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两三年前,锜锋君担任陈岱大庙修建领导小组成员,他常在那里忙前忙后,他邀我去参观。我去后发现修建师傅竟然在古石柱上刻字,我觉得此法不妥,是对文物的破坏,及时制止。</p><p class="ql-block"> 以前只是路过,对陈岱大庙知之甚少,自从踏进庙门后,我开始研究起大庙,总想弄清有关大庙的一些历史讯息。我先追索大庙始建于哪个年代?有人答曰: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但他们不能给我证据。《三字经.全文》云:“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告诉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甚至是找到真凭实据,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于是,我开始察看每根石柱上的刻字,都没有找到年号,再查阅了一些史料,也都一无所获,陷入迷茫。一天锜锋君告诉我,他发现前厅一根石柱上有模糊字样,仔细辨认是“陈玉珩”的名字。这下就有眉目了,因为前几天我俩刚去考证了址在“董塘埔”的“八卦墓”。墓主是“陈玉珩”的曾祖父。《云霄厅志》介绍:“陈玉珩,乾隆辛酉科武举,任广东广宁营千总。”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由此可推断陈岱大庙在乾隆年间发起大规模修建。但与陈岱人口口相传的“清顺治年间始建”不符。此后我在写有关大庙的资料时总这样表述:“陈岱大庙相传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乾隆时期发起大规模修建。”至于考实据方面也暂告一段落。</p><p class="ql-block"> 锜锋君告诉我,庙大门边的两根嵌在墙上的小石柱比其他的石柱看似更古老。石柱上刻有“信士陈贞吉喜捐”,锜锋君说要是能找到贞吉此人的讯息,有可能再把大庙的历史向前推。我认为大殿柱子上太学生陈肇英、信官陈博等这些较为有身份的人都难查找,更何况是信士身份的人应该更难找,尚且陈岱这么大的村子居然很少有人收存一本较为完整的族谱。</p><p class="ql-block">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24年元月11日陈岱大庙举行竣成庆典仪式。仪式很隆重,参加的人很多。岱东村的陈瑞和先生也到大庙来商议事情。他刚好坐在“贞吉”柱边,他左瞧右瞧,若有所思地说:“陈贞吉”这个人好像是他们的老祖宗。”并且找出他老祖的墓碑照片。墓碑上的信息是:贞吉公逝于清雍正丁未年。贞吉公系“松峰堂”开堂祖。“贞吉柱”是贞吉公生前所捐,那建大庙时间应当是雍正之前的年代了。综上所述,“大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一说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切确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陈岱大庙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云霄县不可移动文物点,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在修缮过程中都应该遵循文物保护原则,切不可像1996年修缮时,有人自做主张就把门前的抱鼓石上部分采用机械磨光而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关于陈岱大庙的研究工作,也将继续推进,期许更多人士加入其中,共同完善整理有关陈岱这个具有八百多年历史古村落的文化资料,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p>