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暗香</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707290</p> <p class="ql-block"> 走进腊月,就走到了年关,时针仿佛加快了步伐似的旋转起来。距离过年还有十天,年味已经渐渐的浓了起来。老伴今天带着小孙子已经去了市场几趟,蔬菜水果,瓜子调料,对联门画,花炮糖果等零零星星的小东西买回来了不少。这一幕让我想起了童年时过年的情景,那些久远已模糊了记忆,又在脑海中渐渐的清晰鲜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对于过年有记忆的时候,应该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物资比较短缺,但是年味还是很浓的。可能是因为平时缺吃少穿,所以对过年特别期待。因为人们在怎么贫穷,过年时都要给老人孩子做件新衣服,吃几顿可口的饭菜。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九六四年的春节,我五岁多了,父亲给我买了一件紫红色带白色小花的护衣,妈妈做了深蓝色的新棉裤,一双绣花鞋,还有绣有“无毒”(蝎子、蜈蚣、蜘蛛、蛇等,寓意以毒攻毒,平平安安)图案的肚兜。让我在小伙伴面前显得格外出彩,优越感爆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腊月二十三就回家过年了,经常骑着自行车,车前带着我去街上买东西。但是,可买的东西却很少。土路坑坑洼洼,硌得屁股生疼,心里却很高兴。一毛钱可以买十颗水果糖,五毛钱就能买一大堆;两毛钱买一盒火柴。五毛钱一斤牛肉,六毛钱一斤猪肉(限量),还买大张的红纸,妈妈用一双巧手剪出漂亮的窗花。妈妈蒸了麦面和玉米面馒头,装在一个瓦罐里,盖上盖子保鲜,麦面馍劲道,香味十足;玉米面馒头酥甜软糯,过喉不忘。</p> <p class="ql-block"> 到了大年三十,早上父亲贴对联,响鞭炮,劈劈啪啪,将新年的气氛渲染的更加热烈。妈妈擀手工面,又细又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赛牡丹。用白萝卜、胡萝卜、豆腐丁煎的臊子汤,飘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撒上葱花点缀,既好看又好吃。我高兴的像一只小鸟,跳跃在父母之间。一会儿给父亲替纸笔,一会儿给妈妈打帮手。当然,也少不了添麻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下午,家门中的男人们端着香盘,去给先祖列尊们上坟,上香化纸钱,寄托家人们的哀思,祈祷来年的好运。女人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准备年夜饭。孩子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带上肚兜,兴高采烈的东家出,西家入去拜年,目的是收几个小小的压岁钱,还有核桃、花生、大枣水果糖。到了晚上,肚兜装的满满当当的,就像一个很富有的人儿一样,眉飞色舞,心满意足,心花怒放!睡觉时不忘把压岁钱统统压在枕头底下,怕不翼而飞!</p><p class="ql-block"> 初一早上,会被一阵阵的爆竹声惊醒。大年初一,大人们要去给长辈们拜年,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跟在后面,一路欢呼雀跃,一路笑声连连。那时候,人们幸福的门槛似乎很低,只要有一顿好吃的饱饭,一声关切的问候,就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与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愁吃,不愁穿,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可是满足的欲望值却越来越高。既是吃了山珍海味,都没有深刻的记忆。满柜子的衣服,却没有一件心依的。孩子们虽然放假过年了,但是假期作业还是每天必须要完成,没有了那种无忧无虑的轻松自在。日子过得稳稳妥妥,对于过年的期待也没有过去那么强烈。</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时光流逝,日月如梭,当年的小丫头,如今已两鬓斑白,到了孙辈跟在后面欢呼雀跃的年纪。不仅感叹: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开开心心过好当下的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记忆虽苦亦甜,那是特殊的时代留下的无法复制的印记。新年在即,我们要不忘当年,让童心永驻,敞开怀抱去迎接新的未来。让明天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