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月18日电校同学在海陵岛(二)。

范立雄

<p class="ql-block">公园周边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太傅墓</p><p class="ql-block">位于海陵岛东力岸村(原名赤坎村)里,距平章约2公里山路,为海陵岛历史可考较早的文化古迹。太傅墓是南宋爱国将领张世杰的陵墓。张太傅祠自明始建后,清、民国初期曾多次重修扩建。祠堂为一座三进砖瓦木石结构古建筑,共三重大殿,占地面积450平方米,但毁于连年动乱,是海陵岛历史可考较早的文化古迹。现存太傅墓直径16.6米,横宽28.35米,墓室深藏于山体,掩映在满山满树的翠绿之中,仅留一块高1.8米宽0.8米的青石墓碑在墓门外。"太傅孤忠"成为明、清两代广东著名32景之一,现为阳江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神前传说</p><p class="ql-block">湿地公园位于海陵岛神前湾,这里有著名的神前传说。</p><p class="ql-block">大隆公是海陵最早的开拓者之一。据平章曾大隆之孙伯乾房谱载,大隆下十世孙从杏公(1732~1758)为神前海打官司,并勒石为记勒名现藏于"述溪曾公祠"中,从杏公可见证此时的港已前移至寮铺和那澳嘴,涨潮时寮铺和那澳嘴可泊船,退潮时已至按山(老鼠山)。</p> <p class="ql-block">公园周边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灵谷庙位于广东阳江市海陵岛东北部的灵谷村,庙址在村首。庙门西向,正对浅海湾,庙宇彩饰艳丽,浓青重彩,正殿的供台主位是战神"灵谷公",神坛两侧有真人大小彩塑。但造型栩栩如生,服饰华丽,庙里香客如云,声名远播。逢吉日,四村乡人,衣衫干净,敬备香油,向庙中赶去,或许愿奉香,或卜卦问签,是时庙中熙熙攘攘,香烟绩绕。吸引了许多远方的游客,在此体会一番中国民间文化中寓意深刻的鬼神文化气氛。</p><p class="ql-block">相关传说</p><p class="ql-block">灵谷庙建于何时,奉祀何人?这一直是个迷。历史上只笼统说这侯王,是与宋张世杰同时尽瘁者,就算是曾经任过阳江知县的李云在《重修灵谷庙记》中也不得不说"灵谷庙之神不知何许人也"。随着香港回归之日,此迷终于揭晓了。在国内,只有两间侯王庙.另一间在香港九龙城里。阳江,关于侯王庙的来历,因为时间漫远已无根可寻.只留下一此零碎的民间传说.有的说,这里奉祀的是一个与张世杰同时尽瘁的将领;有的说,庙崩塌后,唯神主牌有蚁篆字;还有的说,重修时,砖瓦木料都从海外漂来,还有侯王显灵搬砖运石……等等。</p><p class="ql-block">在香港却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在700年前的九龙城,已是镇守海边的古城,当时叫官富场。当元朝大军南下要赶尽杀绝宋赵氏王孤时,景炎帝赵正带着宋室逃到这里苟延残喘。赵正母亲杨淑妃之弟杨亮节,以国舅身份护佐年幼的外甥赵正掌管朝政,支撑危局。后战死海上(一说积劳成疾病死),被追封为王爷,在官富场立庙奉祀.因杨亮节生前为侯,死后封王,此庙便叫"侯王庙"。</p> <p class="ql-block">公园周边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灵谷庙</p><p class="ql-block">人说"不怕海陵人,最怕海陵神"呀,近年灵谷的侯王庙重修好后,归来烧香的港澳乡亲就不少。</p><p class="ql-block">香港侯王庙碑记,该庙分别在1759、1822、1879年重修过;而阳江也刚好在1822年重修过一次,当时曾在阳江当过县令的李云在上述《重修灵谷庙记》自述:"嘉庆年间予宰阳江,因公过海,始识张太傅墓所在与侯王之庙在灵谷也。"李云在阳江任职时是嘉庆14--18年,即是说1809--1813年前已有侯王庙。而按灵谷守庙老人的回忆,他的17世祖顺治年间迁居海陵时,就已见香火鼎盛的侯王庙了。则至少在1660年前阳江已有了侯王庙。应该说,香港和阳江两处的侯王庙的建造年代都不会相差很远,至今至少已有5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历史溯源</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只有香港和阳江才有侯王庙?众所周知,因历史和地理的原因,阳江与香港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如今位于香港长洲东湾山上绵延数十亩的"阳江义家"就是最好的见证(在香港,这样的地域性群墓是绝无仅有的)。自古以来,阳江定居香港的人不少,祖祖辈辈两地渔民便互相往来,两地渔船互相停泊。那时香港地的庙宇本来就不多,渔民们要拜的当然少不了这赫赫有名的侯王庙了。</p><p class="ql-block">由于这远久的渊源,两地渔民的风俗信仰便互相影响以至同化。阳江的渔船回到阳江,或者香港的渔船来到阳江,渔民要拜祭这侯王爷便不那么容易了。于是便有了在阳江建立一间侯王庙的需要。而宋室忠臣张世杰的坟墓就在海陵岛上,让他们君臣死后团聚也是善良人民的希望,因而,墓址选在海陵也就顺里成章了。侯王庙建成,海陵岛东神前湾畔,左有侯王庙,右有太傅祠,一王一臣,势成犄角,多么威风!同在一个地方并存王臣两庙,这也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怪不得</p> <p class="ql-block">公园周边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海岛文化(疍家文化)</p><p class="ql-block">海陵岛上的居民自古靠海为生,直至清代之初,闸坡沿海成为船舶避风补给之处。闸坡镇建制后,随着商贸和渔业生产的发展,以海洋渔</p><p class="ql-block">业为依托的经济体系逐步构成了海陵岛的经济基础。</p><p class="ql-block">"靠海吃海",海赋予海陵岛旅游躯壳和灵魂,其海岛文化体现了丰富的"海文化"内涵。海陵岛有近3万人是渔民,渔家风俗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以疍家文化最具特色。从事捕鱼、水上运输、养殖、旅业等水上作业的渔民俗称疍民或蛋家,在其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民风民俗、传统道德、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服饰建筑。蛋民服饰方面较有特色的有铜鼓帽、银腰带、银链、黑肚兜等。2007年胥家婚俗被定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