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百山诗 五十五、凌云山(乐山)

幽谷雅州

<h1>畅游天下名山 五十五、凌云山(乐山)</h1>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一)<br>弥勒矗立凌云山,华夏佛教美景观,<br>俯临三江交汇处,遥峙峨眉峰叠峦。<br>九峰峥嵘势磅礴,万壑峭壁露芳颜,<br>茂林修竹终葱笼,栈道幽曲接云天。<br> (二)<br>弥勒神佛矗凌云,倚山傍水与天擎,<br>巍峨高耸近百丈,昂首凝目塑金身。<br>俯临三江观涛涌,遥视峨眉传佛魂,<br>宏伟姿态生妙趣,福祐天下悟慧根。<br> (三)<br>凌云古寺老松幽,唐代恢宏建筑留,<br>上朝峨眉峰环抱,下朝九顶承千秋。<br>仙贤讲法传正道,墨客拜谒吟诗讴,<br>日暮钟鸣传千里,江中月照荡舸舟。<br> (四)<br>古刹高耸矗丛林,栈道通幽连殿深,<br>远观林中藏野鹤,近赏飞泉洗凡心。<br>睡佛仰头望明月,船笛三江放歌鸣,<br>梵钟一曲驱幽静,游仙惊叹赋诗吟。<br> (五)<br>盛唐古刹映晨辉,灵塔入云碧翠微,<br>千年风雨香火旺,万载法度教化追。<br>金身壁立天下雄,心宽仁厚体雄伟,<br>遥视寰宇祐华夏,俯临江海观腾飞。<br> (六)<br>天下名山属嘉州,凌云古寺承千秋,<br>栖鸾灵宝丹霞翠,祝融就日望云悠,<br>九峰蜿蜒苍山碧,万壑矗立隐霞羞,<br>载酒亭前东坡醉,摩崖飞书龙虎湫。<br> (七)<br>凌云古寺矗山中,苍山碧翠锦芳容,<br>霞飞月照闻涛声,日暮青山听晚钟。<br> (八)<br>九峰持禅杖,万壑湿衲衣,<br>三江汇合处,神灵高矗立。<br>睡佛躺苍野,自在识玄机,<br>虎穴载酒亭,一笔书龙起。<br>满山百花艳,碧峦显峻奇,<br>塔寺入云端,古刹世间稀。 凌云山的地理位置:凌云山(乐山)位于四川乐山市乐山大佛景区内。乐山大佛坐落于凌云山上。凌云山遥峙峨眉,俯临三江,峰峦叠嶂,山势错落,九峰峥嵘,气势磅礴,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5A旅游景区。<br> 凌云山古名青衣山,因青衣江得名。山上有集风、栖鸾、灵宝、丹霞、拥翠、望云、就日、兑悦、祝融九个山峰,所以被明朝人称作“小九嶷”,通常,人们也称为九顶山。凌云名则是因为凌云寺的修建而来。<br> 凌云山茂林修竹终年葱茏,丹崖峭壁秀色可掬。凌云山下三江会聚,碧浪滔滔,游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画卷,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br> 凌云山,古人感叹:“夸父之巧,巨灵之工,一至是耶!”凌云山位于乐山城东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与乐山城一水之隔。通常人们也称作九峰山、九顶山。<br> 凌云山,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丹崖峭壁四时秀色可掬。<br> 凌云山三江会聚,碧浪滔滔,游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画卷。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民间故事传奇纷纭,世界第一石刻弥勒大佛倚崖而坐,古刹寺宇辉煌、苏东坡读书楼、宋代治易洞、明代注易洞,以及海师洞、灵宝塔、碑林、月榭、宋代九顶城遗址等名胜景点,使凌云景色在名山大川中独具一格,自唐宋以来已成为游览胜地<br> 凌云山山门巍峨雄伟,匾额上“凌云山”为郭沫若手书,气势磅礴,道劲有力。右侧石洞内有一尊石刻弥勒佛盘膝坐像,高约两米,用整块石凿成,为五代时所造。由山门拾级而上,右边绝壁之下,大江东去,舟如漂叶,令人目眩。<br> 凌云山山门左边崖壁雕刻着唐代至清代的石像和题咏。上行蹬临长坪,江风阵阵,湿气袭人,水池中滴嘀哒哒的水声时缓时急。唐代诗人岑参诗“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后人取其意称“龙湫”。清朝嘉定知府史致康草书“龙”字一笔书就,矫然道劲,就象飞舜的巨龙,称作“一笔龙”。有草书“虎”字,也取意于岑参诗中“虎穴”二字。<br> 凌云山沿龙湫上行,有明代开凿的兜率宫,内有弥勒菩萨像,是弥勒菩萨的住处。左侧是明代雨花台旧址,岩壁上刻“雨花台”,三字,后改建为载酒亭。原载酒亭已毁,现为新建,与兜率宫右面石壁上明朝崇祯时郭卫宸书“苏东坡载酒时游处”的石刻相对。 凌云山的主要景观:凌云山有世界第一石刻弥勒大佛倚崖、有凌云古刹、苏东坡读书楼、宋代治易洞、明代注易洞,以及海师洞、灵宝塔、碑林、月榭、宋代九顶城遗址等名胜景观,使凌云景色在名山大川中独具一格。<br> 凌云山自然风光:凌云山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人称“小九嶷”,茂林修竹终年葱茏,丹崖峭壁四时秀色可掬。山下三江会聚,碧浪滔滔,游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画卷,自古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咏赞,独具一格,唐宋以来就成为游览胜地。<br> 凌云山凌云寺:自唐宋以来,民间历来有“上朝峨眉,下朝九顶”之说。凌云寺在凌云山顶,被凌云九峰环抱,寺宇辉煌。因大佛所在,又叫大佛寺。凌云寺建于唐代。唐开元初年开凿佛像时,寺宇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圈套修复,明末又经兵燹,大部分被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重修。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建国后不断维修。<br> 凌云山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造型庄严,设计巧妙。矗立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约七十一米,头高约十五米,头宽十米,发髻一千零五十一个,耳长约七米,鼻长、眉长约六米,嘴巴和眼长约三米,颈高约三米,肩宽约二十四米,手指长约八米,从膝盖到脚背约二十八米,脚背宽约八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br> 乐山大佛右耳窟窿: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二十五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br> 凌云山乐山大佛螺髻:大佛顶上共有螺髻一千零五十一个,1962年维修时,按编号数清。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五至十五毫米。有栈道由九曲栈道与凌云栈道组成。<br> 凌云山乐山巨型睡佛:睡佛全身长达四千余米,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联襟组成,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又称隐型睡佛。<br> 凌云山载酒亭:在载酒亭上小憩,近瞰三江,烟波浩渺,远眺峨眉,青山隐隐,宋代诗人范成大曾有诗道:“聊为东坡载酒游,万龛迎我到峰头。江摇九顶风雷过,云抹三峨日夜浮。”可谓赏景绝佳之处。<br> 凌云山秀竹通道:从东门出来后,一条翠绿秀竹通道,竹林菁青,遮天㢢蔽日,曲径通幽。 凌云山(乐山)的主要特色文化:主要有大佛文化、自然地理文化、山水文化、古镇文化等特色文化。<br> 大佛文化:唐朝开元初年禅师海通,生于贵州中道亳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原名青莲。出家后,师从僧人惠晶门下,游历世界各地。来到嘉州(今四川乐山)的凌云山,在此的一个山洞里修行。海通禅师在修行时看到河水泛滥,悲痛万分,决定在靠近河流的悬崖上雕刻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像,用佛力让河流停止,保佑人民。他历经千辛万苦,集资修建了乐山大佛。“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由海通禅师发起,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开凿,后经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韦皋续建,直至唐贞元十九年完工,历时九十年。 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扶膝,临江危坐,神情肃穆。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十六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一佛两天王”格局。乐山大佛是石刻弥勒佛像,为世界最大的大佛。凌云山还有巨型卧佛,自然天成,形成“佛中佛”奇观。巨型卧佛在乐山大佛外围,全身长达四千米,由几座山体组成“巨型睡佛”。这尊睡佛四肢齐全,轮廓清晰,宛如陷入熟睡之中,呈仰面朝天之势,姿态端详凝重。观赏“巨佛”的最佳位置是在乐山城东乐山港码头一带,在此处望南眺望,但见碧水云天之处,巨大的佛体安详自如平卧江面。<br> 自然地理文化:乐山大佛身后的凌云山、乌尤山、龟城山三山连襟,构成天造地设的“巨型睡佛”景观。其中凌云山是睡佛的壮美身躯,乌尤山是睡佛硕大的佛头。整个睡佛体态匀称,仰面朝天,慈祥凝重。盛唐开凿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组成“佛中有佛”的奇观。凌云山山川形胜,还有“三龟九顶”之说。“三龟”是指凌云山上游龟城山的上龟城、中龟城、下龟城,“九顶”则是指凌云山上的就日峰、丹霞峰、望云峰、祝融峰、兑悦峰、栖鸾峰、集凤峰、灵宝峰、拥翠峰九座山峰,共同组成奇丽多姿的山水画卷。此外还有“三龟九顶城”之说。南宋末年,这里曾是嘉定(乐山)军民抗击元蒙入侵的战场。面对元蒙铁蹄,当地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在龟城山和凌云山修筑军事要塞,凭险据守,进行了长达四十余年的抗争。<br> 山水文化:凌云山位于乐山城东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与乐山城一水之隔,因山有集风、栖鸾、望云、就日、丹霞、拥翠、兑悦、祝融、灵宝九峰,人称“小九嶷”,通常人们也称作九峰山、九顶山,后因山中修建凌云寺而更名凌云山。凌云山三江会聚,碧浪滔滔,舶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画卷。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民间故事传奇纷纭,世界第一石刻弥勒大佛倚崖而坐,古刹寺宇辉煌、苏东坡读书楼、宋代治易洞、明代注易洞,以及海师洞、灵宝塔、碑林、月榭、宋代九顶城遗址等名胜景点,使凌云景色在名山大川中独具一格。 苏东坡一生都梦想回到嘉州。写下“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的绝世名诗。他梦想做个嘉州太守,在认真履职勤恳为民之余,不时载酒泛舟于大佛脚下的三江之上,能够饱览嘉州的山光水色。<br> 古镇文化:罗城古镇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桢元年。时至今日这条幸存下来的老街,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风貌。罗城的建筑布局极为独特,全镇坐落于山顶,街道房舍即如一艘航船。修筑这座小城的起因十分有趣,相传明代崇祯年间,一位外地秀才到此,看到当地民众苦于缺水,生活极不方便的情形,不禁口念几句“罗城旱码头,衣冠不长久。要得水成河,罗城修成舟。舟在水中行,有舟必有水”。当地人居然也认定改造建筑是解决缺水难题的好办法,于是纷纷捐资修建,其结果就是这座举世罕见的罗城小镇。 凌云山(乐山)的交通指南:乘火车:乘火车前往乐山,有三个火车站可到达,即:乐山火车站、峨眉山站、成都火车站。乘坐城际铁路往返“成都—乐山”两地,单程最快缩短为一小时左右。在成都南站乘高铁到乐山站下车,到达乐山市之后,步行至高铁乐山站,乘605路公交车,在大佛寺站下车,即可到达乐山大佛景区。<br> 乘飞机:乘飞机到双流国际机场,乐山市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一百五十公里,全程为高等级公路。 <br> 乘公交:从乐山市到凌云山乐山大佛,可乘13路、3路、K1路、601路公交前往;另外每天有数十趟旅游班船至乐山大佛。乐山港还有到宜宾、泸州、重庆的客轮。<br> 自驾:如从成都出发,按导航进入高新大道创业路,三岔路,进入成渝环线高速前行,进入成乐高速前行,从成乐高速到S305,进入碧山路,即可到达乐山大佛景区。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h1>文字:原创<div>图片:网络 明谢原作者</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