想中的明星。</p><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生活,而不是依赖于他人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如果只用一个人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他期望得到的东西来衡量他的幸福,就如同试图表达一个只有分子而没有分母的分数一样毫无意义。</p><p class="ql-block">财富的多少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应当处于个人所期望的和实际拥有的状态之间。</p><p class="ql-block">我们对那些不曾引起我们需求的事物不会感知它们的存在;即使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依然可以幸福。</p><p class="ql-block">然而,如果我们渴望某件事物而无法得到,即使拥有的其他东西再多也难以弥补那份失落。</p><p class="ql-block">幸福的关键在于找到你自己的平衡点。</p><p class="ql-block">当一个跑者仅能跑一公里却希望跑全马时,痛苦只会增加;</p><p class="ql-block">而一个刚开始学习跑步的小孩可能在跑完一百米后非常开心,但如果他逐渐能跑到一公里、五公里,甚至更多,他的满足感可能会逐渐减弱,甚至对短距离跑感到厌倦。</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只能真正理解和欣赏那些与自己性质相似的东西。愚钝的人会喜欢愚钝的东西,普通人会喜欢普通的东西;思想混乱的人会被混乱的思想所吸引;愚蠢的人会吸引一个完全没有大脑的人;但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会喜欢自己的作品,因为它的性格与自己完全一致。</p><p class="ql-block">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中提到,人们倾向于吸引与自己内在特质相符的人和事物,这种现象反映了个体对自身投射的心理机制。</p> <p class="ql-block">财富就像海水;喝得越多,就越渴;名声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叔本华认为,物质财富和名声无法带来内心的真正满足,反而会激发更多的欲望。</p><p class="ql-block">尼采曾说过:</p><p class="ql-block">即使是最美丽的风景,在我们居住了三个月后,也不再能保证我们的爱,一些遥远的海岸吸引了我们的贪婪:财产通常会因占有而减少。</p> <p class="ql-block">尽管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的本性比他所拥有的东西更能给他带来幸福,但人们仍然千百倍地热衷于致富而不是获取文化。</p><p class="ql-block">所以,你可以看到许多人,像蚂蚁一样勤奋,从早到晚不停地忙于增加自己的财富。</p><p class="ql-block">除了达到这一目的的狭隘手段之外,他一无所知;他的头脑一片空白,因此不受任何其他影响。</p><p class="ql-block">最高的快乐,即智力的快乐,对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他徒劳地试图用他沉迷其中的短暂感官快乐来取代它们,这种快乐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而且代价巨大。</p><p class="ql-block">叔本华认为,物质财富无法提供真正的幸福,只有心智的提升和文化的积累才能带来持久的快乐。</p><p class="ql-block">财富的追求往往使人忽略了内在的精神满足。</p><p class="ql-block">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提出“幸福”的真正来源是智慧和美德,而非财富。</p> <p class="ql-block">健康胜过所有其他福气,以至于人们真的可以说,一个健康的乞丐比一个生病的国王更幸福。性格安静开朗,享受完美健康的身体,思维清晰、活泼、敏锐、洞察事物本质,意志温和,因此有良好的良知——这些都是任何地位或财富都无法弥补或取代的特权。</p><p class="ql-block">即便是最贫困的人,如果拥有良好的健康和心态,他的幸福感也可能超过那些富有但健康状况不佳的人。</p><p class="ql-block">一位年轻的职业运动员,他的职业生涯刚刚起步,虽然收入还不高,但他拥有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可以尽情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拥有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p><p class="ql-block">与之对比,一位年长的亿万富翁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奢华的房产、最顶级的医疗条件和丰厚的财富,但他却因为长期的健康问题,常常感到身体虚弱,无法自由地享受生活。</p><p class="ql-block">他可能有能力购买任何物质上的享受,但无法摆脱健康问题带来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即使是树木,也必须经受风吹雨打,才能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人生充满痛苦和挑战,这些痛苦和挑战是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痛苦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内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尼采也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到,“你必须成为你自己”,意思就是一个人必须经历挑战和磨难,才能成长为一个更真实和坚强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及时认识到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每个人的主要和真实的存在都在于他自己,而不是他人的观点,这将大大增加我们的幸福感。过分看重他人的观点是一个普遍的错误。</p><p class="ql-block">个人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自我认知和满足,而不是他人的看法。</p><p class="ql-block">一个年轻人在公司里工作,同事们对他的工作表现有各种各样的评价。</p><p class="ql-block">一些同事赞赏他的努力和才华,而另一些同事则因为嫉妒对他百般刁难。</p> <p class="ql-block">一个富裕家庭的年轻人带着一大笔遗产踏入人生,却常常在极短的时间内挥霍殆尽;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他的心灵也是空虚的,所以他对生活感到厌倦。</p><p class="ql-block">空虚的心灵往往会导致对生活的快速厌倦,进而导致财富的挥霍。</p><p class="ql-block">有很多人总觉得人生无聊,那是因为没有目标,所以内心总觉得虚无。</p><p class="ql-block">财富可能暂时带来满足,但若内心空虚,这种满足感是会消失的。</p> <p class="ql-block">幸福意味着自给自足。把我们的幸福交给别人、我们拥有的东西或我们拥有的地位,就是把我们的幸福交给掷骰子。</p><p class="ql-block">依赖外部因素来获取幸福只是将控制权交给了不可控的因素。</p><p class="ql-block">斯多葛主义也提倡内心的自给自足,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对内在状态的掌控,而非外在条件。</p> <p class="ql-block">人与人之间在日常交往中最喜欢做的就是证明其他人都不如自己。</p><p class="ql-block">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看到人们会有一种“我比别人更好”的心理。</p><p class="ql-block">这种现象其实挺普遍的,比如在工作中,有些人会特意表现出自己比同事更能干,甚至有意贬低别人来提高自己。</p><p class="ql-block">在社交场合,大家也很喜欢谈论自己过得如何好,间接抨击别人的生活状态。</p><p class="ql-block">这种行为有时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心的不安,但也很容易造成摩擦。</p><p class="ql-block">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优点,不仅能让自己变得更宽容,也能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p><p class="ql-block">毕竟,真正的自我价值是通过自我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过度的比较。</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